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m)Tc-DTPA经脑细胞外间隙给药后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
1
作者 邹晶 高天姿 +10 位作者 汪洋 任蒙蒙 刘东阳 龙仁 成雨萌 刘萌 徐正仁 谢肇恒 吕鹏宇 袁兰 韩鸿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68,共7页
目的:探索^(99m)Tc-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经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在不同脑区给药后,正常成年大鼠脑内及全身的药物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方法:使用鼠脑立体定位仪将SD大鼠固定,将体积为2μL、放射性活度... 目的:探索^(99m)Tc-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经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在不同脑区给药后,正常成年大鼠脑内及全身的药物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方法:使用鼠脑立体定位仪将SD大鼠固定,将体积为2μL、放射性活度为3.7 MBq(100μCi)的^(99m)Tc-DTPA分别注入大鼠的尾状核区和丘脑区,使用小动物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在不同时间显像,连续观察示踪剂的动态分布和消除规律。生物体内分布实验是在大鼠丘脑区和尾状核区注入^(99m)Tc-DTPA,4 h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尿液,取大脑、小脑、心、肝、脾、肺、肾,称重后用γ计数器测定其放射性强度。结果:^(99m)Tc-DTPA经脑ECS途径给药后,放射性分布浓聚于脑、肾和膀胱,左侧尾状核区给药的示踪剂优先向右侧小脑引流,右侧尾状核区给药的示踪剂优先向左侧小脑引流,尾状核区给药存在“对侧小脑优势引流”现象,而丘脑区给药后会优先向同侧小脑引流。给药4 h后,尿液、小脑和大脑出现高放射性摄取,其次是血液和肾,心、肝、脾、肺的放射性摄取值均较低,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结论:经脑ECS途径给药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给药方法,但不同脑区经该途径给药后的动态分布与消除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脑分区”的内容与意义,也为未来经脑ECS途径给药进行脑病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DTPA 细胞外间隙 组织间液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防控的战略延伸和预防药学
2
作者 杨晓达 王夔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iology, especially complex system bio logy and molecular medicine,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 future trend of medicine is towards its predictiveness, preventiveness and indiv...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iology, especially complex system bio logy and molecular medicine,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 future trend of medicine is towards its predictiveness, preventiveness and individuality. The change of human illness spectrum makes the demand on illness prevention a more serious one . All thes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call on a comprehensive hygiene-promoting s ystem as well a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I t studies the key aspects of illness from its onset to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o n cellular level, to discover risk factors of diseases and their biological mark ers, as well as to establish indicative and predicative measures, the preventiv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explores further on the basis of the aforementioned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vening of illness, the screening, design and discovery of preventive drugs which are pertinent to the individual illness. China has some a dvantages in several respects of preventive medicine development. The preventiv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will bring about innovations and advances in multiple le vels and aspects of the society, such 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rug and food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scientif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疾病 改变 传染病 