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级医院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朱薇 许蕊凤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7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因素以及降低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管理对策。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期间在非探视时间(10∶00~15∶00)内采集骨科病房患者探视和陪住情况的资料并记录。结果:影响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 目的:探讨影响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因素以及降低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管理对策。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期间在非探视时间(10∶00~15∶00)内采集骨科病房患者探视和陪住情况的资料并记录。结果:影响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前3位因素分别是一级护理的人数、手术当日的人数、术后1日的人数。试行"护工大户制"及开展"护士分层使用"以后,探视和陪住率显著下降。结论:减少一级护理、手术当日及术后1日患者的探视和陪住人数是降低骨科患者探视和陪住人数的关键环节。"护工大户制"和"护士分层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骨科患者的探视和陪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视 陪住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近地医院救治滑雪运动员膝关节急性损伤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浩然 王佳宁 +3 位作者 陈泓宇 侯谦 敖英芳 杨渝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0,共7页
为预防滑雪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和指导雪场近地医院对滑雪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对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近地转诊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损伤性质、损伤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总共40例运动... 为预防滑雪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和指导雪场近地医院对滑雪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对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近地转诊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损伤性质、损伤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总共40例运动损伤中,膝关节损伤为19例(47.5%),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以摔伤(52.6%)和扭伤(31.5%)为主,主要损伤类型为韧带损伤(34.3%)、半月板损伤(28.5%)、骨挫伤(22.9%);损伤发生的主要部位为前交叉韧带(20.0%)、内侧半月板(14.3%)、内侧副韧带(11.4%),损伤性质以新发损伤(78.9%)为主,全部损伤均为急性损伤导致,损伤程度以中度(73.7%)和轻度(26.3%)损伤为主,未出现重度损伤。该结果说明:北京冬奥会期间近地转诊医院收治的受伤运动员中,因膝关节损伤到院救治的病例数占比最高;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应加强膝关节的运动控制和跌倒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各雪场近地医院应将运动损伤的救治重点放在韧带、半月板及相关联合损伤的治疗和康复上,不断改进手术术式和康复流程,以应对未来雪季可能大量出现的膝关节损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滑雪 膝关节运动损伤 近地转诊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薇 刘冰川 +2 位作者 曲音音 吴长毅 田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1,共7页
目的:探究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中的应用成效,为优化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究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中的应用成效,为优化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患者456例,包括男性290例,女性166例,平均年龄(49.4±16.9)岁。根据是否进行术前MDT讨论,将患者分为MDT讨论组和非MDT讨论组。MDT总体执行流程包括:启动与医务处备案、收集资料与初次MDT讨论、告知患者诊疗方案并严格执行、病情变化需再次MDT讨论。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麻醉风险分级、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生病因与部位等资料的差异。治疗效果的主要观察与结局指标包括入院后达到创面愈合所需的手术次数、创面愈合后的复发率、围手术期并发症(肺部感染、严重心血管事件、静脉血栓栓塞症、脑卒中及谵妄等)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MDT讨论组患者189例,非MDT讨论组患者26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合并症、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病因与部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T讨论组与非MDT讨论组患者获得创面愈合所需的平均手术次数分别为(2.1±1.1)次与(2.8±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种差异在糖尿病溃疡、外伤或手术后感染、放疗后不愈合等3个病因造成的慢性难愈合创面中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DT讨论组患者在创面痊愈后的复发率是18.0%,稍高于MDT讨论组的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非MDT讨论组的发生率也较MDT讨论组高(3.7%vs.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MDT讨论组的评分显著高于非MDT讨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5 vs.91.1,P=0.028)。结论:多学科诊疗模式能够显著减少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住院手术次数,提升治愈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优化慢性难愈合创面临床诊疗成效的推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创面 多学科诊疗 手术次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外侧壁的理念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源(综述) 吕扬 周方(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 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到2025年全球将有约260万人口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450万[1]。在髋部骨折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占40%~60%[2],又称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多为跌倒时髋部着地致伤,常见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3]。目前,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尽早手术、防止卧床并发症早已是共识,国内许多医院对此类骨折开辟“绿色通道”,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有显著提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部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小转子 外侧壁 髋关节囊 骨质疏松 卧床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远端交界性峡部裂滑脱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选择
