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肿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婧 史幼梧 +6 位作者 杜丰 杨颖 孙志伟 余靖 肖艳洁 张晓东 贾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0,共8页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95例接...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95例接受ICIs治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irAEs发生情况。irAEs、内分泌irAEs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共应用ICIs治疗458例次,中位应用3例次(范围:1~33例次)。irAEs的发生率为55.8%,3~4级irAEs发生率为9.5%。最常见的irAEs为皮肤irAEs(27.4%)和内分泌irAEs(22.1%)。内分泌irAEs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16.8%),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1%)和垂体炎(1.1%)少见。多数irAEs发生于免疫治疗初期,78.2%发生于12周内。过敏反应、皮肤irAEs最早发生,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2周(范围:0.9~3.1周)和3.8周(范围:0.9~17.9周),内分泌irAEs中位发生时间为6.9周(范围:3.0~52.1周)。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5.197,95%CI:1.166~23.154,P=0.031)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OR=35.048,95%CI:2.756~445.787,P=0.006)是内分泌irAEs发生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OR=0.107,95%CI:0.021~0.412,P=0.001)是内分泌irAE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应用ICIs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女性和MSI-H患者出现内分泌irAEs风险增加,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可能降低内分泌irAEs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炎症相关指标在晚期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婧 史幼梧 +6 位作者 贾军 杨颖 孙志伟 杜丰 余靖 肖艳洁 张晓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评估血液炎症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白蛋白(albumin,ALB)及联合炎... 目的评估血液炎症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白蛋白(albumin,ALB)及联合炎症指标在晚期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VIP-Ⅱ病区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诊断时的基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炎症相关指标临界值,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估计预后因素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价值。结果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2个月(95%CI:3.568~10.699)。炎症相关指标的临界值分别为:NLR=4.5(AUC=0.840,95%CI:0.732~0.948,P<0.001),PLR=138(AUC=0.671,95%CI:0.517~0.826,P=0.038),LMR=4.0(AUC=0.873,95%CI:0.770~0.975,P<0.001),ALB=41.5(AUC=0.726,95%CI:0.582~0.870,P=0.00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NLR≥4.5(HR=11.936,95%CI:4.571~31.169,P<0.001)、PLR≥138(HR=2.246,95%CI:1.045~4.828,P=0.038)、ALB<41.5 g/L(HR=3.214,95%CI:1.463~7.060,P=0.004)为独立危险因素;LMR≥4(HR=0.336,95%CI:0.165~0.687,P=0.003)为独立保护因素。联合炎症指标NLR_ALB、PLR_ALB、LMR_ALB为独立预后指标,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NLR、LMR、PLR、ALB可以作为晚期胰腺癌的预后指标,联合血液炎症相关指标有助于简便、迅速地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炎症相关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期间骨丢失的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茜 孙婧 +5 位作者 王琴 汪麟 桂琳 李俏 罗扬 张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2-997,共6页
目的 评估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 AI)辅助内分泌治疗过程中的骨丢失情况,为骨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股... 目的 评估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 AI)辅助内分泌治疗过程中的骨丢失情况,为骨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股骨颈、全髋和腰椎L1-L4等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AI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进行基线骨密度检查,治疗期间每年检查骨密度1次。分析AI治疗过程中骨密度变化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 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共纳入131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中位绝经年龄50岁,AI治疗时间60~100个月。中位随访86个月,AI治疗5年期间患者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逐年下降,5年骨密度总下降率分别为6.90%、5.68%、7.14%,其中第1年骨密度下降最快,第2~5年骨密度平稳下降。腰椎骨密度第1年变化率显著高于第2~5年骨密度变化率(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基线骨密度、年龄以及体质量指数值未影响患者骨密度下降率。5年间共17例(17%)患者新发骨质疏松,其中15例为基线骨量低下患者,76%出现在腰椎(13/17),骨折发生率2%(2/100)。结论 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AI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骨密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应加强AI治疗期间的骨健康管理,早期干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密度 骨丢失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