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长期微重力对大鼠耳蜗基底膜p120-catenin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朱莹蕾 王刚 +7 位作者 周莹 王磊 范博雅 韩浩伦 李保卫 孙喆喆 吴继华 吴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观察模拟长期微重力对大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耳蜗黏附连接蛋白p120-catenin(p120ctn)在耳蜗基底膜表达情况及模拟微重力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拟微重力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模拟微重力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模拟长期微重力对大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耳蜗黏附连接蛋白p120-catenin(p120ctn)在耳蜗基底膜表达情况及模拟微重力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拟微重力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模拟微重力组和对照组又根据暴露时间分别随机分为1 d、1周、8周、12周组,每组6只12耳。在暴露前(B0)、暴露结束后即刻(P0)进行双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检测,并于P0测听结束后处死每组大鼠并分离双侧耳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组DPOAE引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阈值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模拟微重力1周组、模拟微重力8周组、模拟微重力12周组P0时ABR阈值较B0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微重力8周组、模拟微重力12周组基底膜上p120ctn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微重力会导致大鼠听功能损伤,耳蜗基底膜上p120ctn表达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中长期微重力导致听功能下降可能与基底膜p120ctn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听性脑干反应 黏附连接蛋白 P120-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在变应性鼻结膜炎中的作用
2
作者 宫玉波 郭小华 +7 位作者 芦文俊 李元超 仇长宇 石圆圆 夏丽萍 石琳 吴玮 罗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22-1927,共6页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结膜炎小鼠模型,研究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在变应性鼻结膜炎中的作用。方法33只雌性C57小鼠(SPF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NLRP3^(-/-)组。实验组和NLRP3^(-/-)组分别于第0、4、7、14、21天行腹腔注射含...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结膜炎小鼠模型,研究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在变应性鼻结膜炎中的作用。方法33只雌性C57小鼠(SPF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NLRP3^(-/-)组。实验组和NLRP3^(-/-)组分别于第0、4、7、14、21天行腹腔注射含卵清蛋白(OVA)100μg与佐剂Al(OH)0.2 mL/只。间隔3 d后,每周连续5 d用5%OVA分别点每眼每鼻各10μL诱发过敏症状;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对照组均用等量PBS替代。观察小鼠眼部、鼻部症状并进行评分。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L-4、IL-17及IL-18含量。HE染色检测小鼠睑结膜及鼻黏膜组织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睑结膜及鼻黏膜组织NLRP3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和NLRP3^(-/-)组均诱发出鼻部、眼部过敏症状;实验组鼻部出现过敏症状时间为(10.500±1.080)d,眼部出现过敏症状时间为(20.300±2.058)d;NLRP3^(-/-)组鼻部出现过敏症状时间为(13.400±1.955)d,眼部出现过敏症状时间为(20.900±2.132)d;NLRP3^(-/-)组鼻部过敏时间较实验组显著延长(P<0.05),但眼部过敏时间同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NLRP3^(-/-)组血清OVA特异性IgE及IL-4、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IL-18含量较对照组及NLRP3^(-/-)组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及NLRP3^(-/-)组睑结膜及鼻黏膜组织病变明显。实验组睑结膜及鼻黏膜NLR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及NLRP3^(-/-)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变应性鼻结膜炎发病机制复杂,受多因素影响;NLRP3信号通路在其发病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结膜炎 卵清蛋白 IGE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症状的双侧腰椎神经根管狭窄行单、双侧减压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迟成 张建党 +5 位作者 邹德威 谭荣 陈晓明 周建伟 彭军 白克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同一节段双侧神经根管狭窄伴单侧症状患者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同一节段双侧腰椎神经根管狭窄伴单侧症状患者80例,前瞻性随机分为行单侧减压组(A组)和双侧减压组(B组),均行后路斜向腰椎关节融合术(post... 目的:探讨腰椎同一节段双侧神经根管狭窄伴单侧症状患者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同一节段双侧腰椎神经根管狭窄伴单侧症状患者80例,前瞻性随机分为行单侧减压组(A组)和双侧减压组(B组),均行后路斜向腰椎关节融合术(posterior oblique lumbar arthrodesis,POLAr)治疗,分别观察术前、术后腰痛及患肢疼痛的VA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采用统一的临床功能评估标准评估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1~30个月,平均18个月。