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力活动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
1
作者 张烁 兰勇兵 +8 位作者 孙点剑一 裴培 杜怀东 陈君石 陈铮鸣 吕筠 李立明 余灿清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44,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国成人COP...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国成人COPD患者中总体力活动、不同强度(低、中高强度)及不同类型(工作、非工作)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主要死因死亡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根据体力活动水平的五分位数分为5组(Q1~Q5),将体力活动水平最低五分位数组(Q1)作为对照组,计算其余各组(Q2~Q5)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同时实施了敏感性分析及亚组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自评健康状况、COPD严重程度等。结果:基线时纳入33588例COPD患者,平均随访(11.1±3.1)年,共记录到死亡8314人(22.3%)。总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线性趋势检验P值依次为<0.001、0.002、<0.001),与总体力活动水平最低五分位数组(Q1)相比,最高五分位数组(Q5)对应的全因死亡、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HR值(95%CI)分别为0.77(0.70,0.85)、0.77(0.65,0.91)、0.58(0.48,0.71)。低强度、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均与CO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存在线性负相关关联(线性趋势检验P值依次为0.002、<0.001),与低强度、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最低五分位数组(Q1)相比,最高五分位数组(Q5)全因死亡风险对应的HR值(95%CI)分别为0.89(0.82,0.97)、0.79(0.72,0.87)。工作、非工作相关体力活动亦与CO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存在线性负相关关联(线性趋势检验P值依次为<0.001、0.015),与工作、非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最低五分位数组(Q1)相比,最高五分位数组(Q5)全因死亡风险对应的HR值(95%CI)分别为0.69(0.61,0.78),0.91(0.84,0.98)。对于年龄≥60岁、女性、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总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负相关性更为显著。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COPD患者,随着总体力活动的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总体力活动、不同强度、不同类别的体力活动均与COPD患者的死亡风险呈负相关,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对于年龄≥60岁、女性、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总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负相关性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体力活动 死亡 前瞻性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Fold时代的蛋白质相关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雨楠 叶川 赵东宇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因此解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模型的利用极大地推进了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算法的开发,AlphaFold2是该领域里程碑...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因此解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模型的利用极大地推进了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算法的开发,AlphaFold2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成果,使得快速、准确且大规模的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成为可能。此外,蛋白质语言模型、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以及蛋白质设计等领域均在AlphaFold时代迎来快速发展,代表性的模型包括ESM2、ScanNet、RFdiffusion和RoseTTAFold-All Atom等。这些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算法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蛋白质功能、诱发疾病的机制和药物设计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结构预测 AlphaFold2 蛋白质语言模型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 蛋白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与动脉疾病
3
作者 潘思同 胡桂子萌 +1 位作者 梁宏彪 冯娟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3,共7页
锌(zinc)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多种生物功能调控,在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中主要发挥保护作用。锌稳态失调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降解、血管钙化等多种途径促进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主动... 锌(zinc)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多种生物功能调控,在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中主要发挥保护作用。锌稳态失调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降解、血管钙化等多种途径促进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外周动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总结锌缺乏导致动脉疾病的潜在机制、锌相关蛋白质的作用以及补充锌对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为动脉疾病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氧化应激 炎症 离子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
4
作者 赵东宇 王宪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1,共3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范式与临床实践。在多组学测序数据、医学影像数据、临床诊疗数据等多模态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传统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难以满足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需求。...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范式与临床实践。在多组学测序数据、医学影像数据、临床诊疗数据等多模态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传统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难以满足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需求。而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大模型的应用,为这一困局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从海量多模态数据中挖掘潜藏的生物规律,还可以通过构建跨尺度、多层次的深度学习模型,从而推动生物医学研究与临床疾病诊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测序数据 医学影像数据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