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被引量:84
1
作者 左伟 王桥 +4 位作者 王文杰 吴秀芹 杨一鹏 杨丽静 朱晓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需通过评价模型实现。而此类模型的构建则要克服理论、技术、方法、数据等方面的巨大障碍。文章根据生态环境系统的本质特征,对层次分析方法、灰色系统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变权方法等常用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进行优...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需通过评价模型实现。而此类模型的构建则要克服理论、技术、方法、数据等方面的巨大障碍。文章根据生态环境系统的本质特征,对层次分析方法、灰色系统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变权方法等常用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进行优化的复合,以期获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变权-模糊-灰色关联复合模型,作为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综合评价 模型构建 模型优化 层次分析-变权-模糊-灰色关联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关岭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万军 蔡运龙 +1 位作者 张惠远 饶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3-579,共7页
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利用1987和1999年两个时段TM影象和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区12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土壤侵蚀风险。发现:(1)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较大,年均土地利用综合动态指数为1.36%;(2)旱地和草地互相转化比例高,草地... 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利用1987和1999年两个时段TM影象和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区12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土壤侵蚀风险。发现:(1)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较大,年均土地利用综合动态指数为1.36%;(2)旱地和草地互相转化比例高,草地开垦为旱地和旱地弃耕为草地的动态变化幅度远远超过旱地和草地最终面积变化的幅度;(3)山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4)研究区裸土面积下降,一部分被植被覆盖,另一部分由于土壤流失殆尽,形成裸露基岩,故植被覆盖率和基岩出露率上升;(5)石漠化程度加剧,其中旱地石漠化发展速度最快;(6)土壤侵蚀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垂直重心指数 线性光谱分离技术 土壤抗蚀年限 石漠化 关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风险评价——以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34
3
作者 万军 蔡运龙 +1 位作者 路云阁 何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148-153,共6页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严重后果除了土壤肥力损失、质地恶化、淤塞河渠水道等外 ,还有一个特殊的石漠化问题 ,因此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风险评价研究必须综合考虑石漠化问题。土壤侵蚀风险评价首先需要确定土壤侵蚀级别 ,按照年...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严重后果除了土壤肥力损失、质地恶化、淤塞河渠水道等外 ,还有一个特殊的石漠化问题 ,因此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风险评价研究必须综合考虑石漠化问题。土壤侵蚀风险评价首先需要确定土壤侵蚀级别 ,按照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确定土壤侵蚀级别的方法在喀斯特地区存在很大的争议。提出一种新方法 ,通过求取石漠化扩展速度 ,也就是土壤面积损失速度 ,从而得到土壤抗蚀年限 ,对土壤侵蚀风险进行评价。具体过程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 ,在对两期 TM影像 (1987~ 1999年 )进行线性光谱分离的基础上 ,得出研究区两个时段植被、裸土和裸岩的比例 ,根据裸岩比例变化求取研究区 13年间石漠化发展速度 ,通过裸土、植被比例和石漠化速度计算研究区裸露土壤和全部土壤的抗蚀年限 ,从而对研究区土壤侵蚀风险有一个比较可信的把握。计算结果是研究区 13年间石漠化扩展速度是每年增长 0 .37% ,裸露土壤抗蚀年限为 4 9.3年 ,全部土壤抗蚀年限为 93.7年 ,土壤侵蚀危险级别都属于“危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石漠化 线性光谱分离技术 黑箱法 关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