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团队发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新研究成果
1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25,共1页
2024年2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樊东升教授团队在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期刊JAMA Neurology上发表题为“Sublingual edaravone dexborneol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TASTE-S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24年2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樊东升教授团队在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期刊JAMA Neurology上发表题为“Sublingual edaravone dexborneol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TASTE-S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ASTE-SL随机临床试验)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临床试验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内科 神经病学 舌下片 樊东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招生通知
2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6-466,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办的“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拟定于2015年8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临床电生理学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学习班内容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办的“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拟定于2015年8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临床电生理学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学习班内容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诱发电位等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 手外科 临床电生理 神经传导 神经外科 疾病诊断治疗 日至 诱发电位 张华纲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九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招生通知
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79,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举办《北京大学第九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拟定于2012年8月6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临床电生理学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神经生理 学习班 肌电图 临床 招生 师资力量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九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招生通知
4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5,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举办《北京大学第九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拟定于2012年8月6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临床电生理学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神经生理 学习班 肌电图 临床 招生 师资力量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
5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4-734,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办的“北京大学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拟于2017年7月17—21日在北京举行。本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神经病学诊治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学习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办的“北京大学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拟于2017年7月17—21日在北京举行。本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神经病学诊治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学习班内容包括MND的基础研究,临床电生理技术、认知筛查等在MND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以及MND相关的营养支持、呼吸管理、精神心理支持及康复等,欢迎全国神经内科、电生理检查室、康复科、精神心理科及其他相关科室的医技术人员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运动神经元病 诊治技术 学习班 招生 神经内科 精神心理 电生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
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515,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办的“北京大学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拟于2017年7月17—21日在北京举行。本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神经病学诊治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运动神经元病 诊治技术 学习班 招生 神经内科 师资力量 神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期不同等级医院神经内科卒中急诊就诊情况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宋红松 黄亚文 樊东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了解超急性期(发病3小时内)不同等级医院就诊于神经内科急诊的卒中患者分布情况。对象和方法自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和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超急性期内就诊于神经内科急诊的卒中患者,统计... 目的了解超急性期(发病3小时内)不同等级医院就诊于神经内科急诊的卒中患者分布情况。对象和方法自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和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超急性期内就诊于神经内科急诊的卒中患者,统计两家医院患者年龄、性别、不同病因所占比例和静脉溶栓情况。结果两家医院全部卒中就诊患者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异[(65.4±11.9):(66.2±14.5),P=0.708],[(69.0±11.8):(68.0±13.2),P=0.603];性别比例存在差异[(男:女(53:56)vs.(204:101),P=0.001],[男:女(29:27)vs.(125:61),P=0.040];急性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51.4%:61.2%,P=0.089)和全部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总数](77.1%:69.7%,P=0.173)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并且为第一位就诊的原因。TIA所占比例(25.7%:8.6%,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两家医院溶栓比例存在显著差异(0%:20.7%,P<0.001)。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20.2%:25.0%,P=0.318)以及其他病因(2.8%:5.3%,P=0.310)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不同等级医院就诊的神经内科急诊卒中患者,均以缺血性卒中为主,但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溶栓比例显著高于二级甲等医院。应重视在不同等级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开展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的现状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3E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1个月不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昌纪 杨辰龙 +6 位作者 周志宇 胡瑞婷 黄俊萍 谭呼 韦馨娴 王涛 杨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3E(semaphorin 3E,Sema3E)水平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1个月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3E(semaphorin 3E,Sema3E)水平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1个月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02例,其中11例被剔除。