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电针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大鼠相应腰髓节段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的影响和与疼痛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慧 杨连雪 +4 位作者 刘霞 高秀来 杨琳 田捷 戴建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85-989,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电针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相应腰髓节段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清素(5-HT)的影响和与疼痛的关系。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A正常对照组(6只),B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组(18只),C经皮电针治... 目的研究经皮电针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相应腰髓节段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清素(5-HT)的影响和与疼痛的关系。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A正常对照组(6只),B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组(18只),C经皮电针治疗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组(18只),其中从B、C组各挑选基础痛域基本相似的6只大鼠,隔日进行痛域的测定,并于2周同A组随机选出的2只大鼠共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余28只分别于术后2 d,1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取大鼠相应L4-L6脊髓阶段组织,进行GFAP和5-HT的特异性染色。结果①痛域变化:造模第2天开始出现痛敏,且痛域与术后时间呈负相关,C组经TENS治疗6 d后,痛域比B组有显著性的增加;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2 d时,B、C组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较A组显著性的增加;1和2周时,B组较A、C组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数均显著性的增加,C组较A组相比均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的活化率的减少可能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降低CCD模型疼痛的可能机制之一,且GFAP和5-HT阳性神经元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血清素 经皮神经电刺激 背根节慢性压迫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症的结构和功能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丁楠 张佩瑶 +4 位作者 戴建平 艾林 沈慧聪 罗跃嘉 王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9-311,314,共4页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PSD可延缓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病死率。
关键词 卒中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波谱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韩建成 高培毅 +1 位作者 林燕 张继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CBMs)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分析其MRI表现。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72例)和无CMBs组(175例)。记录CMB...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CBMs)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分析其MRI表现。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72例)和无CMBs组(175例)。记录CMBs的位置和个数、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个数和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结果与无CMBs组患者比较,CMBs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脑梗死病史、脑白质改变比例均高。CMBs组患者CMBs常见的部位依次为:基底节、皮质及皮质下区、丘脑、脑干及小脑。CMBs的分级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MBs与脑微血管病变之间有密切关系,其可能是晚期脑微血管病变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脑内微出血 出血性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附11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绪珠 范亦龙 +2 位作者 陈谦 艾林 戴建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分析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12-65岁,平均44岁)经病理证实的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术前CT平扫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观察肿瘤的形状、密度、边界、MRI信号变化、增强... 目的:分析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12-65岁,平均44岁)经病理证实的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术前CT平扫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观察肿瘤的形状、密度、边界、MRI信号变化、增强表现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根据颅骨外板是否破坏,将肿瘤分两组,比较肿瘤最大径的组间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均表现为无痛性皮下肿物。7例(64%)位于额骨,顶骨和枕骨各2例。病变均表现为椭圆形,边界清晰,边缘无硬化。CT值自117-1048HU不等。7例(64%)外板破坏的肿瘤最大横径为(2.7±0.80)cm,与4例(37%)外板无破坏的肿瘤大小(2.33±0.88)c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88)。MRI平扫均表现为高低信号混杂影,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强化幅度不一。周围软组织和脑实质信号正常。结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表现出一定的破坏颅骨外板向颅外生长倾向,综合CT和MRI检查有助于更好地显示该病的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后循环CT灌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雷静 高培毅 林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等检查。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定量数据,并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脑梗死前期分期。结果入选者DSA显示椎动脉中、重度狭窄率为60%~100%,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而CT脑灌注成像有13例患者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低灌注区。共检出16个低灌注区,其中2例患者整个后循环供血区较同层面前循环供血区TTP明显延迟,1例双侧小脑半球可见2个局部低灌注区。16个低灌注区进行脑梗死前期的分期,Ⅰ2期:15个,Ⅱ1期:1个。结论后循环脑组织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辅助定性及定量评估椎基底动脉TIA患者是否处于脑梗死前期,并根据定量分析了解后循环供血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基底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灌注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肉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常规MRI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相国 江涛 +2 位作者 艾林 陈谦 陈绪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28-830,837,共4页
