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眼科门诊青光眼认知度的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晓勇 杨静 +1 位作者 张纯 王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度及青光眼患者的检出率。方法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646例普通眼科门诊就诊者。所有数据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66.6%的受访者表示对青光眼不了解,其中51.61%为已确诊的青光眼患者... 目的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度及青光眼患者的检出率。方法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646例普通眼科门诊就诊者。所有数据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66.6%的受访者表示对青光眼不了解,其中51.61%为已确诊的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的认知与性别、服用糖皮质激素史、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近视均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教育程度、具有卫生部门工作经历、定期眼科检查、曾经接受散瞳检查、具有青光眼家族史等显著相关。心血管患者及服用降血压药物的受访者对青光眼的认知度高于其他人群。结论青光眼认知度问卷调查为青光眼患者的宣教和知识普及提供了目标人群,使早期防治有所提示。近视患者、糖皮质激素服用者、高龄人群、低教育程度者、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无定期眼科保健者以及部分对青光眼缺乏认识的青光眼患者,是今后加强宣教的目标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认知度 普通眼科门诊 随机抽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老年黄斑变性视功能改变与黄斑色素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乐 闫少芳 +8 位作者 黄旸木 窦宏亮 邹志勇 徐贤荣 王寻 肖鑫 孙婷婷 董鹏程 林晓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3-976,共4页
黄斑区具有独特的组织细胞结构,负责最敏锐的视觉、色觉及形觉功能,视网膜视锥细胞在这个区域密集分布,并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即黄斑色素,这些色素与黄斑功能及抗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由于黄斑精细的解剖结构,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觉 黄斑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唐桂兰 徐永胜 +1 位作者 安翠霞 张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方法41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POAG者12例,PACG者29例)和41例正常对照者分别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附自评量表STAI),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附抑郁自评量表SDS)、躁狂评定量表MRS进行测评,记分项目包...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方法41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POAG者12例,PACG者29例)和41例正常对照者分别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附自评量表STAI),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附抑郁自评量表SDS)、躁狂评定量表MRS进行测评,记分项目包括:汉米尔焦虑量表总分A,包括2个因子,精神性焦虑(A1)、躯体性焦虑(A2);STAI表总分用D表示;HRSD表总分用B表示,包括5个因子,焦虑/躯体化(B1)、体重(B2)、认识障碍(B3)、迟缓(B4)、睡眠障碍(B5);SDS表总分用E表示;MRS表总分用C表示,病情程度用病情指数(C0)表示。结果评分并统计进行测评,所有受试者的各量表总分均在抑郁或焦虑症、燥狂状态的诊断分数以下,各量表包含的影响因子得分分析:对照组与原发性青光眼组比较:HRSD表中的体重因子(以体重减少0.5kg加1分记分)得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t=0.47,P=0.643>0.05,青光眼患者体重不受疾病影响而变化,除此因子外,其余12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评量表结果与调查者评分结果一致,显示出青光眼患者心理因素较对照组有明显不同;POAG和PACG比较:MRS表(C)分数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焦躁易激惹因子分突出(C0),POAG组因子分明显高于PACG组(P<0.05),其余11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RSD表中的焦虑/躯体化因子B1、迟缓因子B4、以及SDS表得分结果进入回归方程,得到OR值分别为13.772,11.776,0·577。结论和正常人比较,青光眼患者群在心理评定量表中的多项因子有显著差异,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正常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心理学因素 汉米尔顿焦虑量表 汉米尔顿抑郁量表 躁狂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晓勇 齐越 +2 位作者 鹿新荣 张纯 王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和正常人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变化,探讨不同类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60~75岁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5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6眼,开角型青光...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和正常人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变化,探讨不同类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60~75岁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5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6眼,开角型青光眼30眼,对照组为同年龄段的正常人378眼,测量记录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测量数据用SPSSll.