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玉衡 彭晓昕 +1 位作者 阎兵 吴兵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观察支架置入 (SP)术治疗颅外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并发症 ,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 2例 (平均年龄 6 6岁 )因颅外动脉 (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 )狭窄 >70 %患者行SP术治疗。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颈动脉... 目的 观察支架置入 (SP)术治疗颅外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并发症 ,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 2例 (平均年龄 6 6岁 )因颅外动脉 (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 )狭窄 >70 %患者行SP术治疗。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双功能彩超检查。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治疗。术后每 3个月复诊。结果 术后立即行脑血管造影 ,狭窄血管均开通 5 0 %以上。术后 3~ 12个月临床随诊仅 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颈动脉双功能彩超检查 ,1例出现舒张期短流。本组患者术后 5d内主要并发症有 :1例脑出血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死亡 ,1例上消化道出血伴右下肢体无力 ,5例出现TIA。结论 SP为脑血管严重狭窄者提供了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但必须严格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脑动脉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损伤的MRI表现 被引量:19
2
作者 闫东 张景秀 +3 位作者 张晶 刘薇 屈辉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1-813,共3页
目的分析肌肉损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15例临床怀疑有肌肉损伤的患者MRI资料,其中7例有随访;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回顾性对MR图像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87%)发生在下肢;有5例为肌肉拉伤,T1WI上呈等信号,T2WI、STIR或frFS... 目的分析肌肉损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15例临床怀疑有肌肉损伤的患者MRI资料,其中7例有随访;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回顾性对MR图像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87%)发生在下肢;有5例为肌肉拉伤,T1WI上呈等信号,T2WI、STIR或frFSEFS上则表现为线状或片状的高信号区;10例为肌肉血肿,所有患者在T2WI、STIR或frFSEFS上都表现为高信号,T1WI上3例为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其余4例为不均匀的稍高或高信号。结论MRI是肌肉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损伤 肌肉拉伤 肌肉血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的辅助治疗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敏 申文江 +2 位作者 高献书 吴新宝 杨明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35-337,341,共4页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切除术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12月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例高危髋关节HO形成(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4岁)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K-L入路关...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切除术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12月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例高危髋关节HO形成(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4岁)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K-L入路关节松解术,放疗采用前后对穿照射,照射野包括整个手术区域,6MV-X,源轴距100 cm,剂量以髋关节中心平面计算,术前1~4 h内或术后24 h内单次放疗组织剂量(dose of tissue,DT)7~8 Gy。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服用吲哚美辛4周(25 mg,tid)。结果 15例中位随访时间20.5月(5.5~42.5月),随访时牛津髋关节功能评分(Oxford hipscore,OHS)评分为(15.7±6.2)分,较治疗前OHS评分(33.5±10.8)分明显降低(t=6.259,P=0.000)。11例(73.3%)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3例(20.0%)好转,1例(6.7%)加重。5例治疗前有关节疼痛者,随访时4例疼痛消失,1例明显减轻。未观察到毒副反应。2例(13.3%)分别在术后6、3个月X线片显示HO复发,其中1例无临床症状,另1例发展为临床型HO,关节活动障碍较前加重。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吲哚美辛辅助用于预防高危患者的髋关节术后HO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放疗 吲哚美辛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三步法手术策略治疗单纯性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建伟 满立波 +5 位作者 黄广林 王海 徐啸 朱晓斐 李玮 刘振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7-620,共4页
目的:总结经会阴三步法手术策略治疗男性单纯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pelvic fracture urethral distraction defect,PFUDD)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男性单纯性PFUDD患者162例,均无会阴瘘和直肠瘘... 目的:总结经会阴三步法手术策略治疗男性单纯性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pelvic fracture urethral distraction defect,PFUDD)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男性单纯性PFUDD患者162例,均无会阴瘘和直肠瘘等并发症,为单纯性PFUDD。既往行经会阴尿道吻合术30例(18.5%),尿道会师术17例(10.5%),尿道内切开17例(10.5%),余均为伤后急诊行膀胱造瘘,未行其他处理措施。按照经会阴三步法策略行后尿道吻合成形:第一步,游离尿道海绵体球部并切除瘢痕,行远近端尿道吻合成形;如果远近端尿道无法吻合或吻合口张力较大,则依次行以下第二步和第三步;第二步,向远端适当游离尿道海绵体,劈开尿道海绵体纵膈以缩短吻合口远近端距离;第三步,耻骨部分或整块切除,进一步缩短吻合口距离并充分暴露近端尿道。结果:本组患者年龄平均36.3(16~74)岁,创伤性尿道损伤病史平均13.5(3~124)个月,患者尿道狭窄长度平均2.7(0.5~6.5)cm,手术时间平均92(45~240)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120(60~800)m L,术后或术中输血3例(1.9%)。162例患者采用经会阴三步法手术策略均达到无张力吻合(162/162,100%),其中第一步完成吻合50例(30.9%);第一步结合第二步完成74例(45.7%);使用三个步骤完成38例(23.5%),其中耻骨整块切除4例(2.5%)。患者平均随访19.5(11~45)个月,18例患者术后狭窄复发,手术成功率为88.9%(144/162)。结论:采用经会阴三步法手术策略治疗男性单纯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效果明确,均能够达到无张力吻合效果,手术成功率为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尿道吻合成形术 骨盆骨折后尿道离断 后尿道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部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7
5
作者 张芳(综述) 屈辉(审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3-825,共3页
肩部撞击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以肩袖、肱二头肌肌腱等结构的炎症及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广义的肩部撞击综合征包括肩峰下撞击、喙突下撞击和内撞击三型,对其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肩部撞击的... 肩部撞击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以肩袖、肱二头肌肌腱等结构的炎症及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广义的肩部撞击综合征包括肩峰下撞击、喙突下撞击和内撞击三型,对其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肩部撞击的发生机制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撞击综合征 机制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手部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原浆型星形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笑磊 钟延丰 +4 位作者 孙玉衡 刘洪洪 金铂 梁伟 李晓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9-651,共3页