6
作者 王永强 袁磊 +1 位作者 李危石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远端交界性峡部裂滑脱(distal junctional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DJIS)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发生DJIS的患者,男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远端交界性峡部裂滑脱(distal junctional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DJIS)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发生DJIS的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45~75岁(63.4±10.3岁),纳入DJIS组。按照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节段及手术方式匹配,以1∶2比例选取同期因腰椎退变性疾病在我院接受后路减压内固定术但未出现DJI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1椎体CT值、骨质疏松患者比例]、下端椎椎板切除范围(下端椎椎板横向减压百分比、棘突切除百分比)、初次手术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等,分析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DJIS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DJIS的治疗方法。结果:DJIS组患者的BMI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7.4±4.1kg/m~2vs. 23.7±3.4kg/m~2,P<0.001),L1椎体CT值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05.2±43.9HU vs. 133.5±23.5HU,P=0.028),骨质疏松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0%vs. 10%,P=0.003)。DJIS组患者的PI(52.5±8.8°vs. 45.8±7.4°,P<0.05)和初次术后LL(47.4±14.3°vs. 36.5±10.6°,P<0.05)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T和SS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端椎椎板横向减压百分比[(89.3±9.0)%vs.(78.0±3.2)%,P<0.05]和下端椎棘突切除百分比[(51.1±16.1)%vs.(39.3±9.1)%,P<0.0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8例DJIS患者行远端减压、滑脱复位固定融合术,翻修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性改善;2例临床症状不重,采取保守治疗,随访过程未诉症状加重。结论:高BMI、骨质疏松、高PI以及术中远端椎椎板切除范围过广是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发生DJIS的可能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减压固定融合术 机械性并发症 远端交界性失败 峡部裂滑脱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 Ⅰ区骨折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曹源 白梁宇 +4 位作者 崔增桢 符玉亮 李修智 吕扬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埋头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countersunk head screw,CS)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anatomical locking compression hook plate,LCP)治疗第五跖骨近端Lawrence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60例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的资料,其中CS组20例,LCP组4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CS组手术时间短于LCP组[37(15~74)min vs.50.5(28~102)min,P=0.002]。骨折均愈合。术后即刻CS组VAS评分较LCP组低[3(2~5)分vs.4(2~5)分,P=0.004],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CS组AOFAS中足评分较LCP组高[52(23~62)分vs.49(23~62)分,P=0.038],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CP组1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远期慢性疼痛,6例术区异物感,其中5例1年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CS组仅1例术区异物感。结论空心加压埋头螺钉与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板均可有效治疗第五跖骨近端Ⅰ区骨折。空心加压埋头螺钉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较轻,更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内固定术 螺钉 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后骨质疏松
8
作者 宋纯理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5,共7页
骨折后引起全身骨量快速丢失,再发骨折的风险成倍增加。即使骨折愈合,骨量也难以恢复至骨折前水平,且多发骨折导致的骨量丢失更加严重,由此形成“骨折→骨量下降→再骨折→骨量再下降”的恶性循环。目前临床对骨折后骨质疏松重视程度不... 骨折后引起全身骨量快速丢失,再发骨折的风险成倍增加。即使骨折愈合,骨量也难以恢复至骨折前水平,且多发骨折导致的骨量丢失更加严重,由此形成“骨折→骨量下降→再骨折→骨量再下降”的恶性循环。目前临床对骨折后骨质疏松重视程度不足。骨折后全身快速骨丢失的机制尚不明确,与力学、神经、炎症、内分泌等密切相关。我们提出“骨折后骨质疏松”这一概念,希望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探究其发病机制,优化其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后骨质疏松 骨丢失 恶性循环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专家共识
9
作者 白玉树 陈锴 +24 位作者 邵杰 翟骁 陈铭 李危石 许建中 钱邦平 朱泽章 朱锋 李淳德 仉建国 沈建雄 郝定均 朱晓东 杨军林 张学军 张雪松 张方迤 王其杰 张文智 海涌 赵建华 邱勇 王岩 邱贵兴 李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方法的选择、热点问题的探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确保诊疗过程科学、规范、及时。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经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了关于AIS诊疗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筛查 手术规划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4年北医三院骨科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住院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吴云霞 刘忠军 +3 位作者 刘晓光 孙宇 陈仲强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口学特征与脊柱退行性疾病(sp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SDD)的相关性,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降低患病率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电子病历数据,纳入年龄≥1... 目的:探讨人口学特征与脊柱退行性疾病(sp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SDD)的相关性,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降低患病率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电子病历数据,纳入年龄≥18岁首次手术治疗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出生地、民族以及伴随疾病)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SDD患者22951例,男性12838例(55.9%),女性10113例(44.1%)。