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影像的北京林地动态监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伯钢 董明 +1 位作者 祝晓坤 冯仲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5-107,共3页
实时快速的监测北京市林地覆盖情况,可为北京"绿色奥运"的林地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依据。该文应用遥感技术,基于3个年份TM数据,对北京市林地进行动态监测。在全市范围内,基于ERDAS平台对3个年份的TM数据进行分类,得到... 实时快速的监测北京市林地覆盖情况,可为北京"绿色奥运"的林地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依据。该文应用遥感技术,基于3个年份TM数据,对北京市林地进行动态监测。在全市范围内,基于ERDAS平台对3个年份的TM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北京市林地变化动态监测数据,并基于ArcGIS平台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的林地覆盖率有所提高,增长速度加快,林地的建设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动态监测 TM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数据描述中元数据标准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永平 承继成 +1 位作者 黄芳 李天宏 《中国标准化》 1997年第3期6-9,共4页
根据标准化发展的历史,从地理信息数据描述的核心元数据入手,对元数据的内容及其研究范围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根据ISO/TC211工作组对元数据的建议,提出了建立我国元数据标准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地理信息 数据描述 元数据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遥感信息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承旗 常鹏飞 +1 位作者 郭仕德 林旭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3-246,共4页
空气总悬浮颗粒物遥感信息模型是使用遥感信息模型的方法来模拟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在空间上的分布。通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和分布影响的因子分析,认为地表覆盖情况因子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影响最大,降雨强度和风速因子对空气总悬... 空气总悬浮颗粒物遥感信息模型是使用遥感信息模型的方法来模拟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在空间上的分布。通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和分布影响的因子分析,认为地表覆盖情况因子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影响最大,降雨强度和风速因子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分布影响最大,因此根据此三个因子建立了空气总悬浮颗粒物遥感信息模型。然后根据对厦门市高分辨遥感的分类数据和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分布数据得到了空气总悬浮颗粒物遥感信息模型的地理参数。通过对公式结果验证认为该模型较好的模拟了空气总悬浮颗粒的分布,为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分布研究提出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 遥感信息模型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森林及绿地资源调查信息协同系统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水生 谢阳生 +1 位作者 唐小明 王金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4-892,共9页
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基础设施,长期处于分治的森林和绿地两者的协同监测管理越来越迫切。资源调查作为森林及绿地资源监测的重要内容,协同管理是森林及绿地... 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基础设施,长期处于分治的森林和绿地两者的协同监测管理越来越迫切。资源调查作为森林及绿地资源监测的重要内容,协同管理是森林及绿地资源协同监测的重要基础。分析了森林资源调查和绿地资源调查之间协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协同系统架构,阐述了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最后进行了系统的实现,为支撑北京市第1次森林及绿地资源的协同调查提供了工具。协同系统的实现是森林及绿地资源协同管理的初步尝试,为森林及绿地资源的进一步协同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森林 绿地 调查 信息协同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热岛强度与植被覆盖关系研究的理论技术路线和北京案例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程承旗 吴宁 +2 位作者 郭仕德 李树德 刘大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在城市环保和规划工作中 ,热岛问题历来受到重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热岛研究中应用 TM6反演温度的计算方法 ,同时对实现该方法的技术路线作了论述 ;并且选取北京市作为实际案例分析 ,产生了北京热岛景观图 ;另一方面 ,由于植... 在城市环保和规划工作中 ,热岛问题历来受到重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热岛研究中应用 TM6反演温度的计算方法 ,同时对实现该方法的技术路线作了论述 ;并且选取北京市作为实际案例分析 ,产生了北京热岛景观图 ;另一方面 ,由于植被状况对城市热岛强度有重要作用 ,本文产生了北京 NDVI景观图 ,在热岛和 NDVI景观图的基础上采样分析 ,得出热岛强度与 NDVI之间的线性拟合关系 ,为研究热岛和植被空间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如何推进城市热岛 /植被关系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强度 NDVI 技术路线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少华 秦其明 +3 位作者 沈心一 王志强 邱国玉 随欣欣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0-96,共7页
土壤湿度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微波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这一参数的诸多优势。其原理是基于土壤水分在一定范围内和土壤介电常数密切相关。该文从主动微波遥感及被动微波遥感的算法、应用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当前微... 土壤湿度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微波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这一参数的诸多优势。其原理是基于土壤水分在一定范围内和土壤介电常数密切相关。该文从主动微波遥感及被动微波遥感的算法、应用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当前微波遥感在土壤湿度反演中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应用较广泛的主动微波遥感中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和被动微波遥感中的高级微波扫描仪(AMSR)。主动微波遥感中,如何减少或摆脱对地面参数测定特别是粗糙度的依赖、如何采用有效的植被散射模型去除植被影响等问题是未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被动微波遥感中对模型的机理研究还很欠缺,需要结合辐射传输机理及波动论等加强对机理的探讨。另外主被动结合的微波遥感中,对尺度转换、数据同化等技术的研究将是未来关注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微波 植被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畔毛白杨胸径的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伯钢 冯仲科 +2 位作者 张保钢 韩光瞬 全明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02-207,共6页
