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一步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易杰雄 朱明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3期8-11,131,共5页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进步 哲学 社会科学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 被引量:7
2
作者 孙代尧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527-534,共8页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分析构建出“世界历史”理论 ,并以此出发探索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前途。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误 ,根源于背离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方法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分析构建出“世界历史”理论 ,并以此出发探索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前途。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误 ,根源于背离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方法论。邓小平重新“回到了马克思” ,以世界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 ,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时代发展造成的历史条件下兴起 ,成为与时代并进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是融入全球体系 ,在以现代性原则对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体系进行重构的同时保持住自己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思想转变的实质——评张奎良与俞吾金的争论 被引量:7
3
作者 宋朝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4-76,89,共4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既指矛盾对立关系,又指先验本质的外化。作为矛盾对立关系的异化,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沿用了它;作为先验本质外化的异化,其逻辑功用是借助黑格尔倒立着的发展观来摆脱理论困境的表现,成熟时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既指矛盾对立关系,又指先验本质的外化。作为矛盾对立关系的异化,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沿用了它;作为先验本质外化的异化,其逻辑功用是借助黑格尔倒立着的发展观来摆脱理论困境的表现,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抛弃了它。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前后差别在于扬弃异化关系的道路不同:早期是借用先验本质外化的逻辑,成熟时期是从生产方式的变革来论证异化的扬弃;认为马克思早期对异化进行的是“道德评价,”而成熟时期对异化进行的是“历史评价,”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道德评价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期准备——论毛泽东对市场机制的三次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贾立政 郭根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21,共6页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已为现代经济理论和各国的实践所证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毛泽东并没有与外界隔绝 ,而是密切关注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 ,曾三次提出和平利用资本主义、运用市场机制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已为现代经济理论和各国的实践所证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毛泽东并没有与外界隔绝 ,而是密切关注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 ,曾三次提出和平利用资本主义、运用市场机制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但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失之交臂。失之交臂的原因何在 ?三次探索的理论价值何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机制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毛泽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兼答为什么现代“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被引量:2
5
作者 易杰雄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3期19-34,共16页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讲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是不对的 ,是造成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是“左” ,同时也有右的认识根源。其实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就是一个封建社会。从动态上 ,可以把其性质说成是半封建半...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讲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是不对的 ,是造成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是“左” ,同时也有右的认识根源。其实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就是一个封建社会。从动态上 ,可以把其性质说成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 ,但其中资本主义成分极小。殖民地是说明国家地位的 ,它与半独立相对。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 ,我们第一步的任务应当是彻底消灭封建主义 ,使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而要完成这两方面的任务都是极其长期艰巨的。建国后 ,我们很快转入社会主义建设 ,想彻底消灭资本主义 ,这使我们主要表现为“左” ,而消灭资本主义用的武器名曰马克思主义 ,而实质上是不少被封建化了的东西和中国传统文化 ,这使我们也总是存在着右。赶走侵略者完全正确 ,但忘掉我们还必须向资本主义学习 ,这是“左” ;在向他们学习过程中 ,忘掉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把社会主义搞得更好 ,放弃必要的立场 ,不斗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性质 半封建半资本主义 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 社会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易杰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研究过程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运用科学逻辑的力量发现真理,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阐述研究成果时必须贯彻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提高概括能力,要善于分析,注意从大处着眼小...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研究过程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运用科学逻辑的力量发现真理,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阐述研究成果时必须贯彻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提高概括能力,要善于分析,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意提法的准确性和思维的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 相关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
7
作者 王文章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0-47,共8页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内部经过一系列发展改革和政策调整,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因素的孕育和积累,这既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新因素能够孕育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判断,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不断自我调整、...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内部经过一系列发展改革和政策调整,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因素的孕育和积累,这既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新因素能够孕育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判断,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不断自我调整、工人阶级不断进行斗争和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果不断学习借鉴的结果。该现象的出现虽然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但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胜利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漫长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并处理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发达国家 社会主义因素 马克思 资本主义 生产力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新认识的支点——论“三个有利于”
8
作者 薛汉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三个有利于”是生产力居首位的综合标准,它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目标——生产力目标、人民利益目标和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目标提出来的,这三大目标只能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统一。这个标准从两个方面成为如何建设... “三个有利于”是生产力居首位的综合标准,它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目标——生产力目标、人民利益目标和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目标提出来的,这三大目标只能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统一。这个标准从两个方面成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认识的支点:第一,破除脱离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尤其是生产力目标去谈论社会主义,摆脱姓“资”姓“社”的困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第二,有助于在信息和知识有限的条件下,闯出一条成功的改革之路,从而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目标 知识有限 创新 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关性研究重点转移带来的政策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桂芝 刘振华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从有关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关性的研究内容入手,分析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研究从功能性分配向规模化分配的理论转变过程,提出了针对此种演变带给我们的政策启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同时关注收入差距问题。
关键词 功能性分配 规模分配 经济增长 收入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权政体及其转型:理论模型和研究途径 被引量:27
10
作者 孙代尧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4-150,共7页
