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30家三级甲等医院眼科手术皮肤标识使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晋平 刘君 +1 位作者 李思齐 刘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调查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眼科手术皮肤标识的使用现状,为临床规范眼部手术皮肤标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全国21个省共30家三级甲等医院眼科手术部位皮肤标识使用现状。结果:在所调查的30家医院... 目的:调查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眼科手术皮肤标识的使用现状,为临床规范眼部手术皮肤标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全国21个省共30家三级甲等医院眼科手术部位皮肤标识使用现状。结果:在所调查的30家医院中,29家医院(96.7%)有执行标准,21家医院(70.0%)选择的标记时间为术日晨,29家医院(96.7%)有二次核对,标识的标记位置多选为术眼眉部上方,有24家医院占80.0%,标识图案无统一,均仅表示术眼眼别;标记工具以黑色记号笔和专用皮肤记号笔为多,86.7%的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部位标识健康宣教。结论:目前眼科临床采用的眼部手术皮肤标识缺乏具体的临床规范,为了提高眼部标识的临床使用规范,提高术前标记的准确性,需要继续完善眼科手术部位标识流程或规范,对手术部位标识达成共识,严格执行标记及核对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手术 皮肤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晶状体外伤诊疗中的新认识及研究新方向
2
作者 徐雯 王耿 +13 位作者 王勇 李学民 张广斌 竺向佳 金海鹰 罗莉霞 范玮 赵云娥 赵江月 俞阿勇 郭海科 鲍永珍 蒋永祥 施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0,共7页
晶状体外伤是眼外伤发生后造成视觉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晶状体外伤仍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和细致全面的检测手段,诊断和术前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的决策和术后预后判断等重要诊疗环节上尚存诸多争议和挑战。计算机断层扫描、... 晶状体外伤是眼外伤发生后造成视觉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晶状体外伤仍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和细致全面的检测手段,诊断和术前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的决策和术后预后判断等重要诊疗环节上尚存诸多争议和挑战。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断层扫描成像类技术为晶状体外伤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在晶状体外伤中对晶状体透明度、质地、位置、形态、完整性以及悬韧带和邻近其他眼内结构的观察和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单一技术的局限性,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限制。随着未来影像技术的迭代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断层扫描成像类技术将日益在晶状体外伤诊疗过程中担当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专家组就晶状体外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类、目前晶状体外伤诊疗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回顾,主要围绕目前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晶状体外伤诊疗中的具体应用、不足与局限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提出专家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检测手段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导的眼科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晋平 刘君 +1 位作者 刘征 李桂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57-1360,共4页
为提升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建立眼科患者资源中心,实施对患者的院前管理,成立以护士为主导的院前管理专业团队,住院手术前通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借助影音资讯平台开展多途径健康教育、建立评估档案、借助信息... 为提升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建立眼科患者资源中心,实施对患者的院前管理,成立以护士为主导的院前管理专业团队,住院手术前通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借助影音资讯平台开展多途径健康教育、建立评估档案、借助信息化平台完善信息登记录入、电话随访等形式,开展院前管理,增强了护理服务的针对性,体现了护士的专业价值,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主导 院前管理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眼科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晋平 刘君 +3 位作者 刘征 车颖 张洪君 刘金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2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 :探讨院前管理模式在术前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眼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实施院前管理模式前的眼科住院手术患者300例为对照组,2012年4-9月实施院前管理模式后的眼科住院手术... 目的 :探讨院前管理模式在术前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眼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实施院前管理模式前的眼科住院手术患者300例为对照组,2012年4-9月实施院前管理模式后的眼科住院手术患者3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住院手术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院前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院前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手术相关知识知晓度、患者对住院手术的自我准备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房退住院率由3.77%下降至2.78%。术前平均住院日比开展前缩短0.1天。结论 :运用院前管理模式为眼科住院手术患者提供术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在等待住院期间的自我用药、自我照护的依从性以及手术适应能力和配合治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管理模式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晋平 刘君 +1 位作者 吴虎兵 刘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了解目前眼科医务工作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为系统化开展眼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全国部分地区65家医院147名眼科临床工作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结果:目前临床医院眼科开展的健康教育,在形式、实施人员... 