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定量骨髓脂肪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
作者 程子桐 徐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3-847,共5页
骨髓脂肪组织(BMAT)不仅是骨髓腔填充物,且具有活跃内分泌及旁分泌功能,与代谢性疾病、骨疾病和血液病等相关;无创量化BMA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有影像学量化BMAT方法包括传统MRI、单体素质子MR波谱、化学位移成像、Dixon技术及CT;本文... 骨髓脂肪组织(BMAT)不仅是骨髓腔填充物,且具有活跃内分泌及旁分泌功能,与代谢性疾病、骨疾病和血液病等相关;无创量化BMA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有影像学量化BMAT方法包括传统MRI、单体素质子MR波谱、化学位移成像、Dixon技术及CT;本文就其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脂肪组织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法对体脂测量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继红 张源 +2 位作者 赵兴山 徐黎 程晓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索双能X线吸收(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法测量体脂分布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名受试者应用体重测量仪测定法逐一测量简易体脂参数: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以体重指数≥25 kg/m2为标准,区分为肥胖者52名,非肥胖... 目的:探索双能X线吸收(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法测量体脂分布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名受试者应用体重测量仪测定法逐一测量简易体脂参数: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以体重指数≥25 kg/m2为标准,区分为肥胖者52名,非肥胖者33名;参照2005年代谢综合征全球统一定义中国人中心性肥胖的切点,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腰围≥90 cm(男性),腰围≥80 cm(女性),区分为腹型肥胖者47名,非腹型肥胖者38名。同时利用DEXA法记录体重、各部位脂肪含量,计算全身脂肪比例、腰臀部脂肪比;比较DEXA法和体重测量仪测定法测得的人体体重差异,分别比较体重指数与全身脂肪比例对肥胖检出的一致性,腰围与腰臀部脂肪比对腹型肥胖检出的一致性,并将男、女两者的腰臀部脂肪比与简易体脂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应用两种方法分别对85名受试者进行体重测量,DEXA法测得的结果为(69.07±13.05)kg,体重测量仪测得的结果为(70.24±13.22)kg,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脂肪比例用于男、女性肥胖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33%、86.36%,特异性分别为100%、81.82%;腰臀部脂肪比用于男、女性腹型肥胖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08%、85.72%,特异性分别为73.33%、78.26%;男性的腰臀比、女性的腰围与腰臀部脂肪比相关系数最高。结论:DEXA技术可用于测定体脂含量及分布,全身脂肪比例判断肥胖症的切点男性为27.97%,女性为34.27%,腰臀部脂肪比判断腹型肥胖的切点男性为0.64,女性为0.49;男性测量腰臀比、女性测量腰围均能更好的预测腰臀部脂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 肥胖 腹型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肉瘤CT及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于爱红 梁伟 +4 位作者 程克斌 张晶 刘宝岳 白荣杰 程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分析骨盆骨肉瘤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证实的15例骨盆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影像学鉴别诊断。结果 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27.0岁。11例累... 目的分析骨盆骨肉瘤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证实的15例骨盆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影像学鉴别诊断。结果 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27.0岁。11例累及髂骨;病灶骨质破坏类型表现为混合型11例,溶骨型2例,硬化型2例;5例伴放射状骨膜反应;病灶内见肿瘤骨8例。骨旁软组织肿块13例。MRI显示全部病例病灶内强化;2例硬化型骨内病灶CT未显示明显强化。结论骨盆骨肉瘤发病影像学典型表现为混合型骨质破坏,伴放射状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病灶内显示瘤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骨盆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臼周围截骨术前的三维CT测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雁伟 程晓光 +2 位作者 吴志刚 王予生 及松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使用三维CT测量无晚期骨关节炎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髋臼,并分析覆盖缺损类型和程度。资料与方法 30例患者共46个髋关节于髋臼周围截骨术前行X线片和三维CT扫描,分别测量外侧中心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前方中心边缘角,及三维CT上的... 目的使用三维CT测量无晚期骨关节炎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髋臼,并分析覆盖缺损类型和程度。资料与方法 30例患者共46个髋关节于髋臼周围截骨术前行X线片和三维CT扫描,分别测量外侧中心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前方中心边缘角,及三维CT上的髋臼前倾角、髋臼前角、髋臼后角。应用Harris评分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结果三维CT和X线片测得的外侧中心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前方中心边缘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髋臼覆盖缺损部位分为外侧缺损(7个髋)、外侧+前方缺损(12个髋)、外侧+后方缺损(9个髋)和完全缺损(18个髋),4组前方中心边缘角、髋臼前倾角、髋臼前角和髋臼后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侧中心边缘角、臼顶倾斜角、髋臼覆盖率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能更直接显示和精确测量不同类型的髋臼发育不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发育不全 髋臼 截骨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腹型肥胖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兴山 王继红 +2 位作者 翟金金 兰永昊 程晓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腹型肥胖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之间的关系。方法 85名研究对象分为稳定型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同时计算体质指数和腰臀比;进行双能X线吸收...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腹型肥胖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之间的关系。方法 85名研究对象分为稳定型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同时计算体质指数和腰臀比;进行双能X线吸收法扫描,记录全身及腰部、臀部的脂肪含量,计算全身脂肪比例、腰臀部脂肪比。于空腹状态进行血脂指标及hs-CRP、TIMP-1检测。分析两组间hs-CRP和TIMP-1差异,hs-CRP和TIMP-1与体脂、血脂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hs-CRP[(3.41±3.73)mg/L]高于健康对照组[(1.48±1.28)mg/L](P<0.01),TIMP-1值比较[(46.32±17.86)mg/L比(51.39±16.50)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冠心病组及健康对照组hs-CRP与WC、BMI、WHR、A/G均有正相关性(均为P<0.05),两组TIMP-1与体脂测量指标、血脂指标、hs-CRP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hs-CRP随着体脂含量及腹内脂肪含量增加而增加,提示肥胖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状态,而TIMP-1与腹内脂肪含量增加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部肥胖症 冠状动脉疾病 高敏C反应蛋白 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