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力川 王玉洁 +11 位作者 庄冰 张彤 金三丽 曹怡纬 李红梅 龚丽青 王艳莉 方玉 肖绍文 郑宝敏 孙艳 路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采用不同营养不良评定标准,描述并比较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在放疗期间营养不良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选取拟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期和放疗结束时随访。采用营养不良评定标准全球... 目的:采用不同营养不良评定标准,描述并比较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在放疗期间营养不良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选取拟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期和放疗结束时随访。采用营养不良评定标准全球领导人共识(GLIM)标准、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2015年营养不良专家共识(ESPEN 2015)和病人参与主观全面评定(PG-SGA)进行营养评定,其中,营养筛查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肌肉量评价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得的四肢骨骼肌指数和去脂体质指数。结果:共纳入502名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随着放疗进行,营养风险的比例显著增加;三种标准诊断的营养不良比例均显著增加;且三种标准得到的结果一致性均较差(0.303≤Kappa≤0.681)。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在放疗期间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比例均显著增加,不同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差异明显。建议结合临床结局指标进行评价研究,使其更具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放疗 营养不良 GL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艺媛 张彬 +4 位作者 陆宇晗 冉杜娟 张颖 王艳莉 方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13-1617,共5页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对头颈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本研究根据约翰·霍普金斯护理循证实践模型,将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协会(ESPEN)关于肿瘤患者营养筛查的指南证据应用于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头颈...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对头颈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本研究根据约翰·霍普金斯护理循证实践模型,将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协会(ESPEN)关于肿瘤患者营养筛查的指南证据应用于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头颈外科病房。结果 :循证护理实践对护士进行患者术前的营养管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仍然有提高的空间。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对头颈部肿瘤住院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能提高护士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营养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风险筛查和主观整体评估在胃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2
3
作者 刘妮 方玉 +4 位作者 李子禹 任晖 张小田 武爱文 季加孚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6-350,共5页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病人主观整体评估(PG-SGA)在外科胃肠肿瘤病人中应用的适应性,观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入组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外科胃肠肿瘤病人,在入院48 h内分别采用...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病人主观整体评估(PG-SGA)在外科胃肠肿瘤病人中应用的适应性,观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入组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外科胃肠肿瘤病人,在入院48 h内分别采用两种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并测量记录最近时点的客观营养指标,记录住院时间等结局指标。分析两种筛查评估工具的结果差异及可能原因,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间和与客观营养指标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83例手术治疗的病人入组,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9.5%和57.9%。NRS 2002与年龄、体重、BMI、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下降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与诊断、手术方式和身高存在相关性(P<0.05)。PG-SGA与诊断、体重、BMI、MAMC和体重下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与年龄、身高、手术方式存在相关趋势(P=0.053,0.054,0.082)。NRS 2002与PG-SGA评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85,P<0.01)。NRS 2002评分≥3分组与<3分组的年龄、身高、体重、BMI和MAMC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G-SGA评价A、B、C三组间的年龄、体重和BMI等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NRS 2002和PG-SGA在外科手术胃肠肿瘤病人中具有高相关性和适用性,营养风险筛查优先使用NRS 2002,结合使用PG-SGA避免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病人主观整体评估 胃肠肿瘤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病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晓艳 王云逸 +4 位作者 刘子琪 方玉 张红 刘巍 王闫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2-269,共8页
