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癌症疼痛护理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64
1
作者 王云 王兆霞 +14 位作者 王培 冯葳 田红梅 许丽媛 陆宇晗 张红 杨阳 何瑞仙 易慧娟 陈雅枚 国仁秀 郑莹 赵菁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1-648,共8页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由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或与损伤有关的感觉和情绪上不愉快的体验”。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我国,初诊癌症病人疼痛的发生率为...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由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或与损伤有关的感觉和情绪上不愉快的体验”。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我国,初诊癌症病人疼痛的发生率为25%,晚期癌症病人中有60%~8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严重影响了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躯体方面,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功能减退、恶心、食欲不振、失眠等;在心理精神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恐惧、抑郁,严重者可能失去控制、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疼痛 护理专家 晚期癌症病人 北京市 注意力不集中 组织损伤 生活质量 活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盲穿法行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雅玫 石新华 张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31-1133,1144,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3月对213例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超声引导组),与采...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3月对213例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超声引导组),与采用盲穿法的230例肿瘤患者(盲穿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203/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27.436,P=0.0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1%(209/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40.755,P=0.000).超声引导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0 5%(1/212),显著低于盲穿组4.5%(9/202)(χ2=5.377,P=0.020);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0.9%(2/212),显著低于盲穿组7.9%(16/202)(χ^2=12.109,P=0.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盲穿组1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488).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肿瘤患者行PICC比盲穿法可以显著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ELDINGER技术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或阴道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肿瘤 被引量:2
3
作者 冉维强 葛辉玉 +1 位作者 王金锐 王俊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8期733-735,共3页
盆腔复发肿瘤多见于子宫、直肠及膀胱的恶性肿瘤[1],临床大多采取根治性手术、根治量放疗和(或)联合化疗,盆腔内脏器的广泛损伤或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复发率也较高,一旦复发,治疗手段少且预后差,此时多采... 盆腔复发肿瘤多见于子宫、直肠及膀胱的恶性肿瘤[1],临床大多采取根治性手术、根治量放疗和(或)联合化疗,盆腔内脏器的广泛损伤或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复发率也较高,一旦复发,治疗手段少且预后差,此时多采取姑息性治疗手段。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是一种由超声或CT等引导的肿瘤姑息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引导 粒子植入治疗 复发肿瘤 盆腔内 直肠 放射性粒子植入 姑息性治疗 根治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预测放射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
4
作者 许秋实 刘彤 王俊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7,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铁死亡的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模型,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标准化原发瘤和正常组织转录组数据,以... 目的:构建基于铁死亡的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模型,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标准化原发瘤和正常组织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应的临床信息数据,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构建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高、低风险组预测模型,使用数据包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验证模型在高、低风险组中的差异。结果:铁死亡相关的差异性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铁死亡、谷胱甘肽代谢、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活性氧的代谢过程;用14个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构建一个预后模型,数据分析表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可以独立预测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以年龄、性别、分期作为临床病理学变量,可预测出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高风险组预后较差。结论:风险模型能够独立预测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可为铁死亡相关lncRNA在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预测提供依据,并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联合铁死亡治疗提供临床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FAM方案治疗胃癌肝转移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力文 张淑兰 +1 位作者 李惠平 李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76-377,共2页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FAM方案联合化疗对胃癌肝转移的疗效。 方法  14例胃癌多发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留置导管FAM联合化疗术。 结果 CR 1例 ;PR 7例 ;NC 4例 ;PD 2例。中位生存期 15个月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0 .0 % ;5 7.1% ;14.3...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FAM方案联合化疗对胃癌肝转移的疗效。 方法  14例胃癌多发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留置导管FAM联合化疗术。 结果 CR 1例 ;PR 7例 ;NC 4例 ;PD 2例。中位生存期 15个月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0 .0 % ;5 7.1% ;14.3%。无严重合并症发生。 结论 经肝动脉FAM方案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FAM方案 胃癌 肝转移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