预防药学 疾病谱 相关疾病 医药学 人类寿命 威胁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保护剂——四环素类化合物C2位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洪涛 周站云 +3 位作者 王凤荣 豆波建 王孝伟 刘俊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0-551,共2页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 中枢神经 抗生作用 类化合物 血脑屏障 衍生物 半合成 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多孔不锈钢表面高效吸附活性生物大分子(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占江 陈永强 杨晓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95-1602,共8页
不锈钢(AISI 316L)是目前在医药器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商业化材料.下一代的不锈钢智能材料将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分子(或纳米粒子)修饰在金属表面以模拟组织功能、提高生物/细胞相容性,这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研究了具... 不锈钢(AISI 316L)是目前在医药器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商业化材料.下一代的不锈钢智能材料将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分子(或纳米粒子)修饰在金属表面以模拟组织功能、提高生物/细胞相容性,这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研究了具有微纳米多孔表面结构的316L不锈钢对抗体和生物酶分子的吸附作用,并与这些生物分子在光滑表面以及镀金表面的吸附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不锈钢可通过简单的电化学腐蚀方法在表面产生微纳米多孔结构.微纳米孔不锈钢表面可稳定地吸附抗体或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子,其吸附量与喷镀金表面相当或更好.用表面活性剂(10%牛血清白蛋白(BSA)或0.2%Tween-20)洗涤不能除去吸附的蛋白.用5%Tween-20预处理金属表面,则可减少一半的抗体吸附量;但表面活性剂预处理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吸附没有影响.吸附蛋白质后的金属表面湿润度大大增加;蛋白质修饰的微纳米孔不锈钢表面表现出了很好的亲水性(水接触角小于50°),指示了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而金属表面的湿润度则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物种,并与蛋白质的吸附量正相关.吸附于不锈钢微纳米孔表面的抗体仍保持了良好的生物活性;用此种方式制备的抗CD34抗体修饰的不锈钢血管支架可以高密度并高选择性地吸附其目标细胞(如KG-1细胞).本文工作为未来制备新型的无高聚物涂层的不锈钢智能医学生物材料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结构 不锈钢 抗体 辣根过氧化物酶 表面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1,2-苯并异硒唑-3(2H)-酮)]乙烷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声菊 况斌 +4 位作者 周鑫 严俊 赵芳 贾新颖 曾慧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培养的 药物作用 硒化合物 药理学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长期饲喂La(NO_3)_3后La在大鼠骨中的蓄积及骨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荣昌 杨惠雯 王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低剂量长时间摄入稀土元素后稀土在其骨中蓄积及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以 2mg·kg-1 ·d-1 La(NO3 ) 3 灌胃饲养大鼠 6个月后 ,用ICP MS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腿骨中La及Ca、P含量 ,用电镜及X 射线粉末衍射观... 目的 :研究大鼠低剂量长时间摄入稀土元素后稀土在其骨中蓄积及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以 2mg·kg-1 ·d-1 La(NO3 ) 3 灌胃饲养大鼠 6个月后 ,用ICP MS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腿骨中La及Ca、P含量 ,用电镜及X 射线粉末衍射观测骨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试验组鼠腿骨中La和P含量增加 ,Ca含量基本不变 ,Ca/P比值下降 ,骨小梁数目减少、变细 ,甚至断裂 ,骨小梁间空腔增大 ,但骨结晶度增加。结论 :大鼠长期摄入低剂量La(NO3 ) 3 可导致La在骨中蓄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长期饲喂 La(NO3)3 LA 大鼠 蓄积 微结构 骨密度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葛泽梅 郭保国 +2 位作者 王红宇 程铁明 李润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 :寻找活性强、毒性低的新抗肿瘤化合物。方法 :以哌嗪为起始原料 ,通过与 [二 (4 氟苯 ) ]甲基氯反应得到 1 [二 (4 氟苯 )甲基 ]哌嗪Ⅰ ,Ⅰ分别通过烷基化、烷基二硫代甲酰化、酰基化和Mannich反应在哌嗪的 4 位引入具有抗肿... 目的 :寻找活性强、毒性低的新抗肿瘤化合物。方法 :以哌嗪为起始原料 ,通过与 [二 (4 氟苯 ) ]甲基氯反应得到 1 [二 (4 氟苯 )甲基 ]哌嗪Ⅰ ,Ⅰ分别通过烷基化、烷基二硫代甲酰化、酰基化和Mannich反应在哌嗪的 4 位引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基团 ,得到 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 1 [二 (4 氟苯 )甲基 ] 4 取代哌嗪衍生物Ⅱa i。