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霍奇金淋巴瘤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羚利 田磊 +8 位作者 董菲 杨萍 万伟 李其辉 马兰 高锦洁 王继军 赵伟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3,共6页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0年1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并至少进行1次疗效评估的129例HL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nn Arbo...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0年1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并至少进行1次疗效评估的129例HL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血常规、β_(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白蛋白水平等,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经典HL中结节硬化型所占比例最高为51.6%,其次为混合细胞型(36.5%)、富于淋巴细胞型(3.2%)和淋巴细胞消减型(0.7%),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的HL占4.8%。HL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89.8%,5年为85.0%;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73.4%,5年为63.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是HL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负性影响因素,而血红蛋白水平是独立正性影响因素。纵隔包块大小为9.2 cm时对判断HL患者的生存状态最有意义。早期无大包块HL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7.4%和76.0%,而晚期HL患者分别为83.4%和55.9%(均P<0.05)。治疗2-4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选择化疗联合放疗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5.0%,而单用化疗的患者为89.6%。结论:HL患者总体预后较好,尤其是早期非大包块HL患者。IPI评分及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H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纵隔包块大于9.2 cm可作为判断中国人HL患者预后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回顾性研究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晸华 罗澜 +4 位作者 杨萍 李艳 邹德慧 高春记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3个血液研究中心共113例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对其中ETP-ALL/LBL及非ETP-ALL/LB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3例T-ALL/LBL患者中,13例诊断为ETP-ALL/LBL(11.5%),其中男性患者11例(84.6%),中位年龄28(18-53)岁。与非ETP-ALL/LBL患者相比,ETP-ALL/LBL患者在年龄、性别、纵隔大包块发生率、临床分期、IPI评分、白细胞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3例ETP-ALL/LBL患者中,9例(69.2%)获得完全缓解,ETP-ALL/LBL患者较非ETP-ALL/LBL患者化疗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在单纯化疗未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ETP-ALL/LBL组较非ETP-ALL/LBL组显示出更差的5年生存率(0 vs 7.1%,P=0.008),而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两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37.5%vs 40.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为影响T-ALL/LB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TP-ALL/LBL较其他类型T-ALL/LBL患者诱导化疗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诱导缓解后续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对于提高ETP-ALL/LBL患者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血Treg绝对数减少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包芳 万文丽 +2 位作者 朱明霞 王晶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7,共7页
目的:探索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发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百分比及绝对数,通过生存分析明确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运用最大选择Log-rank检验,找到Treg绝对数作为连... 目的:探索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发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百分比及绝对数,通过生存分析明确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运用最大选择Log-rank检验,找到Treg绝对数作为连续变量用于区分不同预后结果的界值。将Treg绝对数依界值的新分组与年龄、性别、病理亚型、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等指标一同纳入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最终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验证上述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初发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绝对数在疾病难治复发组较完全缓解组明显降低。Treg绝对数界值为19个/μl。外周血Treg绝对数减低为独立于危险度分层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初发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绝对数减低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REG细胞 界值 最大选择Log-rank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临床特点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继军 景红梅 +4 位作者 申红卫 徐教生 李敏 高子芬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94-1498,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W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学... 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W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病理检查特点、治疗方法。结果表明:16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1岁,贫血和高粘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表现;骨髓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淋巴浆细胞或浆细胞增多;淋巴结活检可见瘤细胞弥漫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经治疗后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81.3%,完全缓解25%,生存时间6-108月,其中3例死亡,生存率为81.3%。结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疾病过程具有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特点,病程较长,经治疗可获缓解,但不易治愈,部分患者可转化为中高度恶性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移植治疗下肢缺血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国祥 赵军 +3 位作者 栾景源 克晓燕 景红梅 王继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02-203,共2页
