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1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胞物与”:生存智慧及其生态哲学向度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包庆德 冯超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宋代杰出理学家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思想,认为不仅天下之人都是我同胞,而且天下万物皆如我同类。这不仅突破了人与物之间不可跨越的藩篱,将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关系作为生命共同体置于平等维度中加以全面考量,同时深度体现着在生命共同... 宋代杰出理学家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思想,认为不仅天下之人都是我同胞,而且天下万物皆如我同类。这不仅突破了人与物之间不可跨越的藩篱,将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关系作为生命共同体置于平等维度中加以全面考量,同时深度体现着在生命共同体内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人能够在自我意识生成过程中展现其主体能动性地位,能够以心体物、以仁察物,这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而自然又会作为一种能够被意识的客观存在对人起着引导作用,天地自然之间生生不息之德,正是人们所应当追求的。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今天,“民胞物与”思想所昭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彰显其厚重的生存智慧底蕴和深层的生态哲学意蕴。深入开展其生存智慧及其生态哲学向度的伦理阐释与哲学解读,对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民胞物与” 生命共同体 大心 生态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现代形态的建立及其世界意义——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系九十周年庆典大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敦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7期13-14,共2页
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哲学门,哲学从此成为中国现代大学的独立学科。1914年,北大哲学门正式招生.标志着现代的中国哲学教育的开始。90年来,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北大哲学系和全国同仁一道,完成了中国哲学从传统... 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哲学门,哲学从此成为中国现代大学的独立学科。1914年,北大哲学门正式招生.标志着现代的中国哲学教育的开始。90年来,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北大哲学系和全国同仁一道,完成了中国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历史使命。在这个隆重热烈的庆典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哲学 现代形态 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精神中的批判与和解——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哲学观
3
作者 方博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将哲学视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主张将哲学与特定时代的具体现实性结合起来,这在方法上带有鲜明的黑格尔色彩。但是与黑格尔的哲学着眼于对现实世界的合理性的把握,由此促进人与世界的和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将哲学视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主张将哲学与特定时代的具体现实性结合起来,这在方法上带有鲜明的黑格尔色彩。但是与黑格尔的哲学着眼于对现实世界的合理性的把握,由此促进人与世界的和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时代精神的目的是持续揭示时代自身的问题,问题比答案更为重要,因此哲学应该是批判的,而非和解的哲学。马克思试图将启蒙哲学的批判取向与黑格尔哲学的现实性要求融为一体,以期既能化解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严重对立,又能避免陷入体系的封闭性从而保持哲学对现实的持续的批判和规范的力量,为此他诉诸的是一个康德式的自由的和批判的公共领域,而这一方案很难兼容于其日后的意识形态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时代精神 批判 启蒙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世界化”与技术——从海德格尔的前期哲学看现代技术的本质
4
作者 吴增定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2,122,158,159,共11页
海德格尔对于现代技术的反思和批评,一直被看成他的后期哲学思考的核心。海德格尔的这一反思和批评在其前期哲学中已经有了思想苗头。现代技术的两个根本特征,即人与世界的分离和事物从世界中的抽离,都可以追溯到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 海德格尔对于现代技术的反思和批评,一直被看成他的后期哲学思考的核心。海德格尔的这一反思和批评在其前期哲学中已经有了思想苗头。现代技术的两个根本特征,即人与世界的分离和事物从世界中的抽离,都可以追溯到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说的“异世界化”。如果说世界作为一个意义整体构成了人(此在)和其他一切存在者得以显现的视域,那么“异世界化”则意味着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存在者都从世界这个终极意义视域中被抽离了,并且由此丧失了自身的意义,如同鱼儿离开了水。就此而言,无论是海德格尔一生所关注的“存在之遗忘”,还是他后期所反思的现代技术的虚无主义特征,都可以归结为“异世界化”。此外,“世界”和“异世界化”等生存论概念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们包含了一种人与人的公共社会关系或交互主体性的维度,而这恰恰是海德格尔后期在思考和讨论现代技术之本质时所缺失的一个维度。而以阿伦特为代表的追随者正是从海德格尔的“世界”和“异世界化”等概念中发展出了关于“公共领域”的政治和伦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世界化 世界 存在 此在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与现代启蒙
5
