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段北京精神科急诊情况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梁军 张卫华 +3 位作者 石川 嵇文华 白炳清 甘一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0-511,共2页
分析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2003—2006年期间急诊情况的记录资料,并与1972—1982年间精神科急诊部分资料分析结果比较。
关键词 精神科 急诊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某社区近20年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纵向比较 被引量:34
2
作者 闫芳 李淑然 +5 位作者 黄悦勤 李格 刘津 巩嘉凯 李硕 刘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在北京市城市某社区1986年和1997年两次调查的基础上,调查2004年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近20年的变化特点。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城市某社区1562名65岁及其以上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际痴呆合作项目(10/66)全套神... 目的:在北京市城市某社区1986年和1997年两次调查的基础上,调查2004年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近20年的变化特点。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城市某社区1562名65岁及其以上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际痴呆合作项目(10/66)全套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进行测试,按照ICD-10研究用诊断标准进行病例诊断。结果:2004年该社区调查65岁及其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1%(48/1160),与1997年调查所获患病率3.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688)。三次调查中、重度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8%,1.9%,1.8%,P=0.192);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2004年调查:65-69岁,1.6%;70-79岁,3.0%;≥80岁,11.0%)。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2004年调查分别为47.9%、45.8%(χ2=0.04,P=0.838),而1997年调查为57.9%、34.2%(χ2=4.29,P=0.038)。结论:该社区近20年三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水平相对稳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患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9个月部分受灾群众精神痛苦现况调查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宁 何鸣 +12 位作者 梁光明 向虎 王荣科 吴霞民 管丽丽 王瑞儒 谢永标 林红 程文红 党卫民 张燕 李凌江 马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的精神痛苦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找快速评估抑郁发作、自杀倾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方法。方法:利用方便取样,对绵阳永兴板房区和秀水镇农村的受灾群众(n=321)进行...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的精神痛苦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找快速评估抑郁发作、自杀倾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方法。方法:利用方便取样,对绵阳永兴板房区和秀水镇农村的受灾群众(n=321)进行三步梯度评估。(1)使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20,SRQ20)及PTSD筛查表(7-items Screening Scale for PTSD,PTSD7)对所有受试进行初步筛查;(2)对SRQ20≥10分或PTSD7≥4分者进行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中文版"自杀倾向"评定,对PTSD7≥4者还进行MINI"PTSD"诊断评估;(3)对SDS评分≥50者进行MINI"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结果:(1)315人完成评估,其中SRQ20评分≥10或PTSD7评分≥4者占53.0%;SDS评分≥50者占37.1%,其中存在自杀倾向者18.4%;符合MINI目前抑郁发作及PTSD者分别占25.7%和27.3%,两者共病18.1%。(2)永兴板房区受试PTSD7评分及MINI"PTSD"检出率均高于秀水镇受试[(3.6±1.8)vs.(2.9±1.7),33.0%vs.16.0%;均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震时躯体受伤是目前抑郁发作(OR=2.579)和PTSD(OR=1.917)的危险因素;震后搬迁次数是PTSD的危险因素(OR=1.189)。结论:(1)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仍存在明显的抑郁发作、PTSD及自杀倾向。震时躯体受伤对抑郁发作和PTSD有长期影响,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进PTSD发生及症状加重。(2)SRQ20及PTSD7与MINI结合使用可作为灾后精神痛苦的快速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精神痛苦 抑郁 创伤后应激障碍 自杀倾向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性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闫俊 王玉凤 崔玉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强迫性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因素。方法:纳入强迫性障碍患者60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连线测验、河内塔测验、Stroop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定执行功能。同时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定社会功能水平,耶鲁布朗... 目的:探讨影响强迫性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因素。方法:纳入强迫性障碍患者60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连线测验、河内塔测验、Stroop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定执行功能。同时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定社会功能水平,耶鲁布朗量表评定疾病严重程度,汉米尔顿量焦虑抑郁量表评定合并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强迫怀疑的出现与模式转换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概念认知下降相关(r=-0.388,P<0.01),强迫检查的出现与计划的河内塔测验开始时间长短成正比(r=0.295,P<0.05),强迫仪式动作的出现与抑制的Stroop测验的时间延长和错误数目增加成正比(r=0.278、0.300,P<0.05),强迫询问与流利性的说出数目多少成负相关(r=-0.261,P<0.05)。合并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模式转换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连线测验的操作时间成正比,与计划的河内塔测验总时间成正比(r=0.297,0.359,P<0.05)。结论:不同强迫症状与执行功能的不同层面相关,合并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与模式转换、计划能力的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执行功能 病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网咨询焦虑、抑郁问题者精神科服务利用度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肖春玲 陈彦方 +5 位作者 邹义壮 刘桂霞 冯锋 郭蓄芳 屈英 王向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对主观焦虑抑郁上网咨询者的临床特征及实地诊治情况进行对比,探讨网上心理咨询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在中华精神卫生网专业版精神科咨询医生所用的“我的办公室”栏目,选取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的上网者107名和完成抑郁自评量表(SDS... 