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尿量控制提高泌尿肿瘤放疗期间膀胱稳定性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皓 姜树坤 +6 位作者 彭冉 黄毅 王明清 王俊杰 刘承 张帆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索个体化尿量控制训练模式,以个体化预期尿量为患者膀胱管控的目标,指导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主动感知膀胱容受性,提高放疗期间膀胱管控的精准度。方法:选择2019年5月—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放疗定位前... 目的:探索个体化尿量控制训练模式,以个体化预期尿量为患者膀胱管控的目标,指导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主动感知膀胱容受性,提高放疗期间膀胱管控的精准度。方法:选择2019年5月—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放疗定位前进行憋尿训练,要求患者以个体化膀胱适度充盈为训练目的,建议最佳的膀胱容量范围200~400 mL。训练2~4周后根据患者个体化的膀胱容受性确定放疗定位条件和放疗实施时的膀胱处方体积。患者CT模拟定位时采集平扫CT图像和静脉注射造影剂后8 min图像,分别测量膀胱体积。患者治疗前自评膀胱体积接近膀胱处方体积时使用膀胱容量测量仪测量体积,治疗前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并测量膀胱体积,治疗结束后再次使用膀胱仪测量膀胱体积。结果:放疗前自评膀胱体积(V EVA01)与放疗前膀胱仪测量体积(V BVI01)、定位CT测量膀胱体积(V CT01)与放疗前膀胱仪测量体积(V BVI01)、定位CT测量膀胱体积(V CT01)与CBCT测量膀胱体积(V CBCT)存在相关性,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位CT体积(V CT01)与放疗前自评膀胱体积(V EVA01)、放疗前自评膀胱体积(V EVA01)与CBCT体积(V CBCT)存在相关性,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放疗期间,在膀胱容量测量仪的辅助下尝试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憋尿,个体化膀胱处方可能有利于实现放疗期间稳定的膀胱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体积 放射治疗 泌尿肿瘤 超声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电子记录系统在肿瘤科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攀峰 吴松波 +2 位作者 李葆华 陈雅玫 张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在我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研发并设计出肿瘤科疼痛电子记录系统,包括疼痛评估、标准化语言疼痛模板的录入、疼痛分值的动态曲线展示等一系列疼痛评估和记录的功能,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转化。疼痛电子记录系统的应用,适应我院对... 在我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研发并设计出肿瘤科疼痛电子记录系统,包括疼痛评估、标准化语言疼痛模板的录入、疼痛分值的动态曲线展示等一系列疼痛评估和记录的功能,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转化。疼痛电子记录系统的应用,适应我院对于疼痛管理要求,节省了护士对患者疼痛的评估和记录时间,促进了护士对疼痛的评估和记录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电子记录系统 肿瘤科 医院 应用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D治疗床辅助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分析
3
作者 田素青 孙海涛 +1 位作者 赵田地 王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评估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引导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分次内和分次间摆位偏差,以及6D治疗床(HexaPOD evo RT 6D)对这些偏差的纠正能力和稳定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 目的:评估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引导下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分次内和分次间摆位偏差,以及6D治疗床(HexaPOD evo RT 6D)对这些偏差的纠正能力和稳定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医科达公司AXESSE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前置CBCT扫描,通过骨窗模式与计划参考影像进行配准,自动或手动调整6D治疗床以校准偏差,随后进行第二次CBCT扫描以确认偏差校正。通过比较校正前后的配准结果,记录患者在平移(X、Y、Z方向)和旋转(Rx、Ry、R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对分次间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在连续入组59例患者的506次CBCT扫描中,成功获取并在线校正了6D治疗床的摆位误差数据,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最大值分别为0.90 cm与0.04 cm(X方向)、1.74 cm与0.09 cm(Y方向)、1.80 cm与0.09 cm(Z方向),以及2.90°与0.14°(Rx方向)、3.00°与0.15°(Ry方向)、3.00°与0.15°(Rz方向)。在线校正明显减小了各方向上的平均摆位误差,平移误差(X、Y、Z方向)和旋转误差(Rx、Ry、Rz方向)的平均值分别从0.18 cm、0.22 cm、0.25 cm和0.82°、1.11°、0.73°减少至0.01 cm、0.01 cm、0.01 cm和0.04°、0.06°、0.04°(P均<0.001)。校正后,在X、Y、Z方向上平移误差小于0.10 cm的频率分别达到99.60%、98.62%、95.45%,旋转误差小于0.20°的频率均达到或超过99.80%。结论:结合CBCT和6D治疗床的在线校正显著降低了头颈部放疗患者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极大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头颈部肿瘤 影像引导 摆位误差 6D治疗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切线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海涛 杨瑞杰 +4 位作者 江萍 姜伟娟 李金娜 孟娜 王俊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切线野调强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2F-Rapid Arc)与切线野调强(2FIMRT)计划,2F-Rapid Arc采用机架角28...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切线野调强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2F-Rapid Arc)与切线野调强(2FIMRT)计划,2F-Rapid Arc采用机架角287°~293°至152°~162°的两个部分弧,中间0°~90°避免照射,2F-IMRT采用机架角301°~311°和125°~135°的切线野照射,处方剂量均为46 Gy/23次,所有计划要求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比较2种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2F-Rapid Arc和2F-IMRT计划均匀性指数分别是1.12±0.02和1.11±0.03(P=0.282),适形度指数分别是0.80±0.03和0.65±0.04(P<0.001),计划靶区(PTV)V110分别是20.98%±14.47%和10.43%±10.49%(P=0.030)。与2F-IMRT计划相比,2F-Rapid Arc计划增加了左侧肺的V5(48.06%±17.32%vs.24.23%±6.56%,P=0.001)、V10(28.89%±9.28%vs.17.07%±4.78%,P=0.004)、D_(mean)[(9.70±2.14)Gy vs.(6.86±1.77)Gy,P=0.002],增加了双肺的V5(22.85%±7.55%vs.11.01%±2.95%,P=0.001]、V10(13.16%±4.33%vs.7.76%±2.16%,P=0.006)、D_(mean)[(4.66±0.95)Gy vs.(3.17±0.82)Gy,P=0.001),但降低了左侧肺的V40(3.58%±1.46%vs.6.19%±3.04%,P=0.006),同时降低了双肺的V40(1.61%±0.64%vs.2.81%±1.39%,P=0.005)。增加了心脏的V5(39.3%±17.19%vs.8.79%±4.24%,P<0.001)、V10(21.31%±13.8%vs.5.73%±3.42%,P=0.002)、V20(7.80%±6.08%vs.4.05%±2.85%,P=0.018)、D_(mean)[(0.64±0.25)Gy vs.