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顺义区40岁及以上人群视力损害现况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炳震 刘瑜玲 +8 位作者 韩亮 由德勃 王婷 蒋爱民 降丽娟 吴丽波 赵一鸣 阴正勤 马志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背景视力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盲和致盲性眼病的现状是做好防盲工作的基础。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视力损害的现况调查,为中国政府制定防盲计划提供相关... 背景视力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盲和致盲性眼病的现状是做好防盲工作的基础。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视力损害的现况调查,为中国政府制定防盲计划提供相关信息。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视力损害标准,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电脑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直接检眼镜下眼底检查。不同年龄受检人群的视力分析以10岁的间隔进行分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视力损害与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检查人员均经过标准化培训。结果本调查共入选满足纳入条件者4549人,实际接受筛查者4167人,应答率为91.6%。受检者年龄为40~94岁,平均(56.61±11.10)岁;受检者中视力损害者161例,患病率为3.9%。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损害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不同年龄组视力损害发生率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487,P〈0.01);≥70岁年龄组视力损害的患病率是40~49岁年龄组的15倍(OR=0.114,95%CI:0.056~0.234)。女性视力损害患病率稍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01,95%CI:0.627~1.295)。文盲组视力损害患病率为非文盲组的5.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43,95%CI:1.830~4.111)。结论年龄的增长及低文化程度是视力损害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个体而言,文化程度的提高是防止视力损害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爱军 布娟 王乐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14例(330眼)3~12岁、首次接受治疗的弱视儿童,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7例(160眼... 目的 对比研究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14例(330眼)3~12岁、首次接受治疗的弱视儿童,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7例(160眼),对照组107例(170眼),试验组采用多媒体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1个月、2个月后进行矫正视力的复查,3个月后进行视力、视功能等复查。通过比较两组弱视治疗的效果以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8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5.8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轻度弱视有效率为79.31%,中度弱视有效率为94.7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7.37%、60.38%,均为P〈0.001)。试验组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有效率(88.33%和9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59.71%和30.00%)(均为P〈0.001)。对比不同年龄的疗效,3~6岁病例中试验组有效率为87.36%,对照组有效率为5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岁和10~12岁病例中,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比不同疗程的疗效,试验组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有效率(43.13%、58.13%和88.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2.35%、39.41%和55.88%)(均为P〈0.05)。两组病例在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手段,特别是对轻度、中度弱视,以及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较好。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疗效与弱视的年龄有相关性,对3~6岁病例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 传统方法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眼压升高所致视网膜、视神经及视交叉胶质细胞的早期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绍丹 李维义 +3 位作者 王雯倩 黄萍 王宁利 张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4-708,共5页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视网膜中的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关系十分紧密,胶质细胞在神经元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急性眼压升高引起的视网膜、视神经及视交叉各部位胶质细胞的早期反应特点以及其与视神经损伤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目...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视网膜中的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关系十分紧密,胶质细胞在神经元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急性眼压升高引起的视网膜、视神经及视交叉各部位胶质细胞的早期反应特点以及其与视神经损伤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视神经及视交叉的胶质细胞对急性高眼压的早期反应,同时观察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在反应性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9只,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和急性高眼压组6只,急性高眼压组大鼠采用右眼前房灌注生理盐水的方法升高大鼠眼压至110mmHg,持续60min。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各组动物各3只,摘出眼球分离视神经和大脑标本,并制作冰冻切片。利用Nissl染色的方法测量高眼压眼视网膜内层厚度,观察视网膜和视交叉的大体形态。用BIU-tubu|in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视神经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轴突,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nestin双重标记显示视网膜、视神经及视交叉的胶质细胞反应,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大鼠的视网膜、视神经以及视交叉内均可见到一定量的GFAP阳性胶质细胞,但nestin的表达量很低。急性眼压升高后的第3天,视网膜内丛状层厚度明显变薄,RGCs数目较损伤前减少约46%。