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金昭 徐征 +2 位作者 李海玲 亢国虎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7-954,共8页
利用太阳能制氢因其具有能够有效解决能源问题、形成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以及减少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的排放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基于传统概念上太阳能制氢技术的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分析了一些技术难点,最后论述了发展太... 利用太阳能制氢因其具有能够有效解决能源问题、形成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以及减少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的排放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基于传统概念上太阳能制氢技术的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分析了一些技术难点,最后论述了发展太阳能制氢技术的前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电化学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硅与晶硅太阳电池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中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于元 夏立辉 张志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4-987,共4页
对在北京地区屋面上固定角度安装(目前光伏发电应用中最常见的安装形式)的非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进行了近二年的数据采集,纪录了北京地区温度数据和太阳电池阵列的实际发电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为用户更为关心的户外使用情况... 对在北京地区屋面上固定角度安装(目前光伏发电应用中最常见的安装形式)的非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进行了近二年的数据采集,纪录了北京地区温度数据和太阳电池阵列的实际发电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为用户更为关心的户外使用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认为如果仅从温度特性考虑,是否采用非晶硅替代晶体硅电池在不同地区应有不同考虑,如果再考虑到人们普遍认为的非晶硅电池没有解决的稳定性问题,表面玻璃的非钢化、效率低等其它问题,非晶硅的使用应慎重,不应盲从。同时在使用中不论何种电池都不应忽视组件的通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非晶硅太阳电池 多晶硅太阳电池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级硅激光刻槽埋栅电池的研究
3
作者 励旭东 姬成周 +3 位作者 何少琪 王玉亭 赵玉文 于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2-474,共3页
探讨了廉价太阳能级硅材料对电池性能可能的影响,据此对激光刻槽埋栅电池的工艺加以优化.在此基础上制作的大面积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16.59%.
关键词 太阳能级硅 太阳能电池 激光刻槽电池 BC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ON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崔银芳 尹万里 +2 位作者 王启 孙守建 谢光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7-910,共4页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及空气中300℃热处理法在Cu基底上制备Al Cr ON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对所制备涂层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涂层的吸收比和发射比分别为0.921和0.075。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另外,...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及空气中300℃热处理法在Cu基底上制备Al Cr ON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对所制备涂层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涂层的吸收比和发射比分别为0.921和0.075。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另外,空气中300℃、100 h热处理后涂层的光学性能几乎不变,表明该涂层适用于平板太阳集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 AlCrON涂层 热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式热管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立军 吴文銧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95-298,共4页
讨论了条带式热管结构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确定了蒸发段管径、冷凝段换热面积及热管充液量等参数的适宜值,并给出了条带式热管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性能测试结果。
关键词 条带式 热管 传热 太阳能 热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水地板采暖系统稳态换热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维杰 龚堡 何梓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42-350,共9页
本文以太阳能热水地板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地板和房间做了综合换热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实验证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基本正确,提出的计算程序可以模拟此系统的换热过程,对不同情况下的系统设计和运... 本文以太阳能热水地板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地板和房间做了综合换热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实验证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基本正确,提出的计算程序可以模拟此系统的换热过程,对不同情况下的系统设计和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水地板 采暖系统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钛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研究
7
作者 郭信章 尹万里 +1 位作者 于凤勤 谢光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2-205,共4页
本文报道了适用于真空集热管的碳化钛(TiC_x)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制备及性能。采用磁控溅射单靶金属钛反应溅射法在铜基体上沉积制成选择性吸收薄膜,其光学吸收率α为~0.92,红外热发射率ε为~0.08。
关键词 碳化钛 太阳能 薄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传统平房住宅的被动太阳能采暖试验
8
作者 郑敏樟 杨益欧 范广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198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北京市区的传统住宅是四合院式的平房,正房座北朝南,有利于采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BTG-1号太阳房就是由这类平房改建而成的,其建筑面积约110米~2,采用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太阳能采暖。经过两年的实际使用和热性能监测,表明这类住宅用被动... 北京市区的传统住宅是四合院式的平房,正房座北朝南,有利于采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BTG-1号太阳房就是由这类平房改建而成的,其建筑面积约110米~2,采用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太阳能采暖。经过两年的实际使用和热性能监测,表明这类住宅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有明显的效果:太阳能保证率可达50%以上,与改建前相比可节能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房 节能率 太阳能保证率 BTG 太阳能采暖 住宅 采暖耗热量 附加阳光间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顿法处理废水中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同步回收磷研究