作者 吴增定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7,共8页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继承了笛卡尔和康德的现代启蒙哲学传统,强调通过“无前提性”和“先验还原”摆脱自然态度,揭示出意识作为一种先验主体对世界的意向性构造作用。胡塞尔认为,笛卡儿虽通过“普遍怀疑”确立了“我思”的确定性,但未能...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继承了笛卡尔和康德的现代启蒙哲学传统,强调通过“无前提性”和“先验还原”摆脱自然态度,揭示出意识作为一种先验主体对世界的意向性构造作用。胡塞尔认为,笛卡儿虽通过“普遍怀疑”确立了“我思”的确定性,但未能彻底贯彻主体性原则,反而将“我思”实体化,导致心灵与物体的二元对立。康德虽推进了主体性原则,提出“先天综合判断”,但仍未摆脱自然态度,预设了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未能彻底解释先验主体的构造能力。胡塞尔主张,真正的启蒙应彻底搁置自然态度,揭示世界作为先验主体意向性构造的意义。他批评自然主义将科学视为唯一真理,忽视科学源于生活世界,导致现代科学危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旨在恢复科学与生活世界的关联,揭示科学的先验主体性维度,实现真正的现代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自然态度 先验主体性 意向性构造 悬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哲学教育如何回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与挑战?--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纪实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波 赵震 李晽 《哲学分析》 2013年第1期163-177,共15页
2012年10月27日,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哲学教育与当代社会——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哲学系主任和一些国际知名的哲学家或哲学教... 2012年10月27日,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哲学教育与当代社会——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哲学系主任和一些国际知名的哲学家或哲学教授与会,大家围绕大学哲学教育展开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育 大学哲学 系主任 联席会 社会 当代 世界 纪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存论哲学看人的在世方式——身心关系理论探微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军 《新视野》 CSSCI 2004年第2期64-66,共3页
生存论哲学把人或自我看成存在于世界之中,身心统一的真实个体。过度的非身体化,导致自我与自身、与他人、与世界处于隔裂状态,最终走向精神崩溃;而过度的身体化,则使人沉迷于物欲、追求感官的享乐,导致理想丧失,精神脆弱。两种倾向皆... 生存论哲学把人或自我看成存在于世界之中,身心统一的真实个体。过度的非身体化,导致自我与自身、与他人、与世界处于隔裂状态,最终走向精神崩溃;而过度的身体化,则使人沉迷于物欲、追求感官的享乐,导致理想丧失,精神脆弱。两种倾向皆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中国 传统哲学 身心关系 “身心一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构想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枬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8,共6页
哲学是一门学科,它应该成为一门科学,即有明确的对象,有一系列的科学的原理,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有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体系是迄今为止惟一的相对科学、相对成熟的马... 哲学是一门学科,它应该成为一门科学,即有明确的对象,有一系列的科学的原理,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有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体系是迄今为止惟一的相对科学、相对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一个新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应当以整个世界,人类社会和人,认识、价值和方法这三个层次为研究对象,应当包括世界观、历史观、人学、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六大部门,应当通过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建构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体系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一 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学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1期32-40,57,共10页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相伴随,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同步,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起伏和曲折,潜藏着回旋与暗礁,但总体上表现为理论逻辑的不断推进,并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相伴随,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同步,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起伏和曲折,潜藏着回旋与暗礁,但总体上表现为理论逻辑的不断推进,并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它本身也成为这个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作者依据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研究取向、研究方式及其所形成的总体风貌,大致把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发端于新时期影响深远的两次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主要成果体现在认识论研究、价值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和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等方面;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问题意识"充分凸显,研究重点发生转移,主要成果体现在领域(部门)哲学研究迅速崛起,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哲学观层次跃升;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形成了马克思文本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研究等多个热点领域,同时研究路径进一步分化,预示着新的范式转换的前景。作者以时间为经,以问题为纬,融人物、事件、观点和著述于其中,对3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作了概略的学术回顾和清理,本刊分三次予以刊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改革开放 真理标准讨论 回顾与反思 教科书体系 学术 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敦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7,共10页
