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之初的理论学习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占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2,共6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毛泽东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这段历史实情,总结这些历史经验,不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而且对于我们当前继...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毛泽东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这段历史实情,总结这些历史经验,不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而且对于我们当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之初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 被引量:9
2
作者 郇庆治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39,共7页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女性主义的时代拓展和理论综合,是新一代的女性主义。除了更明确地集中于应对生态环境这一时代性难题,它也同时承认第一代、第二代女性主义议题的现实重要性,并试图辩证地理解与平衡以下三个方面的目...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女性主义的时代拓展和理论综合,是新一代的女性主义。除了更明确地集中于应对生态环境这一时代性难题,它也同时承认第一代、第二代女性主义议题的现实重要性,并试图辩证地理解与平衡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对女性作为一支平等的政治力量的诉求,激进的—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关于解构传统政治合法性的男性主义基础的要求,生态女性主义对如何发挥女性天然具有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并引导男性来共同创建一种生态社会的追求。不仅如此,生态女性主义力图成为一种真正全球化的生态主义理论与运动——不仅强调一种超越地区、宗教、阶级和语言的跨文化感知特征,而且非常希望能够达成与其他社会运动特别是环境、后殖民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联盟或联合。生态女性主义不仅大大丰富了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与运动的政治内涵,而且清晰展示了人类现代社会绿色变革中的性别化视角与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政治理论 环境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平等”看待社会主义--现代性与平等的内在张力与克服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共4页
平等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一,资本主义推进了平等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平等。通过分析这其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揭示了现代性与平等之间的张力及其机制,发现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社会主义旨在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平等创造理念和... 平等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一,资本主义推进了平等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平等。通过分析这其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揭示了现代性与平等之间的张力及其机制,发现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社会主义旨在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平等创造理念和制度平台,而实践中的弯路则让人们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个基本视角是立足于对人的理解,以平等看待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现代性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处置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经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程美东 侯松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9,共9页
中共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中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在事件预防中,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提高领导干部处理能力的专业性培训,以"政研合一"为基础促进社会预警系统的构建;在事件现场应对中,要合理定性,主要... 中共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中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在事件预防中,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提高领导干部处理能力的专业性培训,以"政研合一"为基础促进社会预警系统的构建;在事件现场应对中,要合理定性,主要领导及时出场和积极主动协商沟通,坚持信息透明和正确引导大众传媒,慎用警力;在事件善后处置中,要找出根源努力化解矛盾,科学有效问责干部,将相关经验教训系统化、公开化、普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改革开放 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战争中以诉苦会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80,共9页
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迅速击败国民党军队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精神力量的差别,解放军是有信仰的军队,而国民党军队没有信仰,有信仰的军队即使装备落后、人数较少但仍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大批解放军战士获得这种信仰的有效形式是以诉苦会为... 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迅速击败国民党军队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精神力量的差别,解放军是有信仰的军队,而国民党军队没有信仰,有信仰的军队即使装备落后、人数较少但仍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大批解放军战士获得这种信仰的有效形式是以诉苦会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在改造数百万俘虏兵的过程中,这一形式的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 新式整军运动 诉苦会 解放战士 战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变化的历史定位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9
6
作者 阎志民 《新视野》 CSSCI 2003年第1期52-54,58,共4页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站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的角度,对阶级产生和消亡的历史过程和条件进行了分析,着重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开始消亡的趋势和阶级阶层现代化的趋势,进行了剖析和论证。
关键词 中国 阶级关系 阶级消亡 发展趋势 阶级 阶层 初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体系求臻 被引量:9
7
作者 祖嘉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诸多理论体系模式的梳要与比评,认为采取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具有概括全面、逻辑合理的特点,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的主导性思路。本...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诸多理论体系模式的梳要与比评,认为采取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具有概括全面、逻辑合理的特点,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的主导性思路。本文借鉴其他学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构建中所提供的思维智慧,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这一基本概念的考量和辨析,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拓展与新的设想。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体系的内容大致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具体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四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以人为本”两种诠释的剖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士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以人为本”的提出在理论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有许多共识,也有分歧。后者主要反映在哲学层面。在阶级社会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既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等同于资产阶级人性论,也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人学... “以人为本”的提出在理论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有许多共识,也有分歧。后者主要反映在哲学层面。在阶级社会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既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等同于资产阶级人性论,也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性的理论,对“以人为本”应有新的视野。第一,应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重新审视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本主义;第二,应从未来和世界发展的高度来看“以人为本”;第三,应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和“以人为本”所表现出来的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两个先锋队”问题的理论思考
9
作者 闫志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29,共5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由它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党在历史上曾经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全民族的先锋队”以及其他相似的论断。十六大把“两...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由它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党在历史上曾经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全民族的先锋队”以及其他相似的论断。十六大把“两个先锋队”写入党章,深刻阐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如何发挥“两个先锋队” 的作用问题。“两个先锋队”的提法,并没有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它的提出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 执政地位 群众基础 党建工作 党的先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融合——从世界历史观到科学开放观
10
作者 孙代尧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9期77-82,共6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全球战略眼光审视和谋划中国对外开放的理念与对策,形成了"科学开放观",并对其内涵作出初步概括。科学开放观以马克思主义开放观为理论生长点,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发...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全球战略眼光审视和谋划中国对外开放的理念与对策,形成了"科学开放观",并对其内涵作出初步概括。科学开放观以马克思主义开放观为理论生长点,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具有鲜明的全球视野,对于我国在新世纪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观 经济全球化 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 科学开放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