目的:了解目前眼科医务工作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为系统化开展眼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全国部分地区65家医院147名眼科临床工作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结果:目前临床医院眼科开展的健康教育,在形式、实施人员、时机方面均尚无统一标准。高年资的护士对于眼科健康教育改进需求认知度高于低年资护士,且在健康教育时机、宣教者专业水平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年资护士对开展院前眼科健康教育的认同度高于低年资护士,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眼科健康教育已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但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开展多途径、有针对性的眼科健康教育,完善眼科健康教育专人负责机制,针对内容适当调整眼科健康教育的实施时机,加强低年资护士对眼科健康教育模式改进认知的引导,鼓励低年资护士对开展院前眼科健康教育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健康教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角色扮演提高眼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范翔 李青 冯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8-62,共5页
为了分析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提高眼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中的教学效果,将48名眼科医学生随机分为角色扮演研究组24人和传统教学对照组24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两组的医学人文和医患沟通能力掌握情况,运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 为了分析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提高眼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中的教学效果,将48名眼科医学生随机分为角色扮演研究组24人和传统教学对照组24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两组的医学人文和医患沟通能力掌握情况,运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别。结果显示:41.67%的研究组学生在单独面对病人进行沟通或操作能够从容应对,而对照组仅8.34%的学生在单独面对病人进行沟通或操作能够从容应对;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医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医患沟通不足是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医患沟通是临床工作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强化了医患沟通的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投入临床工作的兴趣和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 眼科 医学生 人文教育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眼科门诊青光眼认知度的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晓勇 杨静 +1 位作者 张纯 王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度及青光眼患者的检出率。方法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646例普通眼科门诊就诊者。所有数据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66.6%的受访者表示对青光眼不了解,其中51.61%为已确诊的青光眼患者... 目的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度及青光眼患者的检出率。方法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646例普通眼科门诊就诊者。所有数据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66.6%的受访者表示对青光眼不了解,其中51.61%为已确诊的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的认知与性别、服用糖皮质激素史、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近视均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教育程度、具有卫生部门工作经历、定期眼科检查、曾经接受散瞳检查、具有青光眼家族史等显著相关。心血管患者及服用降血压药物的受访者对青光眼的认知度高于其他人群。结论青光眼认知度问卷调查为青光眼患者的宣教和知识普及提供了目标人群,使早期防治有所提示。近视患者、糖皮质激素服用者、高龄人群、低教育程度者、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无定期眼科保健者以及部分对青光眼缺乏认识的青光眼患者,是今后加强宣教的目标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认知度 普通眼科门诊 随机抽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顺义区40岁及以上人群视力损害现况调查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炳震 刘瑜玲 +8 位作者 韩亮 由德勃 王婷 蒋爱民 降丽娟 吴丽波 赵一鸣 阴正勤 马志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背景视力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盲和致盲性眼病的现状是做好防盲工作的基础。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视力损害的现况调查,为中国政府制定防盲计划提供相关... 背景视力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盲和致盲性眼病的现状是做好防盲工作的基础。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视力损害的现况调查,为中国政府制定防盲计划提供相关信息。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视力损害标准,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4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电脑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直接检眼镜下眼底检查。不同年龄受检人群的视力分析以10岁的间隔进行分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视力损害与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检查人员均经过标准化培训。结果本调查共入选满足纳入条件者4549人,实际接受筛查者4167人,应答率为91.6%。受检者年龄为40~94岁,平均(56.61±11.10)岁;受检者中视力损害者161例,患病率为3.9%。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损害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不同年龄组视力损害发生率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487,P〈0.01);≥70岁年龄组视力损害的患病率是40~49岁年龄组的15倍(OR=0.114,95%CI:0.056~0.234)。女性视力损害患病率稍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01,95%CI:0.627~1.295)。文盲组视力损害患病率为非文盲组的5.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43,95%CI:1.830~4.111)。结论年龄的增长及低文化程度是视力损害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个体而言,文化程度的提高是防止视力损害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佩戴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君 王志稳 +1 位作者 胡晋平 陈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7-800,共4页
