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宇 马力文 +3 位作者 曹宝山 王墨培 陈森 张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XELOX方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不可切除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41例资料,肝动脉灌注氟尿嘧啶脱...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XELOX方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不可切除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41例资料,肝动脉灌注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luorodeoxyuridine,FUDR)500 mg,第1~5天,静脉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口服卡培他滨1000 mg/m2,每天2次,第1~14天。18例为一线化疗,17例为二线化疗,6例为三/四线化疗。观察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效率(response rate RR)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一线化疗18例RR 44.4%(8/18),肝脏转移灶RR 50.0%(9/18);二线化疗17例RR 23.5%(4/17),肝脏转移灶RR 29.4%(5/17)。一线、二线及三/四线治疗的总体中位PFS分别为8、4、2.5月,肝转移灶中位PFS分别为10.5、5、4月。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以白细胞减少(4例)、手足综合征(4例)、感觉神经障碍(3例)、腹泻(4例)为主,均对症治疗治愈。结论 HAIC联合XELOX方案治疗合并肝转移的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一线治疗生存获益更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 肝转移 胃肠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电子记录系统在肿瘤科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攀峰 吴松波 +2 位作者 李葆华 陈雅玫 张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在我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研发并设计出肿瘤科疼痛电子记录系统,包括疼痛评估、标准化语言疼痛模板的录入、疼痛分值的动态曲线展示等一系列疼痛评估和记录的功能,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转化。疼痛电子记录系统的应用,适应我院对... 在我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研发并设计出肿瘤科疼痛电子记录系统,包括疼痛评估、标准化语言疼痛模板的录入、疼痛分值的动态曲线展示等一系列疼痛评估和记录的功能,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转化。疼痛电子记录系统的应用,适应我院对于疼痛管理要求,节省了护士对患者疼痛的评估和记录时间,促进了护士对疼痛的评估和记录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电子记录系统 肿瘤科 医院 应用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后NLR和PLR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6
3
作者 易福梅 顾阳春 +4 位作者 陈森 刘燕娥 尹文琤 张煜 曹宝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1-492,共12页
背景与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是机体系统性炎症的体现,与多种肿瘤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LR、PLR及其动态变化对非小细胞肺癌(n... 背景与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是机体系统性炎症的体现,与多种肿瘤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LR、PLR及其动态变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2008年4月-2015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一线化疗、符合入组标准的进展期NSCLC住院患者,采集一线化疗前和2周期化疗后的NLR和PLR,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NLR、PLR及其动态变化和各种临床特征与一线化疗疗效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 NLR在2周期化疗后显著下降,NLR2(2周期化疗后NLR)和NLR0(治疗前NLR)分别为(2.69±2.06)和(3.94±2.12)(P=0.000),PLR化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NLR2与一线化疗2周期和4周期的疗效显著相关(P<0.05),疾病进展患者中高NLR2的比例为100.0%,显著高于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组(P<0.05);NLR0、NLR2和PLR0与OS显著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体力状况、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状态、治疗方案均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OS与NLR0、NLR2、PLR0、二线治疗状态、二线方案选择、一线化疗2周期疗效、4周期疗效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分期、三线治疗状态及放疗状态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LR0(P=0.004)、一线化疗4周期后疗效(P=0.022)、二线治疗状态(P=0.007)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治疗前NLR与NSCLC的预后显著相关,化疗后NLR与一线治疗疗效显著相关。因此,NLR是预测进展期NSCLC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理想指标,也是治疗NSCLC潜在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 PLR 肺肿瘤 化疗疗效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ER/PR,HER2,Ki67,CyclinA2的化疗预测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肖宇 李惠平 +6 位作者 雷玉涛 赵红梅 修典荣 王晶 王墨培 张淑兰 张照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ER/PR,HER2,Ki67,CyclinA2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2004年10月~2009年12月50例Ⅰ~Ⅲ期原发性乳腺癌,采用含紫杉类(TP/TC或TE/PE/TEC方案)或蒽环类(EC/FEC方案)联合方案,术前化疗2~6周期,45例接受手...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ER/PR,HER2,Ki67,CyclinA2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2004年10月~2009年12月50例Ⅰ~Ⅲ期原发性乳腺癌,采用含紫杉类(TP/TC或TE/PE/TEC方案)或蒽环类(EC/FEC方案)联合方案,术前化疗2~6周期,45例接受手术,术后完成规定化疗,应用B超结合触诊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化疗前后肿瘤中位最大径分别为3.6 cm和2.2 cm,有统计学差异(Z=-5.723,P=0.000)。