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脑科学计划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陆林 刘晓星 袁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1-795,共5页
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彼此通过突触连接等方式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虽然人类对大脑的探秘从未停止,有近三分之一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脑科学有关,但是目前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和理解依然有限。在2021年Science公布的全球最前... 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彼此通过突触连接等方式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虽然人类对大脑的探秘从未停止,有近三分之一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脑科学有关,但是目前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和理解依然有限。在2021年Science公布的全球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中[1],16项与脑科学紧密相关,如“人类的情感源于何处”“意识存在于何处”“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等,不仅展示了脑科学领域诸多仍未被解密的关键问题,而且也体现了人类对大脑机制不断探索的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中国脑计划 孤独症 抑郁症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助对研究生学业成就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评述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文娟 李芳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48,共6页
对国内外近30年来关于研究生资助政策成效的实证研究成果分别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引导高校的研究生资助实践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资助 学业成就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师迪婧 王克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1-409,共9页
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是一类由多个成员构成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大家族,在机体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和多种刺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过去的10年间,TRP通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共有5... 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是一类由多个成员构成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大家族,在机体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和多种刺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过去的10年间,TRP通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共有5个TRP通道的全长结构和11个胞内段的结构得到了解析。这些结构的解析加深了我们对TRP通道的门控、组装和调节等机制的理解。本文对这些TRP通道的结构进行综述并针对近两年取得的进展做重点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通道 TRPV 晶体结构 核磁共振 低温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重建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博 王昆浩 陈良怡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1-1227,共17页
作为现代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早期组成部分,结构照明显微镜(SIM)已经发展了近20年。其近期在活细胞中实现了高达60 nm和564 Hz的最佳时空分辨率组合,但也存在一些源于内在重建过程的缺点。本文综述了SIM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超分辨率(SR)重... 作为现代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早期组成部分,结构照明显微镜(SIM)已经发展了近20年。其近期在活细胞中实现了高达60 nm和564 Hz的最佳时空分辨率组合,但也存在一些源于内在重建过程的缺点。本文综述了SIM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超分辨率(SR)重建算法、性能评估及SIM与其他成像技术的集成,以便为生物学家提供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 超分辨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ip3基因敲除对大鼠基础痛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李璐 田纳西 +2 位作者 徐煜 王韵 张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9-335,共7页
目的:观察Kcnip3基因敲除对大鼠基础痛行为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KChIP3(Kv4 channel interacting protein 3)分子在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对野生型和Kcnip3基因敲除大鼠在基础状态下的痛行为反应和焦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Kcnip3基因敲除... 目的:观察Kcnip3基因敲除对大鼠基础痛行为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KChIP3(Kv4 channel interacting protein 3)分子在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对野生型和Kcnip3基因敲除大鼠在基础状态下的痛行为反应和焦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Kcnip3基因敲除大鼠与野生型大鼠相比,辐射热缩足潜伏期延长,50%机械缩足阈值升高,而热板实验中的舔足潜伏期和持续时长(30 s内),冷板实验中的抬足潜伏期和持续时长(1 min内),基因敲除大鼠和野生型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异。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Kcnip3基因敲除大鼠较野生型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减少,开放臂停留时间缩短。结论:Kcnip3基因敲除可降低基础状态下大鼠的反射性热痛和机械痛反应,而对非反射性痛行为无显著影响,这种差异可能与Kcnip3基因敲除导致大鼠处于高焦虑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hIP3 基因敲除 痛行为 焦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A受体成像与突触可塑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龙帅 王金鹏 +2 位作者 曹峰 陶欣 张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63-1067,共5页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型谷氨酸受体介导大部分快速兴奋性神经突触传递,受体插入和离开突触的转运过程高度动态化,该过程的调节对多种形式的突触可塑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包括...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型谷氨酸受体介导大部分快速兴奋性神经突触传递,受体插入和离开突触的转运过程高度动态化,该过程的调节对多种形式的突触可塑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包括学习、记忆在内的大脑高级认知行为的关键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当AMPA受体或调控AMPA受体转运的蛋白发生遗传突变时,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自闭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智力障碍等疾病。因此,阐明AMPA受体转运和功能的调控对于理解大脑高级功能有重要意义。以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连有荧光蛋白标签的AMPA受体,可以直接观察到受体在膜上的转移过程。大多数研究是在体外的原代神经元培养或急性脑片上进行的,令人欣喜的是,最近,活体内突触蛋白的可视化得以实现,为研究突触可塑性提供了崭新的手段。本文主要讨论AMPA受体转运领域的重要发现,阐述体外成像和体内成像技术的发展对突触可塑性研究的贡献,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可塑性 AMPA受体 双光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Gurk效应的影响因素与神经基础 被引量:9
7
作者 罗霄骁 康冠兰 周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35-1951,共17页
McGurk效应(麦格克效应)是典型的视听整合现象,该效应受到刺激的物理特征、注意分配、个体视听信息依赖程度、视听整合能力、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引发McGurk效应的关键视觉信息主要来自说话者的嘴部区域。产生McGurk效应的认知过程包... McGurk效应(麦格克效应)是典型的视听整合现象,该效应受到刺激的物理特征、注意分配、个体视听信息依赖程度、视听整合能力、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引发McGurk效应的关键视觉信息主要来自说话者的嘴部区域。产生McGurk效应的认知过程包含早期的视听整合(与颞上皮层有关)以及晚期的视听不一致冲突(与额下皮层有关)。未来研究应关注面孔社会信息对McGurk效应的影响,McGurk效应中单通道信息加工与视听整合的关系,结合计算模型探讨其认知神经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Gurk效应 视听言语感知 视听整合 多感觉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2对外周伤害性信息整合器TRPV1活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军霞 张瑛 王韵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member 1,TRPV1)是瞬时电压感受器阳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TRP)家族成员之一,可被伤害性热刺激或一些化学分子所激活,在...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member 1,TRPV1)是瞬时电压感受器阳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TRP)家族成员之一,可被伤害性热刺激或一些化学分子所激活,在热痛觉敏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活性在转录后水平受到多种方式的调控。近年来,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PIP2)调节离子通道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因此PIP2对TRPV1的调控作用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但研究结果尚存一些争议。本文着重就近年来,对于PIP2对TRPV1的活性调控以及二者之间的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整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V1 PIP2 离子通道 磷脂酰肌醇 痛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可见增加利他偏好及其社会规范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馨茹 李健 倪荫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95,共15页
在不同社会偏好类型中,研究者较为关注利他偏好及其信号功能。本研究探究在独裁者游戏中,决策者的利他偏好如何受到分配方案对接受者可见性的影响。实验1采用行为实验结合计算建模的方法,发现无论在选择或评分条件下,相比于行为不可见,... 在不同社会偏好类型中,研究者较为关注利他偏好及其信号功能。本研究探究在独裁者游戏中,决策者的利他偏好如何受到分配方案对接受者可见性的影响。实验1采用行为实验结合计算建模的方法,发现无论在选择或评分条件下,相比于行为不可见,当分配者的行为能够为接受者所见时,分配者都表现出更大程度的利他偏好。此外,相比于评分条件,在选择时人们更加在意分配效率。实验2仅使用选择条件,并操纵社会规范,发现行为可见增加利他偏好的作用依赖于利他的社会规范,当存在非利他社会规范时,行为可见的影响减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利他社会规范下,当行为对接受者可见时,人们将表现出更多利他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偏好 利他 行为可见性 反应类型 社会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