每节段手术时间A组为136.3±42min,B组为152.6±38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患肢疼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临床功能评估标准,A组优28例,良3例,可4例,差5例,临床优良率为77.5%(31/40);B组优35例,良2例,可3例,临床优良率为92.5%(37/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切口或深部感染;A组中出现对侧下肢根性疼痛5例,分别行对侧腰椎神经根管封闭术或对侧神经根管减压术后缓解,出现术后一过性节段性感觉运动减退1例,经对症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3周后恢复;B组未出现下肢根性疼痛病例,出现术后一过性节段性感觉运动减退1例,经对症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2周后恢复;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症状的双侧腰椎神经根管狭窄者行双侧减压与单侧减压相比,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根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优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斜向腰椎关节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急性排异患者外周血Th17及调节性T细胞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任为国 施明 +6 位作者 刘振文 孙艳玲 孙百军 王洪波 褚静茹 金磊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9月解放军302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5例,根据移植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异组(排异...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9月解放军302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5例,根据移植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异组(排异组,12例)和非排斥稳定组(稳定组,13例),另选取1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观察Th17/Treg比值变化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结果移植术后排异组外周血中Th17占CD4+T细胞的比例(3.50%±0.86%)明显高于稳定组(2.10%±0.52%)和对照组(1.79%±0.42%,P<0.01),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异组和稳定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90%±0.25%、1.51%±0.23%)明显低于对照组(2.57%±0.79%,P<0.01),且排异组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排异组Th17/Treg比值(4.20±1.69)明显高于稳定组(1.43±0.47)及对照组(0.75±0.28,P<0.01),且稳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h17/Treg比值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转氨酶(GG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5023,P=0.0105;r=0.4561,P=0.0219;r=0.4393,P=0.0280;r=0.5516,P=0.0043)。结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肝脏损伤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BV cccDN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韩佳琪 钟彦伟 +5 位作者 任晓强 邹正升 刘树红 刘学恩 赵景民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乙肝患者微量石蜡包埋肝组织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37例慢性乙肝患者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为研究对象,提取肝组织HBV DNA,经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消化后,利用滚环扩增加跨缺口实... 目的建立慢性乙肝患者微量石蜡包埋肝组织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37例慢性乙肝患者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为研究对象,提取肝组织HBV DNA,经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消化后,利用滚环扩增加跨缺口实时荧光PCR扩增技术检测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以β-actin为内参照。通过已知浓度的模板DNA进行梯度稀释鉴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并对该方法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检测。应用该方法分析37例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总HBV DNA、肝组织总HBV DNA的关系,以及肝组织HBV cccDNA和HBV DNA与血清HBeAg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建立了微量石蜡包埋肝组织HBV cccDNA的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HBeAg阳性者肝组织中cccDNA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HBV cccDNA水平与血清总HBV DNA水平(R2=0.48,P=0.042)及肝组织总HBV DNA水平(R2=0.63,P=0.001)呈正相关。结论该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定量检测微量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的HBV ccc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环状 核酸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石彦超 孙艳玲 +2 位作者 刘振文 王福生 施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目的检测肝移植术前和术后患者外周血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分子表达特点,探讨其在肝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方法肝移植术后患者及健康对照各20例,其中移植术后肝功能稳定者13例,对其进行断面研究;余7例病例资料完整,进行随访研究。应... 