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步法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南地区薄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潘海娣 吕健飞 +2 位作者 陈娟 耿利强 张凯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150,共7页
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开发的深入,主体目标是寻找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性油气藏。寻找岩性油气藏则要求地震资料具有三高(高分辨率、高保真、高信噪比)的特征,而常规反褶积处理方法难以满足薄储层识别的应用需求。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 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开发的深入,主体目标是寻找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性油气藏。寻找岩性油气藏则要求地震资料具有三高(高分辨率、高保真、高信噪比)的特征,而常规反褶积处理方法难以满足薄储层识别的应用需求。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南地区薄砂体地震识别问题,提出了三步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处理技术:首先在叠前道集应用稳定的反Q滤波技术补偿地层的吸收衰减效应;其次利用炮检域反褶积技术压缩地震子波,改善资料波组一致性特征;最后在叠后数据体上再应用压缩感知拓频技术,进一步展宽频带,提高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在实际的地震资料应用中见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给同类地区薄砂体地震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步法 高分辨率 反Q滤波 炮检域反褶积 薄砂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散AVO技术在南海南部盆地深水区流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2 位作者 苌亮 骆帅兵 钱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地震波经过油气储层后具有较强的速度频散现象,体现在振幅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上。频散AVO技术基于地震振幅随炮检距和频率共同变化的特性,能够检测与油气饱和度有关的速度频散异常,提高流体检测精度。使用基于Smith-Gidlow的两项AVO近... 地震波经过油气储层后具有较强的速度频散现象,体现在振幅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上。频散AVO技术基于地震振幅随炮检距和频率共同变化的特性,能够检测与油气饱和度有关的速度频散异常,提高流体检测精度。使用基于Smith-Gidlow的两项AVO近似公式,拓展成与频率相关的方程,在频谱分解的基础上,反演求解频散的大小。在频散AVO计算过程中,对比测试了几种频谱分解方法,确定了高分辨率的频谱分解方法。最后将频散AVO技术应用于南海南部盆地深水区的真实地震数据上,结果表明,基于流体引起的地震频散现象,使用频散AVO技术在流体检测方面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散AVO 流体检测 南海南部盆地 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O技术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低煤阶煤层气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鹏豹 李凡异 +3 位作者 杨童 韩峰 高歌 张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吉尔嘎朗图凹陷白垩系的赛汉塔拉组煤层为含气量较低的低煤阶褐煤,寻找含气量相对高的“甜点区”是该地区优化钻井部署所面临的难点。针对该区沉积环境复杂、煤层厚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动态正演模拟分析了煤层的含气性、厚度以及顶板岩... 吉尔嘎朗图凹陷白垩系的赛汉塔拉组煤层为含气量较低的低煤阶褐煤,寻找含气量相对高的“甜点区”是该地区优化钻井部署所面临的难点。针对该区沉积环境复杂、煤层厚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动态正演模拟分析了煤层的含气性、厚度以及顶板岩性对煤层AVO的影响,总结AVO的响应特征和AVO属性的变化规律,判定AVO烃类检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P+G属性烃类检测效果与实际钻井含气量和累计产气量的吻合率达到75%以上,利用该属性并结合区域地质认识,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嘎朗图凹陷 低煤阶 煤层气 AVO 动态正演模拟 烃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压含水凝析气藏有效库容影响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范家伟 伍藏原 +3 位作者 余松 周代余 闫更平 王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3-467,共5页
有效库容是储气库的关键参数,有效库容评价影响储气库的功能定位、调峰规模、建库参数设计以及整体建库方案设计。异常高压含水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时,异常高压、水侵和反凝析现象影响库容。由于气藏异常高压,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为58.00 ... 有效库容是储气库的关键参数,有效库容评价影响储气库的功能定位、调峰规模、建库参数设计以及整体建库方案设计。异常高压含水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时,异常高压、水侵和反凝析现象影响库容。由于气藏异常高压,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为58.00 MPa,远低于原始地层压力,气体体积系数不同,储气库库容也不同;储气库注采运行过程中,水体往复运移对储集空间动用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储气库交替注采过程中,当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凝析油析出对库容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建立了改进的物质平衡和数值模拟双模型,以气藏动态储量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异常高压、反凝析、水侵等因素对库容的影响,并建立了一套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储气库有效库容评价方法。该成果现场应用于轮南59石炭系气藏建库,准确评价了该储气库的有效库容,为轮南59石炭系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建库参数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凝析气藏 异常高压 水侵 有效库容 改进的物质平衡模型 动态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唐勇 王智强 +3 位作者 庞燕青 邓世坤 王超 洪鹏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8,共13页