临床疗效:CR 3例(6%),PR 35例(70%),SD 11例(22%),PD 1例(2%),临床RR 76.0%(38/50)。45例接受手术,术后3例pCR(3/45,6.7%),3例tpCR(3/45,6.7%)。4年无病生存期(DFS)为86.2%,4年总生存率为93.1%,中位DFS 62.4月[SE:2.535,95%CI(57.450~67.388)]。不同情况下肿瘤缩小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包括月经状态(绝经前vs.绝经后,46.4%vs.40.6%,P=0.536)、激素受体状况(阳性vs.阴性,43.0%vs.42.2%,P=0.929)、HER2(阳性vs.阴性,41.3%vs.43.9%,P=0.774)、Ki67(阳性vs.阴性,47.2%vs.43.1%,P=0.363)、CyclinA2(阳性vs.阴性,34.3%vs.50.0%,P=0.375)、分化程度(高分化vs.中分化vs.低分化,44.1%vs.42.9%vs.41.3%,P=0.983)以及不同化疗方案(TP/TC vs.TE/PE/TEC vs.EC/FEC,52.7%vs.39.8%vs.38.9%,P=0.440)。结论紫杉类及蒽环类药物联合方案用于浸润性乳腺癌的术前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ER/PR,HER2,Ki67,CyclinA2的状态与肿瘤缩小比例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ER/PR HER2 KI67 Cyclin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对不同化疗药物在肺癌PC9细胞中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肖宇 曹宝山 梁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
背景与目的尼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人源化Ig G1型单克隆抗体,可在多种肿瘤中提高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而非小细胞肺癌常用化疗药物有多种,尼妥珠单抗对这些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尚缺乏报道。本研究探讨尼妥珠单抗对顺铂... 背景与目的尼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人源化Ig G1型单克隆抗体,可在多种肿瘤中提高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而非小细胞肺癌常用化疗药物有多种,尼妥珠单抗对这些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尚缺乏报道。本研究探讨尼妥珠单抗对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培美曲塞、长春瑞滨在非小细肺癌细胞中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PC9人肺癌细胞作为观察对象,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微管、微丝的分布情况。结果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对PC9细胞的增殖抑制最为显著(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3),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提示尼妥珠单抗促进PC9细胞中的微管和微丝聚集且排列整齐。结论尼妥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紫杉醇在PC9细胞中的敏感性,机制可能与促进微管、微丝聚集和诱导G2/M期阻滞有关。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可能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潜在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妥珠单抗 紫杉醇 肺肿瘤 PC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经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宇 李鸿雁 +4 位作者 马力文 张照辉 梁莉 王墨培 曹宝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通过与静脉辅助化疗对照,观察经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辅助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术后给予肝动脉灌注FUDR联合静脉应用草酸铂化疗,... 目的:通过与静脉辅助化疗对照,观察经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辅助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术后给予肝动脉灌注FUDR联合静脉应用草酸铂化疗,同期对照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草酸铂联合CF/5-FU静脉化疗。主要观察终点为肝转移率及DFS,次要终点为OS和用药安全性。结果:中位随访65(9~119)个月,治疗组肝转移发生率较低(9.5%vs.28.6%,P=0.109),肺转移发生率略高(28.6%vs.14.3%,P=0.256)。2组5年DFS(38.1%vs.42.9%,P=0.671)及OS(47.9%vs.45.0%,P=0.784)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副反应多为Ⅰ~Ⅱ度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感觉神经障碍。结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给予经肝动脉联合静脉系统化疗,与静脉化疗相比,可能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率,D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副反应较轻,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动脉灌注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墨培(综述) 马力文(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死亡率第8位[1]。据中国2015年发布的统计数据,膀胱癌的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位居第10位[2]。20%~30%膀胱癌初诊时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死亡率第8位[1]。据中国2015年发布的统计数据,膀胱癌的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位居第10位[2]。20%~30%膀胱癌初诊时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围手术期化疗特别是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可以改善MIBC患者的总生存,提高生活质量。NAC已经成为MIBC的标准治疗选择[3]。本文对MIBC的NAC进展进行文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新辅助化疗 文献总结 围手术期化疗 CHEMOTHERAPY 提高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促进小鼠乳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海宝 刘灿 +3 位作者 张稳 祝俊雄 曹宝山 宋纯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对小鼠乳腺癌肿瘤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乳腺癌原位模型,分别给予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50μg)或空白载体。