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脊柱肿瘤六自由度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江萍 周舜 +4 位作者 王俊杰 杨瑞杰 刘子毅 姜树坤 王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2-956,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胸椎及腰椎肿瘤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六自由度摆位误差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脊柱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30例... 目的:探讨颈椎、胸椎及腰椎肿瘤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六自由度摆位误差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脊柱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30例,其中颈椎肿瘤10例,胸椎肿瘤10例,腰椎肿瘤10例。采用瑞典医科达(ELEKTA)公司AXESSE直线加速器CBCT引导,用Hexa PODTMevoRT床从平移和旋转六自由度方向在线校正摆位误差,CT模拟定位获取治疗计划参考图像(层厚3 mm,120 k V,200 m As)。每次治疗前行千伏级(k V级)CBCT扫描(100 k V,36.6 m As,s20射野准直器),CBCT图像采用骨窗模式与计划参考图像自动匹配,并经高资质医师和物理师共同确认,误差校正后再次行CBCT扫描,将两次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分别进行匹配验证。本研究共收集838次摆位校正前、后匹配结果,分别记录患者平移摆位误差左右方向X(lateral)、进出方向Y(lngitudinal)、升降方向Z(vertical)、旋转误差俯仰方向RX(pitch)、滚动方向RY(roll)及左右旋转方向RZ(yaw)匹配结果。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Hexa PODTMevoRT床校正前后位移误差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椎体肿瘤摆位误差(绝对值)中,3个平移X、Y和Z方向摆位误差结果分别为颈椎(1.71±0.10)mm、(1.81±0.11)mm和(1.94±0.09)mm;胸椎(3.17±0.19)mm、(4.26±0.28)mm和(2.18±0.12)mm;腰椎(2.69±0.24)mm、(3.33±0.26)mm和(2.86±0.21)mm。患者摆位后首次CBCT获得摆位误差数据与误差纠正后(动床后)再次CBCT验证后获得残余误差数据3个平移X、Y和Z方向分别为颈椎(0.5±2.4)mm、(0.01±2.4)mm和(2.4±1.4)mm,胸椎(1.17±0.11)mm、(0.26±0.30)mm和(0.08±0.12)mm,腰椎(1.09±0.24)mm、(2.03±1.26)mm和(0.06±0.51)mm。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颈椎及胸椎平移3个方向误差纠正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腰椎仅是升降Z方向平移误差纠正前后差异统计学有意义(t=-3.518,P<0.001)。3个旋转RX、RY和RZ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颈椎肿瘤0.67°±0.04°、1.06°±0.06°和0.78°±0.05°,胸椎0.62°±0.05°、0.75°±0.06°和0.84°±0.06°,腰椎0.59°±0.06°、0.80°±0.07°和0.73°±0.06°;误差纠正后(动床后)再次CBCT验证后获得残余误差数据3个旋转方向RX、RY和RZ方向分别为颈椎肿瘤0.27°±0.14°、1.20°±0.04°和0.28°±0.05°,胸椎0.02°±0.20°、0.05°±0.26°和0.64°±0.16°,腰椎0.09°±0.26°、0.50°±0.05°和0.03°±0.16°,误差纠正前后颈椎和腰椎旋转3个方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胸椎仅是滚动方向RY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6,P<0.001)。30例患者疼痛均有缓解,未发现放疗副反应。结论:IGRT下Hexa PODTMevoRT床对脊柱肿瘤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纠正有明显作用,建议采用在线校正脊柱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放射疗法 影像引导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六自由度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臂位置对射波刀放射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剂量学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君 刘旭红 +3 位作者 王工 程程 庄洪卿 杨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目的:评估患者手臂位置变化对射波刀脊柱肿瘤放射治疗潜在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胸椎与腰椎肿瘤患者各12例,勾画患者手臂轮廓并修改CT值和密度,使其等效为空气,模拟手臂完全移出射野的极端情况。保留原治疗计划的射束条件再次计算剂量... 目的:评估患者手臂位置变化对射波刀脊柱肿瘤放射治疗潜在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胸椎与腰椎肿瘤患者各12例,勾画患者手臂轮廓并修改CT值和密度,使其等效为空气,模拟手臂完全移出射野的极端情况。保留原治疗计划的射束条件再次计算剂量,通过与原始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的参数比较,分析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100%处方剂量的覆盖体积(V_(100))、95%PTV体积受照剂量(D_(95))、90%PTV体积受照剂量(D_(90))、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与异质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HI),以及脊髓、胃、食管、肠道的最大受照剂量(D_(max))、1cc体积(1 mL)受照剂量(D_(1cc))和2cc体积(2 mL)受照剂量(D_(2cc))的变化。结果:与原治疗计划相比,模拟计划的PTV V_(100)、D_(95)、D_(90)、CI平均升高0.86%、2.02%、1.9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D_(max)、D_(1cc)与D_(2cc)平均升高2.35%、2.59%、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D_(2cc)平均升高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与肠道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于射波刀的脊柱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最极端的双臂位置情况下,发现手臂位置的改变对剂量学影响很小,并且随手臂位置的改变,靶区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有所增加,但增幅相对较小,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患者确实无法始终保持手臂位置一致时,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但是为了保证剂量的精确投照,应尽可能实现患者治疗体位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手臂位置 脊柱肿瘤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年龄≥75岁的高龄肾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茁 朱国栋 +16 位作者 唐世英 洪鹏 赵勋 张启鸣 李丽伟 彭冉 陈志刚 王滨帅 张丽 杨飞龙 葛力源 孙争辉 张树栋 王国良 田晓军 张洪宪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4-778,共5页
肾细胞癌(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局部进展期的肾癌中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占4%~10%[1]。根治性肾切除及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的标准治疗方法,并能有效改善预后,其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40%~65%[... 肾细胞癌(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局部进展期的肾癌中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占4%~10%[1]。根治性肾切除及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的标准治疗方法,并能有效改善预后,其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40%~65%[2],但无论是腹腔镜或机器人等微创途径,还是传统的开放途径,根治性肾切除和静脉癌栓取出术都是泌尿外科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随着中国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在临床工作中可见高龄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逐年增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和我国中老年人年龄段的划分标准,将75岁及以上定义为老年人[3]。高龄患者身体的各个方面(包括器官功能、组织代谢等)功能都在衰减,且较多同时患有肾癌以外合并症,如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疾病,其手术的危险因素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往列为相对手术禁忌证,诊治经验较少。目前伴随手术条件和技术的进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龄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数目和手术成功数目不断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年龄≥75岁的肾癌伴随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龄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肾癌 癌栓 下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