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的深圳近地层大气VOCs垂直分布监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碧璇 程勇 +5 位作者 于广河 李歆 王海潮 郑泽龙 曾立武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21-3029,共9页
2023年9月21~23日,基于无人机多通道全空气采样系统及搭载的NO_(2)和O_(3)集成监测装置在深圳进行了7个梯度的早间和午间两个时段监测,以探究0~480m高度的VOCs垂直分布特征、组成演变规律及其对O3形成影响.结果表明,VOCs浓度在早间时段... 2023年9月21~23日,基于无人机多通道全空气采样系统及搭载的NO_(2)和O_(3)集成监测装置在深圳进行了7个梯度的早间和午间两个时段监测,以探究0~480m高度的VOCs垂直分布特征、组成演变规律及其对O3形成影响.结果表明,VOCs浓度在早间时段随高度升高波动下降,体现出地面排放的显著影响;而在午间时段随高度升高而波动上升,此时受到区域传输的显著影响.VOCs中主要物种为OVOCs和烷烃,两者浓度在垂直梯度上均受排放源影响显著,在160~240m以及400m处呈现峰值,而其他物种浓度在垂直梯度上仅略有波动.总O3生成潜势(OFP)垂直分布特征与总VOCs浓度一致,OFP中贡献占比较大的为OVOCs(36.9%)、烯烃(25.2%)和芳香烃(22.4%).典型物种和特征物种比值分析表明,二次生成、工业过程和溶剂使用源以及机动车排放对VOCs垂直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此外,观测期间NO_(2)浓度于两个时段都在240m以上随高度升高而升高,O_(3)浓度于早间时段在160m处出现峰值,午间时段在240m以上呈现与NO2相反的变化趋势,受到了VOCs和NO_(2)的协同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O3 垂直分布 无人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福田秋茄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毛子龙 杨小毛 +4 位作者 赵振业 赖梅东 杨道运 吴纯玲 徐华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89-1199,共11页
滨海红树林的生产力极高,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碳循环的系统测定却鲜见报道。以深圳福田秋茄林为研究对象,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内滩天然林、中滩和外滩人工林的植被、凋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的碳密度和净增量,以及植... 滨海红树林的生产力极高,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碳循环的系统测定却鲜见报道。以深圳福田秋茄林为研究对象,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内滩天然林、中滩和外滩人工林的植被、凋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的碳密度和净增量,以及植被和土壤呼吸进行了实际观测,并探讨了土壤有机碳来源,初步构建了秋茄林沿不同滩位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结果表明,深圳福田秋茄林的碳密度在234.58~694.46 t.hm^-2之间,其中植被碳密度为44.54~239.51 t.hm^-2,凋落物和粗木质残体碳密度为2.02~24.56 t.hm^-2,土壤碳密度(深度为50 cm)为188.02~430.39 t.hm^-2,生态系统碳密度整体上表现为自内滩向外滩降低的趋势。在研究时段内,3个滩位的植被碳密度净增量为4.31~13.28 t.hm^-2.a^-1,凋落物和土壤碳密度没有显著变化。红树林的凋落物生成量为2.17~10.55 t.hm^-2.a^-1,约有49.94~94.01%通过食草动物、冲入海洋和腐烂分解等途径消耗。植被呼吸量为2.20~12.08 t.hm^-2.a^-1,土壤微生物的异氧呼吸量为0.25~1.61 t.hm^-2.a^-1,甲烷排放为0.09~0.31 t.hm^-2.a^-1,土壤有机碳输入约18.99%~44.43%来自植被内源输入,其余来源于海洋碳输入。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介于8.68~35.91t.hm^-2.a^-1之间,约有47.38%~74.08%转变为净初级生产力(6.48~23.84 t.hm^-2.a^-1)。碳平衡分析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内滩的天然林是个很大的碳汇,约20.08 t.hm^-2.a^-1,中滩和外滩的人工林碳汇量分别为9.98 t.hm^-2.a^-1和4.03 t.hm^-2.a^-1。相对于陆地森林,秋茄红树林有着显著的碳汇效益,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秋茄 碳储量 碳循环 深圳福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入侵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毛子龙 赖梅东 +1 位作者 赵振业 杨小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13-1818,共6页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已经成为入侵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入侵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分别设置红树林(Kandelia candel)群落、红树林-薇甘菊群...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已经成为入侵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入侵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分别设置红树林(Kandelia candel)群落、红树林-薇甘菊群落、薇甘菊群落以及光滩等样地,采集植被、凋落物和土壤剖面样品,分析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碳储量从未被入侵下215.73 tC/hm2减少到轻、高度入侵下的197.56tC/hm2和166.70 tC/hm2,分别减少8.42%和22.72%。其中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显著减少,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薇甘菊入侵一方面导致红树林枯萎,减少植被生物量,增加凋落物量,另一方面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使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降低土壤碳储量。薇甘菊入侵后红树林碳储量的降低将大大削弱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红树林 外来植物入侵 生态系统碳储量 深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臭氧污染日的VOCs组成与来源特征 被引量:32
4