平均年龄52.4±11.6岁(18~86岁)。其中颈椎退行性疾病(CDD)10941例(47.7%),胸椎退行性疾病(TDD)588例(2.6%),腰椎退行性疾病(LDD)11422例(49.8%);不同部位SDD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地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民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DD患者中,以男性(55.9%)、50~54岁(18.2%)、办公室人员(22.2%)占比高;在TDD患者中,以男性(57.5%)、农民(26.5%)占比高;在〈45岁的LDD患者中,男性占比高(χ~2=66.56,P〈0.001),特别是在18~29岁年龄组中,男性占比明显增高(8.7%∶3.2%);然而,在〉45岁的LDD患者中,女性占比高(χ~2=17.50,P〈0.05)。有伴随疾病者8160例,其中伴有骨质疏松(404例)和伴有膝关节炎(210例)的SDD患者以LDD占比最高,分别为86.1%(348/404)和70.0%(147/210);伴有韧带肥厚/骨化(2645例)的SDD患者以CDD占比最高,为79.9%(2114/2645)。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SDD患者占比分别为20.8%(4749/22951)和9.7%(2230/22951)。结论 :SDD有着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在不同部位发病的人群特征不同。男性、50~54岁、办公室人员是CDD的高发人群;男性、农民是TDD的高发人群;〈45岁的男性,特别是18~29岁的男性以及〉45岁的女性是LDD的高发人群。此外,伴有骨质疏松或伴有膝关节炎是LDD的危险因素,伴有韧带肥厚/骨化是CDD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有重点的干预和宣教可能是降低SDD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行性疾病 颈椎退行性变 胸椎退行性变 腰椎退行性变 住院人群 人口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基于“精准骨科”的四肢骨缺损重建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冰川 孙川 +4 位作者 侯国进 杨钟玮 刘忠军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骨缺损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15例骨缺损。骨髓炎12例,无菌性骨不愈合3例。骨缺损部位包括股骨合并胫骨1例,股骨7例,胫骨6例,肱骨1例。骨缺损长6~31.2 cm,中位数12.7 cm。在彻...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骨缺损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15例骨缺损。骨髓炎12例,无菌性骨不愈合3例。骨缺损部位包括股骨合并胫骨1例,股骨7例,胫骨6例,肱骨1例。骨缺损长6~31.2 cm,中位数12.7 cm。在彻底清创及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应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骨缺损。常规复查X线及CT,定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上肢功能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下肢功能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例骨髓炎感染复发。余13例无感染复发、内固定及假体松动断裂,平均随访18.0月(12~26个月),末次随访日常生活肢体疼痛VAS评分平均2.4分(2~4分),ADL评分94.2分(90~95分),1例肱骨缺损患者DASH评分31.7分,12例下肢骨缺损患者LEFS评分42.0分(38~47分),满意度9.3分(9.1~9.5分)。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四肢骨缺损可实现假体稳定及新骨再生,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的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缺损 临床应用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吴昊森 周非非 +4 位作者 陈欣 张凤山 潘胜发 王少波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共10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发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长期随访的预后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在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科接受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术后3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颈后路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发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长期随访的预后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在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科接受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术后3个月随访时mJOA评分较术前下降≥1分)的患者,以术后10年随访时m JOA评分是否恢复至术前水平将患者分为未恢复组(n=5)及恢复组(n=12),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围术期资料及术后3个月、1年和10年时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影像学数据[包括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比较两组患者历次随访时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回归分析,并比较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时两组患者mJOA评分不同项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未恢复组患者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比例明显高于恢复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合并脊髓T2高信号、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基线信息以及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恢复组中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及C5神经根麻痹,恢复组中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个月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所有患者完善影像学检查后未见减压不充分,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未恢复组与恢复组患者术前mJOA评分分别为13.30±2.46分及14.71±1.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恢复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mJOA评分较术后3个月随访明显改善且与术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0年随访时显著性高于术前及历次随访;未恢复组患者术后1年和10年随访时mJOA评分与术后3个月发生神经功能早期恶化时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VAS评分及NDI评分在术前及历次随访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组内术前及历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NDI亦无统计学差异。恢复组历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10年随访时SVA较术前增加明显;未恢复组历次随访时Cobb角及SV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恢复组ROM在术后历次随访中均较术前显著性减小,未恢复组术后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前及历次随访时Cobb角、ROM及SVA均无显著性差异。