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年龄段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较对照组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青光眼患者六角型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0~7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同年龄段的正常人下降,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正常人无明显变化,不同类型原发性青光眼对角膜内皮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宋一帆 蔡宏媛 +2 位作者 王新 赵琳 陈晓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8-661,666,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情况并分析其部分原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的糖尿病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行相关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情况并分析其部分原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的糖尿病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行相关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65例96眼纳入数据分析。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分别为(0.08±0.13)Log MAR和(0.07±0.11)Log MAR,均较术前的(0.59±0.18)Log MAR明显升高(均为P<0.001)。黄斑中心厚度术前为(253.6±29.2)μm,术后1个月时增加至(277.1±100.2)μm(P=0.008),术后3个月时增加至(275.0±94.1)μm(P=0.010),而黄斑内环区视网膜厚度则从术前的(321.3±25.0)μm分别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342.1±65.6)μm(P<0.001)和术后3个月的(347.7±80.0)μm(P<0.001),黄斑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则从术前的(278.8±19.9)μm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288.6±50.1)μm(P=0.025)和术后3个月的(289.6±54.1)μm(均为P=0.025)。黄斑容积从术前的(10.11±0.73)mm^3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10.65±2.31)mm^3(P=0.006)和术后3个月的(10.73±2.44)mm^3(P=0.003)。术前共22眼存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其中中心型DME 2眼,非中心型DME 14眼,弥漫型DME 6眼。不同DME分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黄斑中心厚度均值及改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均为P<0.05)。患眼术后的黄斑中心厚度与术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1个月时r=0.331,P=0.001;3个月时r=0.318,P=0.002)。但糖尿病病程长短及术前是否行激光治疗与术后黄斑中心厚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有出现黄斑水肿的可能性,患者术后的黄斑水肿程度与术前黄斑水肿的类型以及术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糖尿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4
6
作者 邢承忠 洪晶 +1 位作者 顾绍峰 韩靖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比较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差异。方法梯度离心法提取兔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常规贴壁生长,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的方法检测细胞CD44、CD29、CD34的变化。结果培养的细...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比较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差异。方法梯度离心法提取兔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常规贴壁生长,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的方法检测细胞CD44、CD29、CD34的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呈纤维状、克隆样生长;免疫组化表明CD29、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流式细胞的结果表明90.26%的细胞表达CD29,89.76%的细胞表达CD44,仅有5.15%的细胞表达CD34。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的部分表达与人相同,可用于相关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屈光不正性视疲劳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晨 范翔 刘瑜玲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6-677,共2页
关键词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屈光不正性 视疲劳 临床观察 治疗 工作节奏 电脑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梅子 封康 +1 位作者 陆遥 赵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探讨对短期黄斑水肿恢复有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60眼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采用玻璃体内注射...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探讨对短期黄斑水肿恢复有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60眼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采用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1. 25 mg(0. 05 mL),必要时重复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改变。根据治疗后3个月时CRT恢复水平,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程、基线视力、基线CRT、高血压及糖尿病、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或视网膜下液体(subretinal fluid,SRF)情况对黄斑水肿恢复的影响。结果 BCVA从基线(0. 897±0. 395) Log MAR提高到治疗后1个月的(0. 616±0. 350) Log MAR,并稳定持续至治疗后3个月(P <0. 001),同时CRT从基线(721. 2±180. 8)μm降低到治疗后3个月的(392. 1±185. 4)μm(P <0. 001)。治疗后3个月56. 7%的CME和超过90%的SRF均得到完全缓解。年龄和基线CRT低提示治疗后3个月时CRT恢复较好(P=0. 036、0. 037)。年龄大的患者(> 60岁)治疗后黄斑水肿消除更多(P=0. 031),治疗后3个月时CRT更低(P=0. 003)。结论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能有效提高BCVA并降低CRT。年龄大和基线CRT低提示治疗后3个月时CRT恢复较好。