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天文台对FFS事件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淑兰 姬慧荣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4,共5页
从观测手段和取得的资料两个方面,评价了两个太阳峰年中北京天文台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爆发中毫秒级快速精细结构(FFS)的观测结果.估计了新的观测仪器在第23周峰年将取得的观测结果.也讨论了在观测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太阳 射电爆发 精细结构 FFS事件 观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京天文台1981年5月16日太阳微波爆发UFFS资料的讨论
2
作者 金声震 赵仁扬 傅其骏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0-78,共9页
本文是对郑乐平同志"关于北京天文台1981年5月16日太阳微波爆发UFFS资料的分析"一文的回答.本文简述了国外对Spike辐射(即UFFS)观测的简况,从物理和信号分析上论证了5月16日观测资料中Spike积分平均的形态特征,指出了郑乐平... 本文是对郑乐平同志"关于北京天文台1981年5月16日太阳微波爆发UFFS资料的分析"一文的回答.本文简述了国外对Spike辐射(即UFFS)观测的简况,从物理和信号分析上论证了5月16日观测资料中Spike积分平均的形态特征,指出了郑乐平文中的错误,并给出了模拟实验结果.最后我们还简要介绍了5月16日Spike辐射活动资料及其与国外观测的对应,证实了北京天文台1981年5月16日Spike辐射观测资料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微波爆发 UFFS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关于北京天文台初期射电亳秒级接收机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的回答
3
作者 金声震 付其骏 赵仁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3-240,共8页
本刊在1988年第4期的“学术问题讨论”专栏中刊出了北京天文台的郑乐平等的“关于北京天文台初期射电毫秒级接收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的讨论”一文后,收到了北京天文台金声震等对此文持有不同观点的回答稿.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精神,本刊在... 本刊在1988年第4期的“学术问题讨论”专栏中刊出了北京天文台的郑乐平等的“关于北京天文台初期射电毫秒级接收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的讨论”一文后,收到了北京天文台金声震等对此文持有不同观点的回答稿.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精神,本刊在这一期的同一栏目中刊出金声震等的这一回答稿,请同行们鉴别.但由于本刊篇幅有限,对这一问题,本刊将不再进行公开讨论.如有同行对此问题需作进一步了解,可向两文作者个别进行深入讨论.我们提倡并欢迎不同的学术观点开展讨论,今后将仍开辟各种形式的专栏刊出类似的文章,以期活跃学术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 毫秒级接收机 太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天文台的WET三通道高速光度计
4
作者 姜晓军 胡景耀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8-443,共6页
对北京天文台新近改造成的三通道高速光度计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介绍,并给出了在兴隆站85公分望远镜的一些实测结果.
关键词 三通道光度计 高速测光 短周期变星 光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主要天文台现有长缝摄谱仪器评述
5
作者 蒋世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3-263,共11页
介绍并评估了ESO、AOO、IGN La Palma、CFHT、KPNO、Celo Tololo、Palomar及Calar Alto等主要天文台的长缝摄谱仪。
关键词 天文台 长缝谱仪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建云南天文时纬测震网的意义及可行性 被引量:8
6
作者 韩延本 张国栋 +1 位作者 胡辉 赵洪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在地震前夕出现短期异常波动的现象,认为光学天文时纬观测可为地震短期预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作者认为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云南地区,组建一个天文时纬测震网是有意义的,本文讨论了其可行性及有关问题。
关键词 纬度测量 残差 地震预报 测震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后期北京市年雨量的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娟 李志安 韩延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对北京地区1900年以来雨量、气温和太阳活动的关系及厄尔尼诺(Elnino)年的关系处理分析,给出一种预测北京市年雨量的数学模型,已准确预测了1996.1997年的年雨量,并给出1998年的雨量预测值为750~8... 通过对北京地区1900年以来雨量、气温和太阳活动的关系及厄尔尼诺(Elnino)年的关系处理分析,给出一种预测北京市年雨量的数学模型,已准确预测了1996.1997年的年雨量,并给出1998年的雨量预测值为750~800mm和1999年的雨量预测值为630—6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年雨量 预测 太阳活动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用近红外焦平面阵列 被引量:5
8