(0.29±1.39)Gy,P<0.001],降低了心脏的V40(0.50%±0.40%vs.1.86%±1.94%,P=0.037)。增加了对侧乳腺的D_(mean)[(1.63±1.26)Gy vs.(0.09±0.05)Gy,P=0.004]。与2F-IMRT计划相比,2F-Rapid Arc治疗时间略有增加[(132.9±7.2)s vs.(140.3±11.6)s,P=0.030],两者的机器跳数相当[(467.0±30.4)MU vs.(494.7±44.9)MU,P=0.094]。结论:2F-Rapid Arc和2F-IMRT计划皆能满足临床需要,2F-Rapid Arc计划比2F-IMRT计划有更好的适形度,更低的高剂量区,但是增加了患侧肺、双肺、心脏的低剂量区及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2F-Rapid Arc计划的治疗时间比2F-IMRT计划略长;2F-Rapid Arc计划的机器跳数与2F-IMRT计划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肿瘤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晓光 袁慧书 +3 位作者 刘忠军 王俊杰 马庆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和初步结果。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5月对收治的13例脊柱肿瘤患者在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确定肿瘤对放疗敏感后应用125I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依术前的计算机模...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和初步结果。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5月对收治的13例脊柱肿瘤患者在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确定肿瘤对放疗敏感后应用125I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依术前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确定粒子置入的数量和三维间隔,2例术中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于残存肿瘤内置入粒子;11例于CT监测下经皮穿刺在肿瘤病灶内置入粒子。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个月。术后4~11d起效,疼痛缓解9例(VAS评分<20mm),减轻4例(VAS评分20~40mm),疗效持续3~19个月。3例肿瘤生长得到抑制。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9个月死于肝脏衰竭,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术后16个月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他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存活。随访中无放射性脊髓神经病发生。结论:对于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术中无法全切而又对放疗敏感的脊柱肿瘤患者采用瘤体内置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疼痛,保持生活质量、减少手术治疗并发症;是治疗晚期脊柱肿瘤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放射性 粒子 近距离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和顺铂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丽红 田素青 +4 位作者 曲昂 孙海涛 王皓 廖安燕 王俊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每周尼妥珠单抗和顺铂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7月24例FIGO分期为Ⅰ_(B1)~Ⅳ_A期、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鳞癌的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接受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50.4 Gy/28... 目的探讨每周尼妥珠单抗和顺铂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7月24例FIGO分期为Ⅰ_(B1)~Ⅳ_A期、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鳞癌的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接受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50.4 Gy/28次)和5~6次(30~36 Gy/5~6次)的后装近距离治疗,化疗方案为每周尼妥珠单抗200 mg和顺铂40 mg/m^2,共6周期。急性反应评价按照CTCAE 4.03标准,晚期反应评价按照RTOG/EORTC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完成6周期化疗并在7~8周内完成盆腔放疗。3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3.3%(8/24)、8.3%(2/24)和8.3%(2/24),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恢复至正常继续化疗。未出现4级血液学毒性。24例中位随访12个月(5~24个月)。治疗后4个月2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部分缓解中,1例在治疗后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1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24/24)、95.8%(23/24)和95.8%(23/24)。1例治疗后7个月出现1级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结论 6周期的每周尼妥珠单抗200 mg和顺铂40 mg/m^2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宫颈癌安全、可行,显示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靶向药物疗法 同步化疗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直肠癌: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的疗效 被引量:6
7
作者 柳晨 袁慧书 +3 位作者 王俊杰 孟娜 韩嵩博 马永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行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对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3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粒子植入间距0.5~1.0cm;术后即刻复查CT观察粒...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行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对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3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粒子植入间距0.5~1.0cm;术后即刻复查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验证。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9~136颗,粒子活度0.50~1.60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110~160Gy。随访3~75个月,局部有效率70.00%(21/30),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7.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0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62.7%,2年为47.1%,3年为47.1%。1年生存率30.9%,2年为13.3%,3年为6.6%。术前疼痛评分(6.32±2.15)分,术后评分(2.77±1.77)分,术后疼痛评分低于术前(P<0.001),疼痛改善有效率100%(22/22)。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复发性直肠癌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是治疗直肠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复发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 粒子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立体定向消融放疗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学敏 王皓 王俊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2-526,共5页