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入院后采集外周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ema3E水平。均行血管内介入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主要结局为介入治疗1个月后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良好定义为GOS评分4~5分,预后不良定义为GOS评分1~3分(严重残疾、植物状态生存或死亡)。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临床特征及血清Sema3E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的91例颅内动脉瘤年龄(59.9±11.0)岁,预后良好组70例(76.9%),预后不良组21例(23.1%)。预后不良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9.4±4.5)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13.3±2.5)(P<0.001),Hunt-Hess分级(3.6±0.6 vs.2.0±1.3,P<0.001)和血清Sema3E水平[(6.21±1.58)μg/L vs.(4.38±1.77)μg/L,P<0.001]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7.150,P=0.003)、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OR=15.777,P=0.010)、血清Sema3E水平(OR=1.756,P=0.027)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Sema3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血清Sema3E水平是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高Sema3E水平可作为预测动脉瘤介入治疗后不良结局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3E 介入治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中国运动神经元病医疗规范和持续质量改进体系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及 樊东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神经变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其主要类型。目前ALS/MND缺乏特效诊疗手段,患者预后差。ALS/MND虽然较罕见,但目前我国该系列疾病住院患者有快速增长...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神经变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其主要类型。目前ALS/MND缺乏特效诊疗手段,患者预后差。ALS/MND虽然较罕见,但目前我国该系列疾病住院患者有快速增长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存在ALS/MND临床医疗质量控制的迫切需求。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2022年设立了MND质控专病组,启动了ALS/MND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以“建立中国运动神经元病医疗规范、持续质量改进体系”为核心理念,MND专病组通过系统调研,利用德尔菲法制定了ALS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从统一诊断标准、形成疾病全面管理概念、规范治疗方案等方面系统完善ALS的住院医疗质量控制。除制订指标外,专病组还进行了推进临床诊疗核心数据元、MND质量控制信息平台建设以及通过全国同质化教学系列活动保证临床实践一致性等工作。质量控制的方案应是动态的,专病组将结合实际,确保质量控制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未来,该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ALS/MND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赵卫然 刘小璇 何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7,共6页
随着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通过归纳近年相关文献,概述了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该技术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异性细胞及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细... 随着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通过归纳近年相关文献,概述了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该技术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异性细胞及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细胞学标志物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识别关键信号通路及抗原靶点设计靶向治疗等。总而言之,多组学检测有助于从多维度理解细胞状态,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单细胞测序技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一帆 韩庆烽 +1 位作者 肖卫忠 杨振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背景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基于全科医学专业的自身特点,有其独特性,要求全科医师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全科临床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可以反映出其全方面能力的有效评价标准... 背景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基于全科医学专业的自身特点,有其独特性,要求全科医师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全科临床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可以反映出其全方面能力的有效评价标准,目前尚无适用于衡量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体系。目的通过德尔菲法(Delphi法)构建全科住院医师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体系。方法2021年12月—2022年2月,本课题组基于文献研究初步构建了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指标体系框架,运用Delphi法,与12位专家进行了两轮深入沟通,就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客观评估,筛选出合适的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本课题组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临床知识学习和扩展、资料收集和利用、诊断分析和利用、治疗决策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及30个二级指标。两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一级和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达到了0.299和0.189(P<0.01),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98、0.198、0.227、0.227、0.150。结论本研究使用Delphi法建立一个全面评价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估体系。经过对结果数据分析可知该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今后培养高质量全科住院医师,提升全科医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临床思维能力 评价体系 全科住院医师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对于指导微创手术和康复的意义
12
作者 孙建军 马千权 +11 位作者 尹晓亮 杨辰龙 张嘉 陈素华 吴超 谢京城 韩芸峰 林国中 司雨 杨军 邬海博 赵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08,共6页
目的:运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有效指导患者的微创手术和术后个性化康复。方法:2021年3—12月,应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评估骶管囊肿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根据神经根或漏口轨迹重建出囊肿内神经根走行和囊肿漏口情... 目的:运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有效指导患者的微创手术和术后个性化康复。方法:2021年3—12月,应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评估骶管囊肿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根据神经根或漏口轨迹重建出囊肿内神经根走行和囊肿漏口情况,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并精准设计手术切口和骶管后壁骨窗范围。于显微镜下验证术前分型的准确性,指导对应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骶管囊肿。术后复查神经根水肿情况、术腔是否有积液等,制定患者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便于患者顺利康复。结果:9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58例(63.0%)为内含神经根囊肿,29例(31.5%)为内无神经根囊肿,5例(5.4%)为混合型骶管囊肿。58例内含神经根囊肿的患者中,手术显微镜下复核影像临床分型的准确度可达96.6%(56/58),只有2例较大的单发囊肿、神经根在囊肿上极闪现被误认为内无神经根型。29例内无神经根的骶管囊肿患者中,显微镜下复核影像的准确度达100%。对12例复发骶管囊肿内部的神经根和漏口情况的判断准确度达到100%。术后1个月发现迟发性术腔积液2例,予以艾灸、泡澡等康复治疗,患者术后4~6个月积液消失。结论: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在术前可准确判断骶管囊肿的临床分型,指导手术精准执行,并个性化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临床分型 脊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樊东升 张俊 +8 位作者 邓敏 康德瑄 郑菊阳 徐迎胜 鲁明 傅瑜 沈扬 张英爽 张华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1,共3页
