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运行与改进 |
王建勇
巩玲华
杨向军
龚建华
路祥臣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2
|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装置及^(14)C测量 |
郭之虞
赵镪
刘克新
鲁向阳
李斌
汪建军
原思训
陈铁梅
高世君
袁敬琳
李坤
陈佳洱
|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
1997 |
3
|
|
3
|
北京大学RFQ加速器研究进展 |
陈佳洱
郭之虞
陆元荣
颜学庆
朱昆
高淑丽
方家驯
郭菊芳
李纬国
于茂林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北京大学光阴极注入器3+1/2超导腔机械性能 |
朱凤
全胜文
徐文灿
赵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5
|
北京大学DC-SC光阴极注入器的升级设计 |
朱凤
全胜文
焦飞
赵夔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6
|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计注入系统 |
郭之虞
严声清
肖敏
张征芳
杨凤铃
陈佳洱
刘克新
鲁向阳
李斌
钱伟述
袁敬琳
李坤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7
|
北京大学6MV串列静电加速器的运行及其应用 |
陈佳洱
于金祥
韦伦存
李认兴
巩玲华
李坤
卢希庭
江栋兴
刘洪涛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8
|
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中子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测量的进展 |
陈金象
唐国有
施兆民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9
|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循环气体剥离系统 |
魏德
巩玲华
刘克新
袁敬琳
蒋正元
任晓堂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0
|
北京大学ERL装置交汇段的研究与设计 |
刘振超
庄杰佳
刘初玉
王宇钢
王桂梅
刘克新
鲁向阳
赵夔
陈佳洱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1
|
利用加速器提供的重离子进行SRAM单粒子效应研究 |
张正选
李国政
罗晋生
陈晓华
姬琳
王燕萍
巩玲华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2
|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材料表面热力学效应计算 |
乐小云
赵渭江
颜莎
韩宝玺
向伟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13
|
强流离子束发射度仪研制 |
吴文忠
郭之虞
于金祥
宋执中
张征芳
吕建钦
于茂林
王忠义
邹宇斌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
2004 |
9
|
|
14
|
氧负离子潘宁源的实验研究 |
于金祥
闫继锋
宋执中
任晓堂
王忠义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5
|
电扫描型单缝单丝强流离子束发射度测量仪 |
徐蓉
邹宇斌
高淑丽
郭之虞
彭士香
钱锋
赵捷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6
|
永磁强流ECR离子源 |
宋执中
明建川
于金祥
王忠义
郭之虞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
2004 |
6
|
|
17
|
RFQ加速装置同时加速同荷质比正负离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于金祥
陈佳洱
任晓堂
陆元荣
李伟国
方家驯
王忠义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
2001 |
3
|
|
18
|
多电荷Cr离子注入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离子浓度分布 |
吴瑜光
张通和
沈定予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19
|
脉冲高功率离子二极管的动力学模拟 |
向伟
赵渭江
韩宝玺
曾葆青
杨中海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20
|
金属离子-脱氧胆酸-胆红素扩散体系中的周期沉淀 |
谢大弢
杨丽敏
吴瑾光
徐光宪
|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