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高校“学雷锋”活动制度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群手拉手”活动侧记
1
作者 钟棉棉 金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50,共2页
为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将"学雷锋"活动制度化、日常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中,开展"党群手拉手"活动,通过"一对一"的互助形式,激发学生党员发挥自身的先进性与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 为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将"学雷锋"活动制度化、日常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中,开展"党群手拉手"活动,通过"一对一"的互助形式,激发学生党员发挥自身的先进性与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为使该项活动长效、规范地开展下去,学院通过推进制度化建设,依托联系、反馈、总结、评估四大机制,确保了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并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将制度推广到学生实习工地,促成了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的建立,从而迈出了基层党建创新的坚实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党建创新 "党群手拉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装置及^(14)C测量 被引量:3
2
作者 郭之虞 赵镪 +9 位作者 刘克新 鲁向阳 李斌 汪建军 原思训 陈铁梅 高世君 袁敬琳 李坤 陈佳洱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装置(PKUAMS)自1991年建丘以来,已开展许多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系统介绍PKUAMS装置及其14C测量。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AMS PKUAMS 碳14 质谱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藏简牍编绳的显微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恺 胡东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5,共11页
编绳是简牍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易于降解,在出土时多已腐朽甚至不存,故而通常不被重视,在文献中迄今亦未见到相关科学分析。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及秦代简牍中尚留存有编绳残段。为了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其材质以及劣变状况,并为简... 编绳是简牍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易于降解,在出土时多已腐朽甚至不存,故而通常不被重视,在文献中迄今亦未见到相关科学分析。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及秦代简牍中尚留存有编绳残段。为了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其材质以及劣变状况,并为简牍研究及保护提供参考资料,本研究综合使用形貌、偏光、组织化学等显微分析手段,对这两批编绳样品进行了种属鉴定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批编绳样品性质基本一致:其质料均为苎麻,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质已无法检出,木质素和脂蜡质残留,但木质素中的醛基已发生改变。此外,秦简编绳中含有寄生虫卵,可能归属于华支睾吸虫,这符合于当时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葬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简牍 编绳 苎麻 显微分析 华支睾吸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且末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玻璃器的考古学探析
4
作者 成倩 郭金龙 +2 位作者 崔剑锋 王博 沈大娲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3,共13页
玻璃器作为造型多样、色彩丰富的一类奢侈品,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且末是丝路南线上的一个绿洲城邦,关于它的史料记载寥寥,因此学界对其社会与文化认识匮乏。本文以新疆... 玻璃器作为造型多样、色彩丰富的一类奢侈品,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且末是丝路南线上的一个绿洲城邦,关于它的史料记载寥寥,因此学界对其社会与文化认识匮乏。本文以新疆且末扎滚鲁克公共墓地遗址出土玻璃器为研究对象,在42件样品化学成分和铅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且末出土玻璃器划分为铅钡、高钾、钠钙泡碱和植物灰玻璃四种类型,并对可能的产地来源进行探讨;针对已出土玻璃器的三座代表墓葬,结合形制及其随葬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考察了出土玻璃器与墓主人的关系。本文认为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玻璃器反映了且末居民的生活及审美,以及以且末为代表的丝绸之路南线城邦与同时期其它古国文明直接或间接交流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新疆且末 出土玻璃 铅同位素 产地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冶铁遗址群景观考古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潘 刘海峰 +2 位作者 潜伟 李延祥 陈建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冶铁遗址群为例,对空间结构及其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通过GIS工具进行分析。根据对冶炼活动有显著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遗址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模拟小区域范围内的遗址预测。研究发现,该区冶铁遗址群对地理位... 以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冶铁遗址群为例,对空间结构及其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通过GIS工具进行分析。根据对冶炼活动有显著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遗址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模拟小区域范围内的遗址预测。研究发现,该区冶铁遗址群对地理位置中的坡度和高程因素展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遗址的坡度(7°以下)和高程(650m以下)数值均相对较小;遗址与水系间联系明显,冶铁遗址主要集中在河流交汇处,方便冶炼过程及相关活动水源的供应;而随着冶炉容积(即冶铁产量)的增加,小范围内的冶铁遗址选择,并未以铁矿资源距离就近为最佳选取原则,表明了人类生产活动中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考古 冶铁遗址 GIS 大庄科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商代墓葬科技考古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楠 左豪瑞 +4 位作者 杨凡 闫欣 杨颖亮 吴小红 孙战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通过人及动物骨骼的碳十四年代测定,陕西清涧后刘家塔墓地4座墓葬的日历年代集中在商代晚期,M1年代略早于其他墓葬。