作者 林理量 程勇 +2 位作者 曹礼明 于广河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84-3492,共9页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生成的关键前体物,因此了解VOCs的污染特征以及主要来源对控制O_(3)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9年9~10月在深圳市开展了在线VOCs观测,共计监测104个物种.观测期间,臭氧超标率达17.8%.TVOCs总浓度为38...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生成的关键前体物,因此了解VOCs的污染特征以及主要来源对控制O_(3)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9年9~10月在深圳市开展了在线VOCs观测,共计监测104个物种.观测期间,臭氧超标率达17.8%.TVOCs总浓度为38.9×10^(-9),污染日浓度明显高于非污染日.从大类物种来看,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烯烃贡献较大.由PMF源解析模型分析结果可知,VOCs主要来源包括生物质燃烧、汽油挥发、机动车尾气、工业过程以及溶剂使用等,而其中对OFP贡献较大的排放源为溶剂使用(45.8%)、机动车尾气(27.3%).臭氧污染日发生时,清晨低风速可能导致了机动车尾气与汽油挥发源在交通早高峰快速积累,而当日高温亦会加快汽油源与溶剂源组分挥发并促进光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O_(3) 日变化 OFP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被引量:25
5
作者 姜刘志 杨道运 +2 位作者 梅岑岑 班远冲 杨小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431,共8页
根据WorldView-3遥感影像数据,对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1 683.41万元,单位面积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8.35万元;... 根据WorldView-3遥感影像数据,对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1 683.41万元,单位面积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8.35万元;各项生态服务价值排序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环境净化>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景观游憩;从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来看,乔木最大,草地最低,具体表现为乔木>乔灌>乔草>乔灌草>灌木>灌草>草地;从各街道分布情况来看,莲花街道>沙头街道>香蜜湖街道>梅林街道>福田街道>福保街道>园岭街道>华强北街道>华富街道>南园街道,其价值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各街道所拥有的城市绿地面积.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福田区在今后的城市绿地建设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要适当考虑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空间异质性,优化城市绿地结构,维持绿地系统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深圳市 福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工业区夏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来源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月 夏士勇 +4 位作者 魏成波 刘侍奇 曹礼明 于广河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57-3866,共10页
于2021年夏秋季(7~10月)在深圳北部工业区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长期在线观测,以分析O3污染日和非污染日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特征物种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VOCs来源进行精细化解析,以探究各类排放源的浓度贡献、臭氧生... 于2021年夏秋季(7~10月)在深圳北部工业区开展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长期在线观测,以分析O3污染日和非污染日VOCs污染特征,并利用特征物种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VOCs来源进行精细化解析,以探究各类排放源的浓度贡献、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以及气象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工业区夏秋季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为50.48×10^(-9),其中浓度最高的为烷烃,其次为含氧有机物(OVOCs)和芳香烃,分别占比41.3%、22.2%和17.0%.与非污染日相比,OVOCs浓度在污染日上升幅度最高(63.1%).特征物种比值则表明该地区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和有机溶剂使用的影响.利用PMF源解析出5个主要排放源,其中机动车排放及汽油挥发的浓度贡献最大(28.2%),其次为工艺过程排放(25.0%)、溶剂使用(22.9%)和生物质燃烧(20.4%).在污染日,工艺过程排放和溶剂使用这两类源的OFP贡献超过70%.各类排放源风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及汽油挥发、工艺过程排放和溶剂使用主要来自于本地排放,而生物质燃烧则更多地受到东北方向的传输贡献.建议加大本地工业源和交通源管控,同时关注生物质燃烧,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区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特征物种比值法 正交矩阵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与O_(3)协同控制视角下深圳市工业VOCs源谱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沛荣 朱波 +6 位作者 张月 黄晓锋 朱乔 于广河 颜敏 梁永贤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73-3482,共10页
选取深圳8类典型工业行业开展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0种VOCs组分,从PM_(2.5)和O_(3)协同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污染源的成分谱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油站源谱组成以烷烃(48.4%)占主导,OVOCs(27.6%)占比突出,乙酸乙酯(14.1%... 选取深圳8类典型工业行业开展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0种VOCs组分,从PM_(2.5)和O_(3)协同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污染源的成分谱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油站源谱组成以烷烃(48.4%)占主导,OVOCs(27.6%)占比突出,乙酸乙酯(14.1%)、异戊烷(13.0%)、正戊烷(12.0%)为其优势排放物种;涂料制造、胶黏剂生产、油墨制造、化工制品、纺织印染、医药制造行业排放组成均以OVOCs(42.3%~97.1%)占主导,丙酮为大多数行业的优势物种,且乙腈在部分行业中占比突出.垃圾发电行业以OVOCs(33.9%)和卤代烃(28.3%)占主导,乙醛(13.4%)、丙酮(11.0%)、一氯甲烷(6.1%)为该行业排放的优势物种.以PM_(2.5)和O_(3)协同控制为导向,芳香烃和烯烃是储存运输源需要控制的重点;OVOCs和芳香烃都应成为工艺过程源和废弃物处理源控制的关键.涂料制造行业的源反应活性SRO_(3)和SR_(SOA)值分别为6.0g/g和1.2g/g,削减单位质量排放的VOCs所减少的PM_(2.5)和O_(3)生成潜势最多,应成为深圳市PM_(2.5)和O_(3)协同控制下的优先控制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挥发性有机物 源成分谱 协同控制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工业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于广河 林理量 +2 位作者 夏士勇 朱波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4-2001,共8页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20μg/m^(3),其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烷烃贡献最大,这3类物种OFP贡献总和超过90%.