全身治疗和转移灶局部治疗可以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的生存。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又称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不仅是转移灶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还对全身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影响。SABR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通过对肿瘤细胞... 全身治疗和转移灶局部治疗可以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的生存。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又称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不仅是转移灶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还对全身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影响。SABR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通过对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的影响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SABR联合免疫治疗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增加照射区域之外病灶远隔效应的发生率。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SABT)是一种独立的微创治疗体系,具有疗程短、精确性高、疗效确切的特点。现就SABR和SABT在CRLM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立体定向消融放疗 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波刀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君 孔祥慧 +3 位作者 杨瑞杰 程程 王工 庄洪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70-674,共5页
目的: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 目的: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腰骶脊柱肿瘤患者18例,分别采用仰卧位(真空垫固定)和俯卧位(热塑体网与俯卧板固定)进行CT模拟定位。按照XST与XSPT两种追踪方式设计治疗计划,治疗中分别记录两种体位脊柱追踪的摆位修正误差,平移修正为进出、左右、升降方向,角度修正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仰俯、倾斜。同时采集俯卧位治疗模式下同步呼吸追踪的相关误差。两种追踪模式的摆位修正误差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修正误差的差异。同时分析俯卧位同步呼吸相关误差,评估呼吸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升降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18±0.16)mm,俯卧位为(0.31±0.2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出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27±0.24)mm,俯卧位为(0.50±0.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呼吸模型相关误差左右、进出和升降的平均值分别为(0.21±0.11)mm、(0.41±0.38)mm和(0.68±0.42)mm。结论:治疗中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相比于仰卧位定位方式,俯卧位在升降与进出方向摆位误差相对较大,但俯卧位治疗方式具有同步呼吸追踪系统,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呼吸动度的实时修正。俯卧位脊柱追踪模式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同样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脊柱追踪 俯卧位 立体定向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攀峰 张洪君 +2 位作者 李蕊 计虹 张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期74-76,共3页
本研究在我院移动护理系统基础上,建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护士基础数据、变动数据、管理数据、护士调动记录等模块,实现随时统计护士相关资料,并可与其它系统数据交互。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本研究在我院移动护理系统基础上,建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护士基础数据、变动数据、管理数据、护士调动记录等模块,实现随时统计护士相关资料,并可与其它系统数据交互。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护理绩效评估和岗位管理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力资源 管理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非非 姜亮 +4 位作者 刘晓光 王俊杰 马庆军 刘忠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转移瘤外科治疗的疗效以及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寰枢椎转移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外科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前者... 目的:探讨寰枢椎转移瘤外科治疗的疗效以及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寰枢椎转移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外科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前者进一步分为后路枕颈固定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组(后简称粒子置入组)和其他外科治疗组。分析三组患者的生存期及外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22例患者中,17例(77.3%)获得随访资料,外科治疗组11例,其中7例行后路枕颈固定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术,4例行单纯后路枕颈固定术或Halo-vest外固定;保守治疗组6例。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粒子置入组48.0±27.0个月,其他外科治疗组22.0±8.3个月,保守治疗组6.0±1.2个月,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科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24.8d,颈痛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VAS颈痛评分自治疗前8.4分下降至治疗后3.0分,Karnofsky日常状态评分由治疗前65.5分上升至治疗后79.1分,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病灶累及寰枢椎稳定的转移瘤,后路枕颈固定能够迅速重建上颈椎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枕颈固定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放疗能够在提供稳定性的同时持续破坏肿瘤细胞,可能有助于转移灶局部病变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 寰枢椎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科护士长危重患者访视信息系统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攀峰 张会芝 张越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9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ICU科护士长危重患者访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基于无线网络、移动护士站和PDA等硬件设施开发科护士长访视系统。结果:开发出的ICU科护士长危重患者访视信息系统,能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 目的:探讨ICU科护士长危重患者访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基于无线网络、移动护士站和PDA等硬件设施开发科护士长访视系统。结果:开发出的ICU科护士长危重患者访视信息系统,能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结论:ICU科护士长危重患者访视信息系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护士长的科学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护士长访视系统 ICU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通过激活Hippo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辉 郭正阳 +4 位作者 张腾瑞 尹忠楠 龚月卿 李琛 薛丽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4-679,共6页