目的对主观焦虑抑郁上网咨询者的临床特征及实地诊治情况进行对比,探讨网上心理咨询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在中华精神卫生网专业版精神科咨询医生所用的“我的办公室”栏目,选取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的上网者107名和完成抑郁自评量表(SDS)的上网者102名。这些上网者均进行过网上心理咨询,并完成了内容涉及网上心理咨询及实地诊治情况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焦虑组上网者107名中,男69名(64.5%),女38名(35.5%),年龄28±8岁。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88名(82.2%)。抑郁组上网者102名,男57名(55.9%),女45名(44.1%),年龄29±8岁。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81名(79.4%)。两组均无小学或以下教育程度者。两组上网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职业分布等均无差异显著性。这些上网者除了主观焦虑抑郁症状外,主要症状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失眠。网上咨询专家建议主观焦虑抑郁上网者实地看精神科或心理科者,焦虑组79.4%(85/107例),抑郁组87.24%(89/102例),单纯网上咨询者只占少部分。实际上,上网者在实地门诊的诊断主要为心境障碍、神经症和心因性障碍,焦虑组为44.9%,抑郁组为49.0%,无其他精神障碍诊断。上网者在实地门诊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者焦虑组27.1%,抑郁组30.3%。多数上网者未经实地诊治。结论上网者可根据专家建议进行有效诊疗,大部分上网者需要实地看精神科或心理科,少部分上网者可将网上咨询当成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网上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可能会有助于实地诊断治疗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心理咨询 精神科服务 利用度 焦虑 抑郁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卫生底线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又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就许又新教授本文提出的心理卫生"不回避,不依赖,不自欺"的最低标准,本刊退修时提出商榷意见,即是否可以认为这些提法基本上是发端于西方的价值观体系,即独立、个人自由、坦率、诚实,而非东方所推崇的共担、集体责任、委婉、... 就许又新教授本文提出的心理卫生"不回避,不依赖,不自欺"的最低标准,本刊退修时提出商榷意见,即是否可以认为这些提法基本上是发端于西方的价值观体系,即独立、个人自由、坦率、诚实,而非东方所推崇的共担、集体责任、委婉、谦卑等?而且很难说这两者到底谁对维护心理卫生的基本水平最重要一些,也不一定这几条就是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必需条件?许教授答复,他的想法主要是来源于临床实践,指出据他的临床经验,我国自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30余年里出生的人,独生子女居多。父母过分保护、包办代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普遍而强烈,对独生子女尤甚。近年来,他在临床中遇到的青壮年神经症和人格障碍患者,回避、依赖等不健康心理普遍而严重,其发病大多数都与父母教养不当有关。我们为此文配发编者按,一方面是有感于许又新教授已是耄耋之年,仍然勤于思考,不辍笔耕。作为医者,其心也拳拳;作为师长,其情也切切。另一方面,在医学中,特别是在精神病学中,定义病态是相对容易的,定义正常往往要费些周章。空腹血糖的上限,舒张压的低限还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但是心理卫生的"底线"到底在哪,甚至有没有这一底线?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因为此,我们以"争鸣"的方式刊登本文,许又新教授也特意表示愿意听取不同意见。本刊欢迎读者参与"争鸣",毕竟,学术进步是建立在学术民主基础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卫生 底线 跨文化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阿尔茨海默病与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的分类 被引量:1
7
作者 俞元琳 杨剑 +1 位作者 王志江 王华丽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1,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ICNN)的阿尔茨海默病与异常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模型,对卷积层的输出进行下采样的最大池化操作和特征压缩的全局平均池化操作。该模型在47例阿尔茨海默病和39例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脑结构磁共...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ICNN)的阿尔茨海默病与异常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模型,对卷积层的输出进行下采样的最大池化操作和特征压缩的全局平均池化操作。该模型在47例阿尔茨海默病和39例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脑结构磁共振数据上的分类精度为86.63%,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一般深度学习模型。此外,采用SHAP可解释方法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解释,并对解释结果进行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疾病分类 模型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15岁及以上居民自杀相关问题现况调查 被引量:16
8
作者 姚坚 黄悦勤 +4 位作者 阮冶 卢瑾 高长青 党卫民 罗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6-540,共5页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自杀问题的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以昆明市≥15岁5033人为调查对象。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2.1版(Composite InternationalDiagnostic Interview-version2.1,CIDI-2.1)回答...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自杀问题的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以昆明市≥15岁5033人为调查对象。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2.1版(Composite InternationalDiagnostic Interview-version2.1,CIDI-2.1)回答后进行自杀相关问题调查,并分析人口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调查5033人中有自杀意念者占5.89%(95%CI,5.24%~6.54%),计划自杀1.71%(95%CI,1.35%~2.06%),曾有过自杀行为者0.76%(95%CI,0.52%~1.00%)。女性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行为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7.50%vs.4.15%,2.65%vs.0.84%,1.32%vs.0.24%;均P<0.001)。城镇居民更易出现自杀意念(6.27%vs.3.42%;P<0.001);离婚、分居、丧偶、受教育程度低者更易出现自杀计划(P<0.05)。各年龄段、汉族和少数民族自杀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有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情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者多易出现自杀相关行为。