CRT的降低主要取决于CME是否消除,而与SRF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贝伐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的OCT图像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姜荔 马志中 +1 位作者 杨炳建 王秋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上的特征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就诊的高度近视继发视网膜劈裂患者 16例 2 2眼的OCT图像特点。结果 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上的特征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就诊的高度近视继发视网膜劈裂患者 16例 2 2眼的OCT图像特点。结果 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以外层劈裂为主 ,多发生在眼底后极部 ( 2 1/2 2 ) ,多数 ( 18/2 2 )可见玻璃体牵引视网膜征象 ,尚未被视网膜劈裂累及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感觉层较同龄、同性别的正常人薄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2 )。结论 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与玻璃体牵引及视网膜本身的退行性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视网膜劈裂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治疗和不全损伤再生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志中 黄厚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65-767,共3页
临床的视神经损伤可发生在从球后到颅内的各段。造成严重损伤必须具备足够的致伤力度。伤后无光感的预后差。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效果不肯定。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能有帮助。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模型研究提示,视神经再生能力与损伤程度密... 临床的视神经损伤可发生在从球后到颅内的各段。造成严重损伤必须具备足够的致伤力度。伤后无光感的预后差。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效果不肯定。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能有帮助。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模型研究提示,视神经再生能力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不全损伤与完全损伤对于损伤的纤维其再生环境是不同的。在不全损伤时,不可逆损伤纤维可能有更强的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皮质类固醇 减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视网膜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俞海燕 吴文涛 +1 位作者 王薇 张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研究取材于成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分化。方法成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细胞,根据其高黏附特性体外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型,在体外诱导使其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 目的研究取材于成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分化。方法成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细胞,根据其高黏附特性体外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型,在体外诱导使其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并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结果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贴壁生长,表型相对均一,表面标志为CD90、CD44、CD147阳性;而CD34、CD38、CD45、CD14、HLA-DR阴性。体外诱导后可以得到表达nestin(神经干细胞标志物)、GFAP(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和Rhodopsin(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阳性的细胞。结论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视网膜 体外诱导分化 免疫荧光染色 RHODOP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在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中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冬梅 吴玲玲 +1 位作者 王艺 吴乐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3-397,共5页
背景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害为病理特点的常见致盲性眼病。目前,通过延缓或阻止病程的进展而保护视神经是青光眼研究的热点。目的研究中药雷公藤的有效提取成分雷公藤甲素对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 背景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害为病理特点的常见致盲性眼病。目前,通过延缓或阻止病程的进展而保护视神经是青光眼研究的热点。目的研究中药雷公藤的有效提取成分雷公藤甲素对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80只,采用房水释放联合激光房角光凝法建立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右眼为激光眼,左眼为对照眼。激光光凝前3d起每日雷公藤甲素组大鼠腹腔给予雷公藤甲素5μg/kg直至处死,生理盐水组以同样的方式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术后1、3、5d,1周及此后每周用Tono—PenXL眼压计监测眼压。激光光凝术后1、2、4、8周制作大鼠眼球视网膜铺片并行Nissl染色,对RGCs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激光眼术后1d眼压较术前增高,术后1周达高峰,持续约3周,4周时眼压恢复正常;对照眼各时间点眼压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雷公藤甲素组激光眼与生理盐水组激光眼间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激光眼术后1周RGCs数量开始减少,术后4~8周RGCs存活数量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组激光眼相比,各时间点雷公藤甲素组激光眼RGCs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甲素组激光眼与其对照眼相比,各时间点RGCs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防止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的RGCs损伤,对RGCs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并不依赖于眼压的下降,这可能为青光眼的治疗提出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压 雷公藤甲素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宝群 吴玲玲 +1 位作者 张纯 王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能解除瞳孔阻滞,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虹膜周边前粘连(PAS)形成或加重。