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减影法评价肝细胞癌TACE后残余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之龙 朱旭 +3 位作者 高顺禹 李晓婷 崔湧 孙应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应用增强CT减影法评价肝细胞癌TACE后是否存在残余的肿瘤活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临床确诊肝细胞癌并接受TACE患者22例,所有患者在第1次介入治疗之后均接受肝脏多期增强CT检查,并于第2次介入检查时评价肿瘤是否存在残余活性。使用... 目的应用增强CT减影法评价肝细胞癌TACE后是否存在残余的肿瘤活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临床确诊肝细胞癌并接受TACE患者22例,所有患者在第1次介入治疗之后均接受肝脏多期增强CT检查,并于第2次介入检查时评价肿瘤是否存在残余活性。使用增强CT动脉期图像减去平扫图像获得减影后图像,测量碘油沉积病灶减影后CT值,与第2次介入血管造影做对照,统计学分析减影后的图像判断肿瘤残余活性的能力。结果 22例肝细胞癌经TACE治疗患者中,第1次介入后共有37个病灶内见碘油沉积。经评价有肿瘤活性的病灶有34个,无肿瘤活性的病灶有3个。有肿瘤活性组的病灶减影后CT值为(79±68)HU;无肿瘤活性组中减影后CT值为(1±1)HU,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当病灶减影后CT值大于1 HU时,诊断肿瘤残余活性的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975。结论使用增强CT动脉期与平扫减影图像,可以准确且直观地判断肝细胞癌TACE后是否存在残余肿瘤活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TACE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肿瘤射频消融电极针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姜安娜 杨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6-470,共5页
射频消融(RFA)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肝肿瘤治疗的微创、有效方法 ,适用于不愿或不宜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近20余年来RFA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作为主要治疗工具,射频电极针对RFA疗效具有很大影响。该文就目前临床常用或处于研发阶段的... 射频消融(RFA)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肝肿瘤治疗的微创、有效方法 ,适用于不愿或不宜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近20余年来RFA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作为主要治疗工具,射频电极针对RFA疗效具有很大影响。该文就目前临床常用或处于研发阶段的射频电极针,如多针尖可扩展电极针、灌注电极针、内冷却电极针及双电极针等的特点进行总结,比较它们的优势与不足,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提高RFA治疗肝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 电极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护理工作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红 陆宇晗 +1 位作者 周晶娟 张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0期3481-3484,共4页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建立全面科学的护理工作量评价体系并实施。[方法]采用HIS系统和专家权重负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临床病区护理工作量评价体系。[结果]形成了基于HIS系统的六项体现护理工作量及工作效率的指标,包括总床日数、...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建立全面科学的护理工作量评价体系并实施。[方法]采用HIS系统和专家权重负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临床病区护理工作量评价体系。[结果]形成了基于HIS系统的六项体现护理工作量及工作效率的指标,包括总床日数、出科人数、等级护理量、治疗护理量、病例分型(非手术科室)、手术分级(手术科室),依据分类赋予相应的权重。[结论]基于HIS系统建立科学全面的护理工作量评价体系,对护理单元的工作量进行客观评价,是护理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同时为护士岗位人力配置及绩效分配改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量 医院信息系统 评价体系 绩效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静静 王凇 杨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以超声、CT等为主要引导方式的经皮射频消融(RFA)等局部热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血供丰富的较大肝癌疗效受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可有效减少肝癌的血供,并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肝癌患... 以超声、CT等为主要引导方式的经皮射频消融(RFA)等局部热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血供丰富的较大肝癌疗效受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可有效减少肝癌的血供,并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肝癌患者姑息治疗及术前、术后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富血供肝肿瘤RFA治疗前应用TACE,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造成肿瘤缺血,进而减少血流带走热量,可扩大消融范围提高RFA疗效,是肝癌RFA联合治疗常用的方法。本文针对RFA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应用现状及疗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例肝动脉灌注化疗致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平 马晓晓 +2 位作者 刘宝将 朱旭 闻利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致过敏反应的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82例患者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级、发生时间、高危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首发症状等。结果82例患者中57例(69.5%)为肠癌肝转移,年龄42~82岁,多数为对奥沙利...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致过敏反应的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82例患者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级、发生时间、高危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首发症状等。结果82例患者中57例(69.5%)为肠癌肝转移,年龄42~82岁,多数为对奥沙利铂过敏(98.8%),Ⅰ度过敏反应常见(80.5%),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为主,多种症状可同时出现,过敏反应可发生于用药各个时间段,过敏性休克多发生于用药后30 min内,首发症状不典型。结论奥沙利铂是在肝动脉灌注化疗中导致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护理人员应熟悉相关药物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特点、护理措施,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 过敏反应 奥沙利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