近视已成为亟须解决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角膜塑形镜是目前防控近视进展有效控制手段之一,角膜塑形镜佩戴规范性及依从性直接影响近视治疗效果。文章对角膜塑形镜佩戴人群的佩戴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提升这类人... 近视已成为亟须解决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角膜塑形镜是目前防控近视进展有效控制手段之一,角膜塑形镜佩戴规范性及依从性直接影响近视治疗效果。文章对角膜塑形镜佩戴人群的佩戴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提升这类人群的角膜塑形镜佩戴依从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依从性 影响因素 改善措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视功能损伤进展评估方法
10
作者 吴倩如(综述) 张纯(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9-575,共7页
青光眼是一组具有特征性视神经结构损害的眼病,其临床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病程进展,保持视功能的生理需要。青光眼疾病进展评估方法包括结构损伤评估和视功能损伤评估。随着青光眼疾病的进展,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大量死亡时,一些评估结构损... 青光眼是一组具有特征性视神经结构损害的眼病,其临床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病程进展,保持视功能的生理需要。青光眼疾病进展评估方法包括结构损伤评估和视功能损伤评估。随着青光眼疾病的进展,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大量死亡时,一些评估结构损伤的指标将产生地板效应。因此,视功能评估成为监测中晚期青光眼疾病进展的主要方式。本文从视野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对比敏感度和视功能综合评估4个方面综述视功能评估方法、应用及最新进展,并分析其评估青光眼视功能损伤进展的特点及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功能损伤 疾病进展评估 视野 视觉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11
作者 黄萍 王雯倩 +2 位作者 石砚 刘恩泽 张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NVG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NVG的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非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NVG患者23例23眼,根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梁切除术组9例9眼和睫状体光凝组14例14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先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在角膜缘后4 mm处垂直眼球中心刺入眼内,前房穿刺放液50 μl后注射贝伐单抗50 μl(1.25 mg),然后各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视力、眼压和治疗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观察各组术眼的并发症情况,对2个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建立NVG的治疗流程.结果 2个组患眼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梁切除术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43.4±6.2)、(15.6±3.0)和(19.7±3.2) mmHg(1 mmHg=0.133 kPa),睫状体光凝组为(42.8±4.9)、(25.4±7.5)和(23.3±6.6) mmHg,2个组注射药物前与抗青光眼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8.817,P<0.001;F时间=158.418,P<0.001;F交互作用=7.260,P=0.002).各组内术后1周和3个月的眼压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睫状体光凝组术眼的眼压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3个月,2个组间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视力下降者3眼,睫状体光凝组视力下降者9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睫状体光凝组患者贝伐单抗注射后与抗青光眼手术的间隔时间以及抗青光眼手术后与进一步眼底病治疗的间隔时间均明显长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2、0.003).2个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晚期NVG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注射后不能降低眼压,但可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较贝伐单抗联合睫状体光凝术眼压降低更快,抗青光眼术前先进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可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用途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用途 联合疗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眼压 玻璃体腔注射 小梁切除术 睫状体光凝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干眼患者眼表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高彩凤 陈慧瑾 +1 位作者 靳瑛 齐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1-646,共6页
