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平面X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三维规划技术流程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娟 李慧武 +25 位作者 杨佩 曹力 陈云苏 冯尔宥 关振鹏 黄伟 雷鹏飞 李春宝 李凭跃 李晓明 饶志涛 田华 童培健 王飞 王广积 王燎 王伟 夏亚一 许鹏 姚琦 于腾波 张国强 周宗科 王坤正 蔡宗远 侯志勇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和放置位置成为手术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常用的THA术前规划方法主要依赖二维X线或三维CT的静态影像,未能充分考虑髋关节在负重以及运动、腰椎-髋关节联合变化以及假体运动过程中撞击等问题。近年来,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在体、动态放射成像技术,为THA术前规划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动态三维数据。但目前关于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的技术流程和专家共识尚未建立,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鉴于此,全国骨科专家和相关专业代表共同讨论提出7个共识问题,并通过对与会专家推荐意见的问卷调查得出“专家推荐率”和“强烈推荐率”。本共识旨在为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 术前三维规划 技术流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唐冲 吴四军 +1 位作者 刘正 张光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0-726,共7页
目的 :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特征,评价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s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单节段骨质... 目的 :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特征,评价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s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5例,其中65例行高粘度骨水泥PVP(A组),50例行低粘度骨水泥PKP(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均无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角(Cobb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及ODI等资料,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1);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性少于B组(P<0.05)。A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6例(9.2%)、12例(18.5%)、47例(72.3%),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3例(4.6%)、16例(24.6%)、46例(70.8%);B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33例(66.0%)、7例(14.0%)、10例(20.0%),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17例(34.0%)、22例(44.0%)、11例(22.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骨水泥可对称地弥散至椎体前柱两侧以及椎体上下终板,使伤椎均衡强化,有利于减少手术椎体再骨折风险,骨水泥渗漏风险与低粘度骨水泥PKP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高粘度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21
3
作者 唐冲 张克石 +2 位作者 刘正 吴四军 关振鹏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肠道菌群是指存在于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数目超过1014,基因数约为人类的150倍,其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机制、内分泌、脑肠轴以及代谢产物影响机体骨代谢,肠道... 肠道菌群是指存在于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数目超过1014,基因数约为人类的150倍,其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机制、内分泌、脑肠轴以及代谢产物影响机体骨代谢,肠道菌群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骨质疏松症 免疫 内分泌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其飞 刘正 +6 位作者 刘家帮 宫雁冰 吴四军 姚洪春 张昆 薛涛 张光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306,367,共5页
目的探讨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21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组),11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照组)。骨折组中胸椎骨折、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21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组),11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照组)。骨折组中胸椎骨折、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和桡骨远端例数分别为32例、40例、3例、19例、20例、4例和3例。采用SNa Pshot法进行SNP分型,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浓度。计算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分析骨折组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PINP、β-CTX的关系。结果两组rs900798位点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骨折组和对照组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1%、59.9%和38.2%、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9%、50.4%、34.7%和13.2%、50.0%、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和对照组血清PINP、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中GG、GT、TT基因型的PINP、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1A1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血清PINP、β-CTX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1A1基因 多态性 骨质疏松 骨转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吕喆 刘正 +2 位作者 杨帆 张滨 史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探讨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对腰骶神经根变异(lumbosacral nerve root anomalies,LSNRA)的诊断价值。方法:顺序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医学影像科因腰腿痛(除外腰椎术后、肿瘤或炎症引起疼痛者)而行腰椎CT检查的100例... 目的:探讨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对腰骶神经根变异(lumbosacral nerve root anomalies,LSNRA)的诊断价值。方法:顺序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医学影像科因腰腿痛(除外腰椎术后、肿瘤或炎症引起疼痛者)而行腰椎CT检查的100例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27~88岁(65.0±15.6岁)。采用Philips(Ingenuity CT)64排螺旋CT机行常规腰椎容积扫描,同时进行常规图像重组和神经重组(重组双侧L2神经根至S2神经根),并分别观察腰骶神经根形态。变异的神经根按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的标准分为6型。结果:97例图像显示满意。常规图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与神经重组图像各发现LSNRA 3例和13例,显示率分别为3.09%和13.4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在13例变异神经根中,Ⅱ型变异11例(84.62%),Ⅴ型变异2例(15.38%)。结论: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可以完整、直观地显示神经根变异形态、走行及与相邻神经根的关系,是诊断LSNRA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变异 重建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抑制Smad4或Runx2基因表达治疗大鼠异位骨化效果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涛 林霖 +4 位作者 魏学磊 张继英 傅欣 段小宁 于长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4-649,共6页