通过SRB法和MTT法测试了它们对 8种瘤株生长的抑制率。结果 :改进了关键中间体Ⅰ的制备方法 ,使收率由文献的5 4%提高到 74%。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瘤株Skov3(人体卵巢癌 )较对其它瘤株有较强的抑制率 ;比较化合物Ⅱc和Ⅱg的结构和活性 ,可以发现二硫代酯基的存在与否对不同瘤株生长的抑制率有明显影响 ;4 位引入苄基可使活性有所提高。结论 :1 [二 (4 氟苯 )甲基 ]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类 化学合成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 抗肿瘤药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脱氧氮杂-D-葡萄糖(Deoxynojirimycin,DNJ)的合成 被引量:14
8
作者 田丽丽 李中军 李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将L 山梨糖的 2 ,3位用异亚丙基保护、在 6位上进行选择性苯磺酰化、叠氮化、催化氢化、水解得 6 氨基 6 脱氧 L 呋喃山梨糖盐酸盐 ,再经催化氢化得 1 脱氧氮杂 D 葡萄糖 (deoxynojirimycin ,DNJ)盐酸盐 ,总收率 2 6 %。采用苄氧... 将L 山梨糖的 2 ,3位用异亚丙基保护、在 6位上进行选择性苯磺酰化、叠氮化、催化氢化、水解得 6 氨基 6 脱氧 L 呋喃山梨糖盐酸盐 ,再经催化氢化得 1 脱氧氮杂 D 葡萄糖 (deoxynojirimycin ,DNJ)盐酸盐 ,总收率 2 6 %。采用苄氧羰酰化 ,将DNJ及其差向异构体进行了分离 ,得到的N 苄氧羰酰基 1 脱氧氮杂 D 葡萄糖经氢解后生成 1 脱氧氮杂 D 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氮杂 D-葡萄糖 糖苷酶 合成 异构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及其柠檬酸配合物诱导人红细胞的溶血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劳凤云 李荣昌 王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 :研究稀土离子Ln3 +及其柠檬酸根配合物 [Ln(Cit) 2 ]3 - 诱导人红细胞的溶血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Ln3 +或 [Ln(Cit) 2 ]3 - 与人红细胞温育后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离心上清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计算相对溶血率H %。用外推法确... 目的 :研究稀土离子Ln3 +及其柠檬酸根配合物 [Ln(Cit) 2 ]3 - 诱导人红细胞的溶血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Ln3 +或 [Ln(Cit) 2 ]3 - 与人红细胞温育后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离心上清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计算相对溶血率H %。用外推法确定临界溶血浓度cH0 。结果 :14种稀土离子对人红细胞的临界溶血浓度cH0 已经确定 ;发现 [Ln(Cit) 2 ]3 - 的H %~c关系曲线为非对称的“钟”型曲线 ,结论 :稀土离子Ln3 +具有较低的临界溶血浓度 ,这说明Ln3 +与红细胞有较强的作用及细胞毒性。 [Ln(Cit) 2 ]3 - 诱导的人红细胞相对溶血率H %与稀土离子在介质中的物种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柠檬酸 配合物 诱导 人红细胞 溶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抑制剂乌苯美司对A549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宝山 姬利延 +4 位作者 王荟霞 陈森 张煜 梁莉 马力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检测CD13抑制剂乌苯美司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PARP-1、Bcl-2、Bcl2-xL和Caspase... 目的:检测CD13抑制剂乌苯美司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PARP-1、Bcl-2、Bcl2-xL和Caspase蛋白水平;酶活性底物法检测CD13活性;Hoechst33342染色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侧群细胞。结果:乌苯美司单药对A549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乌苯美司(100μg/mL)联合顺铂作用A549细胞24、48、72 h后,乌苯美司可显著增强8、16μmol/L顺铂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72h时,8、16μmol/L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62.06±7.60)%vs.(27.92±5.84)%和(19.22±1.57)%vs.(0.67±0.42)%(P<0.05);但对64μmol/L顺铂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影响(P>0.05)。16μmol/L顺铂联合组细胞凋亡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乌苯美司对P53、PARP-1、Bcl-2、Bcl2-xL及Capsize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抑制A549细胞CD13活性和降低A549侧群细胞比例(P<0.05)。结论:CD13抑制剂乌苯美司体外条件下显著提高低剂量顺铂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成为CD13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的增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 乌苯美司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侧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La^(3+),Gd^(3+),Yb^(3+))对线粒体产生活性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会雪 杨晓达 王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9-1002,共4页