α-SMA/CD31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肿瘤血管的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率;尾静脉注射伊... 目的研究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对小鼠乳腺癌肿瘤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乳腺癌原位模型,分别给予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50μg)或空白载体。α-SMA/CD31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肿瘤血管的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率;尾静脉注射伊文氏蓝染料观察肿瘤血管渗透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内部HIF-1α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双染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肿瘤血管周细胞覆盖增多(P<0.05);肿瘤组织内伊文氏蓝含量显著降低(P<0.05),提示肿瘤血管渗透性减低,肿瘤血管趋于成熟;免疫组化显示肿瘤内部HIF-1α的表达水平降低,乳腺癌肿瘤组织缺氧改善。结论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能够提高新生血管的周细胞覆盖,促进乳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内注射 血管正常化 乳腺癌 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3例系统性治疗的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燕娥 顾阳春 +1 位作者 易福梅 曹宝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9-426,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高危人群,合并VTE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本研究旨在明确接受系统性治疗肺癌患者的VTE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高危人群,合并VTE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本研究旨在明确接受系统性治疗肺癌患者的VTE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接受系统性治疗的283例肺癌患者,卡方检验分析VTE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VTE的高危因素。结果 283例肺癌患者中,VTE发生率为12.01%(34/283)。有下肢静脉曲张组的VTE发生率为50.00%(5/10),显著高于无下肢静脉曲张组的9.89%(27/273)(P=0.001)。远处转移患者的VTE发生率为14.05%(26/185),高于带瘤但无远处转移患者的14.00%(7/50),且高于无瘤患者的2.08%(1/48)(P=0.024)。肿瘤活动组的VTE发生率为16.93%(21/124),显著高于稳定组的8.18%(3/159)(P=0.025)。首次药物治疗前白蛋白<35g/L组VTE发生率为22.00%(11/50),显著高于≥35g/L组的9.87%(23/233)(P=0.017);D-二聚体>0.3μg/mL组VTE发生率为17.93%(26/145),显著高于≤0.3μg/mL组的5.80%(8/138)(P=0.006)。接受PICC的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71%(17/175),显著高于未行PICC组的1.85%(2/108)(P=0.010)。肺癌病理类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是否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等因素与VTE的发生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肢静脉曲张、低白蛋白血症、D-二聚体升高是VT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有无下肢静脉曲张、血白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或许是预测肺癌患者系统性治疗期间发生VTE更为有效的因子,可进一步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前瞻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系统性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2
10
作者 宋国红 李惠平 +10 位作者 邸立军 严颖 姜晗昉 徐玲 万冬桂 李瑛 王墨培 肖宇 张如艳 冉然 王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72例...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7.6个月(95%CI: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4.1~11.7个月),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替尼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乳腺肿瘤 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Keap1蛋白在104例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宇 朱翔 +3 位作者 顾阳春 陈森 梁莉 曹宝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前期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中存在个体差异,其与化疗或表皮生长因子受... 背景与目的前期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中存在个体差异,其与化疗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疗效相关,但Nrf2及Keap1在不同驱动基因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Nrf2、Keap1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关系及其对EGFR-TKIs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4例EGFR结果明确的肺腺癌患者,确定Nrf2、Kea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04例患者中Nrf2阳性率为71.2%,Keap1高表达率为34.6%;Nrf2阳性率与性别、分期和EGFR突变状态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吸烟、分化程度、病理亚型无关(P>0.05);Keap1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病理亚型、肿瘤分化、EGFR突变状态等均无关(P>0.05);EGFR-TKIs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Nrf2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5),但与Keap1表达水平无关(P<0.05)。