为预测林木的未来长势和对其生长进行可视化研究,该文应用树木生长的理论方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畔毛白杨树木胸径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拟合分析。分析表明:逻辑斯蒂方程的最大残差达到-2.294 2;单分子方程最大残差为-1.0... 为预测林木的未来长势和对其生长进行可视化研究,该文应用树木生长的理论方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畔毛白杨树木胸径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拟合分析。分析表明:逻辑斯蒂方程的最大残差达到-2.294 2;单分子方程最大残差为-1.042 5;BP网络模型的最大残差为0.632 06。单分子方程的残差较小,BP神经网络模型残差最小。从残差平方和来看,单分子方程为4.934 167,逻辑斯蒂方程为15.150 22,BP神经网络模型为1.825 14。在用理论生长方程拟合的毛白杨树木胸径生长情况中,单分子方程的拟合效果和残差精度较低,更能描述实验区毛白杨的生长情况;而理论方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精度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的效果最好。温榆河畔地区毛白杨的成熟期在25~30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模型 BP 网络 胸径 毛白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 Simulator的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斌 黄凤茹 +2 位作者 方裕 林珲 胡明远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2-1278,共7页
在分析现行三维虚拟世界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优势的基础上研究了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VGE)应用的实现技术,提出了基于开源虚拟世界服务器OpenSimulator集成真实地理环境空间信息以实现分布式VGE应用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可进入三维香港... 在分析现行三维虚拟世界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优势的基础上研究了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VGE)应用的实现技术,提出了基于开源虚拟世界服务器OpenSimulator集成真实地理环境空间信息以实现分布式VGE应用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可进入三维香港中文大学虚拟校园及其虚拟应用的设计与实现为例,研究了基于OpenSimulator开发分布式VGE应用的主要技术及途径。结果表明,集成虚拟世界技术与真实地理环境空间信息的方法在可进入虚拟化身模式、虚实相融真三维场景建造及表现、化身之间及化身与虚拟环境之间的协同与交互等功能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可为研发与实现诸多领域中的分布式VGE应用提供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 虚拟世界 三维建模 虚拟校园 OpenSimul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矿井地质保障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联君 刘桥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76,共3页
结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的研究现状,创建了以计算机技术、GIS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库技术和相关专业模型来构建矿井地质保障信息系统,该系统为矿井地质保障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驱动的多目标任务协作体系模型。
关键词 GIS 空间数据库 专业模型 矿井地质保障信息系统 任务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协作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桥喜 符海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煤矿地理空间事务或信息处理是一个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基于多层数据、信息、任务与用户的多层协作体系,各层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Http协议、网络技术和空间元数据等实现.考虑到煤矿地理空间数据的动态控制性与强耦合性等特点,并结合煤矿... 煤矿地理空间事务或信息处理是一个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基于多层数据、信息、任务与用户的多层协作体系,各层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Http协议、网络技术和空间元数据等实现.考虑到煤矿地理空间数据的动态控制性与强耦合性等特点,并结合煤矿地理空间信息协作行为,基于煤矿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与空间元数据内容体系的研究提出了结果共享-信息精确的协作模型以及面向联合目标的智能协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理空间 信息共享 协作模型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善君 李梅 《同煤科技》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基于地质勘查、矿山开采数据处理的特点,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灰色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和数据模型,并研究了数据处理方法,开发了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的动态交互修正,并已经在中... 基于地质勘查、矿山开采数据处理的特点,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灰色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和数据模型,并研究了数据处理方法,开发了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的动态交互修正,并已经在中国煤矿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地测信息的动态处理 灰色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信息熵/INS组合导航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书明 严明 田炜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1期23-27,共5页
应用信息熵的原理,利用不受外界干扰的地形信息作为导航系统的辅助信息,设计了一种地形信息熵最小方差匹配算法,它采用KALMAN滤波来实时修正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地形信息熵的辅助导航是一种自主式辅助导航模式,... 应用信息熵的原理,利用不受外界干扰的地形信息作为导航系统的辅助信息,设计了一种地形信息熵最小方差匹配算法,它采用KALMAN滤波来实时修正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地形信息熵的辅助导航是一种自主式辅助导航模式,具有定位精度高的优点,可有效抑制惯导系统的误差,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信息熵 熵匹配 辅助导航 最小方差匹配算法 KALMAN滤波 惯性导航系统 自主式辅助导航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地区中-酸性花岗岩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研究——以热液型铀矿、钨锡矿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宏业 秦其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41-251,共11页
以南岭岩体分析数据,根据花岗岩热液成矿原理,初步提出成矿专属性因子团指标体系,利用遥感信息模型原理,建立产铀、产钨锡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在建立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过程中,根据花岗岩热液成矿过程中岩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在岩... 以南岭岩体分析数据,根据花岗岩热液成矿原理,初步提出成矿专属性因子团指标体系,利用遥感信息模型原理,建立产铀、产钨锡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在建立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过程中,根据花岗岩热液成矿过程中岩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在岩浆演化中的行为,将成矿专属性影响因子大致分为不同功能因子团,然后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模型,初步分析了一些因子团之间的空间及内在关系,据此对因子团进行了组合筛选,使其更符合地质成矿机理和地球化学原理。在以上基础上,建立了成矿专属性判别标准,对待判岩体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基本相吻合,同时也提出了模型在地质成矿研究中的实际作用,这些都表明所建立的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具客观性和操作性,实现了对成矿专属性的定量化评价,为进一步判别成矿岩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专属性 遥感信息模型 铀矿 钨锡矿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GPRS技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14