目的检测肝移植术前和术后患者外周血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分子表达特点,探讨其在肝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方法肝移植术后患者及健康对照各20例,其中移植术后肝功能稳定者13例,对其进行断面研究;余7例病例资料完整,进行随访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入组者的Tfh细胞频率,并对随访患者进行术后1月的动态监测,同时检测其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移植术前相比,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D4+CXCR5+Tfh和CD4+CXCR5+PD-1+细胞频率明显升高(P<0.05),CD4+CXCR5+ICOS+细胞虽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发现移植术后肝功能稳定患者CD4+CXCR5+Tfh水平在移植术后明显上升,1周后达峰值随后下降,其ALT水平也在术后第10天达到峰值后降低。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CD4+CXCR5+Tfh水平与ALT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肝功能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4+CXCR5+Tfh、CD4+CXCR5+PD-1+和CD4+CXCR5+ICOS+细胞频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在肝移植后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肝移植术后的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Tfh细胞 移植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S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建宏 刘妍 +7 位作者 许智慧 思兰兰 戴久增 李奇 王帅 李进 韩聚强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分析1例血清HBV DNA长期阳性但HBsAg阴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类病毒感染(OBI)患者HBV S基因突变特点,揭示S基因突变与OBI发生及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该患者不同时间点的4份血清样本,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挑选代表性突变... 目的分析1例血清HBV DNA长期阳性但HBsAg阴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类病毒感染(OBI)患者HBV S基因突变特点,揭示S基因突变与OBI发生及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该患者不同时间点的4份血清样本,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挑选代表性突变株病毒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从该患者4份血清样本中检出多种S基因突变形式,包括前S1区大片段缺失、s126–127"RPCMNCTI"插入突变、sQ129N、s131–133 TSM→NST和经典的sG145R突变等,其中s131–133 TSM→NST在前后4份动态样本的检测病毒克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26%、59%和74%;前S1区大片段缺失在4份样本检测病毒克隆中始终存在,所占比例分别为26%、17%、15%和21%。表型分析发现,sQ129N和s131–133 TSM→NST可以降低抗体对HBsAg的亲和力,增加病毒分泌;与野生株相比,前S1区大片段(nt 3046–3177)缺失病毒株复制力下降了43.7%,表面抗原启动子Ⅱ(SPⅡ)活性下降了97.2%;sG145R可降低病毒的分泌能力。结论此例HBV感染患者的长期OBI临床表现是由于其感染有多种S基因突变病毒株引起,其中一些S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病毒的表型特点,可能与肝脏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突变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习服对风洞噪声致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余萌 吴玮 +11 位作者 韩浩伦 王方园 屈昌北 王刚 王鸿南 李保卫 孟令照 王普杰 虞学军 吴大蔚 牛聪敏 刘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噪声习服对风洞噪声致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豚鼠100只,随机分为噪声习服后暴露组(A组)和直接暴露组(B组)各50只。A组动物先连续七天暴露于习服噪声后再连续七天暴露于模拟强风洞噪声,B组直接暴露于模拟强风洞噪声... 目的探讨噪声习服对风洞噪声致听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豚鼠100只,随机分为噪声习服后暴露组(A组)和直接暴露组(B组)各50只。A组动物先连续七天暴露于习服噪声后再连续七天暴露于模拟强风洞噪声,B组直接暴露于模拟强风洞噪声7天。分别于实验前、习服噪声暴露后、模拟强风洞噪声暴露后检测各组豚鼠ABR反应阈。结果 A组实验前、习服后、强风洞噪声暴露后ABR反应阈分别为13.45±4.96、20.41±8.22、28.58±10.19dB SPL,B组实验前、强风洞噪声暴露后ABR反应阈分别为:14.88±4.47、26.57±9.89dB SPL。强风洞噪声暴露后A组豚鼠ABR反应阈阈移(8.18±7.96dB)小于B组(11.69±10.92dB)(P<0.05)。结论习服噪声和强风洞噪声暴露均可引起听力损失,但噪声习服可对其后强风洞噪声暴露导致的听力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噪声 噪声习服 听性脑干反应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模拟航天环境听觉器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驰 吴玮 +5 位作者 韩浩伦 王刚 周丽斌 王鸿南 李保卫 丁瑞英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觉电生理与超微结构的影响,及雌激素对上述复合因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其中A组(失重+噪声组)12只,B组(雌激素+失重+噪声组)12只,C组(对照组)8只。A组、...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觉电生理与超微结构的影响,及雌激素对上述复合因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其中A组(失重+噪声组)12只,B组(雌激素+失重+噪声组)12只,C组(对照组)8只。A组、B组动物均粘尾悬吊模拟失重,同时模拟飞船舱内噪声暴露8周,B组动物在此基础上每周两次肌注苯甲酸雌二醇0.02mg/只,首剂加倍,至暴露结束。分别于暴露前、暴露后3天、1周、2周、4周、8周检测其双耳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并于暴露结束后取耳蜗标本进行电镜扫描。结果组内对照,A组SD大鼠在暴露3天直至暴露8周后ABR阈值均较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B组SD大鼠在暴露3天直至暴露8周后ABR阈值均较暴露前亦有所增高(P<0.05);C组SD大鼠在暴露2周较暴露1周ABR阈值有所提高(P<0.05),其他时间点增高不显著。