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以凝血酶为靶筛选天然药物提取化合物 被引量:9
1
作者 凌笑梅 刘一 +5 位作者 赖先银 张媛 刘晓明 屠鹏飞 赵玉英 崔景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37,共4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CE)法研究了凝血酶和水蛭素及肝素间的相互作用,并测定了凝血酶和水蛭素的结合常数.选择凝血酶为靶点,建立了快速灵敏的从天然植物提取物中筛选出先导化合物的CE方法.在接近生理环境的水溶液条件下,研究了两色金鸡菊、... 采用毛细管电泳(CE)法研究了凝血酶和水蛭素及肝素间的相互作用,并测定了凝血酶和水蛭素的结合常数.选择凝血酶为靶点,建立了快速灵敏的从天然植物提取物中筛选出先导化合物的CE方法.在接近生理环境的水溶液条件下,研究了两色金鸡菊、肉苁蓉和黄蜀葵中天然植物提取物与凝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相比,从11个天然化合物中快速筛选出与凝血酶有相互作用的6个化合物,提高了天然植物提取物药理活性筛选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凝血酶 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型M_1受体的同源模建和分子对接 被引量:8
2
作者 吕雯 吕炜 +1 位作者 牛彦 雷小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59-1266,共8页
采用同源模建方法对M1受体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模拟,将得到的模型分别与M受体完全激动剂乙酰胆碱和M1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占诺美林进行分子对接,形成非特异性激动和特异性激动的受体-配体复合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将未与小分子对接的M... 采用同源模建方法对M1受体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模拟,将得到的模型分别与M受体完全激动剂乙酰胆碱和M1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占诺美林进行分子对接,形成非特异性激动和特异性激动的受体-配体复合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将未与小分子对接的M1受体、M1受体-乙酰胆碱复合物、M1受体-占诺美林复合物置于磷脂双膜中模拟10ns.将模拟后的蛋白质结构与包含活性分子的测试库对接并将结果打分,以top5%富集因子(EF)作为评价依据,用占诺美林优化后的M1受体模型的EF为8.0,用乙酰胆碱优化后M1受体模型的EF为6.5,非复合物的EF为1.5.说明M1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后得到的三维结构模型比较合理,可以作为化合物虚拟筛选的模型对新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为找到新的选择性M1受体激动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M1受体 同源模建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子识别的荧光标记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元华 王建飞 +1 位作者 南策文 严日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8,共3页
利用荧光标记物进行分子识别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比较了几种用于分子识别的荧光标记探针的特性,如有机荧光染料、分子灯塔、纳米半导体量子点以及荧光蛋白探针。并分析了荧光标记探针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理想的荧光标记探针应... 利用荧光标记物进行分子识别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比较了几种用于分子识别的荧光标记探针的特性,如有机荧光染料、分子灯塔、纳米半导体量子点以及荧光蛋白探针。并分析了荧光标记探针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理想的荧光标记探针应该具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探针 研究进展 分子灯塔 分子识别 荧光蛋白 生命科学研究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受体激动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军 牛彦 +1 位作者 吕雯 雷小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59-1262,共4页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55个四氢吡啶类毒蕈碱受体激动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建立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所得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507,常规相关系数(R2)为0.982,标准方差为0.218,说明系列化...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55个四氢吡啶类毒蕈碱受体激动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建立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所得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507,常规相关系数(R2)为0.982,标准方差为0.218,说明系列化合物分子周围立体场和静电场的分布与生物活性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模型不仅很好地预测了训练集和测试集化合物的活性,而且为设计活性更高的受体激动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受体 激动剂 比较分子场分析法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反应中间态几何特征和能量的综合性方法(英文)
5
作者 郑铮 刘振明 张亮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39-1442,共4页
通过综合使用传统的过渡态优化算法、数学统计工具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算法(ANN)找到一种不依赖于反应物起始构象而得到化学反应中过渡态结构和能量的方法.在两个反应物互相接近的过程中,每一步的几何构象都对应着一个系统能量值.本研究的... 通过综合使用传统的过渡态优化算法、数学统计工具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算法(ANN)找到一种不依赖于反应物起始构象而得到化学反应中过渡态结构和能量的方法.在两个反应物互相接近的过程中,每一步的几何构象都对应着一个系统能量值.本研究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收集处在反应能量面上的这种能量点值.通过采用几何参数作为自变量对势能面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势能面上对应过渡态结构的一阶鞍点.采用乙醛负离子和甲醛作为反应物,对经典的醛醇缩合反应中的亲核进攻步骤进行了研究.对内禀反应坐标(IRC)路径的计算是从反应物的三组不同起始构象出发,最终获得了反应势能面上的96个点.本研究中的势能面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模拟研究,并利用交叉验证方法评估得到的结果,避免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时过度拟合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过渡态 反应物几何构象 人工神经网络 反应势能面 一阶鞍点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