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及其联合人体测量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卢彦娜 梁超 唐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近年研究发现,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是早期评估胰岛素抵抗简易灵敏的替代指标,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将TyG与人体测量学指标相结合,发现可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故本文就TyG及... 近年研究发现,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是早期评估胰岛素抵抗简易灵敏的替代指标,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将TyG与人体测量学指标相结合,发现可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故本文就TyG及其联合人体测量学相关指标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人体测量学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管理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史震涛 辜小芳 +6 位作者 王英 郑明霞 王海江 荆丽敏 林平 李玲 侯桂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9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构建并实施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心血管病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为推动心血管病专科护士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中心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进行的3期培训(共培训1... 目的:构建并实施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心血管病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为推动心血管病专科护士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中心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进行的3期培训(共培训1106名在职护士)的实施情况,总结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管理模式的课程的设置、规范化培训的内容、管理方法、考核及效果评价、培训改进等方面的经验。结果:通过实施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管理模式,培训学员综合成绩考核结果达到优良,各基地在培训规范、培训方式、培训预期目标和专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满意度超过90%。结论: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模式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心血管病专科护士 护理与技术 培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场消融对犬普通心肌可逆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翟宗旺 姜浩 +1 位作者 石亮 唐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索可逆性脉冲电场(RPEF)是否能暂时抑制电传导,为临床提供一种分析定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峡部从而实现精准消融的新方法。方法将6只拉布拉多健康犬插管麻醉后,分别对实验犬的左心房和右心房进行RPEF消融。从RPEF消融开始至消融后5 mi... 目的探索可逆性脉冲电场(RPEF)是否能暂时抑制电传导,为临床提供一种分析定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峡部从而实现精准消融的新方法。方法将6只拉布拉多健康犬插管麻醉后,分别对实验犬的左心房和右心房进行RPEF消融。从RPEF消融开始至消融后5 min连续测量双极电图,选择消融前后电位电图,进行电图振幅分析。评估RPEF消融前后脉冲宽度为2 ms的起搏阈值。实验犬安乐死后,取离体心脏RPEF消融部位进行电镜检查。结果6只实验犬的基线电图振幅为7.76(6.39,10.70)mV,应用RPEF消融后电图振幅降至1.93(1.22,3.90)mV,减少71.7%(53.7%,83.8%)。在观察期内,振幅逐渐恢复。分别观察8个RPEF消融部位[分别位于左心房后壁(n=4)、右心房游离壁(n=2)、右心房间隔(n=1)和右心耳根部(n=1)]的电图5 min,电图振幅为5.93(5.26,7.55)mV,恢复到基线的75.6%(72.4%,87.3%)。电解剖标测未显示RPEF消融部位有任何双极低电压(<0.1mV)区域。起搏阈值消融开始前为1.0(1.0,1.2)mA,消融后即刻为3.0(2.0,5.8)mA,消融后5 min恢复至2.0(1.3,3.0)mA。实验犬尸检时,在2个明显的射频损伤部位之间观察到一个大体完好的心肌区域,未见损伤。组织学显示有轻中度退行性变,无坏死性改变。结论RPEF能暂时抑制实验犬心肌组织电传导,引起可逆性心肌损伤。RPEF的这一特性,为定位心律失常关键峡部后再进行不可逆性精准消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消融 电穿孔 脉冲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手术室空气压力设计与COVID-19感染控制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伟宾 黄连军 +6 位作者 马晓海 张昆 郁鹏 朱栋梁 史震涛 朱雪清 蒲维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避免COVID-19在介入手术室交叉感染。方法2020年2月7至28日对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68所三级医院介入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空气压力设计情况进行调查,结合介入手术实际及COVID-19防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68所医院介入手术室... 目的探讨如何避免COVID-19在介入手术室交叉感染。方法2020年2月7至28日对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68所三级医院介入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空气压力设计情况进行调查,结合介入手术实际及COVID-19防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68所医院介入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均无空气负压设计,不具备呼吸道传染病专业防护条件。结论疫情期间增强防控风险意识、加强医疗环境管理、强化感染防护措施、筹划改造、扩建及新建负压介入手术室,有助于降低COVID-19在介入手术室交叉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介入手术室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病史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喻荣辉 汤日波 +2 位作者 吴嘉慧 闻松男 林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3-438,共6页
目的本研究讨论有肾移植病史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7例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进行射频消融的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6配对原则(年龄、性别和房颤类型)选择对照42例... 目的本研究讨论有肾移植病史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7例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进行射频消融的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6配对原则(年龄、性别和房颤类型)选择对照42例。对比分析复发率、围术期合并症和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均无围术期合并症和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在随访12个月时,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复发率更高(时序检验,P=0.027)。结论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可以安全地施行射频消融术,但这类患者进行消融术后更容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肾移植 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 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血管内碎石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姜浩 王智 +3 位作者 史震涛 孙敏 方士杰 唐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年第4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血管内碎石术(IVL)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CA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6例,平均年龄(66.0±9.3)岁,男性78... 目的探讨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血管内碎石术(IVL)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CA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6例,平均年龄(66.0±9.3)岁,男性78例(73.6%),靶血管共计106处。所有患者均存在钙化病变,并在IVL治疗后接受介入治疗。根据IVL后介入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DCB组(30例)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血管钙化病变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术后1个月内的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比例,以及血糖和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靶血管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DES组中复杂解剖类型包括迂曲成角、偏心性钙化、非对称性钙化病变的患者比例均高于DCB组(均为P<0.05)。在IVL球囊导管直径应用方面,DCB组倾向于小直径导管,DES组倾向于大直径导管(P=0.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847)。结论IVL联合DCB应用于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安全可行。在IVL有效处理钙化病变后,DCB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钙化 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碎石术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掉头”现象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卢彦娜 姜浩 +1 位作者 田天 唐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掉头”现象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4例,根据12导联常规心电图结果分为“掉头”现象组48例和非“掉头”现象组36例,随访3~31(15.6... 目的探讨心电图“掉头”现象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4例,根据12导联常规心电图结果分为“掉头”现象组48例和非“掉头”现象组36例,随访3~31(15.6±8.7)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结果与非“掉头”现象组比,“掉头”现象组的全因死亡率(16.7%比2.8%,χ^(2)=4.148,P=0.042)、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10.4%比0,χ^(2)=3.987,P=0.046)均较高。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掉头”现象是扩张型心肌病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OR=1.881,95%CI:1.495~2.873,P=0.029)。结论心电图“掉头”现象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其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掉头”现象 心肌病 扩张型 预后 全因死亡率 室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