结论:昆明市居民中自杀问题突出,患有几类精神障碍是发生自杀问题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自杀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 自杀计划 自杀行为 检出率 危险因素 精神障碍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电抽搐治疗对重度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永东 于欣 +4 位作者 杨甫德 司天梅 谭云龙 周东丰 陈大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8-100,104,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重度抑郁患者的疗效与血清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28例未用抗抑郁药的重度抑郁患者,经2周内6次MECT急性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 目的:研究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重度抑郁患者的疗效与血清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28例未用抗抑郁药的重度抑郁患者,经2周内6次MECT急性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MECT前后的血清BDNF。结果:重度抑郁患者MECT急性治疗2周后的血清BDNF水平(7.9±3.4ng/ml)高于MECT前(5.7±2.1ng/ml)(P(0.001),但MECT后HAM-D(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8.1±5.5)低于MECT前(31.4±4.7)(P(0.001);并且MECT的疗效与血清BDNF变化呈正相关(r=0.532,P=0.004),其直线回归方程:Y^=67.980+0.131X,有意义(P=0.023)。结论:有效的MECT抗抑郁治疗能提高血清BDNF水平,血清BDNF变化可能是MECT抗抑郁疗效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电抽搐治疗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重度抑郁 神经可塑性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后14个月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永标 马弘 +10 位作者 马宁 何鸣 梁光明 向虎 吴霞民 管丽丽 王瑞儒 林红 程文红 贾福军 党卫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参加卫生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汶川震后社会心理支持项目"培训与心理干预的6个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307人。先用一般状况...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参加卫生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汶川震后社会心理支持项目"培训与心理干预的6个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307人。先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TSD7)进行调查。然后,对SRQ20≥10分或PTSD7≥4分者均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的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以及自杀倾向评定。结果:SRQ20≥10或PTSD7≥4者81人。在完成MINI抑郁发作诊断评估的51人中,符合目前抑郁发作7人;在完成PTSD诊断评估的61人中,符合PTSD发作7人;两者共病3人。在完成自杀倾向诊断评估的62人中,存在自杀倾向10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抑郁发作、PTSD和自杀倾向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安置点之间的PTSD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北川的检出率(40.0%)最高。搬迁次数是灾区基层医务人员精神痛苦的危险因素(OR=1.24)。结论:震后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仍存在明显的精神痛苦,少数人存在抑郁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自杀倾向。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使精神痛苦的发生及症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心理健康状况 医务人员 抑郁 自杀倾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姜荣环 马弘 吕秋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6-498,共3页
关键词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脑机融合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学义 冯筱扬 庄桂山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32-38,146,共8页
脑机融合技术是以脑机接口技术为基础,在有机生命形式的大脑或神经系统与可感知、可计算、可执行的外部设备之间实现双向实时通讯的技术系统的统称。从理论上讲,该技术可以实现大脑到机器、机器到大脑、大脑到大脑等不同方式的信息传输... 脑机融合技术是以脑机接口技术为基础,在有机生命形式的大脑或神经系统与可感知、可计算、可执行的外部设备之间实现双向实时通讯的技术系统的统称。从理论上讲,该技术可以实现大脑到机器、机器到大脑、大脑到大脑等不同方式的信息传输、交流与操控,是生物端的敏锐感知能力与机器端的高速计算能力的结合。根据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脑机融合构建了由脑机接口技术实体联结而成的技术之网Net 1、脑机互联的混合智能之网Net 2以及“转译-动员”应用之网Net 3,并由此展现出一种非人类中心的哲学观,为该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启示和审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转译 脑机融合技术 非人类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对雌鼠行为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13
作者 尹会荣 刘霄 +2 位作者 李继涛 张朝辉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5年第7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对成年期雌鼠社交、情绪、认知等多维度行为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成年期雌性C57BL6N小鼠,分为应激组(n=11)和对照组(n=11),应激组构建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模型,使用行为学测试评估雌鼠的社... 目的探讨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对成年期雌鼠社交、情绪、认知等多维度行为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成年期雌性C57BL6N小鼠,分为应激组(n=11)和对照组(n=11),应激组构建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模型,使用行为学测试评估雌鼠的社交、焦虑以及认知等行为学改变,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行为学检测发现,应激组雌鼠社会接触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下降[(106.2±9.31)s vs.(156.5±14.81)s,P<0.05],应激组雌鼠在新奇环境中的摄食量低于对照组[(0.10±0.01)g vs(.0.16±0.02)g,P<0.05]。在认知测试中,应激组雌鼠的新奇物体辨别能力[(52.17%±2.67%)vs.(65.91%±5.23%)]以及空间记忆能力[(61.84%±3.14%)vs.(74.13%±1.94%)]低于对照组(P<0.05)。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检测显示,应激组雌鼠海马脑区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A亚基[(0.66±0.05)vs.(0.89±0.0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0.81±0.05)vs.(1.14±0.06)]表达相较于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慢性目击社会挫败应激使雌性小鼠出现社交行为退缩、焦虑样行为及认知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脑区的NR2A和BDNF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社交 认知 焦虑 海马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雌性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