利用岩石热解、镜下观察、热演化史分析、生烃热模拟实验及盆地模拟等手段,从岩性、有机质特征、生物标志物特征、规模有效烃源灶的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岩石热解、镜下观察、热演化史分析、生烃热模拟实验及盆地模拟等手段,从岩性、有机质特征、生物标志物特征、规模有效烃源灶的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坳陷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主要为一套纹层不明显的泥岩沉积,岩性包括深灰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灰色泥质粉砂岩及灰色含炭粉砂质泥岩等,局部颜色深。(2)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整体生烃潜力一般且样品间差异性明显,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干酪根,岩石热解氢指数HI一般小于100 mg/g,为倾气型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大,镜质体反射率Ro为0.64%~1.56%,平均1.06%,产率指数PI为0.05~0.74,平均0.33,总体位于主生油窗,现今沙湾凹陷、盆1井西凹陷和玛湖凹陷分别处在生油高峰晚期、生凝析油/湿气和生干气阶段;有机质丰度、生烃潜力差别大,TOC值为0.29%~9.16%,平均0.85%,生烃潜量(S1+S2)为0.29~3.16 mg/g,平均0.74 mg/g,样品中差烃源岩和中等—好烃源岩各占50%。(3)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以浅湖沉积为主,处于淡水、弱氧化环境,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几乎无碳酸盐输入,岩性、沉积环境均与风城组烃源岩差异大,生烃潜力更小。(4)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中心为盆1井西凹陷,发育规模大,其中烃源岩厚度大于100 m的区域面积达16 000 km2,生烃强度大于500×10^(4)t/km^(2)的烃源岩分布面积达6 800 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烃源岩 生烃热模拟 下乌尔禾组 二叠系 西部坳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腾格尔组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储集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振孟 钱铮 +4 位作者 陆现彩 郭琴 徐金覃 史原鹏 胡文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4-653,共10页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程度较高,但岩性油藏的勘探尚未取得突破。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下部的特殊岩性段是潜在的油藏储集层。通过岩矿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研究了该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储集性能。结果表明,该岩性段...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程度较高,但岩性油藏的勘探尚未取得突破。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下部的特殊岩性段是潜在的油藏储集层。通过岩矿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研究了该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储集性能。结果表明,该岩性段由深灰色云质泥岩、灰色泥质云岩、钙质沉凝灰岩、钙质细砂岩构成,夹有薄层灰绿色块状凝灰岩,钙质胶结和泥质胶结为主要胶结类型。对凝灰岩和沉凝灰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受成岩流体的影响,钙质沉凝灰岩中硅酸盐矿物和火山碎屑的溶蚀现象较普遍,导致更显著的重稀土元素亏损和粒间孔、溶蚀孔发育,这些次生孔隙和微裂缝能提供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凝灰岩 成岩作用 储集性能 特殊岩性段 阿南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缘张扭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以南堡凹陷柳赞地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崔立杰 杨岚 王时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5-20,共6页
柳赞地区沙河街组地层埋深大、邻近南堡凹陷东北边缘柏各庄控盆边界大断层。研究区受多物源近源供给以及多期断裂叠加的影响,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利用地震资料对本区构造进行重新解释与认识,认为该区为一较典型的盆缘张扭构造。并对本区... 柳赞地区沙河街组地层埋深大、邻近南堡凹陷东北边缘柏各庄控盆边界大断层。研究区受多物源近源供给以及多期断裂叠加的影响,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利用地震资料对本区构造进行重新解释与认识,认为该区为一较典型的盆缘张扭构造。并对本区的断裂特征、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缘 断裂 构造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凸起煤层地震频率域含气性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云鹏 苏芮 +2 位作者 毛传龙 关小曲 李广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29,共8页
大城凸起煤层含气性横向变化较大,各向异性强,部分新井钻遇水层,需要进行煤层含气性精细预测。在多井多频正演和地震频谱分析中发现频率对煤层含气性敏感,故采用小波分解和傅里叶变换方法,计算高低频调谐能量比进行煤层含气性预测。通... 大城凸起煤层含气性横向变化较大,各向异性强,部分新井钻遇水层,需要进行煤层含气性精细预测。在多井多频正演和地震频谱分析中发现频率对煤层含气性敏感,故采用小波分解和傅里叶变换方法,计算高低频调谐能量比进行煤层含气性预测。通过多井井旁地震高低频调谐能量比与钻采结果统计分析,建立高低频调谐能量比划分煤层含气性的标准,将研究区太原组Ⅵ煤层组划分为3类含气有利区,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符合率达88.9%,取得较好效果。该方法突破了二维地震传统的定性预测,对煤层气井生产部署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在类似地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大城凸起 二维地震 煤层 含气性 频率域 高低频调谐能量比 有利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北坳陷下石炭统旧司组页岩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9
9
作者 梅珏 计玉冰 +2 位作者 任景伦 张涵冰 周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1-59,共9页