目的:研究siRNA抑制Smad4基因表达治疗异位骨化大鼠模型的效果,并与抑制Runx2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1、设计6条分别针对大鼠Smad4和Runx2的mRNA模板,用体外转录合成法分别合成6条siRNA,采用RT-PCR从mRNA水平在培养的原代成骨前体细胞中... 目的:研究siRNA抑制Smad4基因表达治疗异位骨化大鼠模型的效果,并与抑制Runx2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1、设计6条分别针对大鼠Smad4和Runx2的mRNA模板,用体外转录合成法分别合成6条siRNA,采用RT-PCR从mRNA水平在培养的原代成骨前体细胞中筛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siRNA。2、设计合成针对Smad4基因和Runx2基因编码的发卡样siRNA的双链DNA,与腺病毒的穿梭质粒连接后,取其启动子和终止子连接于非病毒载体上。在培养的大鼠原代成骨细胞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Smad4特异性siRNA非病毒对Smad4的抑制作用和Runx2特异性siRNA非病毒对Runx2的抑制作用。3、采用体内实验测定Smad4或Runx2特异性siRNA非病毒载体对切断大鼠跟腱诱导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的影响:实验组行跟腱切断术和植入100μg的Smad4-siRNA或Runx2-siRNA重组非病毒载体,对照组行跟腱切断术和植入100μg的pcDNA4/HisA非病毒载体。10周后,行CT三位重建检测形成的异位骨大小,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果:1、在合成的3条Smad4-siRNA中,siRNA139-159对Smad4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在合成的3条Runx2-siRNA中,siRNA1057-1077对Runx2的抑制效果最明显。2、成功构建重组非病毒载体,转染原代成骨细胞可明显抑制Smad4和Runx2的表达。3、CT三位重建显示,Smad4-siRNA实验组形成的异位骨体积较对照组减小92%,Runx2-siRNA实验组形成的异位骨体积较对照组减小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非病毒载体介导的特异性Smad4-siRNA和Runx2-siRNA在体内可以抑制异位骨形成,两者之间的抑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d4和Runx2两种信号通路的特异性siRNA可以明显抑制切断跟腱诱导的异位骨化,但两种不同siRNA的抑制效果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SMAD4 RUNX2 非病毒载体 异位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基因rs1459015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其飞 郑繁荣 +1 位作者 孙哲 张光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561-565,共5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1亿[2],其中将有25%-70%患有骨质疏松。轻微创伤即可导致S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致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1亿[2],其中将有25%-70%患有骨质疏松。轻微创伤即可导致S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相关文献报道患者髋部骨折后1年内病死率高达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骨折患者 甲状旁腺素基因 骨代谢标志物 相关性 多态性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基因rs1883832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贾俊秀 王其飞 +4 位作者 张清华 刘家帮 李沼 张光武 关振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CD40基因rs1883832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组)和163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采用SNa Pshot法进行SNP分型,化学发光法测定骨代谢标... 目的探讨CD40基因rs1883832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组)和163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采用SNa Pshot法进行SNP分型,化学发光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水平,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L2-4和髋部骨密度。分析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有无差异,并分析两组rs1883832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标志物和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基因型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骨折组和对照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3%、69.7%和32.2%、67.8%(P>0.05);两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5%、37.7%、50.8%和10.4%、43.6%、46.0%(P>0.05)。骨折组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各部位骨密度低于对照组;两组AA基因型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AG、GG基因型(P>0.05)。结论未发现CD40基因rs1883832多态性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基因 多态性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骨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哲 刘正 +1 位作者 王其飞 张光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2-1025,1074,共5页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究男性骨密度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根据研究的目的制定检索策略,利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究男性骨密度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根据研究的目的制定检索策略,利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截至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的提取,利用Review Manager 5.3Meta分析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篇文献,包含骨密度降低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325名患者,对照组259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5项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检验结果为I^2=62%,Chi^2=10.56,P=0.03,说明各研究之间存有异质性,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后的效应量为OR=1.79,95%CI为(0.79,4.03),P=0.16;经灵敏度分析剔除1篇样本量较小的研究后,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35%,Chi^2=4.64,P=0.20,表明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较小并且可以接受,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后的效应量为OR=1.22,95%CI为(0.76,1.96),P=0.41,最后所得的合并效应量与样本量较小的研究删除之前的合并效应量相比,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此次Meta分析的结果比较稳定。结论男性骨密度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H1基因rs28377268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冲 刘正 +3 位作者 吴四军 王其飞 郑繁荣 张光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3-466,487,共5页
