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石景山区40~70岁社区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孙秀芹 魏兰萱 +5 位作者 刘金波 王瑶瑶 蒋姗彤 张晶 王黎春 王宏宇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目的了解京西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探究不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7~9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社区常住居民157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3名(33.8%)。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 目的了解京西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探究不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7~9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社区常住居民157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3名(33.8%)。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管健康情况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其中,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行为和个人疾病史等;体格检查包括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和血压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和血脂等;周围血管健康情况包括外周动脉张力测定、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肱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心率变异性分析包括R-R间期标准差和R-R间期差值均方根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在有效调查的1575名受试者中,高血压组621例(39.4%),无高血压组954例(60.6%)。高血压组患者的年龄、低强度体育锻炼时间、午休时间、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均高于无高血压组;文化程度、睡眠时间、从不吸烟、从不饮酒和主食量少(每天≤3两)比例均低于无高血压组;BMI、腰臀比、血压、肌酐、尿酸、血糖、ba-PWV、CAVI、颈动脉狭窄或出现斑块比例均高于无高血压组;血脂、反应性充血指数、R-R间期标准差、R-R间期差值均方根均低于无高血压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不吸烟(OR=0.571,95%CI:0.384~0.847,P=0.005)、从不饮酒(OR=0.675,95%CI:0.508~0.895,P=0.006)、无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OR=0.556,95%CI:0.428~0.723,P<0.001)和颈动脉超声正常(左侧:OR=0.463,95%CI:0.297~0.721,P=0.001;右侧:OR=0.465,95%CI:0.285~0.758,P=0.002)是发生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而BMI(OR=1.153,95%CI:1.114~1.193,P<0.001)、血压(收缩压:OR=1.044,95%CI:1.036~1.052,P<0.001;舒张压:OR=1.053,95%CI:1.041~1.064,P<0.001)、尿酸(OR=1.001,95%CI:1.000~1.003,P=0.017)、ba-PWV(左侧:OR=1.003,95%CI:1.002~1.003,P<0.001;右侧:OR=1.002,95%CI:1.002~1.003,P<0.001)和CAVI高(右侧:OR=1.375,95%CI:1.219~1.551,P<0.001)、睡眠时间少(OR=0.903,95%CI:0.827~0.985,P=0.021)、非体力活动时间长(OR=1.091,95%CI:1.023~1.164,P=0.008)是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睡眠少、非体力活动时间长)、代谢因素(BMI、血压、尿酸)以及ba-PWV、CAVI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干预 代谢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家钰 柴扬帆 +14 位作者 李启润 马俊 高莹 刘薇 黄有媛 张岩 贾佳 王淑玉 王闻博 东黎光 王安平 司英奎 孔桂兰 张健 张俊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中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一大型社区居民中筛选出970名T2DM患者(中年585例,老年385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中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一大型社区居民中筛选出970名T2DM患者(中年585例,老年385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中年组12.0%,老年组13.5%。在中年T2DM人群中,工作(OR=0.22,95%CI:0.03~0.77)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8,95%CI:0.04~0.55)是保护因素,合并心梗(OR=4.13,95%CI:1.26~13.63)是危险因素。在老年T2DM人群中,每周饮茶1~2次(OR=0.11,95%CI:0.01~0.58)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9,95%CI:0.05~0.54)是保护因素,合并脑卒中(OR=3.64,95%CI:1.55~8.39)和很好的睡眠自我评价(OR=2.75,95%CI:1.13~7.35)是危险因素。结论:中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工作、受教育程度和心梗有关,老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和脑卒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 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武钰翔 程玉霞 +7 位作者 李丽君 贾军宏 王闻博 郭晓蕙 吴艳巧 李玉凤 刘彦君 王爱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557-2563,共7页