视网膜内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细胞突起由神经纤维层伸展至整个视网膜,增生的胶质细胞内可见nestin的明显表达。视神经内RGCs轴突发生变性样改变,GFAP阳性胶质细胞内nestin的表达较眼压升高前明显增加。同损伤眼相对应的一侧视交叉的横断面积减小,出现大量星状GFAP和nestin共表达的胶质细胞。以上改变在眼压升高后第7天更趋明显。结论急性眼压升高早期即可引起RGCs的丢失及轴突的变性,视觉神经元改变的同时伴随胶质细胞的反应,增生的胶质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视网膜与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改变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急性高眼压 胶质细胞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与视神经损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萍 齐越 +1 位作者 徐永胜 张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IL-2R、IL-2、IL-4、IL-6、IL-12、IFNγ(interferon-gamma)的水平差异;观察这些细胞因子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伤不同阶段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IL-2R、IL-2、IL-4、IL-6、IL-12、IFNγ(interferon-gamma)的水平差异;观察这些细胞因子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伤不同阶段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中sIL-2R、IL-2、IL-4、IL-6、IL-12、IFNγ质量浓度水平。青光眼组患者损伤较重眼,共82眼按视野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各细胞因子在三组间质量浓度的差异。结果青光眼组患者血清中sIL-2R和IL-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5,P=0.030);IL-6和IL-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P=0.000);IL-2和IFNγ的血清水平在青光眼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P=0.138)。轻度视神经损伤组sIL-2R的血清浓度(69.519±25.557)显著低于重度损伤组(89.462±24.051)(P=0.018);而IL-12的血清浓度(113.097±43.309)显著高于重度损伤组(81.816±43.814)(P=0.02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机体内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因子水平不同于正常人,且有些细胞因子质量浓度与视神经损伤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神经病变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波阵面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萍 张钰 +1 位作者 仲燕莹 郝燕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及球面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波阵面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的患者53例,72只眼,其中植入非球面型人... 目的:观察和比较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及球面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波阵面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的患者53例,72只眼,其中植入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Tecnis Z9001,AMO)25例(38只眼),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9.92±8.24)岁;植入球面型人工晶状体(Sensar AR40e,AMO)28例(34只眼),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08±6.91)岁。在术后3个月时进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前节、眼底等一般检查,并应用客观波阵面像差仪(Wavelight Laser Technologie AG,德国)检查客观像差,应用德国罗兰对比敏感度仪(ROLAND BA-4 Contrastometer,德国)进行暗室无眩光和暗室有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检测。结果: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组的球面像差C12(构成4阶像差的主要成分)及第4阶像差均方根RMS4均低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高阶相差RMS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组的暗室无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正常眼所占百分比为51.7%,暗室有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正常眼所占百分比为58.6%;球面型人工晶体组暗室无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正常眼所占百分比为32.0%,暗室有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正常眼所占百分比为52.0%,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明显减少球面像差,但对暗室对比敏感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体植入 眼内 视敏度 色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复明的希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尹卫靖 王丽娅 +1 位作者 王薇 潘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0,共4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早期视杆细胞的退行性病变以及视锥细胞胞体相对长期的存活。目前实验研究证实,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和慢病毒载体将微生物型的光敏感通道蛋白channelrhodopsin-2或halor...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早期视杆细胞的退行性病变以及视锥细胞胞体相对长期的存活。目前实验研究证实,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和慢病毒载体将微生物型的光敏感通道蛋白channelrhodopsin-2或halorhodopsins导入RP模型鼠的视锥细胞胞体或其他细胞,可以使这些细胞获得光反应并激活视网膜传导通路,向视觉中枢传递视觉信息。因此,这为RP患者的复明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基因疗法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腺病毒载体 慢病毒载体 光敏感通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萍 刘炯 +2 位作者 夏英杰 仲燕莹 陈跃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在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矫正中的临床疗效(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在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矫正中的临床疗效(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手术后并发症)。