黑格尔哲学体系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精神。黑格尔把表象、经验和思辨作为精神的三个层次,说明了内在于它们之中的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在对待真理的态度上,黑格尔最为关注的是真理之不可知论。在证明逻辑范畴的真理性问题上,黑... 黑格尔哲学体系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精神。黑格尔把表象、经验和思辨作为精神的三个层次,说明了内在于它们之中的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在对待真理的态度上,黑格尔最为关注的是真理之不可知论。在证明逻辑范畴的真理性问题上,黑格尔指出,逻辑学要沿着精神现象学表述和证明经验意识真理的方法来表述和证明纯范畴的真理性。对于精神的自由,黑格尔认为,自由是"精神无限权利的范畴",自由的意志首先是权利主体,认为"法的体系是实现了的自由王国"。黑格尔哲学至今仍有现实性,特别是在当代中国哲学的语境中更应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是黑格尔并没有用国家"吞噬"了市民社会,而是认为只有家庭和市民社会这两个环节都在国家内部获得发展时,国家才是有生气的;二是黑格尔的历史观并非"历史终结论",因为他深知自己哲学的局限性;三是在黑格尔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上,他对中国哲学和文化持严厉批评态度,重点批判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但我们应用历史的观点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些,要包容他的合理哲学,承认黑格尔哲学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 客观思想 现实思想 自由 权利 黑格尔 哲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的哲学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国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2,共6页
钱学森在系统科学的研究中,与国内外同行比较居于光荣的学术地位。他所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贡献。从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钱学森的这种理论和方法论也需要继续前... 钱学森在系统科学的研究中,与国内外同行比较居于光荣的学术地位。他所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贡献。从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钱学森的这种理论和方法论也需要继续前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 系统科学 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断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文儒 《新视野》 CSSCI 2000年第4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 传统文化 互补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国瑞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89-93,共5页
开放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哲学思考北京大学哲学系冯国瑞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及其合作者们于本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现仅就个人管见所及,从哲学角度谈点学习的体会。... 开放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哲学思考北京大学哲学系冯国瑞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及其合作者们于本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现仅就个人管见所及,从哲学角度谈点学习的体会。一、人类智慧的新成果科学史和认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巨系统 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谢林神话哲学与世界时代哲学的衔接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先刚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2,共9页
谢林中期的世界时代哲学和后期的神话哲学经常被看作两种没有关系的、彼此独立的哲学。通过考察前者的本原学说及其遭遇的困难,以及后者以历史批判的方法梳理的多神论起源,可说明,不仅神话哲学中的相继式多神论是与世界时代哲学中的本... 谢林中期的世界时代哲学和后期的神话哲学经常被看作两种没有关系的、彼此独立的哲学。通过考察前者的本原学说及其遭遇的困难,以及后者以历史批判的方法梳理的多神论起源,可说明,不仅神话哲学中的相继式多神论是与世界时代哲学中的本原关系相对应的,而且神话哲学对于历史时间和史前时间的划分也完全契合世界时代哲学中的时间谱系学,因此神话哲学只不过是以经验的方式证实了世界时代哲学以先天的方式提出的本原学说。这就证明了两种哲学之间的衔接关系,并且阐发了谢林哲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多神论 时间 历史 史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如何思考哲学的“内在”与“外在”关系——以《伊壁鸠鲁哲学》中的论述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锦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9,177,共8页
哲学与现实世界、哲学的"内在"特征与"外在"环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复杂关系,二者既不能完全疏离乃至隔绝,但也不可不加分别地相互混淆和取代。在早期文献《伊壁鸠鲁哲学》中马克思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并以其还不够... 哲学与现实世界、哲学的"内在"特征与"外在"环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复杂关系,二者既不能完全疏离乃至隔绝,但也不可不加分别地相互混淆和取代。在早期文献《伊壁鸠鲁哲学》中马克思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并以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的论述表达了他初步的思考,这对他以后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建树有非常重要的奠基性意义,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处境及其变革之路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现实 关系 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哲学”论坛纪要——记北京大学第十五期“黉门对话”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丹妮 《哲学分析》 2016年第6期155-171,共17页
