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的影像学评价: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唐磊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82-89,共8页
靶向治疗是腹部肿瘤个体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尤为显著,被誉为"现代抗肿瘤治疗的典范"。影像学是目前临床评价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常用手段。由于肿瘤靶向治疗后组织学变化多样,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 靶向治疗是腹部肿瘤个体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尤为显著,被誉为"现代抗肿瘤治疗的典范"。影像学是目前临床评价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常用手段。由于肿瘤靶向治疗后组织学变化多样,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存在形态学偏倚;Choi及mChoi、SACT(size and attenuation CT)、MASS(morphology,attenuation,size and structure)等标准联合CT值指标,解决了肿瘤坏死囊变导致体积增大的问题。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单能CT等新技术的探索应用,一系列功能影像学参数[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K^(trans)、碘浓度值等]为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和治疗后早期评估提供了新的潜力指标。图像纹理分析技术则可深入挖掘影像学信息,提供丰富量化参数供临床评效参考。影像医生应通过多学科诊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等模式加强与临床沟通及开展联合科研,积极探索新的参数和标准,进一步提高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靶向治疗 疗效评价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偶发肾脏肿块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 被引量:1
2
作者 Brian R.Herts Stuart G.Silverman +11 位作者 Nicole M.Hindman Robert G.Uzzo Robert P.Hartman Gary M.Israel Deborah A.Baumgarten Lincoln L.Berland Pari V.Pandharipande 居胜红 龙莉玲 沈文 孙应实 姚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发布了针对CT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建议。这些建议更新了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年发布的关于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发布了针对CT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建议。这些建议更新了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年发布的关于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的肾脏部分内容。肾脏亚组委员会(包括6位腹部放射学家和1位泌尿科医师)制订这份管理流程。这些建议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通过非正式的反复协商达成共识。文中每张流程图描述需要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随访或转诊治疗的肾脏肿块的影像特征。我们的目的是对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从而改善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脏小肿块 囊肿 BOSNIAK分级 偶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与光学成像评价小鼠胃癌移植瘤体内动态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佳 李晓婷 +2 位作者 张来运 杨磊 李竹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1-424,429,共5页
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和光学成像观察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的动态变化,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演变。材料与方法体外培养胃癌 BGC-823 细胞株悬液,建立 Balb/c 裸小鼠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各 5 只。分别于... 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和光学成像观察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的动态变化,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演变。材料与方法体外培养胃癌 BGC-823 细胞株悬液,建立 Balb/c 裸小鼠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各 5 只。分别于第 5、9、13、17、21、25、28 天和第 7、10、14、21、28、35、42 天记录 T1WI 和 T2WI 序列中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的大小变化,测量 DWI-ADC 值的动态变化。对 BGC-823 细胞进行荧光质粒转染,对移植瘤进行动态光学成像,计算平均光子数。以末期 HE 染色的组织病理为依据,比较 DWI-ADC 及光学成像反映肿瘤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在观察期间均呈渐进性增大。皮下移植瘤始终呈膨胀性生长,原位移植瘤于第 28 天后呈浸润性生长。两种移植瘤平均 ADC值均表现为先下降,继而稳定,最后略升高;平均光子数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两种移植瘤 ADC 值曲线转折点的出现均早于各自光学曲线。原位移植瘤的微小转移灶在 MRI 与光学成像中均未显示。结论 DWI-ADC 与生物发光成像均可于早期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提示肿瘤内活性成分的变化;且 DWI-ADC 的敏感性高于生物发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移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光学成像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