方法:应用Allegretto Wavelight-Wave1007型准分子激光机对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10.0D)分别行LASIK和LASEK,其中LASEK组62人106只眼,LASIK组38人59只眼。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屈光状态、裸眼视力、戴镜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LASEK与LASIK屈光矫正结果平均等值球镜(mean spherical equivalent,,MSE)分别为(-1.32±1.66)D和(-1.02±0.85)D,12月时LASEK与LASIK分别为(-1.57±1.09)D和(-1.19±0.8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及1个月时LASIK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好于LASEK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趋于相同,术后12个月LASEK组稍好于LASI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术后12月时UCVA≥1.0的百分比LASEK组与LASIK组分别为47.8%和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在Snellen视力表上变化的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及±1.0D范围内的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术后疼痛不适较LASIK组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两组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LASEK和LASIK手术对超高度近视的矫正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蛋白TFAR19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秦虹 刘祖国 +2 位作者 郝燕生 王薇 陈英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TFARl9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以TFAR19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工具,利用过氧化酶标定的链霉卵白素染色试剂盒对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FAR19蛋白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TFARl9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以TFAR19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工具,利用过氧化酶标定的链霉卵白素染色试剂盒对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FAR19蛋白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发现正常人品状体上皮细胞中有TFAR19蛋白低水平的表达,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3种高表达的细胞:一种为少部分细胞呈胞浆高表达,胞核不表达;另一种为偶见胞核、胞浆均高表达;第3种为凋亡晚期的细胞仅在凋亡小体上有表达。 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凋亡相关蛋白TFAR19的特征性表达,该结果对进一步揭示细胞凋亡是否参与自内障的发病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凋亡相关蛋白TFAR19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老年性白内障 凋亡 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爱军 房军 +3 位作者 朱秀安 于文贞 狄春辉 杨丽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网膜变性值得研究。目的研究IL-1ra对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出生后9、15、16、25、30、35、40、50、60d的RCS大鼠各9只9只眼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选择出生后15d的RCS大鼠9只,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质量浓度1.8g/LIL-1ra 1μl,左眼玻璃体腔注入PBS 1μl作为对照,分别待大鼠20日龄、25日龄时各重复注射药物1次,30日龄时处死实验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及分析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鼠龄视网膜中阳性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鼠IL-1ra注射组与PBS注射组视网膜各层厚度的差异。结果RCS大鼠视网膜视细胞自出生后第25天出现凋亡,第30~35天达高峰,不同鼠龄间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20,P〈0.01)。TUNEL凋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30日龄大鼠IL—lra注射眼视网膜TUNEL阳性染色弱于PBS注射眼,且阳性染色细胞数少于PBS注射眼;IL-1ra注射眼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总面积及相对面积均明显低于PBS注射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面积:(223.052±153.092)μm2 VS.(1235.050±359.767)μm2,t=4.370,P〈0.01;相对面积:(2.206±1.531)%VS.(7.269±1.624)%,t=3.250,P〈O.01]。IL-1ra注射组和PBS注射组视锥与视杆细胞层厚度分别为(15.324±9.035)μm和(49.566±4.6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4,P〈0.01),但2个组间外核层(即由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细胞体和细胞核组成)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8,P〉0.05)。结论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眼中IL-1对视网膜凋亡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IL-1ra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早期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认识 重视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45
10
作者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导致脂质向泪膜的排出减少,引起泪液蒸发过强。睑缘和睑板腺的炎症是引起睑板腺阻塞,进而导致MGD的直接原因,可引起眼表...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导致脂质向泪膜的排出减少,引起泪液蒸发过强。睑缘和睑板腺的炎症是引起睑板腺阻塞,进而导致MGD的直接原因,可引起眼表功能的异常。MG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其症状与干眼的症状相似,因此无诊断特异性。体征主要包括睑缘形态的变化、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睑板腺缺失。MGD的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清洁睑缘、促进睑板腺的分泌、抗菌、抗炎治疗及润滑眼表,中度、重度MGD患者可给予必要的抗炎治疗,常用的抗炎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临床医师在进行眼部疾病的检查时应重视睑板腺的功能状态,尤其在角膜屈光手术及内眼手术前更应重视MGD的筛查,以免术后引起严重的眼表并发症,有效规避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Cs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伟强 张纯 +1 位作者 王薇 卫若昕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逆行标记,用立体定位仪将大鼠固定,根据大鼠双侧上丘和外侧膝状体在颅骨表面的投影,在投影处钻4个骨孔,每孔注入10g/... 