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汉生 冯艺 +2 位作者 卢兰生 杨占民 严相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4-705,共2页
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已得共识。氟比洛芬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甾体类镇痛药,具有靶向镇痛、不影响心肺功能等特点。本文探讨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深度的影响及效果。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氟比洛芬酯 静脉全麻 麻醉深度 丙泊酚 非甾体类镇痛药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用于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陶德强 梁汉生 +1 位作者 杨占民 卢兰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81-2683,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麻醉时的优缺点。方法:78例拟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31例)和瑞芬太尼组(RF组,47例)。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3μg/kg(F组)、瑞芬太尼2μg/kg(RF组)、...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麻醉时的优缺点。方法:78例拟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31例)和瑞芬太尼组(RF组,47例)。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3μg/kg(F组)、瑞芬太尼2μg/kg(RF组)、咪唑安定0.1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常规监测。观察收缩压(S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持续心排量(CCO)、心脏指数(CI)、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ex),分别记录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凿蝶骨时(T4)、拔管前(T5)、拔管后5min(T6)各项数据,麻醉起效、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起效、恢复时间RF组小于F组(P﹤0.05);RF组T3、T4、T5、T6时SBP、HR、CCO、CI波动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组在T3、T4、T5、T6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EPex在T3、T4、T5、T6时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起效快;消除快,作用强效;心肌抑制作用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瑞芬太尼 显微镜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汉生 徐爽 +1 位作者 杨占民 卢兰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180-3182,共3页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静脉复合麻醉时的优缺点。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15例)和舒芬太尼组(S组,15例)。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7μg/kg(F组)、舒芬太尼1μg/kg(S组)、咪...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静脉复合麻醉时的优缺点。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15例)和舒芬太尼组(S组,15例)。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7μg/kg(F组)、舒芬太尼1μg/kg(S组)、咪唑安定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浓度维持0.5μg/mL、泵入芬太尼7μg/(kg·h)(F组)、舒芬太尼1μg/(kg·h)(S组)。监测SBP、HR、中心静脉压、持续心排血量(CCO)、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ex)及血气分析,分别记录诱导前(T1)、插管后5min(T2)、劈胸骨时(T3)、切心包时(T4)、后降支或回旋支搭桥时(T5)、钢丝捆扎胸骨时(T6)各项数据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T3、T4、T6时SBP、HR波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F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S组CCO波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SVR波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F组血糖、乳酸在T5、T6时组间、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EPex在T3、T4、T6时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OPCAB中,舒芬太尼较芬太尼作用强,与芬太尼相比,镇痛效应强度大于7∶1;舒芬太尼降低心脏后负荷的能力更强,循环更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内脏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汉生 王天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1-603,共3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内脏氧合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15例)和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G+E组,15例)。两组患者麻醉前经鼻放置胃张力计导管,麻醉诱导、维持均按相同公斤体重... 目的:观察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内脏氧合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15例)和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G+E组,15例)。两组患者麻醉前经鼻放置胃张力计导管,麻醉诱导、维持均按相同公斤体重给药。G+E组先行硬膜外置管,手术开始前10min硬膜外腔泵注罗哌卡因。常规监测循环、呼吸功能、血气、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2min(T1)、手术持续60min(T2)、手术持续120min(T3)、手术持续180min(T4)测定并记录各监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1时心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E组T1时平均动脉压波动差异组内有显著性(P<0.05);G组的血乳酸及碱剩余(BE)在T4处组间、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G组的pHi变化分别在T3、T4处组间、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降低气管插管反应;对于长时间的麻醉,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以减轻内脏氧合严重失当问题,相对于血乳酸、碱剩余,pHi是监测内脏氧合问题的敏感、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麻醉 全身 老年 内脏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seal型喉罩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安世萍 梁汉生 +1 位作者 卢兰生 杨占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750-2752,共3页
目的:观察proseal型喉罩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32例面肌痉挛需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roseal型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均按相同的药物、相同的公斤体重剂量。监测呼... 目的:观察proseal型喉罩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32例面肌痉挛需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roseal型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均按相同的药物、相同的公斤体重剂量。监测呼吸、循环功能、麻醉深度指数。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1min时(T1)、钻颅骨时(T2)、面神经松解时(T3)、呼之能睁眼时(T4)、拔管或取出喉罩1min时(T5)测定并记录各监测指标。结果:气管插管组患者插管后心率(98.7±13.4)次/min、平均动脉压(78.3±5.9)mmHg分别较插管前(79.6±12.7)次/min、(68.9±7.5)mmHg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roseal型喉罩组患者潮气量(T5时)(368±37)mL、气道压(T4时)(12.12±2.73)cmH2O、肺顺应性(T4时)(58.34±5.37)mL/cmH2O分别与气管插管组(301±27)mL、(18.45±2.85)cmH2O、(48.44±2.7)mL/cmH2O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喉罩组患者麻醉深度指数在T4(88.34±5.25)、T5(94.64±7.58)时分别与气管插管组(96.18±5.89)、(75.79±8.2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roseal型喉罩较气管插管可明显降低心血管反应;对于短时间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麻醉,proseal型喉罩较气管插管未明显影响潮气量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患者苏醒期气道压骤然升高,有利于肺顺应性的恢复,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插管 面神经 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呼吸力学指标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占民 梁汉生 卢兰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51-3352,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呼吸力学的监测指标对双腔气管导管定位的意义。方法:38例开胸手术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除常规监测外,在平卧位、侧卧位监测气道峰压(Peak)、胸肺顺应性(CT),并分别记录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导管...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呼吸力学的监测指标对双腔气管导管定位的意义。方法:38例开胸手术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除常规监测外,在平卧位、侧卧位监测气道峰压(Peak)、胸肺顺应性(CT),并分别记录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导管位置前、后的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时的Peak、CT和血氧饱和度。结果:双腔气管导管位置正常时,平卧位单肺通气比双肺通气Peak升高,CT降低(P<0.05);双肺通气时,侧卧位与平卧位相比Peak升高,CT降低(P<0.05);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异常时,无论双肺通气还是单肺通气,Peak升高,CT降低。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准确地对双腔气管导管定位;Peak监测能早期预警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插管法 气管内 气道峰压 纤维支气管镜 双腔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