乙烯与苯呈现“两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表明,削减人为源VOCs对控制当地臭氧生成最为有效,当中又应优先控制芳香烃;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分析表明该片区臭氧生成处于过渡区,在开展VOCs区域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在当地进行有力的NOx控制以强化该地区臭氧污染长期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相对增量反应性(RIR) 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工业区大气PAN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于广河 夏士勇 +3 位作者 曹礼明 张月 李歆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7-505,共9页
于2018、2020和2021年秋季(9月25日~10月31日)在深圳市典型工业区开展了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及其前体物VOCs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并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气象因素和前体物等对PAN生成影响.观测期间,PAN平均... 于2018、2020和2021年秋季(9月25日~10月31日)在深圳市典型工业区开展了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及其前体物VOCs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大气光化学污染状况,并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气象因素和前体物等对PAN生成影响.观测期间,PAN平均浓度呈现出2018年(1.01×10^(-9))>2021年(0.90×10^(-9))>2020年(0.63×10^(-9)),日变化特征表明不同年份的PAN夜间背景浓度相当,年际间浓度差异取决于日间光化学反应生成.PAN和O3之间相关性良好,R^(2)为0.64~0.75.GAM模型结果表明,多因子分析能很好的表征PAN与气象、关键前体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的调整判定系数R^(2)达到了0.85~0.95,显著优于单因子分析.Ox、NO_(2)光解速率(JNO_(2))、气温、相对湿度、乙醛和NO等因子与PAN浓度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Ox、JNO_(2)以及乙醛与PAN呈现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而当温度和相对湿度高于25℃和50%时,温度和相对湿度与PAN呈现明显的非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酰硝酸酯 气象因素 乙醛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资产与负债核算体系构建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刘志 徐婷婷 +1 位作者 杨道运 曾辉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我国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了森林资源资产与负债核算指标体系,其中,森林资源资产包括产品供给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森林资源负债主...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我国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了森林资源资产与负债核算指标体系,其中,森林资源资产包括产品供给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森林资源负债主要从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保护支出两方面进行核算,并对深圳市龙岗区的森林资源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16年龙岗区森林总面积为13635.95hm^2,森林总蓄积量为158.51万m^3,从单位面积蓄积量来看,桉树林>相思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2)2016年龙岗区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为311248.24万元,其中,产品供给价值、生态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分别占65.95%、33.6%、0.45%;(3)森林资源总负债为12018.13万元,其中,因森林资源耗减导致的价值损失11675.83万元,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342.3万元。开展森林资源资产与负债核算研究,对于摸清森林资源"家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可为其他类型自然资源的核算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森林资源 核算体系 深圳市 龙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大气有机硝酸酯粒径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广河 曹礼明 +2 位作者 朱乔 王川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0-1517,共8页
于2021年3月30日至2021年4月17日利用超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Long-ToF-AMS),对深圳城市大气中的颗粒态有机硝酸酯(pON)开展高精度分析.基于两种估算pON的方法,计算得出pON对有机气溶胶(OA)的贡献占比为5.08%~11.00%.pON的日变化... 于2021年3月30日至2021年4月17日利用超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Long-ToF-AMS),对深圳城市大气中的颗粒态有机硝酸酯(pON)开展高精度分析.基于两种估算pON的方法,计算得出pON对有机气溶胶(OA)的贡献占比为5.08%~11.00%.pON的日变化特征显示,其高值主要出现在夜间时段(19:00~6:00).pON在夜间时段与氧化程度较低的二次有机气溶胶(LO-OOA)相关性最高,说明pON来源生成可能与夜间的新鲜二次生成相关.此外,小粒径段颗粒物对pON贡献显著,进一步证明了夜间时段新鲜生成了较多的pON.本研究还进一步比对了环境样品中与pON相关的离子类型(C_(x)H_(y)N_(p)+和C_(x)H_(y)O_(z)N_(p)^(+))及实验室模拟的特征质谱,结果显示深圳市pON生成的前体VOCs可能与植物排放和生物质燃烧过程联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硝酸酯 粒径分布 来源研究 超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专项行动对深圳市坪山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田鹏山 朱珠 +4 位作者 牛植 安礼航 杨智彬 张潇逸 方音斌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6期124-128,共5页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单颗粒质谱监测数据和后向轨迹模型等对深圳市坪山区2021年12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期间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整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优化资源...