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偏好程度、保险产品购买与家庭金融脆弱性管理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梦迪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6,共17页
家庭金融脆弱性反映家庭面临的客观金融风险和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风险偏好程度衡量家庭的主观风险认知,这决定了应对风险冲击时的策略选择,保险特殊的定价机制使其保障功能在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方面作用显著。本文使用2015-2019年CHFS... 家庭金融脆弱性反映家庭面临的客观金融风险和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风险偏好程度衡量家庭的主观风险认知,这决定了应对风险冲击时的策略选择,保险特殊的定价机制使其保障功能在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方面作用显著。本文使用2015-2019年CHFS数据,分析风险偏好程度、保险购买与家庭金融脆弱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偏好程度能显著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可以通过保险产品购买来实现。家庭对储蓄型和消费型保险的购买都能降低金融脆弱性,说明当前我国储蓄型保险也有较强的保障功能。与“风险规避型家庭更可能购买保险”观点不同,本文发现随风险偏好程度提高,我国家庭对储蓄型和消费型保险的购买都上升,且储蓄型相对消费型保险的保费在总保费中占比提高,这与我国保险市场产品结构有关。可能的解释是:消费型保险能提高家庭保障能力,在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时发挥兜底作用,而储蓄型保险提供保障的同时增加了家庭增收创富的机会,发挥补偿和创收双重作用。从政策角度看,在发展消费型保险的基础上,发展储蓄型保险同样是改善家庭金融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金融脆弱性 风险偏好程度 商业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董杰 刘新立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2,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对体育赛事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体育赛事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证。根据风险损...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对体育赛事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体育赛事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证。根据风险损失作用对象的不同,将体育赛事面临的主要风险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赛事取消风险和财务风险。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制定体育赛事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和检查与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 风险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双碳”目标 开展碳排放风险保险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璐 胡小康 +2 位作者 叶涛 刘新立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9-488,共10页
在论证全球碳排放与气候灾害,全球、中国碳排放与GDP的关联性及中国宏观碳排放风险格局的基础上,从财政、金融、保险视角分析了支持国家“双碳”目标实施的具体策略.研究发现:1)全球碳排放与气候灾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碳排放是气候灾... 在论证全球碳排放与气候灾害,全球、中国碳排放与GDP的关联性及中国宏观碳排放风险格局的基础上,从财政、金融、保险视角分析了支持国家“双碳”目标实施的具体策略.研究发现:1)全球碳排放与气候灾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碳排放是气候灾害的“根源”;2)全球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联性总体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全球人均GDP与广义、狭义气候灾害损失呈现类似环境“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倒U形)”的特征,全球碳排放与人均GDP密切关联,影响着广义与狭义气候灾害;3)中国宏观碳排放风险呈显著东高西低的区域分异.据此,本文提出为减轻中国碳排放风险、缩小碳排放风险行业与区域差异,应建立促进我国“火电与绿电”互补、行业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碳排放风险保险制度,构建“投保人-保险人-政府”三位一体的碳排放风险保险模式,为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碳中和”目标提供保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排放风险 火电与绿电互补 区域协同发展 碳排放风险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2
4
作者 田国珍 刘新立 +2 位作者 王平 赵霞 李向荣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是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受数据收集以及分辨率的影响,中国一直缺乏可以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洪水风险控制及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区划。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基于高分辨率(90m)的全国降雨、... 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是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受数据收集以及分辨率的影响,中国一直缺乏可以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洪水风险控制及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区划。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基于高分辨率(90m)的全国降雨、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缓冲区、人均GDP、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耕地密度等影响水灾发生的风险因子图,采用水灾成因分析法和经验系数法,得到洪水的潜在危险区和经济易损区,进而得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剔除各影响因子后,对引发洪灾的主要外在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洪水灾害 风险区划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需求因素分析——兼论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在需求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祁祥 孙金勇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5-99,共5页
保险需求因素分析——兼论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在需求因素孙祁祥孙金勇保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一种特殊商品,保险的需求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人口、家庭、社区的变迁等因素的变化息息... 保险需求因素分析——兼论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在需求因素孙祁祥孙金勇保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一种特殊商品,保险的需求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人口、家庭、社区的变迁等因素的变化息息相关。分析这些因素及其变化情况,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业 保险需求 中国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巨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被引量:7
6
作者 何小伟 代宝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4,共3页
是否以及如何实施强制巨灾保险制度是我国在构建巨灾保险体系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一些国家实施强制巨灾保险制度的经验,认为推行强制巨灾保险制度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并由此提出中国应有选择、有步骤地推行强制巨灾保险制度... 是否以及如何实施强制巨灾保险制度是我国在构建巨灾保险体系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一些国家实施强制巨灾保险制度的经验,认为推行强制巨灾保险制度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并由此提出中国应有选择、有步骤地推行强制巨灾保险制度,通过立法保障强制巨灾保险制度的推行,并重视强制巨灾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巨灾保险制度 国际经验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养老金与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关系探析--基于文献述评的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郑伟 吕有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9,F0003,共13页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要稳步增加全社会的养老财富储备。居民养老财富储备是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的主体,公共养老金与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存在重要关系。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包含公共养老金、私人养老金和其他私人储蓄...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要稳步增加全社会的养老财富储备。居民养老财富储备是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的主体,公共养老金与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存在重要关系。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包含公共养老金、私人养老金和其他私人储蓄,其中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是“核心储备”,其他私人储蓄是“扩展储备”。公共养老金与私人储蓄,特别是私人养老金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且上述替代效应受宏观制度、市场环境和个体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欲实现居民养老财富储备的增长,应当由公共养老金提供适度保障,并考虑群体差异;鼓励居民积极持有私人储蓄,并提升私人养老金所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财富储备 公共养老金 私人养老金 私人储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与现代化国家建设 被引量:6
8
作者 郑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7-33,共7页
社会保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社会保障自古就是理想社会的内在要素,而且在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是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社会保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社会保障自古就是理想社会的内在要素,而且在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是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社会保障的探索与实践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构成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在覆盖全民上,处理好不同社保项目覆盖面大小的关系;在统筹城乡上,处理好不同社保项目保障程度高低的关系;在公平统一上,处理好不同地区缴费负担轻重的关系;在可持续上,处理好降低社保费率与基金可持续的关系;在多层次上,处理好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