目的探讨PTCH1基因rs28 377 268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脊柱组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折组)和脊柱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各80例。采用SNa ... 目的探讨PTCH1基因rs28 377 268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脊柱组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折组)和脊柱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各80例。采用SNa Pshot法进行SNP分型,化学发光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crosslaps of type I collagen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浓度。比较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及两组骨代谢标志物浓度差异,并分析PTCH1基因rs28 377 268位点多态性与骨代谢标志物浓度的关系。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G、T等位基因频率均为80%、20%,两组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6.25%、27.50%、6.25%和62.50%、35.00%、2.50%,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中血清OC、PINP、β-CTX及25(OH)D浓度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而PTH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OC、PINP、β-CTX及25(OH)D浓度在GG、GT、TT3种基因型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H浓度在GT、TT基因型中均高于GG基因型,其中TT基因型显著高于GG、GT基因型(P<0.05)。结论 PTCH1基因rs28 377 268位点在骨质疏松患者中G、T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分别为80%、20%,rs28377268-T等位基因高表达可能间接升高血清PTH浓度,促进骨质疏松发生,增加椎体脆性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H1基因 多态性 骨质疏松 骨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11
作者 张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29-330,共2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PLD)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CT引导下P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年龄 (2 1~ 6 7)岁 ,平均 38 5岁。随诊(12~ 2 9)月 ,平均 18 5月。 结果 穿刺全部成功 ...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PLD)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CT引导下P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年龄 (2 1~ 6 7)岁 ,平均 38 5岁。随诊(12~ 2 9)月 ,平均 18 5月。 结果 穿刺全部成功 ,每个腰椎间盘切除量 (2 4~ 5 2 )克 ,平均 3 3克。随访 2 0例 ,随访时间 (12~ 2 9)月 ,平均 18 5月。手术优良率 80 % (16 / 2 0 ) ,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PLD准确性高 ,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切取腰椎间盘组织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小 ,康复快 ,术者可避免X线辐射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引导 经皮穿刺 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12
作者 汪文龙 刘正 +3 位作者 吴四军 张硕 白海滨 唐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1-918,共8页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进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1日~2021年1月31日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进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且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的...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进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1日~2021年1月31日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进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且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纳入64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中央椎管狭窄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57~77岁(67.79±6.29岁),体质指数(BMI)为22.31±2.89kg/m^(2);随访3~9个月(3.86±1.80个月);双侧侧隐窝狭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50~79岁(62.75±8.02岁),BMI 23.14±2.73kg/m^(2),随访3~9个月(4.83±2.30个月)。中央椎管狭窄组患者术前病变节段Schizas分级B级14例,C级13例,D级1例;侧隐窝狭窄组患者术前A级8例,B级17例,C级11例。统计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次日、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前后的硬脊膜囊截面积、血常规血红蛋白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和出院时间。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手术减压前后临床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次日、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中央椎管狭窄组和侧隐窝狭窄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分别下降21.54±7.24g/L和21.00±7.67g/L,手术时间分别为120.75±9.79min和106.40±12.99min,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61±0.63d和1.47±0.61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39±1.77d和3.69±1.70d,硬脊膜囊截面积改善率分别为(108.21±38.28)%和(62.20±53.10)%。中央椎管狭窄组术后病变节段Schizas分级均恢复至A级;侧隐窝狭窄组1例患者由术前C级恢复至B级,其余35例均恢复至A级。