墓地出土人骨6例,均为成年个体,男性多于女性。该人群骨骼创伤与病理现象多见,骨膜炎、“跪距面”高发,日常食物以粟、... 通过人及动物骨骼的碳十四年代测定,陕西清涧后刘家塔墓地4座墓葬的日历年代集中在商代晚期,M1年代略早于其他墓葬。墓地出土人骨6例,均为成年个体,男性多于女性。该人群骨骼创伤与病理现象多见,骨膜炎、“跪距面”高发,日常食物以粟、黍等C4类为主并摄入较多动物蛋白。M4所出2例马骨均为青壮年雄性个体,骨骼尺寸大多处于中国商周时期家马范围之内,健康状况整体较好,饮食结构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类干预。M1和M3棺木用材为冷杉属,M1所出车马器和M3所出铜斧内木材为榆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涧县 寨沟遗址 后刘家塔墓地 商代晚期 科技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冶金考古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建立 梅建军 +1 位作者 潜伟 刘海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257,共11页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冶金考古进入大发展时期.多学科学者纷纷参与中国冶金考古研究,在冶铜术起源与青铜冶铸体系形成、钢铁技术形成与发展、金银铅锡锌等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古代金属流通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在田...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冶金考古进入大发展时期.多学科学者纷纷参与中国冶金考古研究,在冶铜术起源与青铜冶铸体系形成、钢铁技术形成与发展、金银铅锡锌等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古代金属流通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在田野冶金考古与信息采集标准规范、古代金属材质与工艺及其流通研究关键技术、古代冶金与文明和国家起源发展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仍具有极大空间,有待于今后开展更多的冶金考古理论与方法、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本文对1974年以来的重大成果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青铜冶铸技术体系 钢铁技术体系 冶金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文化及考古发现谈西农选址的历史意义
8
作者 陈珂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0,共9页
杨凌地区属于古邰地,据《诗经》《史记·周本纪》《汉书》《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邰”传说是周人始祖后稷之母姜嫄的母国,后来帝尧将后稷封在邰地,并在邰“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杨凌作为先周农业的发祥地,沃野千里,明显的周期... 杨凌地区属于古邰地,据《诗经》《史记·周本纪》《汉书》《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邰”传说是周人始祖后稷之母姜嫄的母国,后来帝尧将后稷封在邰地,并在邰“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杨凌作为先周农业的发祥地,沃野千里,明显的周期性气候特别适宜于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杨凌也发现了如古邰国遗址、坎家底遗址、姜嫄遗址等重要考古遗址,这些遗址实证了杨凌丰富的历史文化。1934年,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强农的历史重任,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于右任先生等倡导并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选址在武功张家岗(今杨凌示范区),九十年来薪火相传,已发展成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关于西农的选址,背后其实根植于杨凌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考古调查:如1933年徐旭生先生的“陕西古迹调查”可能为下一年的建校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资料,而1943年石璋如先生“传说中周都”的实地调查可能更为丰富了西农选址的重要内涵和意义。九十年来,西农始终不忘初心、薪火相传,赓续“执农不弃”的坚定理念,不断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凌 考古发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选址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石窟断代方法新进展:如何基于贝叶斯模型(OxCal)和考古信息提高碳十四测年精度 被引量:7
9
作者 郭青林 卢春 +8 位作者 刘睿良 赵燕林 王建军 张小刚 凤飞 理查德·斯达夫 马克波·拉德 杨善龙 苏伯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176,共9页
分布于丝绸之路上的大小佛教石窟为研究佛教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这些石窟的修建时间在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议,要更好地发掘这些石窟背后的发展脉络和价值,就必须建立一套高精度的年代序列。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 分布于丝绸之路上的大小佛教石窟为研究佛教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这些石窟的修建时间在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议,要更好地发掘这些石窟背后的发展脉络和价值,就必须建立一套高精度的年代序列。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将石窟纪年铭文、考古相对年代与大量高精度碳十四数据结合,利用贝叶斯算法,不仅将敦煌莫高窟早期三窟(第268/272/275)的始建年代进一步精确,还更加全面地展现单个石窟(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开凿营建史(生命历程)。这一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以进一步拓展至河西走廊或整个丝绸之路上的石窟群,由此建立的年代序列不仅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探索丝绸之路上其他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十四测年 贝叶斯算法 敦煌石窟 佛教研究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记忆技术的海洋出水铁质文物状态评估与监测——以南海Ⅰ号出水铁器为例
10