组间对照,A组大鼠在暴露3天至暴露8周均较C组大鼠听力显著提高(P<0.01);B组大鼠在暴露3天至暴露8周较C组听力无明显提高(P>0.05);A组大鼠至暴露1周时较B组大鼠听力升高不明显,在以后时间点均较B组大鼠听力明显升高(P<0.05)。扫描电镜显示A组损伤最重,B组损伤次之,C组未见异常。结论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可造成SD大鼠听觉电生理及内耳毛细胞的损伤,雌激素对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下的听功能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模拟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下豚鼠内耳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浩伦 吴玮 +11 位作者 余萌 王方园 屈昌北 张建中 王鸿南 李保卫 王刚 孟令照 虞学军 吴大蔚 牛聪敏 刘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对豚鼠听功能及内耳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观察雌激素对上述复合因素暴露后豚鼠听功能损伤及内耳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方法 36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对照组),失重+噪声组(A组... 目的探讨失重及飞船舱内噪声复合因素对豚鼠听功能及内耳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观察雌激素对上述复合因素暴露后豚鼠听功能损伤及内耳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方法 36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对照组),失重+噪声组(A组)、雌激素治疗组(B组)、雌激素预防组(C组)各10只。各实验组动物均后肢悬吊模拟失重,同时模拟飞船舱内噪声暴露5天,B组暴露过程中每天肌注苯甲酸雌二醇0.08mg/kg,首剂加倍,至暴露结束后3天;C组暴露前3天开始肌注苯甲酸雌二醇0.08mg/kg,首剂加倍,持续3天。对照组不给任何处理。于实验前、暴露后即刻和恢复3天时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凋亡标志物Caspase-3在内耳毛细胞、血管纹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上的表达。结果暴露后当天,B组ABR反应阈低于A组和C组(P<0.05);暴露前后B组ABR阈移也低于A组和C组(P<0.05);恢复前后,C组ABR阈移高于A组低于B组(P<0.05)。对照组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Caspase-3表达均为阴性;A、B、C组在暴露后即刻、恢复3天时,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上Caspase-3的表达均为阳性;暴露后即刻,B组毛细胞和血管纹Caspase-3表达较弱,而C组表达较强;恢复3天后,A、B、C三组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Caspase-3表达仍为阳性,C组表达较弱。结论使用雌激素治疗可有效减少失重和噪声复合作用暴露后即刻的听力损失和内耳细胞凋亡;而预防性使用雌激素对暴露后即刻的听力损伤无保护作用,但在恢复过程中可促进其恢复,减少内耳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噪声 凋亡 Caspase-3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γδT细胞及其亚群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希 王英 +7 位作者 施明 王洪波 冯国华 武晓丽 孙艳玲 金磊 刘振文 王福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其Vδ1、Vδ2亚群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排反应患者、16例不发生急排反应患者及1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Vδ1亚群...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其Vδ1、Vδ2亚群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排反应患者、16例不发生急排反应患者及1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Vδ1亚群、Vδ2亚群的频率,以及Vδ1/Vδ2的比值,并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排组外周血中Vδ1亚群频率、Vδ1/Vδ2比值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δ2亚群频率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γδT细胞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排组与对照组的Vδ2亚群频率、γδT细胞频率、Vδ1/Vδ2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δ1/Vδ2比值与ALT、AST、ALP、GGT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Vδ1亚群可能在维持移植物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肝移植术后Vδ1/Vδ2比值可能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T细胞 γ-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航天环境对大鼠内耳淋巴液容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驰 吴玮 +4 位作者 韩浩伦 王刚 王鸿南 丁瑞英 周丽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及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力及内耳淋巴液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失重+噪声组)12只,对照组10只。分别于暴露前、暴露后2周、4周、8周检测其双耳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内... 目的探讨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及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力及内耳淋巴液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失重+噪声组)12只,对照组10只。分别于暴露前、暴露后2周、4周、8周检测其双耳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内耳MRI扫描,通过专用软件对内耳淋巴液容积进行计算。结果 1.实验组动物ABR阈值在暴露4周时开始与实验前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且8周时ABR阈值与实验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2.实验组动物双耳内耳淋巴液容积在暴露2周时与暴露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4周时与暴露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8周时与暴露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动物内尔淋巴液容积在实验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可造成SD大鼠听觉电生理的损伤,且会导致大鼠内耳淋巴液容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内耳淋巴液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服后风洞噪声相关听力损失易感性及其耳蜗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玮 韩浩伦 +11 位作者 王方园 屈昌北 王刚 王鸿南 李保卫 余萌 孟令照 王普杰 虞学军 吴大蔚 牛聪敏 刘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292,共5页