目的研究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逆行标记,用立体定位仪将大鼠固定,根据大鼠双侧上丘和外侧膝状体在颅骨表面的投影,在投影处钻4个骨孔,每孔注入10g/L的荧光金2μL。2周后采用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缺血再灌注组(7只)和治疗组(21只)。其中治疗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予以0.1%Y12315μL右眼玻璃体腔注射分为1、3、6h组,每组7只大鼠。于再灌注后24 h取其视网膜铺片,用荧光显微镜拍照并计算赤道部以内RGCs的数目,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治疗组的RGCs数量均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治疗组中1h和3h给药组的RGCs数量明显多(P<0.01),而6h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可有效地保护RG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甘氨酸位点拮抗剂 缺血再灌注 逆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在光照损伤诱导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乐萌 郭秀娟 +1 位作者 曹安民 杨丽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在光照损伤诱导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凋亡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取4 -5周龄的Balb/cJ雄性小鼠189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n=27),其中1组(27只)作为对照组,6组(162只)作为实验组。将实验组Balb/cJ小鼠暗适... 目的:探讨在光照损伤诱导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凋亡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取4 -5周龄的Balb/cJ雄性小鼠189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n=27),其中1组(27只)作为对照组,6组(162只)作为实验组。将实验组Balb/cJ小鼠暗适应48h后暴露于光照损伤(波长490 -580nm,光照度3500lx)24h。分别于暗恢复后0h,3h,6h,24h,3d以及7d处死小鼠,摘取眼球。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感光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验视网膜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GRP78/BiP,procaspase-12和cleaved caspase-12,p-PERK,p-eIF2α)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1)光照损伤后视网膜外核层中出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并且在暗恢复24h后阳性染色细胞数达到高峰;(2)伴随光照损伤诱导的视网膜变性过程,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表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主要表达于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内节和感光细胞核中。结论:在光照损伤诱导的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凋亡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激活对于感光细胞的变性凋亡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内质网应激反应调节剂可能对此类疾病起到有效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内质网 细胞凋亡 光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离的改良及其MMP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琛 李颖 +3 位作者 陈晓勇 许永根 张纯 王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9-112,I0002,I0003,共6页
目的探索和优化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评价RPE细胞的存活状态及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表达,为相关眼底疾病的研究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改良的三步酶消化法分离大鼠RPE细胞,并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 目的探索和优化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评价RPE细胞的存活状态及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表达,为相关眼底疾病的研究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改良的三步酶消化法分离大鼠RPE细胞,并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曲线评价不同培养代数的RPE细胞的增殖活力。免疫荧光检测CRALBP和角蛋白表达鉴定RPE细胞,并观察不同培养代数RPE细胞中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RPE细胞可呈梭形、六角形,并维持RPE细胞特征性蛋白CRALBP和角蛋白表达,但细胞内色素成分随着细胞分裂和传代次数的增多逐渐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9和MMP10在第1代和第3代RPE细胞中均表达阳性,且表达强度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应用改良的三步酶消化法可以成功的分离培养大鼠RPE细胞,并在第1代和第3代RPE细胞维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9和MMP10的阳性表达。体外培养的大鼠RPE细胞为研究视网膜相关疾病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对虹膜颜色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萍 钟铮 +1 位作者 吴玲玲 刘卫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9-872,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后虹膜颜色的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者单盲和对照性研究的设计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北京大学眼科中心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患者37例73眼为用药组,患眼每晚睡前点质量分数0.004%... 目的观察应用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后虹膜颜色的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者单盲和对照性研究的设计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北京大学眼科中心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患者37例73眼为用药组,患眼每晚睡前点质量分数0.004%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1次,共30 d。健康志愿者21例42眼为对照组,不点任何滴眼液。2组虹膜均为纯棕色。