未恢复组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时更易累及下肢运动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OPLL是发生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且术后10年难以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OPLL的患者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长期随访期更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 术后神经功能恶化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加速康复外科对骨科护士护理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艳平 金姬延 +1 位作者 刘东晖 庞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对骨科护士护理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知信行)以及围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我科开展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ERAS,使用《外科医护人员ERA...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对骨科护士护理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知信行)以及围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我科开展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ERAS,使用《外科医护人员ERAS知信行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和ERAS模式的98名骨科护士知信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开展EARS对患者围术期质量安全的影响。结果开展腰椎后路融合减压内固定术ERAS后,骨科护士知识得分优秀率由40.8%(40/98)提高到55.1%(54/98)(χ^2=4.007,P=0.045),患者住院时间由(7.6±3.5)d缩短到(7.3±2.4)d(t=2.444,P=0.015),并发症发生率由3.3%(32/958)降至1.4%(12/883)(χ^2=7.732,P=0.005)。结论开展腰椎后路融合减压内固定术ERAS有助于提高患者围术期质量安全及护士知信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内固定术 护理 知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并发脑脊液漏围术期的处理策略
14
作者 徐子煊 袁磊 +1 位作者 陈广辉 孙垂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胸椎手术操作复杂,容易出现多种手术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单纯黄韧带骨化或后纵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大多在20%~30%,不同术式、不同入路脑脊液漏发生率差异较大[1]。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术后脑脊... 胸椎手术操作复杂,容易出现多种手术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单纯黄韧带骨化或后纵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大多在20%~30%,不同术式、不同入路脑脊液漏发生率差异较大[1]。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8.6%~70.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脑脊液漏 黄韧带骨化 不同术式 常见并发症 胸椎管狭窄症 手术并发症 不同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腰椎椎弓根螺钉轴向抗拔出力的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谷世锋 李玉伟 +1 位作者 王海蛟 李修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6种螺钉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结果,为内固定螺钉的优化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例无腰椎病变及手术史的男性腰椎CT数据,年龄68.0±4.9(60~75)岁,身高171.7±3.2(168~176...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6种螺钉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结果,为内固定螺钉的优化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例无腰椎病变及手术史的男性腰椎CT数据,年龄68.0±4.9(60~75)岁,身高171.7±3.2(168~176)cm,体重63.6±3.2(59~68)kg,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连续薄层扫描,获取DICOM格式影像。通过Mimics 21.0软件重建L3椎体三维模型,经Geomagic Wrap 2021完成曲面优化后,在Solid Works 2023中构建7种螺钉模型并进行装配。按强化方式将螺钉分为:A组(对照组,传统螺钉无加固)、B组(增大螺钉外径)、C组(减小螺距)、D组(减小皮质骨接触部分的螺距)、E组(骨水泥加固)、F组(穿透对侧皮质骨)、G组(皮质骨轨迹螺钉)。建立7种螺钉×7例椎体模型的49组有限元模型,参考既往研究文献数据完成材料赋值后,采用Ansys Workbench 2023静态结构分析模块,对所建立的7组有限元模型模拟轴向拔出实验,观察各组螺钉在1200N的轴向拉力下的拔出位移及破坏时产生的最大等效应力,并对所测指标进行不同螺钉组之间的对比分析。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G组螺钉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142±0.029mm、0.138±0.031mm、0.144±0.032mm、0.139±0.027mm、0.119±0.024mm、0.126±0.028mm、0.040±0.007mm,A~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2,P=0.5489)。A组与G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264.0±7.6MPa、234.8±28.0MPa、245.5±17.5MPa、260.0±7.2MPa、279.7±14.3MPa、311.9±31.4MPa、432.6±87.5MPa。B组、C组与A组对比分别减小了1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组分别与A组对比分别增大了5.9%,18.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螺丝钉强化技术抗轴向拔出力效果明显不同,仅增大螺钉外径或减小全部螺距会减小螺钉的轴向拔出强度,减小皮质骨区域的螺距对螺钉把持力的增加没有明显正向作用,骨水泥加固、增加螺钉长度穿透对侧皮质骨和皮质骨轨迹螺钉均明显改善了螺钉的轴向抗拔出效果,其中皮质骨轨迹螺钉强化技术的加固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皮质骨轨迹螺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头加压螺钉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比较
16
作者 符玉亮 曹源 +2 位作者 崔增桢 白梁宇 吕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341,共7页