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单颗粒质谱监测数据和后向轨迹模型等对深圳市坪山区2021年12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期间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整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优化资源调配,强化道路扬尘、工地扬尘等污染源监管,加强洒水降尘作业等工作举措可以有效降低颗粒物特别是PM 10的浓度。在气象条件不利情况下,空气质量还会受到区域传输的较大影响。基于坪山区2021年12月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的实际成效,对坪山区今后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持续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污染协同治理、重点抓好大气攻坚行动、深入贯彻区域联防联控等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专项行动 单颗粒质谱 后向轨迹 坪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微环境在心脏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永亮 霍云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2-353,共2页
目的心脏纤维化与细胞力学微环境关系密切,生物力学刺激通过力学信号转导调控细胞生物功能,促进心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巨噬细胞Piezo1在心脏纤维化中的功能。方法对公共数据库心力衰竭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该项... 目的心脏纤维化与细胞力学微环境关系密切,生物力学刺激通过力学信号转导调控细胞生物功能,促进心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巨噬细胞Piezo1在心脏纤维化中的功能。方法对公共数据库心力衰竭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该项研究选择8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以及饮水喂养,试验组予以高脂饲料(含60%脂肪)以及含0.5 g/L 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L-NAME)的饮水。持续饲喂4周,成功构建心力衰竭HFp EF模型,采集心脏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下机后使用Cellranger软件进行定量,对捕获的高质量细胞使用经典的细胞Marker进行细胞注释。结果本研究共定义了包括成纤维细胞(Dcn)、内皮细胞(Pecam1)和M1型巨噬细胞(Cd86)在内的10类主要细胞类型;其中HFp EF试验组心脏中的心肌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高代谢和高纤维化表型;Piezo1基因在HFp EF试验组的M1型巨噬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结论本研究对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M1巨噬细胞在心脏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靶向Piezo1通道可能是治疗心脏纤维化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纤维化 促炎性细胞因子 C57BL/6J小鼠 高代谢 细胞外基质 公共数据库 生物力学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策略研究
14
作者 崔晓宇 王石 +2 位作者 何岩 何薇 陈文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92-97,共6页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创建指标,通过指标达标情况分析,深入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差距。研究发现,合作区在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节能减排降碳增效等方面的工作非常突出,相关指标全部达标,但在资源节约集约等方面,一些涉农指标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规模以下畜禽粪污集中收运利用体系”等还未达标,暴露出合作区从主营农业生产的乡镇向现代化智慧新城转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相应的策略:守护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振兴生态乡村,还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飞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 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丙基淀粉复合降解型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居学成 尹建伟 +1 位作者 黄凌 翟茂林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69,共3页
羟丙基改性淀粉作为填充剂,在偶联剂作用下与聚乳酸共混、挤出制备聚乳酸/羟丙基淀粉复合降解型材料。随着羟丙基改性淀粉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硬度略有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先减小后增大,材料的吸水率和降解速率增加,且改性... 羟丙基改性淀粉作为填充剂,在偶联剂作用下与聚乳酸共混、挤出制备聚乳酸/羟丙基淀粉复合降解型材料。随着羟丙基改性淀粉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硬度略有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先减小后增大,材料的吸水率和降解速率增加,且改性淀粉取代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羟丙基淀粉 力学性能 吸水率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生物降解聚乳酸共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卫丰 居学成 翟茂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聚乳酸(PLA)是由乳酸直接缩聚或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的脂肪族聚酯,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是,由于纯PLA树脂的结晶速率慢、制品收缩率大、本身质脆等缺点,需要各种无机或有机材料对其进行共混改性。制备可完全... 聚乳酸(PLA)是由乳酸直接缩聚或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的脂肪族聚酯,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是,由于纯PLA树脂的结晶速率慢、制品收缩率大、本身质脆等缺点,需要各种无机或有机材料对其进行共混改性。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LA共混复合材料,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文中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PLA共混复合体系,综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共混改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六氯苯厌氧降解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萨如拉 杨小毛 贾晓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0-1033,共4页