背景 干眼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眼是免疫介导的炎症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在干眼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炎性因子的具体作用尚有待证实. 目的 分析干眼患者眼表组织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差... 背景 干眼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眼是免疫介导的炎症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在干眼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炎性因子的具体作用尚有待证实. 目的 分析干眼患者眼表组织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1-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Sjogren综合征(SS)患者20例(SS组)、非SS干眼患者20例(非SS干眼组)和正常志愿者20例(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在填写知情同意书后依次进入研究队列.所有患者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问卷进行主观症状评分,并进行干眼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采用PCR-Array法测定3个组患者眼表Th17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包括眼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6、IL-8、IL-22、IL-23 mRNA的表达,并分析结膜上皮细胞中IL-17A与OSDI、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SⅠt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SS组、非SS干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的OSDI评分分别为50.00(33.50,66.50)、45.00(35.50,55.00)和3.00(0.00,5.00),SⅠt值分别为2.50(1.00,4.00)、5.00(2.00,5.00)和15.50(10.00,18.50),BUT值分别为2.00(1.00,4.00)、4.00(3.00,5.00)和10.00 (10.00,12.00),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8.50 (6.00,12.00)、5.50(4.00,7.00)和0.00(0.00,0.00).3个组间受检者的OSDI评分、SⅠt、BUT及荧光素染色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11、28.13、93.66、92.25,P<0.01),其中SS组患者的OSDI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高于非SS干眼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72、88.43,P<0.01),而SⅠt、BUT值均低于非SS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87.46,P<0.01);非SS干眼组患者的OSDI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28、95.64,P<0.01),而SⅠt、BUT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42、98.36,P<0.01).SS组患者结膜上皮中IL-17A mRNA、IL-6 mRNA、IL-8 mRNA、IL-22 mRNA、IL-2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8±0.16、11.64±1.32、6.67±1.12、1.88±0.18、1.78±0.17,非SS干眼组分别为1.45±0.17、1.32±0.14、1.12±0.13、1.23±0.15、1.23±0.1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S组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非SS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检者眼表IL-17AmRNA水平与BUT结果呈负相关(r=-0.56,P=0.00),而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44,P=0.01). 结论 干眼患者眼表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量上调,尤其是SS干眼.受检者眼表IL-17A水平与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相关,提示免疫因素参与干眼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SJOGREN综合征 免疫 CD4^+辅助性T细胞17 细胞因子 炎症 女性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老年黄斑变性视功能改变与黄斑色素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乐 闫少芳 +8 位作者 黄旸木 窦宏亮 邹志勇 徐贤荣 王寻 肖鑫 孙婷婷 董鹏程 林晓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3-976,共4页
黄斑区具有独特的组织细胞结构,负责最敏锐的视觉、色觉及形觉功能,视网膜视锥细胞在这个区域密集分布,并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即黄斑色素,这些色素与黄斑功能及抗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由于黄斑精细的解剖结构,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觉 黄斑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爱军 布娟 王乐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14例(330眼)3~12岁、首次接受治疗的弱视儿童,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7例(160眼... 目的 对比研究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14例(330眼)3~12岁、首次接受治疗的弱视儿童,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7例(160眼),对照组107例(170眼),试验组采用多媒体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1个月、2个月后进行矫正视力的复查,3个月后进行视力、视功能等复查。通过比较两组弱视治疗的效果以评价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8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5.8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轻度弱视有效率为79.31%,中度弱视有效率为94.7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7.37%、60.38%,均为P〈0.001)。试验组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有效率(88.33%和9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59.71%和30.00%)(均为P〈0.001)。对比不同年龄的疗效,3~6岁病例中试验组有效率为87.36%,对照组有效率为5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岁和10~12岁病例中,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比不同疗程的疗效,试验组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有效率(43.13%、58.13%和88.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2.35%、39.41%和55.88%)(均为P〈0.05)。两组病例在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手段,特别是对轻度、中度弱视,以及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较好。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疗效与弱视的年龄有相关性,对3~6岁病例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 传统方法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点栓塞和人工泪液对干眼患者视功能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邱伟强 李学民 +2 位作者 王薇 刘子源 张志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6-948,共3页