作者 龚梓桑 胡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为评估南海Ⅰ号出水铁器的保存状态,运用磁记忆检测技术对铁条(锻钢)进行4通道双分量线扫,对比了置于大气环境中三年后未经保护修复和经过保护修复铁条的保存状态;对铁锅残片(过共晶白口铸铁)进行4通道单分量面扫,并与X射线照相结果进... 为评估南海Ⅰ号出水铁器的保存状态,运用磁记忆检测技术对铁条(锻钢)进行4通道双分量线扫,对比了置于大气环境中三年后未经保护修复和经过保护修复铁条的保存状态;对铁锅残片(过共晶白口铸铁)进行4通道单分量面扫,并与X射线照相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磁记忆检测与X射线照相结果相匹配,良好指示裂隙、锈蚀发展区,能有效检出海洋出水铁器内部风险程度较高的应力集中区。风险位置的判据为:(1)磁场强度法向分量方向相对于基线改变,切向分量出现极值;(2)磁场梯度值高,超过检测区段均值的四倍。风险程度量化评估参数为:(1)磁记忆信号特征值,如磁场强度、磁场梯度(G)的平均值、最大值、峰-谷值等;(2)理论应力集中系数m=G_(max)/G_(ave)。量化评估参数的值越大,表明铁质文物的风险程度越高。磁记忆技术能对铁质文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早期预警,为海洋出水铁质文物的保存状态评估和监测、保护修复流程的安全性监测和有效性评估提供便捷有效的手段,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记忆 铁质文物 海洋出水铁器 南海Ⅰ号 无损检测 X射线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石质陈设保存状况评价方法探讨———以故宫景福宫前院石灯座为例
11
作者 高宇 张琼 胡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故宫室外石质陈设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但保存情况不甚理想,部分面临较严重病害,开展这批文物保存状态评价,是做好文物保护的前提。本研究对故宫石质陈设的病害状况、物理性能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汉白玉大理石文物的整体保存状况进行评价。... 故宫室外石质陈设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但保存情况不甚理想,部分面临较严重病害,开展这批文物保存状态评价,是做好文物保护的前提。本研究对故宫石质陈设的病害状况、物理性能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汉白玉大理石文物的整体保存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石质文物保存状况评价方法进行评估,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平均分析法”。与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平均分析法”所得结果能更准确评估石质文物保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评价方法 保存状况 石灯座 平均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十六国考古的新收获——读咸阳十六国墓葬简报札记 被引量:15
12
作者 韦正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4,共5页
《文物》2004年第8期、《考古》2005年第4期分别发表了《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清理简报》和《陕西咸阳市文林小区前秦朱氏家族墓的发掘》两篇简报,这是十六国考古的突破性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发掘的,以西安草场坡墓为代表的一批墓... 《文物》2004年第8期、《考古》2005年第4期分别发表了《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清理简报》和《陕西咸阳市文林小区前秦朱氏家族墓的发掘》两篇简报,这是十六国考古的突破性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发掘的,以西安草场坡墓为代表的一批墓葬的时代因此得以确定。有关学者及时总结了十六国墓葬的面貌和特点。本文在现有材料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谈谈关中十六国墓与本地区前后时代墓葬的关系,并就伎乐俑的来源谈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理简报 《考古》 十六国 咸阳市 墓葬 关中 札记 收获 及时总结 突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公庙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2007~2008年度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获奖项目介绍 被引量:7
13
作者 种建荣 雷兴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2004年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成立周公庙考古队之始,就把判定该遗址商周时期聚落性质作为学术研究的首要目标。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与周公庙考古发现密切相关的许多重大学术课题,如先周文化探索、西周采... 2004年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成立周公庙考古队之始,就把判定该遗址商周时期聚落性质作为学术研究的首要目标。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与周公庙考古发现密切相关的许多重大学术课题,如先周文化探索、西周采邑制度、西周甲骨学等也逐渐成为周公庙考古的重点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庙遗址 田野工作 理念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县出土春秋秦鼎的实验考古学研究——铸型工艺中的分体模与嵌范技术复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彦琪 王刚 +2 位作者 吕小龙 任晓磊 柏庚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344,共12页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圆鼎大多以三合范铸造,而礼县出土的三件春秋型秦式鼎特征鲜明,皆使用双合范浑铸成形。只有通过使用分体模和嵌范技术才能保证这种工艺得以实施。文章尝试将史前石器的研究范式用于青铜器研究;对器表能够反映古...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圆鼎大多以三合范铸造,而礼县出土的三件春秋型秦式鼎特征鲜明,皆使用双合范浑铸成形。只有通过使用分体模和嵌范技术才能保证这种工艺得以实施。文章尝试将史前石器的研究范式用于青铜器研究;对器表能够反映古人特定技术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工艺痕迹,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痕迹分析;进而展开相关的实验考古学研究,对所作分析进行补充和验证,并通过实验考古这个直观的认知过程,将器物上的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的历史图景,揭示秦国铸工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考古 双合范 嵌范 痕迹分析 分体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蓝遗痕——克孜尔石窟出土木制品与佛教仪式关系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正中 赵蓉(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3,共12页