背景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也在逐渐增加,抑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目的调查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2017年,选取随机工作日于北京市6家医... 背景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也在逐渐增加,抑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目的调查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2017年,选取随机工作日于北京市6家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就诊方式、每年就诊次数、近3年住院次数、生活满意度、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糖治疗情况、合并症、糖尿病并发症]和抑郁调查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联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计算患者抑郁患病率,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635份,回收有效问卷615份,有效回收率为96.85%。615例患者中抑郁151例(24.55%),非抑郁464例(75.45%)。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就诊方式、近3年住院次数、生活满意度、收缩压、降糖治疗情况、心血管病史合并情况、脑血管病史合并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情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情况、糖尿病肾病并发情况、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并发情况、糖尿病足并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OR=2.072,95%CI(1.316,3.262),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1 500~3 000元:OR=0.201,95%CI(0.077,0.522),P<0.05;>3 000~5 000元:OR=0.172,95%CI(0.072,0.413),P<0.05;>5 000~10 000元:OR=0.365,95%CI(0.160,0.835),P<0.05;>10 000元:OR=0.154,95%CI(0.055,0.429),P<0.05]、就诊方式[住院:OR=2.592,95%CI(1.613,4.166),P<0.05]、生活满意度[OR=0.980,95%CI(0.968,0.993),P<0.05]、空腹血糖[OR=1.084,95%CI(1.018,1.154),P<0.05]、心血管病史[OR=1.642,95%CI(1.006,2.682),P<0.0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R=3.758,95%CI(2.246,6.287),P<0.05]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4.55%,应积极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筛查,特别是女性、低收入、住院、生活满意度低、空腹血糖控制不达标、有心血管病史和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抑郁 多中心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查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腹型肥胖测量指标适宜切点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岩 陆小平 +5 位作者 龚雄辉 王秋丽 崔岚 刘悦 伍彬 王闻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不同腹型肥胖指标(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预测糖尿病发病的作用仍有争议。文中旨在探讨应用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预测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2型糖尿病发病... 目的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不同腹型肥胖指标(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预测糖尿病发病的作用仍有争议。文中旨在探讨应用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预测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2型糖尿病发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以及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非糖尿病)296人。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组[n=59,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或随机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组[n=89,IFG:6.1 mmol/L≤空腹血糖≥7 mmol/L,OGTT 2 h血糖<7.8 mmol/L;IGT:空腹血糖<7.0 mmol/L,7.8 mmol/L≤OGTT 2 h血糖≥11.1 mmol/L]和正常糖耐量组(n=148,空腹血糖<6.1 mmol/L,OGTT 2 h血糖<7.8 mmol/L)。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并行75 g OGTT,测定空腹血糖及120 min血糖。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不同腹型肥胖指标预测糖尿病发病的作用,并估计各腹型肥胖指标预测糖尿病发病的适宜切点值及其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在男性中,IFG/IGT组、糖尿病组腰围[(96.75±8.94)、(93.73±8.48)cm]、臀围[(104.05±6.41)、(105.00±6.62)cm]、腰围/身高[(0.56±0.05)、(0.55±0.05)]较正常糖耐量组[(88.00±7.18)cm、(99.44±5.29)cm、(0.51±0.05)]显著增高,糖尿病组腰臀比较正常糖耐量组亦显著增高(P<0.05)。在女性中,糖尿病组腰臀比较正常糖耐量组明显增高[(1.06±1.36)vs(0.82±0.07),P<0.05]。男性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预测糖尿病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06(0.575~0.837)、0.639(0.499~0.779)、0.709(0.579~0.839);女性分别为0.656(0.573~0.738)、0.611(0.527~0.696)、0.644(0.561~0.728);男性、女性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预测糖尿病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腰围/身高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切点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0,53.1%,82.8%;女性分别为0.505,68.4%,57.1%,在男性和女性中,腰围/身高最佳切点值为0.5。结论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建议腰围/身高≥0.5切点值时进行糖尿病筛查。腰围/身高更适用于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用来指导腹型肥胖和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腹型肥胖 ROC曲线 腰围身高比 腰围 腰臀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CT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喆 龚雄辉 +3 位作者 哈婷婷 张滨 王娟 年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923,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CT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2型糖尿病并发DF患者共66足(DF组)行CT检查,并与年龄、性别匹配的36例(36足)单侧足部创伤患者的非创伤侧足(NDF组)进行对照。