目的了解APAC对侧眼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PA...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能解除瞳孔阻滞,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虹膜周边前粘连(PAS)形成或加重。目的了解APAC对侧眼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PAC的对侧眼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未发生PAS,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LPI后在暗环境下是否发生房角接触性关闭,以及与暗室试验结果的关系。结果共有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PAC对侧眼LPI后暗环境下UBM检查发现,至少一个象限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者有20例,占37.0%。其中51例进行了暗室试验,阳性者9例,占17.6%。按照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象限数分组,0-2个象限组46例中有5例暗室试验阳性,3-4个象限组5例中有4例暗室试验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且APAC对侧眼LPI后暗室试验眼压升高值与其暗环境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象限数呈正相关(r=0.397,P=0.004)。结论APAC对侧眼LPI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暗环境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和暗室试验阳性,且两者有一定的关系,这意味着APAC对侧眼LPI后仍有房角关闭的可能;同时也提示具有相同眼前节解剖结构的APAC眼本身也具有同样的风险,LPI后需要长期随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周边虹膜切除术 接触性房角关闭 暗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对急性高眼压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霍妍佼 黄萍 +1 位作者 张绍敏 张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T、B淋巴细胞联合缺陷对急性高眼压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各16只。2种小鼠分别随机取6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10只作为模型组。采用前房穿刺的方法建立... 目的研究T、B淋巴细胞联合缺陷对急性高眼压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各16只。2种小鼠分别随机取6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10只作为模型组。采用前房穿刺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每只小鼠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模型对照眼。通过荧光金逆行标记技术,观察并计数再灌注后21d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同时进行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再灌注后21d视网膜形态并测量内核层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SCID小鼠和C57BL/6小鼠的RGCs形态和数量、视网膜结构及厚度均无明显差异。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1d,SCID小鼠RGCs的存活率为91%±5%,C57BL/6小鼠RGCs的存活率为78%±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SCID小鼠实验眼内核层厚度为(33.52±2.13)μm,模型对照眼为(34.06±3.00)μ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57BL/6小鼠实验眼内核层厚度为(22.44±1.70)μm,模型对照眼为(31.06±3.75)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急性高眼压模型中,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RGCs的存活率较高,视网膜损伤明显轻于野生型C57BL/6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免疫缺陷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在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华 马志中 +1 位作者 曹立群 刘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IL 6在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的表达。方法在SD大鼠视网膜下注入HealonGV (1 4%透明脂酸钠 )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放免检测脱离后不同时间点及复位后神经网膜的IL 6蛋白含量 ,并通过免疫组化定位IL 6的表达。应用图象分析系统... 目的探讨IL 6在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的表达。方法在SD大鼠视网膜下注入HealonGV (1 4%透明脂酸钠 )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放免检测脱离后不同时间点及复位后神经网膜的IL 6蛋白含量 ,并通过免疫组化定位IL 6的表达。应用图象分析系统分析脱离区、未脱离区及复位区色素上皮IL 6表达的差异 ,并对不同脱离状态的视网膜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单纯色素上皮与神经网膜脱离引起网膜下的增殖 ,增殖在脱离后第 10d达到高峰 ,然后下降 ;IL 6在色素上皮及神经网膜都有表达 ,神经网膜的表达在视网膜复位后下降 ;脱离区色素上皮IL 6的表达比未脱离区明显增高。结论IL 6积极参与了色素上皮与神经网膜脱离后的损伤修复反应 ;视网膜的复位可以降低IL 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的行为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晓勇 沈丽 +4 位作者 张纯 由德勃 陈雪 俞海燕 王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0-13,i001,共5页
