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邓小平理论探索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汉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邓小平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为中国开辟出一条走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同他在理论探索方法上的如下一些特征有关 :他无论是在制定发展战略还是在作出改革的决策时 ,都能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 ,又能脚踏实地一切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 邓小平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为中国开辟出一条走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同他在理论探索方法上的如下一些特征有关 :他无论是在制定发展战略还是在作出改革的决策时 ,都能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 ,又能脚踏实地一切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既重视理性的思考 ,又注重群众的要求和创造 ,注重社会经济的自发发展。他在探索改革道路方法上的一大创新 ,就是把目标放在首位 ,大胆地试 ,摸着石头过河 ,用最小的代价进行试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国情 实践 群众 目标 大胆地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软实力与北京构建世界城市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4
2
作者 夏文斌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5,共2页
北京在构建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前导和基础地位。文化软实力可以为世界城市提供精神导引和激励作用、提供优质的制度伦理安排、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持。相对于其他产业和行业而言,北京的文化软实力也有其特殊的优势... 北京在构建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前导和基础地位。文化软实力可以为世界城市提供精神导引和激励作用、提供优质的制度伦理安排、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持。相对于其他产业和行业而言,北京的文化软实力也有其特殊的优势: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将为世界城市建设构筑深厚的价值底蕴,北京众多科研院校将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持,北京人关心政治的传统将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优良的制度伦理环境,北京的多元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充满活力的大都市品格。北京应当做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规划,有目标、有重点、有节奏地推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世界城市 文化软实力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之初的理论学习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占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2,共6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毛泽东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这段历史实情,总结这些历史经验,不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而且对于我们当前继...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毛泽东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这段历史实情,总结这些历史经验,不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而且对于我们当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之初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合作经济理论再认识 被引量:2
4
作者 薛汉伟 《新视野》 CSSCI 2003年第2期37-38,59,共3页
合作经济理论是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合作经济理论后的100多年的历史表明,合作经济、尤其是流通领域的合作经济仍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我国非国有制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个马鞍型。其中之一就是合作... 合作经济理论是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合作经济理论后的100多年的历史表明,合作经济、尤其是流通领域的合作经济仍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我国非国有制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个马鞍型。其中之一就是合作经济还需要一个大发展。所以马克思的合作经济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认识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制 合作经济 流通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划时代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士坤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的最伟大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在实践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的最伟大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在实践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它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在与其他理论思潮的较量中具有不可战胜的优势地位。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发展的新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时代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恩格斯的国有化理论
6
作者 薛汉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19世纪70年代以来,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企业国有化趋势作出了深刻的分析,阐述了生产社会化与国有化的关系,留下了至今具有许多重要认识价值的思想,也留下了一些需要根据新的事实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所有这些,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 19世纪70年代以来,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企业国有化趋势作出了深刻的分析,阐述了生产社会化与国有化的关系,留下了至今具有许多重要认识价值的思想,也留下了一些需要根据新的事实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所有这些,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中的国有制问题将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 国有化 特殊利益 德国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7
作者 陈占安 《人民论坛》 2002年第7期6-8,共3页
理解和掌握江泽民同志关于“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的科学论断,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和重要经验;二是从现实的角度去认识,理论工作必须关注党和国家... 理解和掌握江泽民同志关于“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的科学论断,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和重要经验;二是从现实的角度去认识,理论工作必须关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 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东 郭新萍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7-11,共5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多元一体”、众志成城的民族统一凝聚力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向心力是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生命力 ;众...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多元一体”、众志成城的民族统一凝聚力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向心力是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生命力 ;众志成城、战胜非典、持续发展是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民族凝聚力 民族向心力 民族生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被引量:4
9
作者 夏文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中国 马克思主义立场 领导集体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总书记 胡锦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寿林 《新视野》 CSSCI 2001年第6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 政治发展 政治制度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文化释读 被引量:6
11
作者 宇文利 《学习论坛》 2006年第6期17-20,共4页
近年,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关注颇多且研究成绩斐然,学者们从很多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问题。但是,从文化学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并不太多。实际上,从社会发展的整体图景来观察,马克思主... 近年,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关注颇多且研究成绩斐然,学者们从很多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问题。但是,从文化学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并不太多。实际上,从社会发展的整体图景来观察,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乃是人类文化世界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升华。作为思想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堪称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巨大成就。从文化学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传播的过程可以被视做是包含着律动与变迁的文化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过程 文化释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哲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6-48,共3页
马克思是革命家与科学家统一的巨人 ,他创立的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理论。按本来面目解读而不附加其他 ,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关键词 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 科学性 革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定民族精神范畴的方法论辨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文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8,共3页
科学界定民族精神范畴,是实现对民族精神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当前学界对民族精神范畴的界定,一般是分别从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的维度进行的。事实上,对民族精神的界定不仅要坚持历史的维度,以事实判断为基础,而且对民族精神的界定还... 科学界定民族精神范畴,是实现对民族精神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当前学界对民族精神范畴的界定,一般是分别从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的维度进行的。事实上,对民族精神的界定不仅要坚持历史的维度,以事实判断为基础,而且对民族精神的界定还要坚持现实的维度,以价值判断为导向。也就是说,对民族精神范畴的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界定是不能分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历史维度 事实判断 现实维度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与市场:马克思的贡献与局限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汉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马克思既不是市场社会主义的倡导者 ,也不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倡导者。相反 ,他主张用“自由人的联合体”来代替国家和市场。他看到了国家和市场的巨大历史作用 ,也看到了二者的局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国家和市场都不可能消灭。但他的有... 马克思既不是市场社会主义的倡导者 ,也不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倡导者。相反 ,他主张用“自由人的联合体”来代替国家和市场。他看到了国家和市场的巨大历史作用 ,也看到了二者的局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国家和市场都不可能消灭。但他的有关分析 ,曾经有过重大的历史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 市场 计划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施方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寿林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5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 人民民主专政 党的领导 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建构中民族精神动力功能的层次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文营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共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任务,需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从社会个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自身的身心和谐;从社会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和谐;从民族整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任务,需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从社会个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自身的身心和谐;从社会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和谐;从民族整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凝聚力;从民族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精神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自信”源于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要求的自觉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柱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新形式、新任务下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新形式、新任务下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有必要深入挖掘"三个自信"的基础,寻找树立自信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三个代表”与创新》
18
作者 李士坤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与创新》 书籍介绍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笔谈)——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19
作者 丰子义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2期38-39,共2页
全球化已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和判断却存在歧义和争论。全球化始于何时,全球化的理论源头在哪里,全球化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是什么,研究全球化问题应采用怎样的方法论,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全球化已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和判断却存在歧义和争论。全球化始于何时,全球化的理论源头在哪里,全球化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是什么,研究全球化问题应采用怎样的方法论,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对于明确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已经揭示了资本的扩张本性,预言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更为可贵的是,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未来前景。所以,由资本主义引发和主导的全球化,并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障碍。相反,它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发展可资利用的条件和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我见
20
作者 赵家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共11页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搞清楚。邓小平的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