Nrf2高表达组的中位PFS、OS显著低于低表达/阴性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rf2表达水平是EGFR-TKIs 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Nrf2阳性率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显著相关,Nrf2在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EGFR TKIs疗效显著相关,因此,Nrf2是预测EGFR TKIs疗效的理想指标和潜在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 KEAP1 肺腺癌 EGFR EGFR-TK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出现垂体免疫不良反应3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顾阳春 刘颖 +1 位作者 谢超 曹宝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9-375,共7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常见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治疗后,而较少见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缺乏是垂体irAEs的一种特殊亚型,不伴垂体其他功能紊乱和垂体肿大。本研究报告3例晚期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孤立性ACTH缺乏及其他irAEs。病例1是68岁男性患者,先确诊PD-L1高表达的肺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期间出现免疫性肝炎,经高剂量甲基泼尼松龙[0.5~1.0 mg/(kg·d)]治疗后缓解;间隔11个月又确诊原发性胃癌,故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共17次后,患者的肺癌和胃癌均未进展,但出现严重恶心和无力,此时甲基泼尼松龙已停药10个月,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121 mmol/L,参考值137~147 mmol/L,下同),8:00 a.m.皮质醇(<1μg/dL,参考值5~25μg/dL,下同)和ACTH(2.2 ng/L,参考值7.2~63.3 ng/L,下同)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病例2是66岁男性肺腺癌患者,参加新型PD-1抑制剂HX008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02387)。治疗5个月(共7次用药)后,患者的肺癌达到部分缓解,但恶心和呕吐却突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无力,其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135 mmol/L),8:00 a.m.皮质醇(4.3μg/dL)和ACTH(1.5 ng/L)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肺CT显示中度免疫性肺炎。病例3是63岁男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化疗,肺癌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仅出现轻度免疫性皮疹;治疗5周期后,肺癌进展,此后6个月未使用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前,常规评估发现8:00 a.m.血皮质醇降低(1.5μg/dL),ACTH正常(8.0 ng/L),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2周期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持续低热、中度无力和重度低钠血症(116 mmol/L),此时,8:00 a.m.血皮质醇为3.1μg/dL,ACTH为7.2 ng/L,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这3例患者均无头痛和视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垂体肿大或垂体柄增粗,且无动态变化。患者均接受了泼尼松(2.5~5 mg/d)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症状缓解后均恢复PD-1抑制剂治疗。病例2较特殊,其因同时伴有中度免疫性肺炎而采用高剂量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生理替代剂量,8:00 a.m.血皮质醇和ACTH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其他两例患者的垂体功能减退均未恢复。本组病例提示,PD-1抑制剂诱发的垂体irAEs可表现为孤立性ACTH缺乏,其发病时间跨度大,临床表现不特异,恢复模式也不同。因此,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疗效好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垂体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警惕垂体irA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垂体功能减退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发生气管支气管转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路明 朱翔 +1 位作者 曹宝山 沈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167,共6页
背景与目的气管支气管转移(endotracheal and endobronchial metastases,EEM)在肺癌中罕见,国外文献报道可发生于手术切除后,但国内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总结和分析肺癌发生EE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 背景与目的气管支气管转移(endotracheal and endobronchial metastases,EEM)在肺癌中罕见,国外文献报道可发生于手术切除后,但国内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总结和分析肺癌发生EE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原发性肺癌并行支气管镜的患者,同时检索截至2020年2月Pub Med检索系统中的病例,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支气管镜和预后等资料。结果我院共有6例肺癌伴EEM入选,发生率为0.62%(6/967),均为初诊为肺癌时即伴有EEM。鳞癌4例,腺癌1例,小细胞肺癌1例。Ⅲb期1例,Ⅳ期5例。中央型肺癌5例,周围型1例。EEM在支气管镜下表现为肺癌原发灶之外的气道黏膜结节或息肉性病变5例、局灶性黏膜异常1例。转移至对侧支气管5例,至同侧支气管和气管各1例。中位总生存期为7.5个月。从Pub Med数据库共检索到13例,其中12例为肺癌术后随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异常继而确诊为EEM。中央型9例,鳞癌8例,EEM在CT上表现为腔内结节10例,气管壁局限增厚2例,支气管镜下均表现为气道黏膜结节或息肉样病变。转移至气管10例,至对侧支气管5例,至同侧支气管1例。结论EEM是原发性肺癌罕见的转移方式,可发生于初诊时,也可发生于术后,多见于晚期中央型鳞癌,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气管肿瘤 支气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例初诊EGFR突变阳性合并胸腔积液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文琤 张华 +6 位作者 顾阳春 易福梅 李倩 刘燕娥 姚艳红 刘镇涛 曹宝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背景与目的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腺癌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肺腺癌初诊时合并胸腔积液提示预后不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 GFR)突变主要发生在肺腺癌患者中,不同亚型预后不同。