作者 彭森林 毛善君 徐斌恩 《煤矿现代化》 2007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GPRS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 集团公司 报警信息 监测信息 动态更新 实时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15
作者 花蓓蓓 毛善君 《采矿技术》 2008年第2期65-67,共3页
工作流技术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流建模也十分复杂。在介绍工作流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和总结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工作流模型的建模方法与特点,并对工作流网进行分析,最后将该技术应用于煤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 工作流技术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流建模也十分复杂。在介绍工作流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和总结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工作流模型的建模方法与特点,并对工作流网进行分析,最后将该技术应用于煤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并且详细阐述了其建模过程和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技术 PETRI网 工作流网 煤炭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环境因子对民航飞行“接地距离远”超限事件影响分析
16
作者 冉瑾瑜 孙华波 刘岳峰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15 m(50 ft)至接地距离远”是民航客机在着陆阶段常发生的超限事件。研究机场地理环境因子对该超限事件的影响,能够为机场选址和飞行品质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使用飞机快速存储记录器(QAR)数据、机场的地形和气象数据,通过全局和局部相... “15 m(50 ft)至接地距离远”是民航客机在着陆阶段常发生的超限事件。研究机场地理环境因子对该超限事件的影响,能够为机场选址和飞行品质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使用飞机快速存储记录器(QAR)数据、机场的地形和气象数据,通过全局和局部相关性分析,确定“接地距离远”事件的主要地理环境影响因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立“接地距离远”事件频率与高程、起伏度以及气温之间的回归模型;根据回归系数,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因子的影响模式分为五类,探究地理环境因子对“接地距离远”事件影响的空间格局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接地距离远”事件频率与高程、起伏度、气压和气温有显著的相关性,各因子对“接地距离远”事件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同一影响模式下的机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品质监控 接地距离远事件 快速存储记录器 地理环境因子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红外与被动微波遥感的土壤水分协同反演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杰鹏 张显峰 +3 位作者 包慧漪 童庆禧 王旭阳 廖春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2,147,共7页
利用MODIS传感器的可见光、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土壤水分在一定时段内的基准值,用被动微波传感器AMSR-E数据反演其变化量,提出将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与热红外遥感数据在模型级别协同反演大范围地表土壤水分的方法,这样每天可输出1 km×1 k... 利用MODIS传感器的可见光、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土壤水分在一定时段内的基准值,用被动微波传感器AMSR-E数据反演其变化量,提出将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与热红外遥感数据在模型级别协同反演大范围地表土壤水分的方法,这样每天可输出1 km×1 km的升、降轨土壤水分反演结果.以新疆为研究区,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土壤水分协同反演实验,以地面实测数据为参考的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得到的土壤水分值与地面实测值之间相关性较高,均方根误差较小,优于单一传感器数据的反演结果,可更好地满足新疆土壤水分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反演 土壤水分 红外 被动微波 AMSR-E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矿山框架与发展前景研究 被引量:128
18
作者 李梅 杨帅伟 +1 位作者 孙振明 吴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8,134,共9页
首先回顾了我国数字矿山的现状,阐述了当前数字矿山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剖析了当前数字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创新技术角度提出了智慧矿山的技术框架,并对智慧矿山发展中面临的安全、管理、效益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物... 首先回顾了我国数字矿山的现状,阐述了当前数字矿山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剖析了当前数字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创新技术角度提出了智慧矿山的技术框架,并对智慧矿山发展中面临的安全、管理、效益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物联网、大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虚拟现实、柔性生产、扁平化管理等新思路将成为未来矿山企业发展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矿山 智慧矿山 物联网 数据挖掘 扁平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矿山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梅 董平 +1 位作者 毛善君 马蔼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9,共4页
重点阐述了块体模型、实体模型和四面体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步骤, 并指出各模型的优缺点。分析了国外著名地质采矿软件特点和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最后给出几点结论。
关键词 3D 地质 矿山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技术在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强 樊启祥 +1 位作者 金和平 李纪人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9,共6页
简要介绍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基本情况,针对空间信息技术在水电工程规划、建设实施和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分别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指出空间信息技术在水电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GIS RS GNSS 水电工程 全生命周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