This study includes three aspects:(1) we have reported some novel or rare mutations of SOD1(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in Chinese families of ALS/MND,and found quite different features from Western patients in p... This study includes three aspects:(1) we have reported some novel or rare mutations of SOD1(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in Chinese families of ALS/MND,and found quite different features from Western patients in polymorphisms with some candidate gene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in sporadic ALS/MND in China.Meanwhile,we have so for established a complete clinical database with more than 1 200 cases;(2) we have established some neurophysiologic techniques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t early-stage for ALS/MND,which include trigemino-cervical response,sternocleidomastoid and rectus electromyography,contact heat evoked potentials,and 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3) we have attempted some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treatments for ALS/MND,which include gene and stem cell therapies in animal models,and a pilot clinical trial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for ALS/MND patients(NCT00397423).Abstract:SUMM ARY This study includes three aspects:(1) we have reported some novel or rare mutations of SOD1(Cu /Zn superoxide d ismutase) gene in Chinese fam ilies ofALS /MND,and found quite d ifferent features from W estern patients in polymorphisms with some cand idate gene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in sporad ic ALS /MND in China.Meanwhile,we have so for established a com-plete clinical database with more than 1 200 cases;(2) we have established some neurophysiologic tech-niques of d iagnosis and d ifferential d iagnosis at early-stage forALS /MND,which include trigem ino-cervi-cal response,sternocleidomastoid and rectus electromyography,contact heat evoked potentials,and 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3) we have attempted some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treatments forALS /MND,which include gene and stem cell therapies in animalmodels,and a pilot clinical trial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forALS /MND patients(NCT00397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肌电描记术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迎胜 郑菊阳 +3 位作者 张朔 张俊 康德宣 樊东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及其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分别对平山病(2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30例)和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6例)患者进行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及交感皮肤反应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及其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分别对平山病(2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30例)和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6例)患者进行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及交感皮肤反应等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运动传导速度采用由远端至近端分段刺激,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时限、面积及波形的变化,并判断是否存在神经传导阻滞;肌电图检查记录脑区肌肉(双侧胸锁乳突肌),颈区肌肉(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肱二头肌),胸区肌肉(T10椎旁肌、腹直肌)和腰骶区肌肉(胫骨前肌)的肌电活动。比较3组患者神经电生理学特点的差异性。结果平山病组患者均无神经传导阻滞,肌电图检查显示颈区肌肉呈神经源性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组患者亦无神经传导阻滞,肌电图检查显示脑区、颈区、胸区和腰骶区肌肉均呈神经源性损害;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组患者均存在神经传导阻滞,肌电图检查颈区和腰骶区肌肉呈神经源性损害。平山病组患者神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与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0,P=0.000);平山病组患者神经源性损害的发生率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0,P=0.000)。结论平山病组患者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均无异常,无神经传导阻滞,但肌电图检查显示颈区肌肉呈神经源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病 诊断 鉴别 神经传导阻滞 肌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病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刘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B组(髓内肿瘤)行SEP+MEP监测;C组(髓外硬膜下肿瘤)行SEP+EMG监测;D组(马尾神经病变)行EMG监测,分析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3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B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5例恢复,1例未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C组9例,其中7例术中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D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结论:IONM可及时提醒术者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损伤,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但部分患者采取措施后监测虽恢复,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恶化,IONM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脊髓 监测 手术中 脊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3 位作者 刘彬 谢京城 马长城 陈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6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52例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向椎管内外生长的特点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后方选择后正中或旁正中入路,前方... 目的探讨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6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52例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向椎管内外生长的特点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后方选择后正中或旁正中入路,前方在颈部选择侧前方入路,胸部选择胸腔镜辅助,腰部选择腹膜后腹腔镜辅助。