本文详细检校了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即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在克孜尔第76窟前室发掘出土部分木制品的有关信息。结合克孜尔石窟寺中现存的考古学痕迹,阐述和解读它们的特征、使用痕迹。以此为参照,客观地研究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详细检校了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即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在克孜尔第76窟前室发掘出土部分木制品的有关信息。结合克孜尔石窟寺中现存的考古学痕迹,阐述和解读它们的特征、使用痕迹。以此为参照,客观地研究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推测和还原不同木制品在克孜尔中心柱窟举行仪式时的功用,借此阐明与出土木制品有关的佛教仪式如何在克孜尔石窟中开展的一些初步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德国吐鲁番考察队 木制品 仪式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娜咪囡遗址2011~2013年出土长石片制品研究
16
作者 韩诣深 高峰 +2 位作者 胡好玥 王益人 曲彤丽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7,共12页
云南娜咪囡遗址是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一处晚更新世末期洞穴遗址,遗址年代距今约2.2~1万年,处于橄榄坝类型分布区,文化面貌与广义和平文化有相似性。本文以该遗址第二次发掘所得的长石片制品为研究对象,探究遗址内长石片的主要技术... 云南娜咪囡遗址是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一处晚更新世末期洞穴遗址,遗址年代距今约2.2~1万年,处于橄榄坝类型分布区,文化面貌与广义和平文化有相似性。本文以该遗址第二次发掘所得的长石片制品为研究对象,探究遗址内长石片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在组合内的性质。结果显示,娜咪囡遗址长石片制品显示出较高权宜性,在遗址组合中不占主体地位;部分薄石片为古人有意识制造,少量标本有预制背脊;厚石片则多为备料、加工石核或砾石石器等过程产生的废片。娜咪囡遗址长石片制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橄榄坝类型分布区内石制品文化的多样性,且为现代人迁徙的“南方路线”提供了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娜咪囡遗址 长石片 技术分析 旧新石器时代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陶瓷的成分测定,数据处理和考古解释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铁梅 王建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4期50-56,共7页
化学组成测定是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基础。作者根据亲身实践,对几种常用的,或有发展前景的陶瓷化学组成的测量方法作了综评,定量地估计了它们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本文还对古陶瓷化学组成数据多元统计处理中变量和样品的选择和舍弃,... 化学组成测定是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基础。作者根据亲身实践,对几种常用的,或有发展前景的陶瓷化学组成的测量方法作了综评,定量地估计了它们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本文还对古陶瓷化学组成数据多元统计处理中变量和样品的选择和舍弃,数据处理结果的表述,特别是作考古推论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瓷 化学组成测量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 陶瓷化学组成数据的考古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宜阳苏羊遗址H114发掘简报
18
作者 袁承志 翟霖林 +5 位作者 谷向乐 任广 程召辉 都应许(绘图) 王胜利(绘图) 郭豪宜(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5,F0002,共15页
2021年以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等在苏羊遗址苏羊区联合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仰韶至龙山时期的遗存。其中有一批以屈家岭文化因素陶器为主体遗存的仰韶晚期灰坑,为研究屈家岭文化的发展和扩张等问题提... 2021年以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等在苏羊遗址苏羊区联合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仰韶至龙山时期的遗存。其中有一批以屈家岭文化因素陶器为主体遗存的仰韶晚期灰坑,为研究屈家岭文化的发展和扩张等问题提供了宝贵材料。本文以出土遗物较为丰富的H114为例,对仰韶晚期的屈家岭文化因素遗存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羊遗址 仰韶晚期 屈家岭文化 灰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明代“空白期”窑业遗存的考古学探索与新认知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大树 高宪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3-77,共15页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制瓷业缘于缺少纪年器物而长期不被人们认识,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然而这一时期却处在明代景德镇官民窑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期制瓷业的关注和研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历程,随着景德镇陶瓷考古...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制瓷业缘于缺少纪年器物而长期不被人们认识,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然而这一时期却处在明代景德镇官民窑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期制瓷业的关注和研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历程,随着景德镇陶瓷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本文通过梳理景德镇窑址考古的探索过程,使读者能够对三朝瓷业研究探索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随着窑址考古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新发现和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明代空白期 官窑和民窑 制瓷业 窑址考古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考古遗址的展示保护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双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讨论了考古遗址的风化状况和原因,指出考古遗址的破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为了保护考古遗址,就要采用多种相应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保护房的建设、地下水的治理、土体的机械和化学加固及生物因素的控制等。在遗址保护... 本文讨论了考古遗址的风化状况和原因,指出考古遗址的破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为了保护考古遗址,就要采用多种相应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保护房的建设、地下水的治理、土体的机械和化学加固及生物因素的控制等。在遗址保护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保护 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