作者 曹文达 叶彬浔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总结了天文用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的发展历程,阐述了IRFPA的结构,重点介绍了InSb、HgCdTe和Ptsi三种近红外探测器阵列,结合目前正在筹建的红外太阳塔计划,对其各项性能指标作了详细比较.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红外天文学 近红外焦平面 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射电天文观测中提取电离层信息的一种统计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文焌 张喜镇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4-211,共8页
本文在分析了法拉第旋转效应、多源观测效应和程差补偿误差等对可见度函数的相位的影响的基础上,确认了:当电离层不规则性尺度较基线长为大时,仅有电离层引起的可见度函数的相位与基线长成正比且具有随时间快变化的特点这一物理事实;从... 本文在分析了法拉第旋转效应、多源观测效应和程差补偿误差等对可见度函数的相位的影响的基础上,确认了:当电离层不规则性尺度较基线长为大时,仅有电离层引起的可见度函数的相位与基线长成正比且具有随时间快变化的特点这一物理事实;从而提出了从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中提取电离层信息的统计方法,并分析了该法的特点,给出了统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天文观测 电离层 不规则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射电天文观测数据确定电离层行扰速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文焌 张喜镇 郑怡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当米波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机场内,有三个以上的射电源时,考虑天线跟踪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确定电离层行波扰动水平速度的新方法,并给出计算实例,讨论了误差.
关键词 电离层扰动 速度测量 射电天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乌鲁木齐天文站25米天线上进行的脉冲星观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连生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1996年1月,由北京天文台、北京大学、乌鲁木齐天文站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乌鲁木齐天文站25m天线的脉冲星观测系统,取得了一些脉冲星的观测结果.共成功地观测了8颗脉冲星,得到4颗脉冲星的轮廓图;还观测到PSR1133+16的反常模式.... 1996年1月,由北京天文台、北京大学、乌鲁木齐天文站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乌鲁木齐天文站25m天线的脉冲星观测系统,取得了一些脉冲星的观测结果.共成功地观测了8颗脉冲星,得到4颗脉冲星的轮廓图;还观测到PSR1133+16的反常模式.乌鲁本齐天文站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脉冲星观测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天线 星系观测 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射电天文观测数据反演电离层行扰的相速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文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8-304,共7页
本文结合TIDs的形成机制及其测量技术,对它的传播特性作了有益于测量的讨论,指出:(1)TIDs是由两个正交波组成;(2)测量电子总含量所表征的TIDs与测量电子浓度所表征者同样有效.据此导出了从测量数据反演其相速的... 本文结合TIDs的形成机制及其测量技术,对它的传播特性作了有益于测量的讨论,指出:(1)TIDs是由两个正交波组成;(2)测量电子总含量所表征的TIDs与测量电子浓度所表征者同样有效.据此导出了从测量数据反演其相速的公式,并对波幅的抑制效应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分析 射电天文 电离层 行波扰动相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红外天文观测——从IRAS到ISO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忠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8-249,共12页
本文将简要地叙述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历史和现状,特点与困难,进行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主要手段和所取得的重要结果。重点介绍卫星红外天文观测,包括IRAS所取得的成功与正在研制中的ISO计划的概况,它的仪器和主要研究任务。最后将简略介... 本文将简要地叙述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历史和现状,特点与困难,进行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主要手段和所取得的重要结果。重点介绍卫星红外天文观测,包括IRAS所取得的成功与正在研制中的ISO计划的概况,它的仪器和主要研究任务。最后将简略介绍到本世纪末计划和设想中的重要空间红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 红外 IRAS I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应用的红外列阵器件发展概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忠钰 《红外技术》 CSCD 1992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叙述天文用红外列阵器件发展的背景和研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使用各种读出电路的列阵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最后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红外列阵器件及其天文应用情况。