下石炭统旧司组是滇黔北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其页岩气资源有利分布区位于垭紫罗断裂带控制的裂陷槽区,估算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超过1×108m3,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为了评价和优选该区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区... 下石炭统旧司组是滇黔北坳陷上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其页岩气资源有利分布区位于垭紫罗断裂带控制的裂陷槽区,估算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超过1×108m3,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为了评价和优选该区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区,基于对垭紫罗断裂带结构样式及其控沉积的再认识,结合野外露头剖面资料、3口新井岩心资料、碳氧同位素、有机碳含量以及有机质热演化成熟度等地化测试资料,对滇黔北坳陷旧司组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旧司组页岩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北西向展布的垭紫罗裂陷槽的控制,垭紫罗断裂带"南地堑、北断阶"结构样式及其在旧司期海侵背景下形成了南部深水陆棚与北部浅水陆棚沉积格局,裂陷槽内发育低能、滞留的厌氧与准厌氧环境是有机质富集与保存的重要条件;(2)台盆陆棚相的黑色页岩具有区域分布相对稳定、单层厚度较大的特点,厚度超过300 m的黑色页岩沉积中心位于威宁—六盘水地区,优质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殖混合型为主,有机碳含量峰值介于0.5%~1.6%;(3)页岩气成熟度较高,处于干气阶段,旧司组具有形成一定规模页岩气藏的良好地质条件,其中旧一段是较为现实的勘探目标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北坳陷 垭紫罗断裂带 裂陷槽 下石炭统旧司组 页岩气成藏条件 有机质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质老地震资料的重新处理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凤鸣 吕健飞 +5 位作者 孙朝辉 王佳峰 刘喜恒 姚欢 张凯旋 郗秋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1期42-49,共8页
二连盆地上古生界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受以往采集地震勘探影响,已有老地震资料反射信号弱、信噪比分辨率低。针对此难题,研究形成了以模型约束综合静校正、叠前综合去噪、叠前深层弱信号补偿、井控速度建模、各向异性弯曲射线叠前时... 二连盆地上古生界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受以往采集地震勘探影响,已有老地震资料反射信号弱、信噪比分辨率低。针对此难题,研究形成了以模型约束综合静校正、叠前综合去噪、叠前深层弱信号补偿、井控速度建模、各向异性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等为核心的处理方法,重新处理的地震剖面较好地反映出了上古生界内幕地层的埋深、形态和内部结构,对其石油地质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资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上古生界 低信噪比 老地震资料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的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气富集区预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宏为 李凡异 +1 位作者 齐秋红 杨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厚度和含气性具有垂向变化大、横向变化快的特点,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成为生产难题。对于煤层预测,优选基于相控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提高预测煤层厚度的精度;对于煤层含气性预测,由于单一属性预测含气性具有一定局限性... 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厚度和含气性具有垂向变化大、横向变化快的特点,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成为生产难题。对于煤层预测,优选基于相控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提高预测煤层厚度的精度;对于煤层含气性预测,由于单一属性预测含气性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提高煤层含气性预测精度,融合后的平面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吻合率达91%。结合煤层厚度和煤层含气性2个重要评价指标,实现该区煤层气富集区的预测,认为工区东南部缓坡带为较好的煤层气富集区,为后续井位优化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嘎朗图 地震反演 地震属性 属性融合 煤层气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北部地区白垩系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宾锋 高月泉 +4 位作者 潘涛 李宗贤 王志伟 邱文波 封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北部地区烃源岩特征,评价其生烃潜力,开展了探井全井段泥岩的地球化学测试,以探讨北部与中部烃源岩差异性成因,评价研究区油气成藏的油源条件。结果表明:①拐子湖凹陷北部潜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白垩系苏红图组... 为研究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北部地区烃源岩特征,评价其生烃潜力,开展了探井全井段泥岩的地球化学测试,以探讨北部与中部烃源岩差异性成因,评价研究区油气成藏的油源条件。结果表明:①拐子湖凹陷北部潜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白垩系苏红图组、巴音戈壁组三段和巴音戈壁组二段,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但局部井段存在“甜点”,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烃源岩达到成熟—过成熟热演化阶段。②相比于中部,北部源岩条件明显变差,可能受控于边界断层活动和凹陷结构的差异性引起的烃源岩在形成环境与母源输入方面的差异。③研究区有效烃源岩下限为w(TOC)大于1.35%,区内W1井—W2井区有效烃源岩面积较大,厚度大于20 m的烃源岩面积约133 km2,W2井含气层和储层沥青的发现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且有过油气成藏史。该研究成果可为拐子湖凹陷下一步勘探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特征 生烃潜力 白垩系 拐子湖凹陷北部 银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