于显微镜下用神经外科显微器械行硬膜外神经鞘瘤切除术。后正中全椎板入路且无小关节破坏时行椎板成形术,小关节被破坏时行一期内固定。均严密缝合肌肉及筋膜层。结果采取后正中入路42例(全椎板入路20例,半椎板入路22例),旁正中入路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入路6例。全切除50例,2例因肿瘤包绕同侧椎动脉行次全切除。其中36例行一期脊柱内固定术或椎板成形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81 min;术后引流1~2 d;术后住院时间7~12 d,平均9.5 d。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5例伤口深方积液,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瘫痪及死亡。术后随访6~60个月,(26.8±6.2)月。33例疼痛患者疼痛均消失;42例肌力下降患者肌力较术前提高Ⅰ~Ⅱ级;44例感觉异常者中,感觉恢复正常33例,感觉减退区域缩小5例,无明显变化4例,新发或感觉障碍区域扩大2例。按Mc 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硬膜外哑铃形神经鞘瘤向椎旁生长大多在4 cm以内,可通过单纯后方入路切除;当向椎旁生长>4 cm时需联合前方入路切除。通过适当的入路显微手术,可Ⅰ期全切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哑铃形 神经鞘瘤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强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ADL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付桂敏 肖卫忠 +2 位作者 李筱雯 姜军 段京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强度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34例发病早期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 (试验组 )及一般康复治疗组 (对照组 )。试验组采用Bobath及PNF疗法 ,2次 /日 ,40m...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强度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34例发病早期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 (试验组 )及一般康复治疗组 (对照组 )。试验组采用Bobath及PNF疗法 ,2次 /日 ,40min/次 ;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 ,3次 /周 ,40min/次 ,持续治疗 2周。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Barthel指数 (BI)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 :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BI积分增加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试验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BI积分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强化康复治疗与一般康复治疗相比 ,前者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增加BI积分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强化康复 神经功能缺损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对神经元钙离子内流和凋亡的影响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小刚 朱克 +2 位作者 李楠 马向晨 李建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探讨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介导神经元钙离子内流与诱导神经元凋亡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 ,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显示凋亡细胞 ;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来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谷氨酸处理神经元造成兴奋性氨基酸... 目的 探讨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介导神经元钙离子内流与诱导神经元凋亡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 ,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显示凋亡细胞 ;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来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谷氨酸处理神经元造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用MK 80 1做保护研究。结果 体外培养 9d的大多数神经细胞 ,用 1mmol/L谷氨酸处理后 ,细胞内钙离子快速增加 ;谷氨酸处理后细胞死亡的形式主要是凋亡。预先用MK 80 1(10 μmol/L)可明显的减少由谷氨酸介导的钙离子反应 ,并且MK 80 1可同时减少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钙离子内流与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关系 ,钙离子内流在与谷氨酸毒性导致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细胞培养 细胞凋亡 神经元钙离子内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小纤维损害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迎胜 郑菊阳 +3 位作者 张朔 张俊 康德瑄 樊东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痛觉传导通路研究,评估其小神经纤维功能。方法对56例有疼痛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和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同时进行健康对照组测试。结果糖尿病组感觉传导速度和接触性热痛诱发电...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痛觉传导通路研究,评估其小神经纤维功能。方法对56例有疼痛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和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同时进行健康对照组测试。结果糖尿病组感觉传导速度和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δ纤维和C纤维传导速度:糖尿病组分别为(8.6±1.7)m/s和(0.9±0.1)m/s,对照组分别(13.1±2.4)m/s和(1.7±0.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21.62,P均<0.05)。糖尿病组中,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与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存在小神经纤维的传导异常,提示小神经纤维功能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诱发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小纤维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肌松水平对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于琳琳 王军 +1 位作者 马越 郭向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肌松水平[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的T1分别为5%~15%基础值和45%~55%基础值水平]对脊柱手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安全有效的电生理监测麻醉方案。方法选择行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择... 目的比较不同肌松水平[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的T1分别为5%~15%基础值和45%~55%基础值水平]对脊柱手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安全有效的电生理监测麻醉方案。方法选择行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择期脊柱手术病人23例。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监测拇内收肌TOF指示肌松水平,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评判脊髓功能。分别记录神经肌肉阻滞水平1(neuromuscular blockade level 1,NMB_1)(T1为5%~15%基础值)和NMB_2水平(T1为45%~55%基础值)时SEP和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同时记录经颅电刺激时病人是否出现剧烈体动和自主呼吸。结果不同肌松水平的SEP波幅和潜伏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监测部位不同肌松水平的ME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肢和右下肢不同肌松水平的MEP波幅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B2水平时的经颅电刺激时剧烈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NMB1水平时(P<0.05)。两个肌松水平经颅电刺激时均无自主呼吸产生。结论肌松剂的使用在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脊柱手术中并非完全禁忌,TOF的T1在45%~55%基础值的肌松水平可能是高风险脊髓手术较理想的肌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功能监测 神经肌肉阻滞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