初诊时不同亚型EGFR突变阳... 背景与目的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腺癌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肺腺癌初诊时合并胸腔积液提示预后不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 GFR)突变主要发生在肺腺癌患者中,不同亚型预后不同。初诊时不同亚型EGFR突变阳性合并胸腔积液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旨在为此类患者提供诊治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收治的初诊时EGFR突变阳性且合并胸腔积液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 、治疗疗效和一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76例,EGFR经典突变19del、21L858R和非经典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6.0%、38.2%和15.8%,3种突变亚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有无呼吸困难、是否合并其他远处转移、胸腔积液部位、胸腔积液量、有无合并其他部位积液、肿瘤原发灶-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有无合并其他基因突变、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 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EGFR经典突变19del、21L858R和非经典突变患者中,一线应用化疗的占比分别为17.1%、20.7%和58.3%(P=0.001);一线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3%、75.9%和50.0%(P=0.003);胸腔积液控制率分别为94.3%、79.3%和66.7%(P=0.04);PFS分别为287 d、327 d和55 d (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亚型、胸腔积液控制情况、一线治疗药物、一线治疗疗效与PFS显著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EGFR突变类型、一线治疗疗效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初诊EGFR突变阳性且合并胸腔积液的肺腺癌患者中,EGFR经典突变(19del和21L858R)患者的PFS显著优于非经典突变者,提升一线治疗疗效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胸腔积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腹膜转移预后因素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宝山 刘燕娥 +2 位作者 尹文琤 李倩 梁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3-150,共8页
背景与目的腹膜转移(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PC)在肺癌中较为罕见,但预后极差,目前影响PC发生和预后的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 背景与目的腹膜转移(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PC)在肺癌中较为罕见,但预后极差,目前影响PC发生和预后的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8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接受治疗的NSCLC、符合入组条件的PC患者,采集年龄、性别、胸腔积液、基因状态等资料,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12例PC患者入组,均为异时性转移,PC发生率为1.44%(12/836);12例患者均为腺癌,确诊肺癌时50%(6/12)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确诊PC时100%(12/12)患者合并胸腔积液;12例患者中9例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 proto-oncogene 1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OS1)突变;含有基因突变患者一线治疗开始后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 1, mOS1)和确诊PC后的中位生存期(medial overall survival 2, mOS2)显著高于无突变组,分别为26.0个月和6.0个月比10.0个月和1.5个月(P<0.05);确诊PC后治疗组患者的mOS2为6.0个月,显著高于未治疗组的1.0个月(P<0.05);确诊PC后,含有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组的m OS2为8.5个月,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肺腺癌和胸腔积液患者或许是发生PC的高危人群;含有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策略或许能给PC患者带来更多获益,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腹膜转移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盐敷料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穿刺点止血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雅玫 石新华 张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对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术后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5月在我科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PICC置...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对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术后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5月在我科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PICC置管的538例肿瘤患者,其中2013年11月~2015年2月270例为对照组,PICC置管成功后,穿刺点应用无菌纱布+3M透明贴膜固定;2015年3月~2016年5月268例为观察组,置管成功后穿刺点应用藻酸盐敷料+无菌纱布+3M透明贴膜固定。2组置管成功后均按压穿刺点20 min,弹力绷带加压固定24 h。比较2组24 h内、24~72 h穿刺点出血程度(浸血面积<1 cm×1 cm为轻度,1 cm×1 cm及3 cm×3 cm之间为中度,≥3 cm×3 cm为重度)和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穿刺点轻度、中度、重度出血24 h内为分别为232例、34例、2例,24~72 h为242例、25例、1例,对照组为12例、196例、62例和21例、212例、37例,差异有显著性(Z=-18.647、-18.768,P=0.000、0.000)。观察组穿刺点换药0次、1次、2次、≥3次24 h内为分别为232例、33例、3例、0例,24~72 h为242例、25例、1例、0例,对照组为12例、196例、51例、11例和21例、209例、37例、3例,差异有显著性(Z=-18.560、-18.755,P=0.000、0.000)。