研究了稀土离子对分离的线粒体产生活性氧(ROS)的影响.采用荧光光度法跟踪线粒体内H2O2生成的动力学,发现三种稀土离子(La3+,Gd3+,Yb3+)均能降低线粒体H2O2的生成;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进一步证明稀土对超氧阴离子(.O2-)存在清除作... 研究了稀土离子对分离的线粒体产生活性氧(ROS)的影响.采用荧光光度法跟踪线粒体内H2O2生成的动力学,发现三种稀土离子(La3+,Gd3+,Yb3+)均能降低线粒体H2O2的生成;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进一步证明稀土对超氧阴离子(.O2-)存在清除作用,而对H2O2无清除作用;测定了稀土对线粒体ROS代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稀土离子对线粒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而Gd3+和Yb3+稀土离子能明显抑制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线粒体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基哌嗪-1-二硫代甲酸-(3-氰基-3,3-二苯基)丙酯盐酸盐在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维 冉福香 +4 位作者 王瑞卿 崔景荣 李润涛 程铁明 葛泽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观察 4 甲基哌嗪 1 二硫代甲酸 (3 氰基 3,3 二苯基 )丙酯盐酸盐 (Hyd)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以确定该化合物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小鼠肉瘤 180和肝癌 2 2及人胃癌异种移植裸鼠肿瘤模型 ,观察Hyd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 目的 :观察 4 甲基哌嗪 1 二硫代甲酸 (3 氰基 3,3 二苯基 )丙酯盐酸盐 (Hyd)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以确定该化合物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小鼠肉瘤 180和肝癌 2 2及人胃癌异种移植裸鼠肿瘤模型 ,观察Hyd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通过口服灌胃给药 ,不同浓度Hyd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 抑制率可达到 4 6 .4 %~ 5 9.6 % (P <0 .0 1~ 0 .0 0 1) ;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 2 抑制率可达到39 .3%~ 5 1.6 % (P <0 .0 5~ 0 .0 0 1) ;对裸鼠人胃癌异种移植瘤的抑制率可达到 18.1%~ 5 9.0 %。结论 :Hyd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 2 和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 有明显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哌嗪-1-二硫代甲酸-(3-氰基-3-3-二苯基)丙酯盐酸盐 肉瘤S180 肝癌H22 人胃癌异种移植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的动物体内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怡瑞 肖军军 +6 位作者 董晓敏 孟书聪 邓声菊 况斌 严俊 赵芳 曾慧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4-639,共6页
目的:检测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Ethaselen-1,Eb1)的动物体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Lew is lung cancer,LLC)皮下移植瘤C57/BL鼠动物模型,选取25.0 mg/kg和12.5 mg/kg两个剂量的Eb1作为实验药物,以左旋咪唑(levam is... 目的:检测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Ethaselen-1,Eb1)的动物体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Lew is lung cancer,LLC)皮下移植瘤C57/BL鼠动物模型,选取25.0 mg/kg和12.5 mg/kg两个剂量的Eb1作为实验药物,以左旋咪唑(levam isole,LMS)2.0 mg/kg作为阳性对照,以溶剂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阴性对照,于接种肿瘤后第2天开始向C57/BL鼠腹腔连续注射7 d药物,探讨Eb1对正常及肿瘤鼠的相对脾重、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自然杀伤(natural k iller,NK)细胞活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ymphok ine-activated k iller,LA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CD4+,CD8+亚群阳性细胞百分数的影响。结果:高剂量Eb1能够使正常鼠和肿瘤鼠的相对脾重增加150.59%和122.55%,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增加162.25%和561.98%,NK细胞活性增加78.60%和219.42%,脾淋巴细胞CD4-CD8+亚群阳性细胞百分含量增加104.72%和105.87%,高剂量Eb1亦能使肿瘤鼠的LAK细胞活性增加195.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有机硒化合物Eb1在C57/BL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硒化合物 抗体生成 免疫 细胞 免疫活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调节蛋白78抗四氯化碳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脂肪合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逸园 张立娟 +4 位作者 朱蓉 陈素青 李晓雯 杨晓达 李载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6-562,共7页
