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umican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和免疫活动的相关性
1
作者 杨菊 徐婧 +1 位作者 戴菊华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918,共8页
目的:探讨基膜聚糖(lumican,LUM)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RA疾病及免疫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LUM水平,收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比不同特... 目的:探讨基膜聚糖(lumican,LUM)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RA疾病及免疫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LUM水平,收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比不同特征RA患者血清LUM的表达差异,分析血清LUM水平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数据分析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K-W检验及Bonferroni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A患者血清LUM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01)。LUM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血小板计数和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28-joint 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相关(P<0.05)。不同病程及性别的RA患者血清LU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阳性的RA患者血清LUM显著高于RF阴性的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5),不同ESR、CRP水平的RA患者血清LUM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疾病处于缓解期的RA患者血清LUM水平显著低于疾病处于中、高度活动度的RA患者(P<0.05),RF阳性的RA患者血清LUM阳性率显著高于RF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LUM蛋白有可能成为一个反映RA疾病活动度及免疫活动度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膜聚糖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肾脏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继发lgA血管炎并导致小肠坏死1例
2
作者 丁艳 李超然 +5 位作者 黄文生 朱林忠 王丽芳 马豆豆 张娟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1105,共5页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在欧美地区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3.2%,其诊断需要符合血清M蛋白<30g/L、骨髓单克隆浆细胞<10%、不存在浆细胞...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在欧美地区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3.2%,其诊断需要符合血清M蛋白<30g/L、骨髓单克隆浆细胞<10%、不存在浆细胞增殖相关的终末器官损害^([1-2])。当MGUS患者合并肾损伤时(除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原因),称为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renal significance,MGRS)^([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IgA血管炎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成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
3
作者 马豆豆 卢哲敏 +4 位作者 郭倩 朱莎 古今 丁艳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两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每年发病率约为20~40/10万人,MG约为0.23~2.8/10万人,但RA合并MG临床少见,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且多无胸腺瘤。关于RA合并MG的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两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每年发病率约为20~40/10万人,MG约为0.23~2.8/10万人,但RA合并MG临床少见,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且多无胸腺瘤。关于RA合并MG的治疗经验有限,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中均包括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经激素及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可选择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重症肌无力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21
4
作者 关欣 王秀茹 +3 位作者 王宽婷 韩淑玲 丁艳 董红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1例(年龄均〉50岁),女性106例,男性35例。采用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股骨颈和腰椎1~4骨密度,同时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疾病特征和类风... 目的调查和分析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1例(年龄均〉50岁),女性106例,男性35例。采用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股骨颈和腰椎1~4骨密度,同时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疾病特征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情况,评价疾病活动性,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有脆性骨折病史,以及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骨质疏松药物情况。结果确诊骨质疏松症43例,患病率为30.5%。其中男性6例,患病率为17.1%;女性37例,患病率为34.9%。女性、老龄、病程长、临床的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高分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应用改善病情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规范治疗是保护性因素。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近1年内未接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3例,占53.5%;6例有脆性骨折病史,占14.0%,其中3例未曾接受过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但是超过半数的患者未接受正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或者治疗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春 王秀茹 +52 位作者 唐熠达 安媛 周云杉 郭时伟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金婷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魏平 王俊祥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体重指数(BMI)]及RA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数目,皮下结节数目,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等]、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及用药情况。对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1家医院的960例RA患者,其中女性779人,男性181人,女∶男=4.3∶1,平均年龄(52.7±13.9)岁(11.0~86.0岁)。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34/960),其中合并超重和肥胖者占35.1%(377/960)、吸烟者占12.3%(118/960)、高血压者占17.0%(163/960)、糖尿病者占7.7%(74/960)、高胆固醇血症者占0.4%(4/960)、脑血管病者占3.0%(29/960)。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年龄高[(64.7±9.3)岁vs.(52.3±14.0)岁,P<0.001]、皮下结节数目多(14.7%vs.3.1%,P=0.005)、肺间质病变发生率高(17.6%vs.7.0%,P=0.034)、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使用比例低(5.9%vs.22.6%,P=0.021)、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率高(29.4%vs.7.0%,P<0.001;38.2%vs.16.2%,P=0.001),而受检时关节畸形数目、RF水平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及BMI与冠心病发生无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RA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HCQ为RA合并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结论: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合并使用HCQ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现况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田 王秀茹 +47 位作者 安媛 周云杉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 096例R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分析其中160例使用SSZ患者的临床特点、副作用发生情况、SSZ使用现况及联合用药种类和时间等数据。结果:160例患者使用SSZ治疗,使用比例为14.6%。该组患者男女之比为1∶7,平均发病年龄为(46.1±15.0)岁,平均病程为(9.9±7.8)年。SSZ平均用量为(1.87±0.52)g/d,平均用药时间为(26.3±14.6)月。所有患者仅有17%(27/160)使用SSZ单药治疗,其余患者均曾联合应用其他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其中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最常应用的联合治疗药物,占63.1%,平均联合使用MTX时间(28.2±12.3)月;其次为来氟米特(36.2%)和羟氯喹(18.1%);SSZ+MTX是最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36.2%)。应用SSZ患者的疗效指标优于未应用者。调查时有41.9%(67/160)的患者曾使用SSZ治疗,但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而停药。有17.5%(28/16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因胃肠道反应停药比率(8.8%)最高,其次为皮疹(3.8%)和肝功能异常(3.1%)。结论:与其他国家相比,SSZ在我国应用率偏低,且平均用量上较临床规范用量偏小。SSZ治疗RA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关节炎 类风湿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1例
7
作者 杨菊 刘玥 +3 位作者 曲春娜 孙健斌 李天英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2,共5页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类药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可以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同时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抑制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质疏松等以骨吸收为特点的疾病[1]。骨质...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类药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可以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同时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抑制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质疏松等以骨吸收为特点的疾病[1]。骨质疏松在临床中被认为是以骨质丧失为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认为骨质疏松是由于成骨和破骨活动失衡所致[2]。2003年Marx[3]报道使用BPs后出现颌骨坏死,这一严重并发症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重视,此后,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多起BPs相关性颌骨坏死(BPs-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合并冷凝集素病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芳 石连杰 +2 位作者 宁武 高乃姝 王宽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0-1134,共5页
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受累、出现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口干、眼干,还可累及关节、皮肤及肝、肾、肺等内脏器官。冷凝集素病是低温时冷凝集素引起阻塞微循环、溶血性贫血的自身免疫病。当患者血液在抗凝采血... 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受累、出现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口干、眼干,还可累及关节、皮肤及肝、肾、肺等内脏器官。冷凝集素病是低温时冷凝集素引起阻塞微循环、溶血性贫血的自身免疫病。当患者血液在抗凝采血管中出现凝固时,需警惕合并冷凝集素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溶血性贫血,甚至危及生命。现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22年收治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冷凝集 感染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