结论藻酸盐敷料对于超声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术后穿刺点止血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包扎方式 藻酸盐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灌注化学治疗腹膜转移癌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力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癌细胞直接种植生长或经微血管转移到腹膜上所致,常见于胃癌、肠癌和卵巢癌等。一旦出现腹膜转移,预后都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T3、T4期的胃癌患者大约... 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癌细胞直接种植生长或经微血管转移到腹膜上所致,常见于胃癌、肠癌和卵巢癌等。一旦出现腹膜转移,预后都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T3、T4期的胃癌患者大约有60%在根治术后会出现腹膜转移,10%~20%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时已有腹膜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癌 化学治疗 腹腔灌注 应用 根治性切除 转移部位 恶性肿瘤 血管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大腿肌间转移1例
18
作者 顾阳春 金珠 马力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077-1078,共2页
患者男性,37岁,2016年10月因下腹锐痛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腹CT检查示腹腔和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腹主动脉周围片状模糊影,部分腹膜及肠系膜受累,双侧肾盂积水。全身PET-CT检查示贲门及胃底代谢增高,双颈部和锁骨上区、纵隔、双肺... 患者男性,37岁,2016年10月因下腹锐痛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腹CT检查示腹腔和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腹主动脉周围片状模糊影,部分腹膜及肠系膜受累,双侧肾盂积水。全身PET-CT检查示贲门及胃底代谢增高,双颈部和锁骨上区、纵隔、双肺门、右侧心膈角、椎前、肠系膜、腹膜后、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轻度代谢增高;右肾周、肠系膜、腹膜后及双侧髂血管旁脂肪间隙密度及代谢增高;右腰大肌代谢增高灶伴点状钙化,十二指肠浆膜、双侧肾周筋膜及右侧腹膜增厚。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示:CA19-9 161.6 U/mL(0~39 U/mL),CEA 1.18 ng/mL(0~5 ng/mL)。胃镜见贲门不平,局部活检病理示:管状腺癌部分低分化,Lauren分型混合型,Her-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右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为反应性增生。该患者确诊为贲门腺癌ⅣB期cTxN+M1(AJCC第8版),腹盆腔和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膜和肠系膜转移,右腰大肌转移可能。患者于2016年12月1日接受一线治疗多西紫杉醇/顺铂/替吉奥方案,2个周期时疾病稳定,之后出现右大腿肌肉肿痛,逐渐加重;4个周期后复查PET-CT见原代谢增高部位代谢均较前减低,全身多发淋巴结均较前缩小;新发右腿肌肉高代谢,CT密度减低伴点状钙化,皮下脂肪密度增高。患者大腿部MRI检测示受累肌肉为长T2短T1信号,肌肉脂肪化伴皮下水肿。反复测血清肌酶均正常。经多学科会诊考虑多西紫杉醇相关肌炎,予泼尼松治疗1个月无效,遂行超声造影下右大腿肌肉穿刺活检。超声造影见肌肉回声减弱,肌纤维结构不清,内见少量血流,增强时肌肉组织均匀强化;肌肉穿刺病理示:胃印戒细胞癌肌间浸润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LH1(+),MSH2(+),MSH6(+),PMS2(+),PD-1(-),PD-L1(SP142抗体)(-),原位杂交EBV-E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肌肉转移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处方在癌症患者群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晨 任弘 +3 位作者 曹宝山 马力文 周范杰 王荣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4394-4399,共6页
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第一。研究发现运动处方是提高癌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减轻癌症及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体医融... 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第一。研究发现运动处方是提高癌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减轻癌症及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但目前我国缺乏癌症患者的运动指南及运动处方,导致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选择运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基于此,本文对运动处方定义、运动在癌症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及癌症患者运动处方制定与指南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癌症患者运动处方研究与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方案 健康促进 运动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肺炎的流行对肺癌患者的影响和思考 被引量:9
20
作者 姚艳红 路明 +1 位作者 刘燕娥 曹宝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5-260,共6页
21世纪以来,全球爆发了三次冠状病毒感染、一次流感病毒感染,均引起呼吸系统病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肺癌患者多为高龄,由于肿瘤本身及经过抗肿瘤治疗后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病毒且预后更差。肺癌及其治疗后继发的疾病亦可引起患者... 21世纪以来,全球爆发了三次冠状病毒感染、一次流感病毒感染,均引起呼吸系统病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肺癌患者多为高龄,由于肿瘤本身及经过抗肿瘤治疗后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病毒且预后更差。肺癌及其治疗后继发的疾病亦可引起患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临床上需要做好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此外,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措施可能会影响肺癌患者的常规诊疗。因此,病毒性肺炎防控期间,对肺癌患者进行科学防护和个体化管理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性总结了病毒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病毒性肺炎对肺癌患者的影响、肺癌及治疗相关病变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旨在为肺癌患者在病毒性肺炎防控期间的个体化管理提供一定指导,从而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毒性肺炎 个体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