通过CT后...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CT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2型糖尿病并发DF患者共66足(DF组)行CT检查,并与年龄、性别匹配的36例(36足)单侧足部创伤患者的非创伤侧足(NDF组)进行对照。通过CT后处理技术观察同层胫神经远端、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的形态,并分别测量A1(胫神远端测量点)、A2(足底内侧神经近端测量点)、A3(足底内侧神经远端测量点)及A4点(足底外侧神经测量点)相应神经前后径及左右径。比较2组间各测量点前后径及左右径的差异。结果 DF足底神经(胫神经远端、足底内侧神经神经、足底外侧神经)增粗(52/66,78.79%),神经边缘模糊(51/66,78.78%)。DF组测量点A1、A2、A4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NDF组(P均<0.01),2组间测量点A3前后径及左右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F足底神经增粗、模糊;应用CT后处理技术可完整连续地显示神经形态,并测量神经径线,为临床诊断DF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周围神经病变 足底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固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谌洁 张洪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健脾固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患者,与用中成药尿毒清颗粒剂治疗29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健脾固肾方组治疗后,患者尿素氮(BUN)、...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健脾固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患者,与用中成药尿毒清颗粒剂治疗29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健脾固肾方组治疗后,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Cr)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升高(P<0.01),主要临床症状得到改善(P<0.05)。健脾固肾方组治疗总有效率(76.7%)与尿毒清颗粒剂组(69.0%)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固肾方可改善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的肾功能及主要临床症状,具有延缓肾功能减退进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不全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瑞生 李晓娟 +1 位作者 沈宏辉 郭立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72-75,共4页
动物模型是人类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对于困扰人类健康的肝脏疾病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出人类疾病发病的机制。建立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疾病的... 动物模型是人类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对于困扰人类健康的肝脏疾病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出人类疾病发病的机制。建立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嵌合肝 肝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金黄地鼠肝脏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玲 徐岩 +2 位作者 陈连凤 方全 严晓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金黄地鼠肝脏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金黄地鼠33只,随机选取6只作为对照组,另外27只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23只(模型组),再随机分为糖尿病高脂对照组(DHC组,7只),糖尿病高脂+...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金黄地鼠肝脏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金黄地鼠33只,随机选取6只作为对照组,另外27只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23只(模型组),再随机分为糖尿病高脂对照组(DHC组,7只),糖尿病高脂+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DHH组,8只),糖尿病高脂+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DHL组,8只)。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形态学,采用RT 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SR BⅠmRNA和SR-BⅠ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DHC组肝脏肿大,脂肪变性,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的动物肝脏脂肪变性减轻。DHC组与对照组肝脏SR-BⅠmRNA和SR-BⅠ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H组和DHL组肝脏SR-BⅠmRNA和SR-BⅠ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HC组,且DHH组明显高于DH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肝脏SR-BⅠmRNA和SR-BⅠ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糖尿病 抗原 CD36 高脂血症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糖化反应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抗糖化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汇柯 冯楠 +2 位作者 王闻博 李钧翔 何聪芬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0,共8页
通过对皮肤糖化发生机制的介绍,详细阐明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皮肤的影响;介绍了对抗皮肤糖化作用的措施及其作用机制。总结了现阶段宣称抗糖化功效的化妆品品牌及成分,并分析了市场中抗糖化化妆品开发上的不足,... 通过对皮肤糖化发生机制的介绍,详细阐明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皮肤的影响;介绍了对抗皮肤糖化作用的措施及其作用机制。总结了现阶段宣称抗糖化功效的化妆品品牌及成分,并分析了市场中抗糖化化妆品开发上的不足,旨在为抗糖化化妆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糖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