非诺贝特是PPARα的常见激动剂,临床上广泛用于高血脂患者的治疗,其安全性得到大量数据支持,近年来其抗肿瘤的作用被关注。本实验旨在研究降脂药非诺贝特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设... 非诺贝特是PPARα的常见激动剂,临床上广泛用于高血脂患者的治疗,其安全性得到大量数据支持,近年来其抗肿瘤的作用被关注。本实验旨在研究降脂药非诺贝特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非诺贝特处理组(25μmol/L、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并采用IncuCyte S3■Live-Cell Analysis System实时监测两类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处理组细胞增殖及迁移速率均明显降低(P<0.01),且增殖速率随非诺贝特干预时间及浓度逐渐下降,非诺贝特对B16F10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通过转录物组测序(RNA-Seq)检测药物干预后的基因表达谱变化,以及Western印迹验证RNA-Seq结果。通过KEGG分析RNA-Seq结果发现,Hippo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发生改变(P<0.05),Western印迹验证发现,药物处理组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被激活,表现为YAP、LATS、MS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非诺贝特可以抑制B16F10、4T1细胞增殖及迁移,其机制与Hippo信号通路激活相关。本研究为非诺贝特的老药新用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乳腺癌 非诺贝特 抑癌作用 Hippo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福新 姜玉良 +3 位作者 吉喆 彭冉 孙海涛 王俊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6-511,共6页
目的:对比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术前计划与术后实际验证剂量,评价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3D打印个体化非... 目的:对比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术前计划与术后实际验证剂量,评价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患者14例(15个病灶),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9.9岁),Karnofsky评分(KPS,百分法)60~90(中位数80)。患者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者1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但剂量不详者1例,其余12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中位数60 Gy(20~70 Gy)。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125)Ⅰ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10~150 Gy。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0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200)、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 PD)、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EI)。利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实际剂量参数结果与术前计划所对应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Bland-Altman法分析术前、术后剂量参数的一致性。结果:术前和术后D90、V100、V150、V200、m PD、C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land-Altman法分析,D90、V100、V150、V200、m PD一致性欠佳,CI、EI一致性较好。结论: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方法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治疗剂量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胡晋平 李葆华 +5 位作者 许影婕 李佩涛 刘君 席韩旭 王攀峰 夏婧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5-890,共6页
目的:开发与应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改进护士分层培训工作的实践,提高护士培训质量。方法: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定的护士分层培训方案,以医院护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开发并应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 目的:开发与应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改进护士分层培训工作的实践,提高护士培训质量。方法: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定的护士分层培训方案,以医院护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开发并应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采用自设满意度问卷调查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管理者和护士满意度总得分分别为(94.34±15.51)分和(89.46±15.70)分。护理管理者与护士满意度各维度平均得分中,“运行与设计”维度均分最低,“效果评价”维度均分最高。结论: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为护士培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开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是护士参加培训实践的有效工具,实现了信息畅通与资源共享,可提高培训质量和管理效率,使护士职业发展保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护士培训 岗位胜任力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1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而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玥荃 王皓 +3 位作者 石雪迎 王俊杰 王文恭 薛丽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8-916,共9页