目的研究噪声习服后暴露和直接暴露于风洞噪声条件下豚鼠听力损失的易感性,和其耳蜗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豚鼠100只随机分为习服后暴露组和直接暴露组,暴露于习服噪声和风洞噪声,于实验前、习服后、暴露后分别测定听性脑干反应... 目的研究噪声习服后暴露和直接暴露于风洞噪声条件下豚鼠听力损失的易感性,和其耳蜗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豚鼠100只随机分为习服后暴露组和直接暴露组,暴露于习服噪声和风洞噪声,于实验前、习服后、暴露后分别测定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根据其变化筛选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和非易感个体,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习服后暴露组高强度风洞噪声引起的听阈升高程度较直接暴露组轻,其耳蜗内、外毛细胞病变较直接暴露组轻,各组内易感个体毛细胞损伤较非易感个体明显严重。结论噪声习服可有效减少风洞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失和毛细胞损伤,但暴露于相同噪声条件下,其听力损失和毛细胞损伤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噪声 噪声习服 易感性 听力损失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中长期微重力和噪声环境对大鼠听功能及内耳毛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娜 吴玮 +6 位作者 韩浩伦 王刚 周丽斌 王鸿南 李保卫 丁瑞英 刘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模拟中长期微重力和噪声环境对大鼠听功能及内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6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给予持续尾部悬吊模拟微重力及飞船舱内噪声(稳态噪声+脉冲噪声)暴露,分别于悬吊及暴露前、悬... 目的研究模拟中长期微重力和噪声环境对大鼠听功能及内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6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给予持续尾部悬吊模拟微重力及飞船舱内噪声(稳态噪声+脉冲噪声)暴露,分别于悬吊及暴露前、悬吊及暴露3天、1周、2周、4周和8周后检测双耳ABR反应阈,并于悬吊及暴露3天、1周、2周、4周和8周取实验动物耳蜗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内耳的表达。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于实验前及实验3天、1周、2周、4周和8周分别检测双耳ABR反应阈,并于饲养8周后取耳蜗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实验前两组大鼠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悬吊及噪声暴露后各时间点ABR反应阈较空白组均明显增高(P<0.01),悬吊及暴露4周实验组大鼠ABR反应阈为90.00±4.26dB SPL,明显高于3天、1周、2周及8周时(P<0.05);悬吊及暴露8周大鼠ABR反应阈(80.00±5.22dB SPL)有所下降,与暴露2周(85.00±4.77dB SPL)、4周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吊及噪声暴露后大鼠内耳细胞caspase-3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强,且在一定时间内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尤以悬吊及暴露4周时最明显,暴露8周时其表达强度较4周时明显下降。结论模拟中长期微重力和噪声环境对大鼠的听功能有明显损伤,且与内耳细胞凋亡呈相同的趋势;微重力和噪声因素造成的听功能损伤可能与内耳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伟明 刘妍 +5 位作者 思兰兰 许智慧 李鹏高 卜绿萍 兰金初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野生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0.0005﹑0.001﹑0.005﹑0.01mg/ml)的肃毒星分别处理HepG2.2.15细胞(D基因型/ayw亚型野生HBV稳定复制细胞系)和HepG2.A64细胞(C...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制剂肃毒星对野生和恩替卡韦(ETV)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0、0.0005﹑0.001﹑0.005﹑0.01mg/ml)的肃毒星分别处理HepG2.2.15细胞(D基因型/ayw亚型野生HBV稳定复制细胞系)和HepG2.A64细胞(C基因型/adr亚型ETV耐药HBV稳定复制细胞系),作用时间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的变化;提取细胞内病毒核心颗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的变化。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药物对HBV DNA的抑制作用。结果肃毒星对HepG2.2.15细胞和HepG2.A64细胞内HBV DNA复制和HBsAg、HBeAg的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药物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最高浓度(0.01mg/ml)的肃毒星对HepG2.2.15细胞内病毒的抑制率达到80.83%,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51.00%和64.05%;而对HepG2.A64细胞内HBV DNA抑制率为65.18%,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32.85%和73.86%。随肃毒星作用时间延长,其对HepG2.2.15细胞HBV DNA的抑制效果增强,但未显示对HepG2.A64细胞内ETV耐药型HBV株病毒抑制率增强的效果。