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癫痫发作75例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京 陆爱东 +6 位作者 左英熹 吴珺 黄志卓 贾月萍 丁明明 张乐萍 秦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8-95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化疗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总结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病时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化疗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总结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病时间、病因、治疗和预后。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932例,其中75例(8%)在化疗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症状,男40例,女35例,中位年龄7.5岁(1~17岁)。43例(57.3%)患儿的癫痫发作发生在开始化疗的前2个月内,直接原因分别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5例)、脑出血(10例,其中1例合并静脉窦血栓形成)、鞘内注射或全身应用氨甲蝶呤(11例)、脑脓肿(真菌性3例,细菌性4例)、病毒性脑炎(2例)、热性惊厥(7例)、低钠血症(7例)、低钙血症(2例);14例患儿的癫痫发作病因不明。64例患儿在癫痫发作后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其中37例(57.8%)异常;44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24例(54.4%)异常。55例患儿经规律化疗后骨髓持续缓解,8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死亡,3例失访。18例(24%)患儿诊断为症状性癫痫,多数予抗癫痫发作药物控制良好,2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结论:癫痫发作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不少见,最常见的病因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氨甲蝶呤相关性神经毒性、脑出血。癫痫发作大多发生在化疗开始的2个月内;在首次癫痫发作后,应尽快完善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以协助明确病因及指导治疗;部分病例可发展为症状性癫痫,大多数预后良好,个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患儿16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京 陆爱东 +6 位作者 左英熹 吴珺 黄志卓 贾月萍 丁明明 张乐萍 秦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6-301,共6页
背景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临床易被误诊。目的探讨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以周... 背景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临床易被误诊。目的探讨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主要结局指标面瘫结局以及5年无事件生存(EFS)、总生存(OS)。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1018例,其中ALL 728例,AML 290例。16例(1.6%)患儿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起病,其中男7例、女9例,中位年龄5(2~14)岁,从面瘫起病至确诊白血病中位时间9.5(1~31)d;其中ALL B细胞型2例(12.5%),ALL T细胞型1例(6.2%),AML M2型13例(81.3%)。16例均为单侧面瘫,左侧5例(31.2%),右侧11例(68.8%)。15例行头颅MR检查,2例示硬脑膜、软脑膜增厚强化(其中1例伴面神经可疑损伤),1例示眼内直肌及视神经眶内段白血病浸润,3例示乳突炎。15例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例脑脊液残留阳性,1例曾出现脑脊液蛋白升高。1例确诊白血病后放弃治疗,余15例予以化疗。8例规律化疗后骨髓持续缓解,6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化疗期间因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而停止化疗,复发后死亡。13例在1个月内面瘫症状消失,2例在3个月内面瘫症状消失。中位随访时间44.5(0.23~111)月,5年EFS为(48.2±13.0)%,5年OS为(87.5±8.3)%。13例AML患儿5年EFS为(51.3±14.6)%,5年OS为(84.6±10.0)%,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5年OS为100%,仅化疗患儿5年OS为(8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结论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患儿早期易被误诊。对于儿童周围性面瘫,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应排除继发性病因。以面瘫起病的急性白血病类型以AML为主,需考虑强化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周围性面瘫起病的AML患儿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但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儿童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及高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智晓 张永湛 +5 位作者 陆爱东 吴珺 左英熹 贾月萍 丁明明 张乐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治疗较困难、预后差。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对复发难治及高危儿童ALL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7...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治疗较困难、预后差。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对复发难治及高危儿童ALL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的复发难治及高危ALL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和预后。主要结局指标总反应率(ORR)、2年无事件生存(EFS)、总生存(OS)、不良反应。结果11例患儿纳入分析,男9例,女2例,诊断中位年龄10(3~15)岁。7例T-ALL,2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Ⅳ期,2例B-ALL。复发2例,难治4例,高危5例。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1个疗程后,8例(B-ALL 1例,T-ALL 7例)治疗有反应,ORR 72.7%。治疗前骨髓形态未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85.7%(6/7);治疗前骨髓微小残留病(MRD)阳性10例,治疗后均有下降,其中1例MRD转阴。不良反应总体可耐受,主要为骨髓抑制、感染、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9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7例无病存活,2例死于移植后复发;2例患儿继续化疗,长期随访均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5(2~29)个月,2年EFS为(45.5±15)%,OS为(63.6±14.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是复发难治及高危ALL患儿的一种有效、耐受性良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硼替佐米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吴珺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5-720,共6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分化障碍及增殖过度所致异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聚集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危险度分层的合理应用、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支持治疗的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日渐成熟,儿童AML的生存率已经...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分化障碍及增殖过度所致异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聚集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危险度分层的合理应用、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支持治疗的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日渐成熟,儿童AML的生存率已经较前有明显提高。文章综述儿童AML的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 研究进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草绿色链球菌脓毒症临床分析
5
作者 万媛媛 吴珺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5-699,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草绿色链球菌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1例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1例患儿共发生136例次脓毒症,检测到138株菌株,其中25株为草绿色链球菌。25例... 目的了解儿童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草绿色链球菌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1例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1例患儿共发生136例次脓毒症,检测到138株菌株,其中25株为草绿色链球菌。25例次草绿色链球菌脓毒症中,男12例次、女13例次,脓毒症发生时中位年龄98(66~138)月,距末次化疗结束中位时间9(6~10)d,中性粒细胞缺乏已持续中位时间5(4~6)d,脓毒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中位值0.01(0~0.01)×10^(9)/L。25例次均有发热,热峰(39.3±0.7)℃,中位发热持续时间1.5(1.0~2.8)d;11例次存在口腔感染,7例次合并上呼吸道感染,3例次继发肺部感染,1例次合并胃肠炎,1例次合并感染中毒性脑病;5例次除发热外无其他感染症状。将138株菌株分为草绿色链球菌组(25株)、非草绿色链球菌革兰阳性菌组(14株)及革兰阴性菌组(99株)3组,三组间年龄、急性髓系白血病所占比例、热峰、口腔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绿色链球菌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口腔感染比例较高。草绿色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氯霉素100%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草绿色链球菌是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脓毒症的常见病原体,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口腔感染是感染该菌高危因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可作为粒细胞缺乏发热合并口腔感染患儿的经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绿色链球菌 白血病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缺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