用药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于试验前后分别进行裂隙灯虹膜照相,对虹膜颜色是否加深进行评估,结果判断为加深、不确定、无变化,并应用计算机颜色分析软件对2组虹膜颜色数值变化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肉眼观察发现,用药组患者26眼(35.6%)用药后虹膜颜色加深,对照组颜色无改变,用药组虹膜颜色加深和不确定的眼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67,P=0.000)。用药组用药后肉眼和计算机软件判断均为虹膜颜色加深者共17眼(23.3%),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组共22眼虹膜颜色加深(30.1%),仅肉眼判断为虹膜颜色加深者26眼(35.6%)。结论在应用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3个月后,约1/3的纯棕色虹膜患眼虹膜颜色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虹膜 曲伏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rg对RCS大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李爱军 房军 朱秀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抑制剂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测定出生后不同鼠龄RCS(RoyalCollegeofSurgeons)大鼠视网膜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OS ,iNOS)活性 ;出生后第 1 7天RCS...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抑制剂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测定出生后不同鼠龄RCS(RoyalCollegeofSurgeons)大鼠视网膜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OS ,iNOS)活性 ;出生后第 1 7天RCS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NOS抑制剂Nω 硝基 L 精氨酸 (Nω nitro L arginine ,N Arg) ,并于出生后第 2 2、2 7和 32天重复注射 ,于出生后第 38天以TUNEL法检测视网膜视细胞凋亡。结果 :RCS大鼠出生后第 2 5天 ,视网膜iNOS活性达高峰 ;注射N Arg后 ,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相对面积显著降低 ,外核层明显增厚 ,杆锥层显著变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g RCS 大鼠 遗传性 视网膜变性 视细胞凋亡 NOS 一氧化氮合酶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α在人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16
作者 黄萍 晏晓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在原位及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库。人角膜基质细胞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α在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制作人正常角膜组织冰...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在原位及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库。人角膜基质细胞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α在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制作人正常角膜组织冰冻切片,观察PKCα在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正常人原位角膜基质细胞对PKCα无明显表达,而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有明显阳性表达。结论特殊的角膜创伤模型———体外培养人角膜基质细胞中PKCα有明显阳性表达,提示PKC在角膜基质细胞增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抑制PKC的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角膜瘢痕愈合的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C 角膜基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不同给药方式抑制兔眼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梦 洪晶 +2 位作者 曲洪强 张培 孙艺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背景环孢素A(CsA)是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药物,但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对提高药物利用度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CsA缓释微球结膜下给药、前房给药及CsA滴眼液局部点眼途径抑制兔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后的排斥反应。... 背景环孢素A(CsA)是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药物,但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对提高药物利用度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CsA缓释微球结膜下给药、前房给药及CsA滴眼液局部点眼途径抑制兔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后的排斥反应。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60只眼作为受体,健康清洁级青紫蓝兔30只60只眼作为供体。将受体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给药组、结膜下对照组、前房给药组、前房对照组和CsA滴眼液组,每组10只实验兔。所有实验兔行PKP。术毕结膜下给药组和前房给药组兔眼以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12g/LCsA缓释微球悬液0.1ml,结膜下对照组和前房对照组采取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空白微球悬液0.1ml,CsA滴眼液组每日应用质量分数1%(10g/L)CsA滴眼液点眼,空白对照组PKP术后不给予CsA药物。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定期观察各组术眼角膜植片的透明度、水肿情况、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等,并计算术眼的排斥反应指数(RI)。分别于术前,术后3d,术后1、2、3周和术后1、2、3个月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获取各组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各组兔眼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手术前后兔眼眼压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29.210,P=0.000);同一时间点各组兔眼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捆=0.254,P=0.938)。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及前房对照组于术后2~3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植片混浊和新生血管,术后4周时植片混浊加重,R1分别为8.60±1.52、8.60±0.55和8.80±0.84;结膜下给药组、前房给药组及CsA滴眼液组于术后3周时出现角膜新生血管,但未发现植片混浊,R1分别为4.40+0.89、3.20±0.84和3.00±0.71,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和前房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房给药组兔眼术后前房有轻度炎症反应,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至术后3个月时}肖失。