为研究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采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刺激人肝癌HepG2细胞,油红O染色证实,CCl4作用HepG2细胞后,细胞浆中脂肪颗粒明显增加,同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 为研究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采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刺激人肝癌HepG2细胞,油红O染色证实,CCl4作用HepG2细胞后,细胞浆中脂肪颗粒明显增加,同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protein 1,SREBP-1)蛋白水平和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mRNA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55倍和1.70倍.构建人GRP78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hGRP78P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后,结果发现,CCl4促进GRP78基因转录,转录活性为诱导前的1.92倍.构建人GRP78 RNAi沉默质粒pSuper/GRP78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后,该质粒能特异性沉默内源性GRP78;内源性GRP78沉默后的人肝癌HepG2细胞经CCl4诱导,HMGCoA还原酶mRNA和SREBP-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进一步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48倍和2.38倍;人肝癌HepG2细胞GRP78的体外过表达能降低CCl4介导的HMGCoA还原酶mRNA和SREBP-1蛋白诱导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78.5%和51.5%;油红O染色进一步证实,GRP78过表达可明显减少脂肪颗粒在HepG2细胞浆中的集聚.综上表明,GRP78可抑制CCl4的SREBP-1和HMGCoA还原酶的诱导表达以及HepG2细胞脂肪变性,提示GRP78的表达增加在肝细胞脂肪变性损伤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蛋白78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内质网应激 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YSY01A不依赖NF-κB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梅 袁霞 +5 位作者 徐波 冉福香 吴军 葛泽梅 李润涛 崔景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9,共6页
目的研究YSY01A对乳腺癌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抗癌机制。方法荧光底物法检测蛋白酶体活性;蛋白酶体荧光探针法研究YSY01A与蛋白酶体β催化亚基结合;Annexin V-FITC、JC-1探针检测YSY01A对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法... 目的研究YSY01A对乳腺癌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抗癌机制。方法荧光底物法检测蛋白酶体活性;蛋白酶体荧光探针法研究YSY01A与蛋白酶体β催化亚基结合;Annexin V-FITC、JC-1探针检测YSY01A对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的蛋白表达。结果YSY01A抑制细胞内外蛋白酶体的活性,其中对CT-L的抑制作用最强,对T-L的作用比PS341强3-4倍;MCF-7对YSY01A最敏感,且比PS341敏感性高;YSY01A以时间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YSY01A增加ubiquitin、P-IκBα、wt-p53、Bax、endonuclearse G蛋白表达,减少IκBα、Bcl-xL、XIAP水平,不影响NF-κB表达。结论 YSY01A是新蛋白酶体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抗癌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 抑制剂 增殖 凋亡 NF-ΚB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La^(3+),Ce^(3+),Y^(3+),Tb^(3+))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会雪 刘湘陶 +2 位作者 卢景芬 李荣昌 王夔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研究稀土离子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亚硝酸盐分光光度法及电子自旋捕获法检测稀土离子存在下大鼠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时产生的氧自由基·O2 -及·OH的变化。结果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10 -7~10 -4 mol·L-1) ,La3+... 研究稀土离子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亚硝酸盐分光光度法及电子自旋捕获法检测稀土离子存在下大鼠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时产生的氧自由基·O2 -及·OH的变化。