2016年5月7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召集的总第十五期"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清华大学哲学系王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韩林合教授、复旦大学哲学... 2016年5月7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召集的总第十五期"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清华大学哲学系王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韩林合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向晨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林远泽教授、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蒋运鹏助教授作为主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江怡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许章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尚杰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徐龙飞教授、周程教授和程乐松副教授等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系 韩林 汉语研究 清华大学法学院 江怡 主讲专家 韩水 许章润 王路 林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的内在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园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9-192,共4页
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服从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旨归。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构成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经济学批判又将哲学批判引入对现实社会的基础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哲学与... 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服从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旨归。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构成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经济学批判又将哲学批判引入对现实社会的基础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基于这两种批判维度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才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总体批判。本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马克思双重批判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批判 经济学批判 双重维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与文质:性命论哲学的方法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5,共11页
辩证法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方面,它反对教条式的论证,主张在哲学对话的对立统一中求取真理。中日学者以“辩证”对译dialectic,其中文根据在“辨正”“辨证”和“辩证”三个同音词,即通过辨析现实实践中的证据追求真理,其指导原则是“实事... 辩证法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方面,它反对教条式的论证,主张在哲学对话的对立统一中求取真理。中日学者以“辩证”对译dialectic,其中文根据在“辨正”“辨证”和“辩证”三个同音词,即通过辨析现实实践中的证据追求真理,其指导原则是“实事求是”。中医辨证是传统辨证与西方辩证法相融合的成功案例,是阴阳之间的哲学辩证的落实。在更广泛的人文思想中,文质关系同样是阴阳辩证的落实,在礼乐文明、历史哲学、文章修辞、个人修身诸方面都是基本原则,因而构成中国辩证思维的框架。文质辩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蒙昧自然与自然天道之间质的辩证,另一方面是尚质之文与尚文之文之间文的辩证,可从对《论语》“绘事后素”的讨论中看清楚。文质辩证,对于今天重新思考自然与文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中医辨证 文质论 自然 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林与黑格尔艺术哲学中的“象征”之争 被引量:2
19
作者 先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自的艺术哲学,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哲学家对于“象征”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展示出了他们的艺术哲学思想乃至哲学体系本身的差异性,即黑格尔哲学总体说来是单向度的、西方中心式的,仅仅把片面的理性思想发展当作一切的准绳,反之谢林哲学是多维度的,对远古的和非西方的文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给予更多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哲学 象征 古典 建构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美学之关系
20
作者 章启群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4-70,共7页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美学之关系章启群海德格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难分难解、朴朔迷离。本文就海德格尔关于美学论述的哲学底蕴和渊源,作一初步探索。西方哲学家把对存在问题的研究称为本体论。世间一切东西,实在的和概念的、现实的和潜在...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美学之关系章启群海德格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难分难解、朴朔迷离。本文就海德格尔关于美学论述的哲学底蕴和渊源,作一初步探索。西方哲学家把对存在问题的研究称为本体论。世间一切东西,实在的和概念的、现实的和潜在的、个别的和一般的,还包括实体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哲学 存在者 存在论 现象学 存在问题 艺术作品 语言 空间性 美学 生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