目的:本研究调查日间病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情况,并评估该人群合并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3日至2020年12月14日期间就诊于本院日间病房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 目的:本研究调查日间病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情况,并评估该人群合并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3日至2020年12月14日期间就诊于本院日间病房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采用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进行营养不良评定,调查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并分析潜在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464例日间病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6.9%,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4.7%,其中严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2%。多因素分析显示,卡式功能状态(KPS)评分<90、低蛋白血症的病人更易合并营养风险(P<0.05),化疗周期数>6、KPS评分<90的病人更易合并营养不良(P<0.05)。结论:日间病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中仍有较高比例存在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对于KPS评分<90、低白蛋白血症、化疗周期数>6的病人应重点对营养问题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日间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手术病人相位角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艳莉 辛晓伟 +3 位作者 周秀耕 龚丽青 冯晔 方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相位角)与食管癌手术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73例食管癌手术病人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不良诊断共识及病人主观整体评估法(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相位角)与食管癌手术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73例食管癌手术病人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不良诊断共识及病人主观整体评估法(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白蛋白、前白蛋白、人体成分分析,人体测量、握力,PA评价其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的相关。结果:PA与BMI、上臂肌围、上臂围、大腿围、前白蛋白、肌酐、HGB、RBC呈正相关性(P <0.05);PA与PG-SGA呈负相关性(P <0.05)。按PG-SGA评价营养不良分组,结果显示营养良好组PA值明显高于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组(P <0.05);按ESPEN营养不良诊断共识分组,发现营养良好组PA值高于营养不良组(P=0.069);按NRS 2002分组,发现无营养风险组PA值稍高于营养风险组,(P=0.792)。按PALB分组,发现PALB正常组PA值明显高于PALB偏低组,(P <0.05);按PNI均值分组,发现高PNI组PA值稍高于低PNI组,(P=0.338)。结论:PA与多项营养指标密切相关,PA测量有助于快速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为及时进行营养干预的实施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角 人体成分 营养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营养管理在晚期胃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辛晓伟 方玉 +3 位作者 龚丽青 王艳莉 张小田 鲁志豪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3-197,共5页
H的:观察全程营养管理对晚期胃癌多周期化疗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晚期胃癌首次化疗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NRS 2002和PG-SGA进行营养筛査和评价,NRS 2002 < 3及PG-SGA 0~3分病人给予饮食指导,NRS 2002 M 3或PG-SGA>4分病人... H的:观察全程营养管理对晚期胃癌多周期化疗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晚期胃癌首次化疗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NRS 2002和PG-SGA进行营养筛査和评价,NRS 2002 < 3及PG-SGA 0~3分病人给予饮食指导,NRS 2002 M 3或PG-SGA>4分病人根据“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原则”进行营养干预,对营养支持病人定期进行监测及评效,比较化疗期间病人的营养状况、体质量、能量及蛋目质达标情况。结果:44例病人全部完成6周期化疗,并进行结果分析。第1 ~6周期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逐次减少(56.8% vs 31.8% vs 22.7% vs 18.2%V5 20.5% vs 13.6%. 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人在不同化疗阶段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第1周期化疗前比较.有营养风险及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病人在第2~6周期化疗前体质量基本维持稳定;第1~ 6周期化疗前,有营养风险病人体质量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病人(P<0.05),严重营养不良组病人体质量显著低于营养良好何疑营养不良组(P<0.05),中度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可疑营养不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第1、2、3、4、5周期化疗前饮食热量摄入显著低于目标热量推荐值(P < 0.05);第1,2,4,6周期化疗前饮食蛋白质摄入显著低于目标推荐值(P<0.05)。结论:随着化疗进行,晚期上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逐渐减少,体质量丢失减少,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维持/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肿瘤 化疗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营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艳莉 周秀耕 +8 位作者 冯晔 李少雷 龚丽青 余琪 刘子琪 王嘉 杨跃 吴楠 方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术前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食管鳞癌100例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 d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PG-SGA评估、人体成分、握力等评估,并收集与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的...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术前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食管鳞癌100例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 d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PG-SGA评估、人体成分、握力等评估,并收集与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的一般信息如性别、年龄、BMI、合并疾病、生化检验等资料。根据Clavien-Dindo分类(CDC)对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病率进行分类,分为感染性并发症和无感染性并发症两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结果:10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发生感染性22例,发生率22%。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PG-SGA、CRP、NLR,预后营养指数,细胞外水分/总水分、总体水分/去脂体质量,相位角与术后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预后营养指数和总体水分/去脂体质量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总体水分/去脂体质量、预后营养指数为食管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较高的总体水分/去脂体质量和较低的预后营养指数预示较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感染性并发症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