在厌氧污泥具备了较好的六氯苯(HCB)降解能力的基础上,采用标准血清瓶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初始pH、摇床转速和营养元素等环境因素对厌氧污泥降解HCB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的反应温度为25、30、35和40℃;初始pH为5.0、6.0、7.0和8.0... 在厌氧污泥具备了较好的六氯苯(HCB)降解能力的基础上,采用标准血清瓶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初始pH、摇床转速和营养元素等环境因素对厌氧污泥降解HCB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的反应温度为25、30、35和40℃;初始pH为5.0、6.0、7.0和8.0;摇床转速为0和150r·min-1;营养元素有葡萄糖和维生素b12。用HCB浓度随时间的减少来表征微生物对其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HCB的降解速率有很大影响,适宜温度为35℃左右。初始pH对HCB降解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显示出有随初始pH增大而HCB降解活性增加的趋势。与静置条件相比,一定的混合作用有利于提高HCB的降解活性。有葡萄糖存在条件下,维生素b12对HCB的降解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温度及外加碳源(葡萄糖)是影响HCB厌氧降解活性的重要因素,并推测葡萄糖在HCB降解过程中提供电子供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苯 厌氧降解 环境因素 反应温度 外加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被引量:2
18
作者 裴廷权 杨小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84,共4页
采用水解酸化一生物接触氧化一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在进水COD、BOD5和SS分别为640~1230、160—382、164~322mg/L的情况下,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64~92、9—24、34~60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采用水解酸化一生物接触氧化一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在进水COD、BOD5和SS分别为640~1230、160—382、164~322mg/L的情况下,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64~92、9—24、34~60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9h,当容积负荷为6kg/(m3·d),系统对COD去除效果较好。废水处理成本为1.28元/m3,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填料强化组合MBR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裴廷权 杨小毛 +2 位作者 李旭宁 刘欢 徐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835-7838,共4页
以改性填料作为填料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某印染废水,考察了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减缓膜污染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和NH3-N均有着较高的去除效果,当进出水COD浓度分别为436~1 722 mg/L、43~79 mg/L,进出水NH3-N浓度分... 以改性填料作为填料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某印染废水,考察了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减缓膜污染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和NH3-N均有着较高的去除效果,当进出水COD浓度分别为436~1 722 mg/L、43~79 mg/L,进出水NH3-N浓度分别为160~245 mg/L、6.6~16.8 mg/L时,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8.99%~96.93%9、0.69%~95.94%。其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抽吸时间20 min时的膜过滤阻力上升较快,而抽吸时间15 min能较好地维持膜通量,保持膜过滤性能的稳定。在膜通量为11.2 L/(m2.h)情况下,透膜压差随运行时间的递增而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改性填料对减轻膜污染的贡献明显;ρ(MLVSS)/ρ(MLSS)比值与SOUR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该系统内生物膜含有较高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具有较高的活性。改性填料的投加有效地减轻了膜污染,大大延长了膜清洗的工作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填料 印染废水 膜生物反应器(MBR) 膜污染 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系统韧性的思考 被引量:33
20
作者 王青兰 王喆 曲强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7,共11页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短板,提出了一个利用区块链、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韧性模型,并以技术条件、目标价值与决策机制为变量分析了新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分布式的公共卫生...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短板,提出了一个利用区块链、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韧性模型,并以技术条件、目标价值与决策机制为变量分析了新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分布式的公共卫生数据共享平台是新型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底层基础设施,建议通过机构改革,纠正现行卫生系统行政权与专业技术相分离的弊端,以社会、群体与个人的充分协作,将各种表现为数据形式的公共卫生实践,通过数据分析转换为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政务协同、社会治理监督四大类信息,并进一步提炼整合为可供传播与决策的有效公共卫生知识,如此方能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实现公共卫生的智能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区块链 人工智能 应急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