9
作者 于莹 黎佳茜 +4 位作者 任帅康 吴瑞 温硕钊 刘明亮 张娟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4-602,共9页
去除与回收工业废水中常用阻垢剂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对水体保护与磷(P)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Fenton法对废水中ATMP进行处理,首先比较了硫酸亚铁(FeSO_(4))、过氧化氢(H_(2)O_(2))、Fenton法(FeSO_(4)+H_(2)O_(2))对ATM... 去除与回收工业废水中常用阻垢剂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对水体保护与磷(P)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Fenton法对废水中ATMP进行处理,首先比较了硫酸亚铁(FeSO_(4))、过氧化氢(H_(2)O_(2))、Fenton法(FeSO_(4)+H_(2)O_(2))对ATMP的处理效果,并进一步探究Fenton法处理ATMP体系中FeSO_(4)浓度、H_(2)O_(2)浓度、溶液初始pH、ATMP初始浓度以及共存离子等因素对ATMP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TMP初始浓度为1.0 mmol/L(以P计),采用Fenton法(FeSO_(4)和H_(2)O_(2)投加量均为1.5 mmol/L),溶液初始p H为3的反应条件下,ATMP的氧化处理效果较好,反应30 min后,体系中总磷(TP)去除率能达到95%,且去除的TP以磷酸铁(FePO_(4))沉淀的形式生成从而实现P回收。共存金属阳离子(Ca^(2+)或Mg^(2+))对ATMP的氧化降解无影响,共存无机阴离子(HCO_(3)^(-)或NO_(3)^(-))和共存有机阴离子(C_(5)H_(7)O_(5)COO^(-)或CH_(3)COO^(-))对体系中TP去除有抑制作用。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测试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在Fenton法氧化处理ATMP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综上所述,Fenton法可以有效实现对ATMP的氧化并最终生成正磷酸盐(PO_(4)^(3-)),同时在特定条件下PO_(4)^(3-)与三价铁离子结合生成FePO_(4)沉淀,实现P的资源化回收。本研究可为含有机膦酸盐ATMP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 芬顿(Fenton) 磷回收 磷酸铁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过冬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10
作者 许新中 阎晓彬 张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21-424,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带辅助电加热的太阳能过冬热水系统,它可以全天候提供热水,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利用率。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水系统 过冬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被引量:89
11
作者 何梓年 朱宁 +1 位作者 刘芳 郭淑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1,共6页
一套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已在山东省乳山市建成。该系统由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储水箱、循环泵、冷却塔、空调箱、辅助燃油锅炉和自动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具有夏季制冷、冬季供热和全年提供生活用热... 一套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已在山东省乳山市建成。该系统由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储水箱、循环泵、冷却塔、空调箱、辅助燃油锅炉和自动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具有夏季制冷、冬季供热和全年提供生活用热水等功能。太阳能集热器总采光面积 5 40m2 ,制冷、供热功率 10 0kW ,空调、采暖建筑面积 10 0 0m2 ,供生活用热水量 32m3 /d。文中着重介绍了系统的设计特点和测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利用 供热系统 吸收式空调 系统设计 测试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采暖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朱敦智 刘君 芦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67-170,共4页
在新农村建设中,太阳能采暖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应用领域。本文通过介绍平谷区挂甲峪太阳能采暖示范项目,阐述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构成、系统设计方案和运行状况,并对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成本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为太阳能采暖技术的... 在新农村建设中,太阳能采暖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应用领域。本文通过介绍平谷区挂甲峪太阳能采暖示范项目,阐述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构成、系统设计方案和运行状况,并对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成本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为太阳能采暖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太阳能采暖系统 地板辐射采暖 生物质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接触硅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任丙彦 吴鑫 +4 位作者 勾宪芳 孙秀菊 于建秀 褚世君 励旭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105,共5页
高效率、低成本是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背接触电池以其独特的器件结构、简单的制备工艺及较高的电池效率,备受光伏市场的关注。概括了目前国际上研究较多的几种背接触硅太阳电池,对其结构特点、制造技术及发展概况作了系统介... 高效率、低成本是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背接触电池以其独特的器件结构、简单的制备工艺及较高的电池效率,备受光伏市场的关注。概括了目前国际上研究较多的几种背接触硅太阳电池,对其结构特点、制造技术及发展概况作了系统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接触 硅太阳电池 少子寿命 接触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薄膜的性能研究以及在多晶硅太阳电池上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慧 徐征 +3 位作者 励旭东 李海玲 许颖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利用椭圆偏振仪、准稳态光电导衰减法(QSSPC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吸收光谱(IR)、反射谱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硅烷和氨气配比条件以及沉积温度对在多晶硅太阳电池上所沉积的氮化硅薄膜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沉积条件。通过比较沉积前... 利用椭圆偏振仪、准稳态光电导衰减法(QSSPC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吸收光谱(IR)、反射谱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硅烷和氨气配比条件以及沉积温度对在多晶硅太阳电池上所沉积的氮化硅薄膜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沉积条件。通过比较沉积前后电池的各项性能,确认经氮化硅钝化后电池效率提高了40%以上,电池的短路电流也提高了30%以上,对于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也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PECVD 多晶硅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管内吸热体接收太阳辐照量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桢 冯垒 +1 位作者 何庆楠 李卫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5-628,共4页