We reported a rare case of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presenting small muscle atrophy of the right hand as an initial sign.A 39-year-old male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complaining of chronic muscle atrophy and subtle hea... We reported a rare case of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presenting small muscle atrophy of the right hand as an initial sign.A 39-year-old male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complaining of chronic muscle atrophy and subtle headache.Electromyography(EMG) showed brief small denervation and no signs of sensory-motor conduction impairment.CT and MRI revealed multiply expansive intracranial lesion in left hemisphere,which was highly suspected of cerebral echinococccus or Balo disease.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ical excision and pathological report was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with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of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We reviewed clinical features,rad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y of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with medical literature docu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肌萎缩 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运动医学影像学的研究,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屈辉 程克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3-803,共1页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运动医学 身体素质 全民 骨骼肌肉 运动损伤 过度活动 关节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2D-3D自动注册技术研究TKA术后胫股关节运动
8
作者 朱忠林 杨明雷 +2 位作者 丁辉 及松洁 王广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重建全膝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膝关节三维运动,研究后稳定型假体之间的运动和接触。方法以16例TKA膝关节为研究对象,获取动态X线透视图像和假体三维模型,建立2D-3D自动注册算法,重建膝关节的三维运动,计算运动学参数... 目的重建全膝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膝关节三维运动,研究后稳定型假体之间的运动和接触。方法以16例TKA膝关节为研究对象,获取动态X线透视图像和假体三维模型,建立2D-3D自动注册算法,重建膝关节的三维运动,计算运动学参数并测量假体之间的接触位置。结果单幅X线图像注册时间小于30 s,图像平面内重复性注册精度为0.4 mm和0.5°。高屈曲垫片对膝关节屈曲度和胫骨内外旋无明显改进。股骨假体在胫骨垫片的外侧接触点后移范围大于内侧。稳定柱后方的接触发生在屈膝约30°以后,平均接触范围小于9 mm。结论 2D-3D自动注册技术在精度和效率上达到TKA膝关节在体三维运动测量要求,测量结果对TKA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和改进假体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置换 运动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王晋超 李祖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3例,女4例。手术节段:C4/5 3例,C5/6 9例,C6/7 5例。依据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7例,合并骨赘形成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与高等级(3~4级)椎旁骨化;临床功能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Odom′s评定。比较两组间各评价指标的差异及组内术前术后各指标差异。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等级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6.1±11.7岁,男5例,女2例,C5/6节段3例,C6/7节段4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8.18°±3.70°,末次随访时为9.07°±4.76°,1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2.78°±14.89°,末次随访时为47.34°±6.93°;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77°±1.08°,末次随访时为2.37°±1.48°;各影像学评估指标(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例(14.3%)出现局部后凸,1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合并骨赘形成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7.9±7.0岁,男8例,女2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6例,C6/7节段1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11.46°±5.19°,末次随访时为6.41°±4.87°,3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53°±11.89°,末次随访时为41.60°±13.45°;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4°±1.35°,末次随访时为1.29°±1.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1例出现局部后凸,4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末次随访时,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76.73±25.53)%,NDI%下降(12.29±6.26)%,Odom′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0%;合并骨赘形成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82.90±19.03)%,NDI%下降(10.00±4.32)%,Odom′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0%。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JOA评分、NDI%及Odoms评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单纯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手术节段ROM的维持优于合并骨赘形成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脊髓型颈椎病 Bryan人工椎间盘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脊髓弹性模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陈涛 何达 韩骁 李祖昌 王晋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4-929,共6页
目的 :探讨术中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弹性模量变化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术中SWE。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58.18±11.49岁(... 目的 :探讨术中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弹性模量变化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术中SWE。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58.18±11.49岁(37~78岁);病程2~180个月(62.06±52.54个月);4例C3/4,4例C4/5,5例C5/6,2例C3/4、C4/5,1例C4/5、C5/6,1例C5/6、C6/7;术前JOA评分为6.5~15分(10.74±2.62分),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02±3.15kg/m2(19.33~30.76kg/m2),病变节段脊髓扁平率为(40.07±9.43)%(24.14%~52.93%)。术中定量测量正常节段和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均值(Mean)、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及标准差(SD),并重复操作两次,对前后两次测量的数据结果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重测信度。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弹性模量的差异,使用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正常脊髓弹性模量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年龄及BMI与正常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病程、脊髓扁平率及JOA评分与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关系。结果:正常节段脊髓弹性模量ICC为0.964(95%CI:0.902~0.987),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ICC为0.842(95%CI:0.564~0.943)。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脊髓(P<0.01)。患者BMI与正常节段脊髓弹性模量间呈正相关(R^2=0.39,P=0.005),年龄与正常脊髓弹性模量无显著相关性(P=0.88)。男性与女性间正常脊髓弹性模量无显著性差异(P=0.68)。病程、脊髓扁平率、JOA评分与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2=0.001,P=0.89;R^2=0.004,P=0.80;R^2=0.11,P=0.19)。结论:术中SWE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的弹性模量具有可行性,并发现病变脊髓的弹性模量会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剪切波弹性成像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