本文报道 3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 ,取自体骨髓 10 0ml~ 12 0ml多点注射到患肢小腿肌肉内。 3例于注射后当天小腿转暖 ,足背静脉充盈 ,静息痛减轻或消失。随访 8周以上 ,其中 1例术前踝肱比为 0 ,术后 6周增至 0 5 5。另 2例术后 2周足... 本文报道 3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 ,取自体骨髓 10 0ml~ 12 0ml多点注射到患肢小腿肌肉内。 3例于注射后当天小腿转暖 ,足背静脉充盈 ,静息痛减轻或消失。随访 8周以上 ,其中 1例术前踝肱比为 0 ,术后 6周增至 0 5 5。另 2例术后 2周足趾坏死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下肢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淋巴细胞亚群与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包芳 史尉利 +7 位作者 胡静 张娣 高东晗 夏云霞 景红梅 克晓燕 葛庆岗 沈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5-1081,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2月8日至3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由三家援鄂医疗队负责的隔离病房收治的81例COVI...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2月8日至3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由三家援鄂医疗队负责的隔离病房收治的81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的疾病状态分为普通型(35例)、重型(39例)、危重型(7例)。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比较不同临床亚型组患者间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绝对数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普通型及重型患者,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呈递减趋势。22例患者首次检测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绝对数、CD4+/CD8+六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59例患者上述指标存在异常,以NK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最为常见(61%,56%)。将NK、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患者作为一组,其余指标异常患者作为一组,前者危重型患者较多(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8∶7 vs.19∶21∶0,P=0.001),且死亡病例均在此组(6例vs.0例,P=0.001)。15例患者B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余64例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减低组与正常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7∶4和30∶31∶3,减低组危重型患者比例多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COVID-19患者临床亚型越危重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数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病毒性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PD-L1与PD-1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1
7
作者 包芳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索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病理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DLBCL患者资料,选取现仍可获取初治时病理组织切... 目的:探索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病理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DLBCL患者资料,选取现仍可获取初治时病理组织切片的患者21例。将患者依临床结局分为完全缓解及难治复发两组。采用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切片中PD-1、PD-L1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比例,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分子标志物表达在不同临床特点组及不同预后组间的差异。结果:乳酸脱氢酶增高组患者PD-L1^(+)细胞与PD-1+细胞的比例(PD-L1^(+)∶PD-1+)为5.14±3.825,明显高于非增高组的0.76±0.563(P=0.001);Treg细胞增高组PD-L1^(+)∶PD-1+为1.41±1.454,明显低于减低组的6.42±4.426(P=0.023)。结论:初治DLBCL患者病理组织切片中PD-L1与PD-1的表达比例增高与不良预后临床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苏元波 李艳 +3 位作者 刘超 胥婕 李其辉 董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R-CHOP)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7例HB...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R-CHOP)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7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且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根据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未激活组(n=174)与HBV激活组(n=13)。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化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及预后情况。结果HBV激活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71(66,80)岁vs.65(54,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13/13,100.0%)患者HBV DNA由基线不可测转为可测,2例患者HBsAg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为阳性的时间先于可测及HBV DNA的时间。13例HBV再激活患者中,2例出现HBV再激活相关肝炎,未发生HBV再激活相关暴发性肝炎;7例(7/13,53.8%)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其中3例(3/13,23.1%)HBeAg由阴性转为阳性。HBV再激活后,10例患者在随访中HBV DNA恢复至不可测水平,其中7例接受抗病毒治疗;2例HBsAg阳性患者在随访中HBsAg转为阴性。结论HBsAg阴性/抗-HBc阳性DLBCL患者接受R-CHOP化疗后HBV再激活为中度风险,密切监测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对于早期发现HBV再激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乙型肝炎病毒 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旭 董菲 +5 位作者 田磊 赵伟 李敏 崔龙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总结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21年5月我院11例MEITL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27~69岁,中位年... 目的总结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MEITL)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21年5月我院11例MEITL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27~69岁,中位年龄58岁。病变位于小肠7例,结直肠1例,同时累及小肠和结肠1例,小肠和食管1例,结肠和肺1例。8例经手术确诊,手术指征为肠穿孔5例,肠梗阻1例,小肠占位1例,食管占位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5例,小肠肿瘤切除、远端旷置、近端造瘘术1例,腹腔镜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例,食管癌根治术1例,术后均接受化疗,术后首周期化疗均未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或手术伤口感染。3例内镜病理确诊,接受化疗,其中1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化疗中肠梗阻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结果1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14.5月(3~25月),1例随访70个月生存。结论MEITL起病隐匿,常以急腹症为首诊症状,治疗以化疗为主,外科手术在辅助明确诊断及肠道并发症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 急腹症 手术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李艳 杨萍 +5 位作者 包芳 李森 马兰 董菲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435-1442,共8页
目的:探索和评价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4年12月应用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 目的:探索和评价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4年12月应用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移植预处理方案、预处理相关毒副反应、移植后疾病缓解状态及生存结局等。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19例患者在疾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状态接受了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9例复发/难治患者进行了挽救性移植治疗。所有患者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9(5-11)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0(6-13)d。所有患者自体移植后首次疗效评估均为完全缓解。移植期间主要并发症为粒细胞缺乏伴发热(26例)和3级腹泻(9例)。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有19例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安全有效。移植后3例复发、1例死亡。患者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1年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6.3%,总生存率均为94.1%。结论: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 大剂量化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