两组患者术中均未更改手术方式,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技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椎中央椎管狭窄和双侧侧隐窝狭窄能够实现充分的减压,早期随访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双通道 内镜手术 早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再骨折相关风险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繁荣 王其飞 +4 位作者 贾俊秀 薛涛 李冬 刘家帮 张光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相关风险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85例,其中35例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其余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相关风险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85例,其中35例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其余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皮质指数及内科并发症,分析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发生率及再骨折时间间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发生率为5.2%;再骨折时间间隔为(2.91±2.16)年;观察组骨皮质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高血压和心脏疾病患病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皮质指数下降及内科并发症增多是老年髋部再骨折的不利因素,初次骨折后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和内科并发症治疗,同时强调骨折后3年内的防护,以预防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髋部骨折 髋部再骨折 骨质疏松 骨皮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EB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繁荣 吕鹏飞 +6 位作者 唐冲 侯晓飞 张昆 刘正 张清华 栗剑 张光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人群乳腺癌雌激素调控基因1(GREB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26例老年患者,分为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n=100)、对照组(无骨质疏松、无骨折,n=126)。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髋部和腰椎... 目的探讨北京人群乳腺癌雌激素调控基因1(GREB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26例老年患者,分为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n=100)、对照组(无骨质疏松、无骨折,n=126)。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髋部和腰椎骨密度值。用Snapshot技术检测患者rs10929757、rs5020877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总体及亚组在GREB1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比较GERB1各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骨密度值差异。结果两组总体在GREB1基因rs10929757、rs5020877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男性患者在rs10929757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骨折组36.5%、对照组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患者在rs5020877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女性患者在rs10929757位点和rs5020877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在rs10929757位点,总体、男性和女性患者中不同基因型患者骨密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rs5020877位点,总体、男性和女性患者中不同基因型患者骨密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s10929757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男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存在相关性;未发现rs5020877位点多态性与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B1基因 多态性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乳房自检实施及宣教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蕾 来小彬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乳房自检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实施情况,以及对周围人群的宣教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某医院140名护士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乳房自我检查的相关知识、乳房自检的实施情况及对周围人群进行乳房自检相关知识的宣教...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乳房自检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实施情况,以及对周围人群的宣教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某医院140名护士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乳房自我检查的相关知识、乳房自检的实施情况及对周围人群进行乳房自检相关知识的宣教情况。结果(1)被调查护士对乳房自检知识的平均掌握程度为59.1%;(2)51.4%的护士知道5个以上的乳腺癌高危因素;(3)50.7%的护士知道乳腺自检的频率和时间,36.4%的护士知道望诊的3~4个步骤,88.6%和61.4%的护士知道触诊手法和按压顺序;(4)仅5.7%的护士每月规律自检;(5)50%的护士曾接受过他人咨询,其中47.1%未给予咨询者指导。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乳房自检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是乳腺癌高危因素、乳房自检频率和望诊方法等;同时,作为妇女健康的教育者和咨询者,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做好对周围人群乳房自检的宣传普及工作,积极维护自身及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乳房自检 健康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翠翠 陈治新 梁玉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S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3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切口及引流管的观察、体位和颈托制动、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等围术期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无...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3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切口及引流管的观察、体位和颈托制动、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等围术期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日本矫形科学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由术前7~11分(平均8.5分)恢复至12~14分(平均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围手术期 功能锻炼 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