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动物骨骼组织中羟磷灰石晶体生长过程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英文)
1
作者 张锦 刘忠范 +1 位作者 Kirkham J Robinson C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3-578,共6页
本文以哺乳动物牙齿中enamel晶体为例 ,简要地报道了用原子力显微镜现场跟踪用高氯酸处理过的enamel晶体在模拟其生长环境中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 :enamel晶体经高氯酸处理后 ,碳酸根离子可能取代晶体中的磷酸根离子从而增加了生长位点。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ENAMEL 晶体生长 羟磷灰石 哺乳动物 骨骼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氧化过程的银纳米粒子跟踪 被引量:2
2
作者 牛佳莉 邹红玲 +1 位作者 张锦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银与羧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银纳米粒子跟踪稀硝酸氧化单壁碳纳米管的过程.通过比较银纳米粒子对稀硝酸氧化不同时间所得单壁碳纳米管的跟踪情况,推测了该氧化可能是沿着碳纳米管的缺陷边缘处对其进行缓慢腐蚀的过程.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氧化过程 银纳米粒子 稀硝酸 缺陷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碘系列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对烧孔阈值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学春 彭海琳 +2 位作者 张然 张莹莹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5-568,共4页
合成了5种含碘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对其热化学烧孔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它们的单晶上成功写入了信息点阵.通过热重分析获得了5种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并测量了它们的烧孔阈值电压.结果表明,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对烧孔阈值电压有明显影响.理论分析表... 合成了5种含碘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对其热化学烧孔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它们的单晶上成功写入了信息点阵.通过热重分析获得了5种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并测量了它们的烧孔阈值电压.结果表明,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对烧孔阈值电压有明显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阈值电压对热分解温度的依赖关系反映了活化能对热化学烧孔反应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转移复合物 阈值电压 热分解温度 热化学烧孔反应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访中国石墨烯领军人物:刘忠范院士及他的团队 被引量:4
4
作者 《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7-791,共5页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于2004年成功地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并表征了它的性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因其拥有独特的...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于2004年成功地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并表征了它的性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因其拥有独特的物理性能而被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 研究院 二维材料 石墨烯玻璃 石墨烯材料 领军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吡嗪连接的石墨烯电极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汉涛 廖建辉 侯士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174,共8页
在单分子结中,核心分子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基团对器件的力学、电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连接基团的力学强度影响着器件的稳定性而其电子耦合强度则影响着分子结的电导值和导电极性。两端带邻苯二胺基团的分子可以和石墨烯电极边缘的邻醌基... 在单分子结中,核心分子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基团对器件的力学、电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连接基团的力学强度影响着器件的稳定性而其电子耦合强度则影响着分子结的电导值和导电极性。两端带邻苯二胺基团的分子可以和石墨烯电极边缘的邻醌基团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基于吡嗪连接的分子结。我们实验制备了基于吡嗪连接的石墨烯电极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FET)并研究了其电学性质。我们发现分子组装后器件的产率可以达到26%,证明了吡嗪连接基团用于构建石墨烯电极单分子器件的可行性。通过测量器件的电学性质,我们发现吡嗪连接与石墨烯电极之间的耦合强度对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的导电极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具体而言,弱耦合时器件为核心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起主导作用的p-型FET而强耦合时器件为核心分子的最低空轨道起主导作用的n-型F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子学 石墨烯电极 吡嗪连接基团 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 耦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A(TCNQ)_2的烧孔阈值电压对脉宽的依赖关系
6
作者 于学春 张然 +2 位作者 彭海琳 张莹莹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1-564,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二元电荷转移复合物DPA(TCNQ)2(二丙胺-7,7,8,8-四氰基对亚甲基苯醌),并得到了其单晶ab面的STM高分辨图像,表面晶格常数与体相晶格常数的XRD数据完全一致.用STM成功地写入了5×5的信息点阵,并在5.1μm×5.1μm的... 合成了一种新的二元电荷转移复合物DPA(TCNQ)2(二丙胺-7,7,8,8-四氰基对亚甲基苯醌),并得到了其单晶ab面的STM高分辨图像,表面晶格常数与体相晶格常数的XRD数据完全一致.用STM成功地写入了5×5的信息点阵,并在5.1μm×5.1μm的面积上写入更大规模的信息点阵,写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很高.实验发现,烧孔阈值电压强烈依赖于脉宽,这一现象不支持场致蒸发的机理.理论分析表明,它支持热化学烧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A(TCNQ)2(dipropylamine tetracyanoquinodimethane) 高分辨STM图像 场致蒸发 热化学烧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