微小RNA(micro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1表达水平增高。然而,定量PCR只能检测所在组织miR-31的整体表达水平,而无法观察miR-31在特定组织与特定细胞中的表达分布。目前,尚未见关于... 微小RNA(micro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1表达水平增高。然而,定量PCR只能检测所在组织miR-31的整体表达水平,而无法观察miR-31在特定组织与特定细胞中的表达分布。目前,尚未见关于miR-31在结肠癌中原位表达的报道。本文从研究miR-31在结肠癌中的原位表达入手,进一步探究miR-3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miR-31在结肠癌肿瘤细胞中的原位表达明显升高;体外过表达或敲减miR-31证实,其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印迹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在结肠癌细胞中,NF-κB通路的抑制因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40(STK40)是miR-31下游靶基因,miR-31靶向作用于STK40而激活NF-κB通路;反之,抑制NF-κB通路,miR-31的促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上述结果提示,miR-31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而促进结肠癌的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1 结肠癌细胞 NF-ΚB信号通路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和教学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攀峰 王靖 +2 位作者 耿荣梅 张洪君 李葆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2期249-252,共4页
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我院护理学习资源平台,促进了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便捷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渠道,同时对学生的考评也更加客观,提高了护士培训内容的统一性。
关键词 护理信息学 护理信息系统 学习资源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璐(综述) 王俊杰(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8-212,共5页
局部复发性直肠癌(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LRRC)的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外放疗、术中放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热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等,目前仍以手术和放疗为主。肿瘤完全切除(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随着... 局部复发性直肠癌(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LRRC)的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外放疗、术中放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热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等,目前仍以手术和放疗为主。肿瘤完全切除(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随着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出现,既往接受过放疗的患者行再程放疗的疗效被肯定,不良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此外,随着更多治疗方式的出现,患者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均得到提高,生存质量也得到改善。LRRC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医师的共同参与,如何选择适当有效的治疗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证实。本文就近年来LRRC的综合治疗进展及仍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复发性直肠癌 手术 放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计划性拔管评估及临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攀峰 刘育岐 +3 位作者 杨秀 张婧暄 张晓静 李葆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0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构建非计划性拔管评估及临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评估其应用效果,以期帮助护士做出更佳的护理决策,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在医院移动护理系统基础上,设计非计划性拔管评估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包括非计划性拔管... 目的:构建非计划性拔管评估及临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评估其应用效果,以期帮助护士做出更佳的护理决策,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在医院移动护理系统基础上,设计非计划性拔管评估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包括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及根据风险等级给予临床护理决策支持模块,并将该系统在全院护理单元推广应用,通过比较应用该系统前后的非计划性拔管数量,评价该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构建的非计划性拔管评估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具有临床实用性,筛选出全院高风险管路占比为13.97%(38101/272654)、极高风险管路占比为16.87%(45997/272654);在应用系统后,全院的非计划性拔管例数从每年31例降到每年15例。结论:非计划性拔管评估及临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可帮助护士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做出更加准确、全面、客观的判断,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 风险评估 决策支持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介入、姑息手术以及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欣 修典荣 +1 位作者 王俊杰 冉维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姑息手术以及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3种方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994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对103例无法切除的胰腺癌分别行放射介入(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组,15例),胆肠、胃肠吻合术(姑息手术组,60例)及姑息...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姑息手术以及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3种方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994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对103例无法切除的胰腺癌分别行放射介入(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组,15例),胆肠、胃肠吻合术(姑息手术组,60例)及姑息手术同时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28例)。结果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术前的疼痛的21例术后疼痛部分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4.3%(3/21)及76.2%(16/21),显著高于其他2组(2χ=6.305,P=0.012;2χ=4.525,P=0.033)。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的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显著长于姑息手术组(7个月)及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组(2个月)(P=0.0005)。结论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晚期胰腺癌可行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治疗,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胰腺癌 姑息性手术 ^125I粒子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