结论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肃毒星不仅可有效抑制野生HBV复制和抗原分泌,而且对ETV耐药HBV的复制和抗原分泌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肃毒星 病毒复带虬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基因组A1846T变异对病毒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活性的上调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江玲 许智慧 +6 位作者 刘妍 李晓东 姚伟明 李韦杰 戴久增 辛绍杰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基因组核苷酸(nt)A1846T变异对病毒体外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CP)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385例研究对象包括116例轻中度慢性乙肝(CHB-M)患者,123例重度慢性乙肝(CHB-S)患者和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从患者...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HBV)基因组核苷酸(nt)A1846T变异对病毒体外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CP)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385例研究对象包括116例轻中度慢性乙肝(CHB-M)患者,123例重度慢性乙肝(CHB-S)患者和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扩增HBV全长基因组,统计A1846T变异的发生率。挑选代表性A1846T变异株HBV全长序列克隆至pGEM-Teasy载体中,并通过定点突变获得野生型对照。BspQⅠ/ScaⅠ双酶切HBV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检测病毒复制力和HBsAg表达水平;用PCR分别扩增含nt1846变异型和野生型的HBVCP区片段,构建pGL3-CP双荧光素酶真核报告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分析检测A1846T变异对荧光素酶表达的影响。结果 HBV A1846T变异发生率随疾病程度加重依次增高,CHB-M、CHB-S和ACLF患者的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1.03%、42.27%和55.48%(P<0.01)。A1846T变异株的复制力、分泌的HBsAg水平和核心启动子活性较野生株分别提高了320%、28%和85%,常见的CP区A1762T/G1764A双联变异株分别较野生株提高了67%、9%和72%,A1846T变异对提高病毒复制力的影响更强。结论 A1846T变异可显著增加HBV复制力,提高HBsAg表达水平,增强启动子活性,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转录表达,提示该变异可能与慢性乙肝重症化发生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突变 启动区 DNA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阴性HBV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燕 陈艳 +3 位作者 安林静 曲建慧 王春平 杨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HBsAg阴性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2年1月于解放军三〇二医院初诊为HCC患者。根据HBV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将患者分为HBsAg阴性HBV相关HCC组(HBsAg阴性组)和乙型肝炎相关HCC组(乙型肝炎组)。回... 目的探讨HBsAg阴性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2年1月于解放军三〇二医院初诊为HCC患者。根据HBV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将患者分为HBsAg阴性HBV相关HCC组(HBsAg阴性组)和乙型肝炎相关HCC组(乙型肝炎组)。回顾性分析人选患者初次诊断时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HBV血清标志物、TBil、Alb、AFP、HBV DNA、BMI、饮酒史、糖尿病史、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曲线统计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差异采用KaplanMeier检验。结果HBsAg阴性组患者的平均(59.42±11.13)岁、年龄>60岁比例(46.85%)、体质量过轻比例(12.24%)、超重比例(20.98%)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组和总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BsAg阴性组患者男女比例(2.86:1)、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定期筛查比例(10.41%)、HBV DNA阳性率(1.77%)、吸烟史、饮酒史比例均明显低于总体患者和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BsAg阴性组患者中以抗-HBs、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的患者居多(64.08%),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次之(21.13%),仅抗-HBc阳性者最少(14.79%)。HBsAg阴性组患者的AFP水平明显低于总体患者和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且HBsAg阴性组患者初诊时的多发病灶所占比例、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以及肿瘤肝外转移例数均明显高于总体患者和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HBsAg阴性组患者初诊时ECOG-PS评分为0者占17.69%,高于乙型肝炎组患者,且BCLC分期中早期(A、B)患者占30.26%,明显低于乙型肝炎组(51.60%),其晚期(C、D)患者例数是乙型肝炎组的1.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HBsAg阴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5.22个月,低于总体患者(25.98个月)和乙型肝炎组(26.5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31)。预后方面,HBsAg阴性组的1、3年生存率(56.0%、24.0%)明显低于总体患者(61.7%、45.2%)、乙型肝炎组患者(66.2%、44.1%)(χ~2=4.93、6.87,P=0.026、0.009)。结论HBsAg阴性HBV相关HCC多发生于抗-HBs、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的60岁以上人群,建议将60岁以上的HBV感染后人群确立为HCC高危险人群,推荐每6个月行HCC筛查以提高HBsAg阴性HBV相关HCC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细胞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B761对脉冲所致噪声性聋大鼠内耳形态及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颖婕 吴玮 +5 位作者 王刚 韩浩伦 张弛 刘旭 屈昌北 刘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对脉冲所致噪声性聋的大鼠内耳ABR阈值、毛细胞核染色、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20只、实验...