关键词 红外列阵 探测器 红外天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小倍率型永磁聚焦天文成像探测器系统的研究
15
作者 倪国强 张宏斌 +2 位作者 金伟其 周立伟 傅德濂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8,共8页
本文从当代天文光电成像探测器的发展现状与实际需要出发,着重探讨寻求允许输入像面不是平面、放大倍率不等于1的永磁聚焦磁场系统的设计途径,用约束变尺度法来设计在电磁聚焦成像系统中实现给定的不均匀磁场分布的实际永磁环磁路系统。
关键词 像增强器 天文成像 探测器 永磁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天文的新发现
16
作者 胡景耀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2-93,共2页
这里叙述的新发现仅指某一特殊类型天体的发现(如新星,超新星和小行星等)及某一特殊类型天体的证认(如X射线源证认为类星体等),而不包括某一类天体的某种天象及未知性质源的列表(如深度成像观测得到的前人没有纪录过的一般天体... 这里叙述的新发现仅指某一特殊类型天体的发现(如新星,超新星和小行星等)及某一特殊类型天体的证认(如X射线源证认为类星体等),而不包括某一类天体的某种天象及未知性质源的列表(如深度成像观测得到的前人没有纪录过的一般天体,如恒星,但一些特殊天体亦列入).由于收集不全面和所谓“发现”定义的困难,向有发现而未列入者先致歉意.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观测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有一批重要的天文发现,为天文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它包括下列几方面: 星系层次天体: (1)用X射线源和射电源证认了一批包括类星体, BL Lac天体,赛弗特天体在内的活动星系核; (2)用IRAS源证认了一批W-R星系; (3)BATC巡天在一个星系周围发现了一个“环”. 恒星层次天体: (1)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批超新星和一个新星; (2)发现了和用ROSAT源证认了一批激变变星; (3)BATC和超新星巡天发现了一批变星; (4)发现了若干新的 δ Sct变星; (5)发现了一批Herbis--Haro天体; (6)发现了一批水脉泽. 行星层次天体: (1)发现了大批小行星,特别是有些是近地小行星; (2)发现若干彗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文学 天体 观测 X射线源 类星体 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射电天文技术测量空间等离子体不规则性的一些注释
17
作者 韩文焌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2年第4期31-34,共4页
首先简述利用射电天文技术测量具有大、小尺度不规则性的等离子体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然后介绍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性能,最后讨论了不规则体漂移速度的测量。
关键词 电离层 射电源 测量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电天文中甚高频干涉仪系统电离层修正的一些注释
18
作者 韩文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结合射电天文中具体测量方法并考虑甚高频干涉仪系统参数与电离层参数间的关系,讨论了电离层各种修正方法的含意.结论为:(1)实时实地地测量电离层参数并以同一时间尺度对观测数据作电离层改正是评比各种方法的依据.(2)在信噪比足够... 本文结合射电天文中具体测量方法并考虑甚高频干涉仪系统参数与电离层参数间的关系,讨论了电离层各种修正方法的含意.结论为:(1)实时实地地测量电离层参数并以同一时间尺度对观测数据作电离层改正是评比各种方法的依据.(2)在信噪比足够的情况下,电离层模型法和双频法用10秒钟的平均观测数据作电离层修正是合理的,但在标准源校准法中,取Dmax=1km,要用约3分钟的平均观测数据作电离层修正才是合理的.(3)当不规则性尺度较基线为长时,标准源校准法可良好地消除它的影响;反之,闭合相位技术可有效地消除它的影响.(4)如果实现双频观测,则双频法是一个有效地消除电离层影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天文 甚高频干涉仪 电离层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CCD的技术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宁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9-77,共9页
本文概述了用于天文低光度测量的CCD技术现状以及它在低噪声、蓝敏技术,电荷转移效率、小像素和大面阵等诸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 天文 光度测量 CCD 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射电天文技术监测空间传播环境
20
作者 韩文 张喜镇 马振国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在空间时代,沿射线路径的总折射率是研究电波传播的重要参数。常规射电天文技术可监测此参数。基于不同类型射电望远镜和信号起伏,简述了从观测数据中提取传播媒质信息的方法。总结了这种监测方法的特点、与其有关的基础知识、提取媒... 在空间时代,沿射线路径的总折射率是研究电波传播的重要参数。常规射电天文技术可监测此参数。基于不同类型射电望远镜和信号起伏,简述了从观测数据中提取传播媒质信息的方法。总结了这种监测方法的特点、与其有关的基础知识、提取媒质信息的要点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煤质 射电望远镜 射电天文技术 电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