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阐发民族历象 踏遍华夏深山——评《陈久金天文学史自选集》
1
作者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8-524,共7页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陈久金天文学史自选集》(以下简称《自选集》)(图1),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史家陈久金先生积60余年在天文学史、科学史领域辛勤耕耘的硕果集成,覆盖了陈先生研究的方方面面。由于版面的限制,这部自选集只能是精选陈先...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陈久金天文学史自选集》(以下简称《自选集》)(图1),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史家陈久金先生积60余年在天文学史、科学史领域辛勤耕耘的硕果集成,覆盖了陈先生研究的方方面面。由于版面的限制,这部自选集只能是精选陈先生的部分文章,但这些文章足以代表了先生全部研究的精华。笔者作为后学晚辈,本不敢承当撰写书评的重任,以下所写,不能为原著增辉,只愿能为凸显先生的卓越贡献、弘扬先生的治学精神尽一点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 科学史 自选集 陈久金 治学精神 卓越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与太阳活动的50d振荡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志安 林巧 +1 位作者 韩延本 赵娟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3-448,共6页
本文分析研究了1981—1994年太阳辐射流量(2800MHz)、太阳黑子相对数、大气角动量和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序列的50d振荡.振荡周期的变化范围从40d至60d,它们的变化规律极其相似。1981年-1994年期间发... 本文分析研究了1981—1994年太阳辐射流量(2800MHz)、太阳黑子相对数、大气角动量和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序列的50d振荡.振荡周期的变化范围从40d至60d,它们的变化规律极其相似。1981年-1994年期间发生的3次厄尔尼诺均出现在太阳活动的50d振荡周期的谷值时期.这说明太阳活动的50d振荡可能是引起厄尔尼诺事件的一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d振荡 厄尔尼诺 太阳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新探——兼论岳阳君山岩画的星象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43,共14页
史前岩画中天象图案的大小、范围并非毫无标准、任意刻画,而是按人类观天时的“目视天球”投影感觉到的大小、长度而作。岩画中太阳的大小总有一定的直径范围,岩画中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则表示星星的不同亮度等级。利用“尺度体系”和天象... 史前岩画中天象图案的大小、范围并非毫无标准、任意刻画,而是按人类观天时的“目视天球”投影感觉到的大小、长度而作。岩画中太阳的大小总有一定的直径范围,岩画中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则表示星星的不同亮度等级。利用“尺度体系”和天象回推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将军崖岩画B组的主体部分是公元前4435年一次罕见的五星聚会的连续记录,而岳阳君山岩画当与此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 尺度体系 同心圆 五星聚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月晷星晷结构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1-292,共22页
在搜集尽可能完备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实物信息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梳理明、清月晷和星晷的结构为主线,辅以复制模型和模拟观测等手段,对明、清月晷和星晷的结构和用法做一全面的分析考证,对晷盘上各种刻度的划分、起始位置、... 在搜集尽可能完备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实物信息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梳理明、清月晷和星晷的结构为主线,辅以复制模型和模拟观测等手段,对明、清月晷和星晷的结构和用法做一全面的分析考证,对晷盘上各种刻度的划分、起始位置、走向也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辨正。月晷可分为"早型"、"晚型"两类,星晷分为"地盘固定型"、"全动型"两类,操作方式差别都很大。通过模拟观测,发现月晷的测时误差较大,而星晷的误差较小;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观测,发现故宫养性殿前清代石质日月晷的某些刻度是错误的。根据研究结论还提出了月晷、星晷的复制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晷 星晷 结构 早型 晚型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典籍中“日珥”记载考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3-470,共8页
整理、分析了中国历史典籍中关于"珥"、"日珥"的记载,通过对其含义以及现代"日珥"、"幻日"名称起源的考证,论述了古代所谓天象"珥"的记载为大气光象——幻日等。现代术语"日珥&... 整理、分析了中国历史典籍中关于"珥"、"日珥"的记载,通过对其含义以及现代"日珥"、"幻日"名称起源的考证,论述了古代所谓天象"珥"的记载为大气光象——幻日等。现代术语"日珥"是对古代术语的转义借用,历史典籍中的"珥"记载皆非太阳日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珥 幻日 日食 太阳日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法推算中的误差思想空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9,共14页
以现代误差和近似计算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误差思想空缺做初步的梳理和探讨。从对分数的使用、神秘数的使用以及上元的设立等特点,论证中历是一种追求把握完美天行的探索活动的结果。论证了中历一直缺少对观测精度、模型精度、... 以现代误差和近似计算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误差思想空缺做初步的梳理和探讨。从对分数的使用、神秘数的使用以及上元的设立等特点,论证中历是一种追求把握完美天行的探索活动的结果。论证了中历一直缺少对观测精度、模型精度、计算精度的统一认识。对历代主要天文仪器的误差分析中,发现与早期测量夏至影长相比,历史上以冬至圭表影长为基准的测量回归年长度方法是一种倒退的技术。以《授时历》为主要案例,通过对历法的一些计算过程分析了古人对计算精度问题的认识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 近似 精度 中历 授时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星座汉译名的由来与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51,共15页
早在8世纪左右,黄道十二星座的概念就传入中国,从明代起,西方近现代星座体系陆续传入中国。近几百年来,西方星座的汉语译名从初步使用、改变到最后定名经历了复杂的过程。论文为理清这一现象的历史脉络,在查找、核对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 早在8世纪左右,黄道十二星座的概念就传入中国,从明代起,西方近现代星座体系陆续传入中国。近几百年来,西方星座的汉语译名从初步使用、改变到最后定名经历了复杂的过程。论文为理清这一现象的历史脉络,在查找、核对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现代星座汉译名的演变过程作了较为全面的对比、考订和分析。星座译名的使用和变化,与国人对西方星座体系的了解、认识和全盘接受的过程也是一致的。论文还站在现代各学科沟通、融合的高度,对某些星座现译名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 星官 汉译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恒星亮度及其变化记录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7-453,共17页
在对古代典籍中关于恒星亮度、亮变记载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对恒星亮度梯度记录作了详细的分析,证明中国古代也有类似6等级的亮度分级方法;对古代所有提到"消失"光变描述的星官,作了现代变星的对比证认,证明这些记载描述的都是... 在对古代典籍中关于恒星亮度、亮变记载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对恒星亮度梯度记录作了详细的分析,证明中国古代也有类似6等级的亮度分级方法;对古代所有提到"消失"光变描述的星官,作了现代变星的对比证认,证明这些记载描述的都是大气消光现象,而非古人注意到了星官中有变星存在;对全天三大变星——大陵五、造父一、蒭藁增二的古代光变描述的全面分析,证明中国古代对这三颗最著名的变星都没有明确的光变记载;经全面分析古代记录,得出中国最早的变星记录出自《明史.天文志》载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井宿七的光变记录,其时代虽然较晚,仍然比西方最早的变星记录早了2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度 星等 光变 变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史家之绝唱,继往开来之丰碑--评《席泽宗文集》
9
作者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3-397,共15页
当代著名科技史家席泽宗(1927—2008)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3年了,集席先生一生著作的汇编《席泽宗文集》(6卷本,以下简称《文集》,图1)终于在2021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席先生毕生的科研成就和学术贡献,这... 当代著名科技史家席泽宗(1927—2008)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3年了,集席先生一生著作的汇编《席泽宗文集》(6卷本,以下简称《文集》,图1)终于在2021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席先生毕生的科研成就和学术贡献,这是继《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之后,又一部囊括科学史大师一生研究成果的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泽宗 科学史 《文集》 科研成就 钱宝琮 学术贡献 史家之绝唱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