结果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10 -7~10 -4 mol·L-1) ,La3+、Y3+、Tb3+均表现为抑制呼吸爆发的作用 ,La3+的作用尤为明显。Ce3+在浓度低于 10 -5mol·L-1时也表现为抑制作用 ,但在浓度高于 10 -5mol·L-1时作用相反。结论 :稀土离子在较低浓度时都能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较高浓度时 ,作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爆发 巨噬细胞 腹膜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柠檬酸根和二价金属离子对人红细胞和兔小肠刷状缘囊泡摄取稀土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惠雯 王伟 +1 位作者 李荣昌 王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 :研究人红细胞 (humanerythrocytes,HRC)和兔小肠刷状缘囊泡 (rabbitintestinalbrush bordermem branevesicles,BBMV)对稀土离子Ln3 + 的摄入 ,以及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serumalbumin ,BSA)、柠檬酸根 (Cit3 -)和二价金属离子 (M2 ... 目的 :研究人红细胞 (humanerythrocytes,HRC)和兔小肠刷状缘囊泡 (rabbitintestinalbrush bordermem branevesicles,BBMV)对稀土离子Ln3 + 的摄入 ,以及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serumalbumin ,BSA)、柠檬酸根 (Cit3 -)和二价金属离子 (M2 + )的影响。方法 :在溶液中有或无BSA (或Cit3 -、Cu2 + 、Co2 + 、Zn2 + 、Cd2 + 、Pb2 + )的条件下 ,在HRC或提取的BBMV与Ln3 + 温育后 ,用ICP或ICP MS测定HRC胞浆及膜或BBMV中Ln3 + 及M2 + 的含量。结果 :被研究的Ce3 + 、Gd3 + 、Yb3 + 离子都能跨膜进入人红细胞 ,BSA对Ce3 + 和Yb3 + 的跨膜输运有促进作用 ,但对Gd3 + 无影响。Pb2 + 、Cu2 + 、Co2 + 、Zn2 + 对HRC膜结合Ce3 + 量无影响 ,但Cu2 + 促进Ce3 + 跨膜进入细胞内。Ce3 + 促进细胞对Co2 + 摄入 ,但Co2 + 和Zn2 + 几乎完全抑制了Ce3 + 的跨膜输运。BBMV可以结合Ce3 + 、Gd3 + 、Lu3 + 和Cu2 + 、Pb2 + 、Cd2 + ;Cit3 -抑制Ln3 + 的结合 ,抑制率随 [Ln(Cit) 2 ]3 -稳定性增加而增加 ;Ce3 + 和Pb2 + 或Cd2 + 之间相互抑制其与BBMV的结合 ,但Cu2 + 促进Gd3 + 与BBMV的结合。结论 :在HRC和BBMV对Ln3 + 和M2 + 的摄取中 ,Ln3 + 和M2 + 间存在着某些拮抗或协同作用 ,这些作用与Ln3 + 和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柠檬酸根 二价金属离子 红细胞 兔小肠刷状缘囊泡 摄取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啶类化合物N-1位取代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孝伟 杨华 +3 位作者 马小艳 陈艳丽 张志丽 刘俊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0-560,F0003,共2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酶抑制剂 嘧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逆转录酶抑制剂酶联免疫评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莹 王孝伟 +3 位作者 徐扬 吕筱 王瑞平 刘俊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4-488,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逆转录酶活性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用于筛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方法:利用DNA的固相固定技术将引物固定于96孔微量滴定板上,以poly(rA).Oligo(dT)15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将生物素标记的dUTP... 目的:建立检测逆转录酶活性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用于筛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方法:利用DNA的固相固定技术将引物固定于96孔微量滴定板上,以poly(rA).Oligo(dT)15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将生物素标记的dUTP掺入,用碱性磷酯酶反应系统检测酶活性。结果:建立了检测逆转录酶活性的酶联免疫(ELISA)法,并用ELISA法验证了已知阳性药物对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对ELISA法在动力学研究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评估ELISA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ELISA法检测HIV-1逆转录酶活性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污染小等特点,适用于以HIV-1逆转录酶为靶点的抑制剂的筛选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逆转录酶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特戊酰氨基-5-氨基-6-甲基-4(3H)-嘧啶酮的合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喜玲 张志丽 +1 位作者 王孝伟 刘俊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598,共3页
关键词 嘧啶酮类 化学合成 酰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