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IR-MRI的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分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梦珂 张怡梦 +6 位作者 张妍 李兴鹏 郝琪 张晓杰 徐井旭 黄陈翠 王仁贵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对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PLEL)临床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32例单侧PLE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依据2020年国际淋巴协会(ISL)淋巴水肿临床分期标准,Ⅰ期45例,Ⅱ期51例...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模型对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PLEL)临床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32例单侧PLE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依据2020年国际淋巴协会(ISL)淋巴水肿临床分期标准,Ⅰ期45例,Ⅱ期51例,Ⅲ期36例。将STIR序列原始图像导入深睿多模态科研平台,连续选择10层肢体肿胀最严重的横轴面图像,逐层在皮下软组织区域内的水肿区手动勾画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743个。采用相关性分析及F-Test算法进行特征的筛选,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类器分别建立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期的分类模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鉴别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鉴别Ⅰ期与Ⅱ期,共筛选出10个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其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935(95%CI:0.886~0.983),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917(95%CI:0.858~0.975)。鉴别Ⅱ期与Ⅲ期,共筛选出10个组学特征用于建模,其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38(95%CI:0.749~0.927),在验证集中为0.760(95%CI:0.654~0.866)。DCA验证了影像组学模型鉴别PLEL临床分期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下肢MRI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可较准确地评估PLEL的严重程度,与PLEL的临床分期一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淋巴水肿 下肢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MRI诊断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伟智 谭理连 +3 位作者 王娟 何伟红 谢乐 樊长姝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行MRI平扫18例,增强扫描17例。结果:18例中肿瘤呈局限型15例,弥漫型3例。病灶主体在T1WI上接近于骨...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行MRI平扫18例,增强扫描17例。结果:18例中肿瘤呈局限型15例,弥漫型3例。病灶主体在T1WI上接近于骨骼肌信号11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5例,介于骨骼肌与皮下脂肪信号之间2例。在T2WI上4例信号介于骨骼肌与皮下脂肪之间,5例接近于骨骼肌信号,9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信号不均匀。17例行增强扫描,13例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中度均匀强化,2例轻度不均匀强化。14例病变边缘于T1WI及T2WI上可见完整(2例)或不完整(12例)的低信号包膜影,6例病灶内可见低信号的分隔影。结论:MRI能反映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腱鞘病变 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淋巴管成像诊断原发性乳糜尿 被引量:3
3
作者 郝琪 孙小丽 +4 位作者 郝昆 张妍 李兴鹏 刘梦珂 王仁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57-1661,共5页
目的 观察CT淋巴管成像(CTL)诊断原发性乳糜尿的价值。方法 分析37例原发性乳糜尿,比较CTL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所见淋巴管形态、淋巴回流,泌尿系统、胸腹盆部淋巴管异常及腹盆腔、腹膜后、肺、纵隔及骨骼等其他异常;以Kappa检验评价... 目的 观察CT淋巴管成像(CTL)诊断原发性乳糜尿的价值。方法 分析37例原发性乳糜尿,比较CTL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所见淋巴管形态、淋巴回流,泌尿系统、胸腹盆部淋巴管异常及腹盆腔、腹膜后、肺、纵隔及骨骼等其他异常;以Kappa检验评价二者诊断原发性乳糜尿的一致性。结果 CTL显示对侧髂淋巴反流、对侧腰干反流及支气管纵隔干反流优于DLG(P均<0.05),诊断一致性中等(Kappa均>0.40);二者显示同侧及对侧肾脏淋巴反流几乎完全一致(Kappa均>0.80),而CTL能进一步显示肾脏及肾周异常淋巴管分布;DLG显示颈干及锁骨下干反流优于CTL(P<0.05),二者显示同侧髂、腰干及腹膜后淋巴管纡曲扩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一致性中等及以下(Kappa均<0.50)。CTL显示对比剂异常反流至胸部14例、腹盆部36例,5例复杂性淋巴管畸形及8例淋巴管瘤等;DLG仅显示7例胸部及5例腹盆部对比剂异常反流。结论 CTL显示肾脏反流、肾周异常淋巴管分布及对侧髂、腰干反流具有重要价值,而DLG显示胸导管末端反流更具优势;联合应用二者可为诊断及术前评估原发性乳糜尿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淋巴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