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前房对照组术眼角膜植片均明显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长人;而结膜下给药组、前房给药组和CsA滴眼液组植片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新生血管减少。结论CsA缓释微球经不同途径给药均可抑制兔眼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其中经前房给药途径的整体疗效较经结膜下给药途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微球 器官移植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艺倩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背景如何选择高质量、生物学特性更接近在体生理状态的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角膜研究的基础。角膜内皮细胞(CECs)的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检测是优选角膜内皮种子细胞的瓶颈问题。目的建立兔CECs原代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检测传... 背景如何选择高质量、生物学特性更接近在体生理状态的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角膜研究的基础。角膜内皮细胞(CECs)的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检测是优选角膜内皮种子细胞的瓶颈问题。目的建立兔CECs原代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检测传代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组织完整撕除后弹力层及CECs层,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分别从形态学、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鉴定细胞: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并与新鲜角膜组织的内皮细胞进行对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Vα2型胶原(COL4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Na^-K^+ATP酶α亚单位(ATPIA1)、水通道蛋白1(AQP1)、电压依丛性阴离子通道(VDACs)等相对特异性基因;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a^-K^+ATP酶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传代细胞的增生活性变化,采用超微量ATP酶试剂盒及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传代细胞Na^-K^+ATP酶活性及其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的兔CECs多在24h内贴壁,2—3d达融合,形态呈六边形。随着传代代数的增加,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改变,第2代、第3代细胞可见空泡样变。原代培养的细胞茜素红染色可见清晰的细胞轮廓,与在体的CECs形态相似。RT—PCR法检测可见COL4A2、FLKl、ATP1Al、AQP1、VDACs等基因在培养细胞中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NSE、Na^-K^+ATP酶、ZO-1在培养细胞中呈阳性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传代后细胞的增生活性逐渐下降,尤其第2代、第3代细胞下降明显。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传代代数的增加,兔CECs的Na^-K^+ATP酶活性逐渐降低,各代细胞的Na^-K^+ATP酶活性总体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74,P=0.000)。结论成功用酶消化法建立了体外培养兔CECs的方法,并从多个层次建立了纯化细胞的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证实经传代后的CECs的增生活性和功能均有所下降,因此在进行相关的研究时应选用前2代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组织工程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布他汀A4隐形/靶向脂质体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丽 刘瑜玲 许珺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1-845,共5页
目的观察考布他汀A4(CA4)隐形/靶向脂质体对激光诱导的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BN大鼠20只,647 nm氪红激光光凝视网膜至Bruch膜破裂诱导CNV,脂质体药物的制备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考... 目的观察考布他汀A4(CA4)隐形/靶向脂质体对激光诱导的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BN大鼠20只,647 nm氪红激光光凝视网膜至Bruch膜破裂诱导CNV,脂质体药物的制备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考布他汀A4磷酸盐(CA4P)组、连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RGD)靶头的CA4靶向脂质体(RGD-SSL-CA4)组、连接RGD靶头的空白靶向脂质体(RGD-SSL)组、不连接RGD靶头的CA4隐形脂质体(SSL-CA4)组和生理盐水(NS)组,于激光光凝后3 d和10 d经大鼠尾静脉给药。光凝后1周和2周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激光斑处荧光素渗漏情况。激光光凝后2周行FITC-Dextran灌注后处死大鼠制作脉络膜铺片,计算CNV面积。结果 RGD-SSL-CA4组视网膜光凝斑处的荧光素渗漏明显较其他组轻。RGD-SSL-CA4组CNV面积为(25 360±14 050)μm2,NS组为(46 500±17 230)μm2,RGD-SSL-CA4组较NS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4P组为(38 290±19 290)μm2,RGD-SSL组为(44 150±16 410)μm2,SSL-CA4组为(39 690±17 850)μm2,与N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GD-SSL-CA4具有长循环、靶向的双重优势,可显著抑制激光诱导的C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氪红激光 考布他汀A4 脂质体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定位系统是怎样构成的——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工作介绍
20
作者 宋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9-480,F0003,共3页
2014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认知神经生物学教授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和来自挪威的神经生物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 2014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认知神经生物学教授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和来自挪威的神经生物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夫妇(图1),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大脑中构成定位系统的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系统 神经生物学家 内嗅皮质 里特 大鼠 海马区 莫泽 评审委员会 峰电位 空间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