目的 进行可见光照射所致大鼠视网膜光性损伤后的行为测试 ,探讨动物视功能与行为的关系。方法  2 1只SD大鼠在 (95 0± 5 0 )lx绿色光损伤仪光照 3、12、2 4h ,实验前及实验后暗适应 2 4h ,光损伤前 2d及光损伤后 2d测定大鼠的... 目的 进行可见光照射所致大鼠视网膜光性损伤后的行为测试 ,探讨动物视功能与行为的关系。方法  2 1只SD大鼠在 (95 0± 5 0 )lx绿色光损伤仪光照 3、12、2 4h ,实验前及实验后暗适应 2 4h ,光损伤前 2d及光损伤后 2d测定大鼠的头部视动跟踪反应、前置刺激反应。光损伤后 72h摘除眼球 ,冰冻切片后行HE、Rhodopsin免疫荧光染色 ,光镜观察。实验对照组为 7只双眼球摘除术后的大鼠。结果 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 ,动物的头部视动跟踪反应逐渐丧失 ,对照组反应最弱 ,前置刺激反应逐渐增强 ,对照组反应最强。结论 不同程度的视细胞损伤后的动物行为是不同的 ,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网膜光损伤 对照组 刺激反应 行为观察 头部 免疫荧光染色 动物 光照时间 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干眼大鼠的角结膜上皮组织学改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慧芹 李颖 许永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50,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干眼模型并进行评价,比较正常大鼠和干眼大鼠角结膜上皮组织形态学特点。方法采用苯扎氯铵滴眼诱导大鼠出现干眼,麻醉后处死动物,取正常大鼠和干眼大鼠角结膜组织行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大鼠角结膜超微结构。结果干眼大鼠角... 目的建立大鼠干眼模型并进行评价,比较正常大鼠和干眼大鼠角结膜上皮组织形态学特点。方法采用苯扎氯铵滴眼诱导大鼠出现干眼,麻醉后处死动物,取正常大鼠和干眼大鼠角结膜组织行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大鼠角结膜超微结构。结果干眼大鼠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出现上皮细胞缺失,结膜上皮杯状细胞减少,电镜下观察干眼大鼠角膜结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缺失,断裂,出现基底膜溶解,细胞内线粒体溶解。结论苯扎氯铵诱导的大鼠干眼模型与人干眼发生后角膜结膜发生的改变相似,此干眼模型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苯扎氯铵 上皮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教育病例引导教学模式的教案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彦杰 冯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2,共4页
基于外眼病的教学,探讨通过重新编写教案、改变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研究表明,专业教育与人文伦理教育应并重,专业教育中应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体现八年制学生教学特点,以及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应突出... 基于外眼病的教学,探讨通过重新编写教案、改变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研究表明,专业教育与人文伦理教育应并重,专业教育中应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体现八年制学生教学特点,以及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应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医学生的培养中,道德教育应贯穿教学始终,其和职业教育应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专业 眼科 外眼病 教案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色素痣和黑色素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雪 张培 +1 位作者 郭建新 王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1-192,共2页
S-100抗体、人黑色素瘤抗体(melarlon]al black-45,MB45)和黑色素瘤抗原T细胞(melanoma antigenreeognized by Tcell-1,MART-1)是签别良性或恶性皮肤色素痣和黑色素瘤的主要标记物,但对结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物的诊断仍存在争议^[1-... S-100抗体、人黑色素瘤抗体(melarlon]al black-45,MB45)和黑色素瘤抗原T细胞(melanoma antigenreeognized by Tcell-1,MART-1)是签别良性或恶性皮肤色素痣和黑色素瘤的主要标记物,但对结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物的诊断仍存在争议^[1-2].本研究拟筛选可鉴别结膜良性或恶性黑色素病变的免疫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黑色素瘤 结膜色素痣 免疫组织化学 黑色素瘤抗原 S-100 皮肤色素痣 免疫标志物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在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胶原沉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学峰 惠延年 石一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检测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玻璃体内白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 1β)和 型前胶原 (procollagen ,PC )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同种巨噬细胞诱发兔眼 PVR,在不... 目的 检测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玻璃体内白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 1β)和 型前胶原 (procollagen ,PC )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同种巨噬细胞诱发兔眼 PVR,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玻璃体液 ,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enzyme- linked im munosorbent assay,EL ISA)法测定 IL - 1β含量 ,用放射免疫法测量 PC 含量。做相关分析。结果  IL - 1β的基线含量为4ng· L- 1 ,7d时明显增加 ,在 14~ 2 8d呈一较高水平 (171~ 175 ng· L- 1 ) ;2 1d达高峰值2 3 4ng· L- 1 。 PC 在对照眼中未能检出 ,在 7d时含量上升 (2 64 .73μg· L- 1 ) ,14d以后明显升高 (816.2 9~ 941.48μg· L- 1 ) ;2 1d达高峰 ,2 8d仍维持高水平。相关分析显示 IL- 1β与PC 有高度相关性 (r=0 .90 8,P=0 .0 46) ,并与 PVR病程的炎症期、增生期和瘢痕期相吻合。结论 实验性 PVR玻璃体中 IL- 1β和 PC 含量随病程明显增加。IL- 1β与 PC 的含量变化明显相关 ,提示 IL- 1β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IL-1Β 玻璃体 白介素1Β PVR Ⅲ型前胶原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