目的比较脑胶质肉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在常规MRI上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脑胶质肉瘤和92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在平扫和增强MRI上的表现,比较两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瘤体大小、瘤周水肿程度、强化形态、病变分布及脑膜侵袭等方面的差... 目的比较脑胶质肉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在常规MRI上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脑胶质肉瘤和92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在平扫和增强MRI上的表现,比较两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瘤体大小、瘤周水肿程度、强化形态、病变分布及脑膜侵袭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脑胶质肉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在发病年龄、性别方面无差别(P=0.152,P=0.278)。胶质肉瘤的脑膜侵袭率为63.6%(14/22),胶质母细胞瘤的侵袭率为33.7%(31/92),两者有显著差别(2=6.662,P=0.01),两种病变在大小、水肿程度,强化形态、病变分布方面无差别(P=0.343,P=0.464,P=0.795,P=0.399)。结论脑胶质肉瘤比胶质母细胞更易侵及局部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肉瘤 脑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动态变化的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范亦龙 陈绪珠 戴建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总结脑胶质瘤生长、扩散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3例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自初次发病到最后手术时的一系列MR检查,分析肿瘤初发、最后部位、生长扩散方式。结果:脑胶质瘤的生长分膨胀性(13%,3/23)和弥漫性(8... 目的:总结脑胶质瘤生长、扩散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3例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自初次发病到最后手术时的一系列MR检查,分析肿瘤初发、最后部位、生长扩散方式。结果:脑胶质瘤的生长分膨胀性(13%,3/23)和弥漫性(87%,20/23)。弥漫性生长又表现为同侧(60%,12/20)和通过胼胝体向对侧(40%,8/20)扩散。同侧扩散又分为近距离直接浸润(92%,11/12)和远隔部位的种植播散(8%,1/12)。结论:脑胶质瘤的生长扩散因侵及的纤维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方向性,这种特点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态 生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别胶质瘤术前语言功能区的fMRI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魏新华 江新青 +4 位作者 李长江 李子孝 李少武 夏建东 汪珍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8期937-940,共4页
目的:采用恻研究低级胶质瘤语言功能区分布及偏侧性特点。方法:对15例左侧额、颞叶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WHOI~Ⅱ级)患者进行例术前图片命名刺激任务的删研究,另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哪数据处理采用工作站自带软件显示... 目的:采用恻研究低级胶质瘤语言功能区分布及偏侧性特点。方法:对15例左侧额、颞叶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WHOI~Ⅱ级)患者进行例术前图片命名刺激任务的删研究,另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哪数据处理采用工作站自带软件显示激活脑区并计算偏侧性指数(LI)。结果:对照组激活脑区:左侧为主的双侧额下回、额中回、左侧颞上回、以左侧为主的双侧顶上小叶、前运动区、双侧枕叶、双侧小脑。胶质瘤组的激活脑区:双侧额下回、额中回、左侧为主的双侧颞上回、双侧顶上小叶、双侧枕叶、双侧小脑等。对照组中8例表现为左侧大脑半球优势,2例为双侧大脑半球优势,LI值为84.61%。患者组中5例表现为左侧大脑半球优势,3例为右侧大脑半球优势,7例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优势,LI为60.15%。结论:fMRI能在术前可靠显示低级别胶质瘤周围语言功能区的分布及语言偏侧性,对术前计划制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语言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磁共振成像筛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鹏飞 崔英哲 +2 位作者 高培毅 胡鸿博 曾立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对临床疑似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病变的磁共振筛查,探讨CMBs程度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和脑白质改变的关系。方法连续对447倒疑似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梯度回波T2^*序列检查,依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 目的对临床疑似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病变的磁共振筛查,探讨CMBs程度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和脑白质改变的关系。方法连续对447倒疑似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梯度回波T2^*序列检查,依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95例)和无CMBs组(352例)。记录CMBs数量、部位、脑白质改变程度及其血压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MBs发生率21.25%。CMBs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影像改变、大脑白质病变与无CM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Bs组患者病灶分布于脑叶(42.09%)、丘脑(19.77%)、脑干(14.41%)、小脑(11.58%)、侧脑室旁(6.21%)和基底节(5.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Bs发生的相关因素有高血压(OR=2.208,P〈0.01)、年龄(OR=2.082,P〈0.01)。CMBs分级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及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24.r=0.376,P〈0.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CMBs发生率较高,CMBs与高血压严重程度、脑白质改变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高血压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朝晖 韩雪 高培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07-411,共5页
目的研究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患者的术前常规MR图像,总结常见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病变的MRl表现及鉴别要点。结果 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中少突星形细胞瘤80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2... 目的研究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患者的术前常规MR图像,总结常见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病变的MRl表现及鉴别要点。结果 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中少突星形细胞瘤80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2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17例,胶质母细胞瘤14例,节细胞胶质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4例,恶性淋巴瘤4例,室管膜瘤4例,间变性室管膜瘤3例,胶质肉瘤2例,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2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转移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结论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和MRI检查在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应用(附6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绪珠 马军 +2 位作者 艾林 陈谦 戴建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讨CTA和MRI在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1~55岁,平均27岁)经病理证实的颈髓单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术前CTA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观察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脊髓变化、血管流空现... 