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对脉冲所致噪声性聋的大鼠内耳ABR阈值、毛细胞核染色、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20只、实验组60只。实验组大鼠均给予声压级为150d B脉冲噪声,脉宽为30ms,重复率为1/min,连续3发。脉冲噪声暴露后随机分成暴露即刻组、生理盐水组和EGB761组。EGB761组腹腔注射金纳多4ml/kg,2/日,连续注射7天;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ml/kg,2/日,连续注射7天。结果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结果显示噪声暴露后实验组大鼠ABR阈值显著高于暴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大鼠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天后,生理盐水组及EGB761组大鼠ABR阈值均下调,EGB761组大鼠ABR阈移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内耳底回外毛细胞细胞核排列整齐;噪声暴露即刻组大鼠内耳底回外毛细胞核排列稀疏,较正常对照组缺失明显增多,但仍以点状缺失为主;生理盐水组底回外毛细胞核缺失明显,且出现片状缺失,较暴露即刻组损伤严重;EGB761组较生理盐水组底回外毛细胞核排列稀疏散乱,但缺失明显减少,以点状缺失为主。Mn-SOD结果显示噪声暴露即刻组内耳Mn-SOD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Mn-SOD活性显著低于暴露即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B761组Mn-SOD活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B761能明显改善脉冲所致噪声性聋的听功能下降、减少毛细胞消失及氧化应激反应,对脉冲所致噪声性聋的预后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聋 听性脑干反应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银杏叶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区nt1758-1777缺失突变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粘学渊 许智慧 +5 位作者 刘妍 李晓东 陈建宏 秦雅群 廖昊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单管巢式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用于快速灵敏地筛检临床乙型肝炎病毒(HBV)样本核心启动子区nt1758-1777片段缺失突变。方法通过比对分析Gen Bank收录的HBV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巢式PCR引物,建立优化方法体系;对340例慢性...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单管巢式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用于快速灵敏地筛检临床乙型肝炎病毒(HBV)样本核心启动子区nt1758-1777片段缺失突变。方法通过比对分析Gen Bank收录的HBV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巢式PCR引物,建立优化方法体系;对3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P区进行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并随机选择50例样本进行克隆测序,分析nt1758-1777缺失突变检出率。野生型和缺失型标准质粒来自于单克隆测序样本,并对两种标准质粒及克隆检测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获得熔解曲线及熔解温度,得到熔解曲线的阳性标准。用新建立的方法对340份样本进行检测,并用焦磷酸测序加以验证。结果直接测序法检出16例(4.7%)阳性样本。标准质粒及克隆检测样本中缺失序列比例≥15%的样品,其熔解温度(Tm)≥88.3℃,遂将≥88.3℃作为新方法的阳性标准。用新方法检出47例(13.8%)阳性样本,其中用焦磷酸测序验证缺失突变比例≥1.0%的样本38例,<1.0%的样本9例;15份阴性样本缺失突变比例均<1.0%。用焦磷酸测序验证缺失突变比例1.0%作为阳性阈值,新方法对nt1758-1777缺失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80.9%,阴性符合率为100%,两种方法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71。结论与直接测序法相比,新方法可显著提高nt1758-1777缺失检出率,结合焦磷酸测序证实,可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经济性。该方法对建立HBV其他缺失突变的检测方法也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启动子 基因缺失 熔解曲线 焦磷酸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后患者外周血Tfh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可 施明 +6 位作者 孙艳玲 王立峰 王洪波 刘鸿凌 刘振文 金磊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和术后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亚群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稳定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外周血中Tfh细胞亚群频率的变化。结果与移植术...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和术后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亚群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稳定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外周血中Tfh细胞亚群频率的变化。结果与移植术前比较,移植术后4周患者外周血Tfh1(CD4^+CXCR5^+CXCR3^+CCR6–)细胞频率较移植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h2(CD4^+CXCR5^+CXCR3–CCR6–)细胞频率较移植前明显升高(P<0.05),Tfh17(CD4^+CXCR5^+CXCR3–CCR6^+)细胞频率较移植前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fh2和Tfh17细胞可能与肝移植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移植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