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指标的德尔菲法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江述荣 李涛 +2 位作者 张海峰 于欣 王华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目的:构建我国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的评估指标(简称"质量指标")。方法:共30名痴呆诊治、护理和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及9名经验丰富的痴呆照护者参与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基于欧洲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指标以及国内实践经验设计... 目的:构建我国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的评估指标(简称"质量指标")。方法:共30名痴呆诊治、护理和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及9名经验丰富的痴呆照护者参与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基于欧洲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指标以及国内实践经验设计的国内质量指标初稿(18项条目)。每一轮咨询过程中,专家和照护者对指标的重要性等级、判断依据、熟悉程度做出评价,并提出增删意见。计算各质量指标的重要性等级评分算数均数与变异系数及专家协调系数,并对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加以评估。结果: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97.5%。首轮专家咨询对质量指标草案进行补充和细化,形成质量指标修改稿;第二轮专家咨询确定质量指标共5类20项条目,包括患者与照护者的评估(4项,重要性等级8.5~9.7,变异系数9%~19%)、讨论与沟通诊断(1项,重要性等级9.6,变异系数10%)、常规情况及有精神行为问题时心理社会干预方案的制定和执行(10项,重要性等级8.0~9.5,变异系数11%~22%)、主要照护者干预(2项,重要性等级分别为9.7和9.3,变异系数分别为8%和13%)及多学科团队管理(3项,重要性等级8.5~9.4,变异系数11%~22%)。两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1和0.17(均P<0.05),专家权威系数平均为0.70。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我国痴呆心理社会干预质量的评估指标,该指标具有较好的重要性等级评价,取得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心理社会干预 质量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痴呆社区管理工作内容构建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海娜 王美荣 +4 位作者 陈小垒 徐筱婧媛 李婧 王华丽 杜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072-2079,共8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各国逐渐重视基层医疗的作用,强调了全科医生在痴呆早期识别及后续管理中的重要性,国际上一些国家建立了痴呆社区管理指南或者共识,我国目前仍没有痴呆社区管理相...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各国逐渐重视基层医疗的作用,强调了全科医生在痴呆早期识别及后续管理中的重要性,国际上一些国家建立了痴呆社区管理指南或者共识,我国目前仍没有痴呆社区管理相关指南或共识供全科医生参考。目的探索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痴呆患者管理的工作内容,为今后痴呆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月,首先成立课题核心小组,初步拟定痴呆社区管理工作内容指标,然后选择神经内科、精神科、老年科、综合科、社区全科医生及社区护士共28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应用权威程度、协调系数及积极系数进行评价,最终建立痴呆社区管理工作内容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一级指标专家权威程度均值为0.729。两轮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30和0.179(P<0.01),可行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95和0.207(P<0.01)。建立痴呆社区管理工作内容的指标体系包括2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2项一级指标分别为:痴呆的识别与筛查、痴呆确诊后的随访管理;7项二级指标分别为进行认知表现筛查、采用认知筛查量表评定、筛查过程中转诊、随访频次、临床随访内容、量表评定、随访过程中的转诊。结论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两轮咨询后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结果可信,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的痴呆社区管理内容可以为今后痴呆社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痴呆 社区管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内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护者的负担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福田雅美 吕晓珍 +3 位作者 李涛 谢腾 王华丽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2-577,共6页
目的:了解新近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的照护者负担及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全国10家三甲医院记忆门诊连续入组共294例1年内诊断为AD的患者(轻度124例、中度124例、重度46例)的照护者(男131例、女163例)完成本次调... 目的:了解新近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的照护者负担及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全国10家三甲医院记忆门诊连续入组共294例1年内诊断为AD的患者(轻度124例、中度124例、重度46例)的照护者(男131例、女163例)完成本次调查。采用WHO就诊路径调查表采集照护者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以及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照护者负担问卷(CBI)调查照护者负担。结果:23.1%的照护者报告中重度负担。总体照护负担水平与患者病情较重(OR=12.31,95%CI:3.80~39.80,P<0.001)、以记忆下降合并生活能力减退为首诊主诉(OR=2.99,95%CI:1.37~6.53,P<0.01)以及照护者年龄在60岁以下(OR=3.52,95%CI:1.03~12.04,P<0.05)密切关联。除情感负担外,其余4个维度负担也分别与患者AD严重程度、首诊状况、照护者年龄等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新近诊断AD患者的照护者感受到中重度照护负担者较常见。患者AD的严重程度、首诊疾病状况以及照护者年龄可能与加重的照护负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照护者 负担 风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