关于威权政体及其转型的研究 ,是 2 0世纪下半叶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林兹建构的威权政体的“理念型”和奥唐奈的官僚—威权主义发生模式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但“政治高压、经济成长”模型并不能被拉美和东亚大多数威权国家发展的经验... 关于威权政体及其转型的研究 ,是 2 0世纪下半叶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林兹建构的威权政体的“理念型”和奥唐奈的官僚—威权主义发生模式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但“政治高压、经济成长”模型并不能被拉美和东亚大多数威权国家发展的经验事实所印证。在威权体制下要达成经济现代化 ,某些结构性前提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均不可能。政治转型的主要研究途径——结构分析法和策略互动论各有优点与缺失 ,将政治转型的结构因素与政治过程中政治行动者的策略互动联结起来分析 ,可能更有助于解释威权政治转型的原因、过程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权政体 政治转型 现代化 理论模型 研究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永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9-54,共6页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农民大国 ,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解决中国贫困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投资环境 ;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 ,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农民大国 ,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解决中国贫困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投资环境 ;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 ,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的力度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改变贫困地区以农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 ,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贫困人口 产业结构 人口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正负效应及其应对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文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6-99,共4页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文化艺术、学术研究和思想意识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产生了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正面效应主要表现在解放人们思想、激发人们的理论创新意识、加强环...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文化艺术、学术研究和思想意识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产生了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正面效应主要表现在解放人们思想、激发人们的理论创新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思考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等方面;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历史共识的缺失、道德观念的淡化、责任担当意识的减弱、文化艺术创作出现低俗化等方面。中国社会总体上还处在从前现代性向现代性过渡的阶段,相对于大力推进现代性构建的主要任务而言,要积极应对后现代主义带来的负面效应,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社会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 自然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社会稳定性的根本要素及其重要支撑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文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37,共4页
社会稳定是指全社会大多数成员能够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从而保障社会整体上的协调有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既定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社会环境的稳定... 社会稳定是指全社会大多数成员能够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从而保障社会整体上的协调有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既定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维持社会环境稳定性的根本要素包括长期的政治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广泛的文化认同,这三者分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柱,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渐进主义——中国改革路径与制度演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代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是一个“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演进过程。改革试验和摸索的方法,包含了制度创新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任何制度创新都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都需要经过摸索和试错,总体上都是渐进的过程。但渐...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是一个“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演进过程。改革试验和摸索的方法,包含了制度创新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任何制度创新都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都需要经过摸索和试错,总体上都是渐进的过程。但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之选择,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进程中当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协调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渐进改革 大胆地试 摸着石头过河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发展——孙中山、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章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7,68,共6页
孙中山、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20世纪的三大伟人,提出了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三位伟人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不同,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差异,在关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对外开... 孙中山、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20世纪的三大伟人,提出了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三位伟人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不同,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差异,在关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对外开放的原则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也不尽一致,但是他们的思想总体上是相通的,呈现为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联系:孙中山先生是对外开放思想的积极倡导者,毛泽东是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者和部分实践者,邓小平是对外开放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完全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对外开放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怎样引领思想再解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章 马骁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35,共3页
新时代深化改革需要思想再解放,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通过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质量,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推进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发挥其... 新时代深化改革需要思想再解放,而哲学社会科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通过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质量,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推进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发挥其引领新时代思想再解放的作用,推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思想再解放 思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德烈·弗兰克“低度发展”理论的提出、内容及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树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5,共3页
探寻不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与经典现代化理论将原因归结于这些国家自身制度和文化观念等内部因素不同,安德烈.弗兰克提出了"低度发展"理论,认为不发达国家的落后是由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的依附... 探寻不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与经典现代化理论将原因归结于这些国家自身制度和文化观念等内部因素不同,安德烈.弗兰克提出了"低度发展"理论,认为不发达国家的落后是由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的依附性地位导致的。"低度发展"理论看到了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困难,为认识发展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但是这一理论过于强调外部力量的决定作用,带有激进性和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弗兰克 低度发展 依附 外部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学界关于民主与腐败关系的研究
18
作者 张树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28-33,共6页
西方学界关于"民主与腐败关系"的探讨有3种流派:第1种流派认为,民主与腐败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必然联系,第2种流派认为,民主与腐败存在线性关系,该流派分为民主有利于腐败治理和不利于腐败治理2种观点,第3种流派认为,民主与腐败... 西方学界关于"民主与腐败关系"的探讨有3种流派:第1种流派认为,民主与腐败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必然联系,第2种流派认为,民主与腐败存在线性关系,该流派分为民主有利于腐败治理和不利于腐败治理2种观点,第3种流派认为,民主与腐败存在非线性关系,即一个国家的腐败程度在民主化的不同阶段有较大差异,该流派分为"倒U型"、"S型"和"J型"关系3种观点。西方学界关于"民主与腐败关系"的探讨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腐败 无关系 线性关系 非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强调及其伟大意义
19
作者 易杰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共4页
近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将成为引领社会前进、参与国际竞争的锐利武器;成为进一步端正认识路线,提高党... 近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将成为引领社会前进、参与国际竞争的锐利武器;成为进一步端正认识路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将极大推动全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帮助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从源头上解决反腐倡廉方面的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此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国际竞争力 执政能力 反腐倡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持续释放中国发展体制活力
20
作者 王文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2-34,共3页
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中国新发展体制,为中国带来令人称奇的发展绩效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正视非包容性发展和活力下降的潜在风险。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包容性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改革来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社会建设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保障公民参... 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中国新发展体制,为中国带来令人称奇的发展绩效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正视非包容性发展和活力下降的潜在风险。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包容性发展理念,通过深化改革来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社会建设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保障公民参与发展的权利,让他们共享发展的机会,建立起一个包容性发展体制,就能成功应对挑战,并持续释放中国发展体制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发展体制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