目的探讨CTA和MRI在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1~55岁,平均27岁)经病理证实的颈髓单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术前CTA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观察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脊髓变化、血管流空现象及肿瘤血管显示情况,并与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6例在CTA图像上均表现为明显强化的实性瘤体与供血动脉相连,MRI检查可显示肿瘤造成的颈髓中央管扩张、脊髓实质的水肿和血管流空影,术中可见瘤体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A和MRI检查能分别显示不同的影像学征象,两者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显示该病的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 血管网织细胞瘤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中肺实质的自动分割及粘连肿瘤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裴晓敏 郭红宇 戴建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9-682,共4页
为了实现胸部CT图像肺区的完全自动分割与辅助诊断,提出了一种自动肺实质分割算法,即引入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二维直方图阈值分割算法结合3-D区域生长,通过分割背景及胸腔实现肺实质分割,并提出行扫描曲率分析法实现粘连肿瘤检测及左... 为了实现胸部CT图像肺区的完全自动分割与辅助诊断,提出了一种自动肺实质分割算法,即引入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二维直方图阈值分割算法结合3-D区域生长,通过分割背景及胸腔实现肺实质分割,并提出行扫描曲率分析法实现粘连肿瘤检测及左右肺分离.该方法有效解决了肺实质分割中高密度特征易丢失、边缘肿瘤易遗漏等问题.通过多组胸部CT序列图像的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肺实质分割非常精确有效,与传统分割算法相比,在分割精度上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肺实质分割 量子粒子群优化 三维区域生长 行扫描曲率分析 粘连肿瘤 胸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局部脑膜受侵的临床和MRI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绪珠 王军梅 马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局部脑膜受侵的临床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GBM患者的术前MRI图像,明确病变水肿和坏死程度(轻度、重度)、肿瘤体积及邻近脑膜有无强化。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脑膜受累组和正常组,比较组间患...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局部脑膜受侵的临床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GBM患者的术前MRI图像,明确病变水肿和坏死程度(轻度、重度)、肿瘤体积及邻近脑膜有无强化。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脑膜受累组和正常组,比较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水肿和坏死程度、体积及邻近脑膜强化率的差别,并对脑膜强化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脑膜受侵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51±11. 4)岁;脑膜正常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 1±13. 5)岁,组间年龄无差别(P=0. 525),性别有差异(X^2=4. 719,P=0. 030)。脑膜受侵组轻度水肿率、明显坏死率、体积中位数、局部脑膜强化率分别为60%(18/30)、43%(13/30)、69178. 8mm3及77%(23/30),正常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1%(10/32)、59%(19/32)、30475mm3及34%(11/32)。两组病变在水肿率、体积、局部脑膜强化率有明显差别(X^2=5. 168,P=0. 023; P=0. 029;X^2=11,182,P=0. 001)。以局部脑膜强化判断脑膜受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11,灵敏度为0. 767。结论 GBM局部脑膜受侵多见于男性患者,瘤体较大,水肿较轻,局部脑膜强化是重要的征象,从而提示术中注意切除该部分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脑膜 强化 水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像素空间信息及加权模糊聚类的肺结节识别 被引量:2
14
作者 裴晓敏 郭宏宇 戴建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0-1253,共4页
针对肺部计算机辅助诊断中孤立肺结节识别容易受噪声、气管、血管的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空间信息及加权模糊聚类的肺结节识别算法.该方法利用融合像素空间信息及带特征权重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感兴趣区域分割;利用特征选择算法计... 针对肺部计算机辅助诊断中孤立肺结节识别容易受噪声、气管、血管的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空间信息及加权模糊聚类的肺结节识别算法.该方法利用融合像素空间信息及带特征权重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感兴趣区域分割;利用特征选择算法计算感兴趣区域各特征权重,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分类感兴趣区域,识别肺结节.对比实验证明,该算法对感兴趣区域分割抗噪声性增强;感兴趣区域分类准确率提高;整体算法对肿瘤的检出率较高,漏诊率降低,为医生诊断早期肺癌病灶提供更加准确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型肺结节 空间信息 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和MRI检查在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应用(附6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绪珠 马军 +2 位作者 艾林 陈谦 戴建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7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探讨CTA和MRI在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髓单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术前CTA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观察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脊髓变化、血管流空现象及肿瘤血管显示情况,并与术中所见相比较。结... 目的探讨CTA和MRI在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髓单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术前CTA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观察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脊髓变化、血管流空现象及肿瘤血管显示情况,并与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 6例病变在CTA图像上均表现为明显强化的实性瘤体与供血动脉相连,MRI检查可显示肿瘤造成的颈髓中央管扩张、脊髓实质的水肿和血管流空影,术中可见瘤体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A和MRI检查能分别显示不同的影像学征象,两者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显示该病的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 血管网织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