该文对真空管内吸热体分别为平板,圆柱体南向斜置,圆柱体东西横置3种形式在晴天时的日接受太阳辐照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推导出了它们与纬度、放置倾角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北京地区采用的3种安装角度对上述3种形式的集热管的日接收太阳... 该文对真空管内吸热体分别为平板,圆柱体南向斜置,圆柱体东西横置3种形式在晴天时的日接受太阳辐照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推导出了它们与纬度、放置倾角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北京地区采用的3种安装角度对上述3种形式的集热管的日接收太阳辐照量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纬度地区东西横置圆柱吸热体的日接收太阳辐照量是相同的,有一定倾角的朝南放置圆柱吸热体年平均日接收太阳辐照量高于其东西横置,并且还高于同一倾角的平板吸热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管 太阳辐照量 平板 圆柱 吸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拉硅片中间隙氧和硼对太阳电池光衰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丙彦 霍秀敏 +3 位作者 左燕 励旭东 许颖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9-632,共4页
为研究间隙氧和硼对于硅片少子寿命和光衰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不同氧碳含量、不同掺杂浓度的p型(100)的直拉硅(Cz Si)片制作太阳电池,设计了不同温度、气氛的热处理工艺。发现:太阳能级直拉单晶硅片中间隙氧含量和硼的掺杂浓度的不同对... 为研究间隙氧和硼对于硅片少子寿命和光衰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不同氧碳含量、不同掺杂浓度的p型(100)的直拉硅(Cz Si)片制作太阳电池,设计了不同温度、气氛的热处理工艺。发现:太阳能级直拉单晶硅片中间隙氧含量和硼的掺杂浓度的不同对于硅片少子寿命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硅片少子寿命值在650℃热处理时有轻微下降,而在后续650℃和950℃的热处理中有着显著的提高。当电阻率一定时,低氧的样片有利于少子寿命的提高;而在氧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掺杂硼的浓度越低,对于少子寿命的提高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氧 掺杂 光衰减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滞环比较法实现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追踪 被引量:21
17
作者 朱炜锋 张宇祥 王文静 《现代电子技术》 2006年第14期27-28,共2页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及功率电压曲线的分析,结合光伏并网系统的特性和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原理,并提出了一种采用软件实现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追踪的方法。与普通的登山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跟踪到太阳电池的最...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及功率电压曲线的分析,结合光伏并网系统的特性和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原理,并提出了一种采用软件实现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追踪的方法。与普通的登山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跟踪到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避免了在最大功率附近因扰动而造成功率损失,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最大功率点追踪 光伏 伏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硅带上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励旭东 许颖 +3 位作者 李维刚 姬成周 李仲明 马本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1-784,共4页
采用颗粒硅带 (SSP)作为衬底 ,利用快速热化学气相沉积 (RTCVD)方法外延多晶硅薄膜并制作了转换效率达 6 .36 %的薄膜太阳电池 .对衬底特性、电池制作工艺、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
关键词 颗粒硅带 薄膜太阳电池 快速热化学气相沉积 多晶硅薄膜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回热降膜蒸发式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溶液再生器的稳态实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开岩 郑宏飞 +1 位作者 赵华 陈子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5-889,共5页
设计了一种具有多效回热可用于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溶液再生器,用碘钨灯作为模拟太阳光源对系统进行了稳态实验,得到出口浓度与光辐射强度、溶液流量、强迫对流风速和入口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给出了系统性能系数与太阳光强度的关系... 设计了一种具有多效回热可用于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溶液再生器,用碘钨灯作为模拟太阳光源对系统进行了稳态实验,得到出口浓度与光辐射强度、溶液流量、强迫对流风速和入口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给出了系统性能系数与太阳光强度的关系,并对装置的传热传质关系作了简化计算,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其他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系统采用了多效回热措施,系统的回热率相对太阳辐射能来说达到32%。由实验结果估计,在晴好天气条件下,该系统每天每平方米集热器可处理LiBr溶液量(47%~52%)约86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再生器 液体除湿空调 多效回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氮化铝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表面的研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光明 于凤勤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5-37,共3页
为了改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表面的中高温性能;采用掺钨的氨化铝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作为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根据复合材料的有效介质理论;对金属陶瓷膜系的光学性能进行理论计算;采用磁控多靶反应共溅射的方法对膜系进行反演寻优工艺... 为了改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表面的中高温性能;采用掺钨的氨化铝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作为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根据复合材料的有效介质理论;对金属陶瓷膜系的光学性能进行理论计算;采用磁控多靶反应共溅射的方法对膜系进行反演寻优工艺实验;在对复合膜的金属粒子体积分数f、厚度d进行多次组合实验后,取得了制备最佳组合膜系的溅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必须利用金属陶瓷吸收层与基底金属的干涉效应,再加减反射层才能得到理想的选择性吸收效果,吸收率 a>0.9,发射率ε(353K)<0.1。当温度高于350℃时性能稳定,吸收率α变化不大,而发射率ε不超过0.1。与多层渐变吸收涂层相比;金属陶瓷选择性吸收涂层具有膜系结构简单、膜层减少、膜厚降低等优点。该涂层适用于低倍聚光式真空管集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太阳能 选择性吸收表面 集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