目的 比较使用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70例粉碎性桡骨头颈骨折资料,桡骨颈骨折合并桡骨头碎裂为2块44例,3块26例,其中31例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 目的 比较使用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70例粉碎性桡骨头颈骨折资料,桡骨颈骨折合并桡骨头碎裂为2块44例,3块26例,其中31例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9例解剖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比较2组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肘关节及前臂运动范围、并发症及再手术原因。结果 2组各1例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行桡骨头置换,其余68例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随访时间20~135个月,平均66.7月,其中<36个月14例,36~60个月18例,>60个月36例。末次随访MEPS评分85~100分,中位数100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P=0.762)。螺钉组旋后优于钢板组(78.5°±5.0°vs.76.2°±4.6°,t=2.010,P=0.049),2组屈、伸、旋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螺钉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12.9%(4/31) vs. 46.2%(18/39),P=0.003],二次手术率低[6.5%(2/31) vs. 30.8%(12/39),P=0.012],因硬件激惹症状引起的二次手术率低[3.3%(1/31) vs. 25.6%(10/39),P=0.026]。结论 对于骨折块≤3块的桡骨头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采用钢板及螺钉均可取得良好的长期疗效,螺钉内固定可降低术后二次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螺钉 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物资的配备与管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琰 李佩涛 +4 位作者 金姬延 李葆华 胡跃林 赵峰 苏春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8期1189-1193,共5页
总结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下,结合冬季项目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2022年北京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综合诊所对物资的配备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高效的物资管理工作保障了综合诊所顺利地运行,亦为赛事提供及时、科学、有效的高质量医... 总结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下,结合冬季项目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2022年北京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综合诊所对物资的配备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高效的物资管理工作保障了综合诊所顺利地运行,亦为赛事提供及时、科学、有效的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诊所 冬奥会 冬残奥会 物资配备 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生物可降解WE43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对骨缺损的治疗
18
作者 闵树元 田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6,共8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工艺制造的多孔WE43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并观察其治疗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利用Sprague Dawley(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根据培养液不同将细胞分为100%浸提液组、50%浸提液组、... 目的:探讨3D打印工艺制造的多孔WE43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并观察其治疗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利用Sprague Dawley(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根据培养液不同将细胞分为100%浸提液组、50%浸提液组、10%浸提液组及对照组,将各组细胞分别培养1、3及7 d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体内实验中,随机将3.0~3.5 kg新西兰大白兔分成实验组、骨水泥组与空白组3组,每组9只,每只均对左侧股骨外侧髁进行手术,利用骨钻制造直径5 mm、深6 mm的骨缺损,其中实验组植入WE43镁合金支架,骨水泥组植入硫酸钙骨水泥,空白组不做植入。在术后4、8与12周分别对每组3只进行二氧化碳麻醉法安乐死,对股骨及重要内脏器官进行取材,对左股骨外侧髁进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对重要内脏器官制备切片,并使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对股骨外侧髁制作硬组织切磨片,使用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细胞毒性试验中,培养1 d时,100%浸提液组细胞存活率高于对照组(140.56%vs.100.00%,P<0.05);培养3 d时,各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7 d时,100%浸提液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68.64%vs.100.00%,P<0.05)。体内实验中Micro-CT扫描发现实验组在4周时大部分支架均已降解,高密度的支架所剩很少,12周时已无明显支架轮廓。在4周时,WE43镁合金支架周围有一定量气体生成,在8~12周时,气体明显减少。硬组织切磨片显示,实验组4周时支架周围有一定量细胞外基质和类骨质生成,骨水泥组中硫酸钙骨水泥已大部分降解,8周时实验组支架及其降解产物周围的类骨质明显增多,12周时实验组支架周围有新生骨与支架接触,骨水泥组与空白组新生骨较少。结论:3D打印工艺制造的多孔WE43镁合金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有潜力成为修补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植入物 骨移植物 镁合金 3D打印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评估、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锐 杨枭雄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7-762,共6页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DCS)是指由于个体发育过程中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发育不足,导致的椎管空间狭窄状态[1、2]。相较于以退变因素为主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DCS常表现为节段间一致的、非局灶...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DCS)是指由于个体发育过程中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发育不足,导致的椎管空间狭窄状态[1、2]。相较于以退变因素为主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DCS常表现为节段间一致的、非局灶性的椎管缩小[2、3];是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影像学评估 手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护理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佩涛 张琰 +4 位作者 金姬延 赵峰 李葆华 胡跃林 苏春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9期1329-1333,共5页
总结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下,北京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综合诊所的护理管理架构、制度建设、质量控制、流程改造、人力调配、疫情防控、培训考核等7个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护理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实施,高质量完成了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 总结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下,北京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综合诊所的护理管理架构、制度建设、质量控制、流程改造、人力调配、疫情防控、培训考核等7个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护理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实施,高质量完成了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医疗护理保障工作,使综合诊所各项工作顺畅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疗保障 闭环管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