目的比较泪点栓塞和人工泪液对干眼患者视功能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干眼患者28例(56眼),随机分为人工泪液治疗组(16例)和泪点栓塞治疗组(12例),分别采用人工泪液和泪点栓塞进行治... 目的比较泪点栓塞和人工泪液对干眼患者视功能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干眼患者28例(56眼),随机分为人工泪液治疗组(16例)和泪点栓塞治疗组(12例),分别采用人工泪液和泪点栓塞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针对干眼症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Schirmer I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和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治疗前均有干眼相关的不适表现,经人工泪液或泪点栓塞治疗后症状均可改善,且两者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角膜荧光素染色发现治疗前所有出现角膜荧光素着色的患者,经人工泪液或泪点栓塞治疗后荧光素染色均转为阴性。泪点栓塞组治疗前BUT为(3.1±1.5)s,治疗后为(6.6±1.3)s;人工泪液组治疗前BUT为(4.4±1.1)s,治疗后为(6.5±1.1)s;两组BUT值经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改善(P<0.001),且泪点栓塞组优于人工泪液组(P<0.001)。人工泪液组治疗前SIT值为(12.1±7.7)mm,治疗后为(14.4±9.0)mm,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72),而泪点栓塞组治疗前SIT值为(7.8±2.6)mm,治疗后为(14.0±3.4)mm,治疗前后SIT值有明显变化(P<0.001)。对比敏感度检查提示人工泪液组和泪点栓塞组均能显著提高干眼患者对比敏感度值,改善视觉质量,但两者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人工泪液及泪点栓塞均可缓解干眼患者不适症状,修复角膜损伤,加强泪膜稳定性,提高对比敏感度,改善视觉质量,其中泪点栓塞较人工泪液能更好地维护泪膜稳定性,延长B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泪点栓塞 人工泪液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16
作者 布娟 刘峰 +1 位作者 庞宏蕾 刘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86例(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2眼)与观察组(44眼)。对照组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视知觉...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86例(8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2眼)与观察组(44眼)。对照组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观察组进行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正、负相对调节以及调节灵敏度、Titmus立体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弱视眼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2行以上的患者为24眼。观察组则为36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P〈0.01)。训练后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均有所提高。观察组对比敏感度的升高以低、中空间频率升高表现突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频区对比敏感度升高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正、负相对调节以及调节灵敏度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训练3个月后,拥有〉80″~200″黄斑立体视12眼,〉400″~800″周边立体视18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恢复≤60″正常立体视6眼,对照组为4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在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对比敏感度、调节力以及立体视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 调节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胡晋平 李葆华 +5 位作者 许影婕 李佩涛 刘君 席韩旭 王攀峰 夏婧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5-890,共6页
目的:开发与应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改进护士分层培训工作的实践,提高护士培训质量。方法: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定的护士分层培训方案,以医院护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开发并应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 目的:开发与应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改进护士分层培训工作的实践,提高护士培训质量。方法: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定的护士分层培训方案,以医院护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开发并应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采用自设满意度问卷调查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管理者和护士满意度总得分分别为(94.34±15.51)分和(89.46±15.70)分。护理管理者与护士满意度各维度平均得分中,“运行与设计”维度均分最低,“效果评价”维度均分最高。结论:护士分层培训信息系统为护士培训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开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是护士参加培训实践的有效工具,实现了信息畅通与资源共享,可提高培训质量和管理效率,使护士职业发展保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护士培训 岗位胜任力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吉超 倪薇 +4 位作者 刘海华 张雅斓 廖凯举 鹿培全 田彦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治疗慢性泪囊炎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的价值。方法 2017年1~7月,应用En-DCR治疗单眼慢性泪囊炎58例,其中33例暴露泪囊后经上泪点将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1~2 m... 目的探讨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治疗慢性泪囊炎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的价值。方法 2017年1~7月,应用En-DCR治疗单眼慢性泪囊炎58例,其中33例暴露泪囊后经上泪点将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1~2 ml注入泪囊支撑再继续手术(透明质酸钠组),25例采用传统方法应用泪道探针支撑泪囊(泪道探针组)。比较2组自泪囊第一次完全暴露至明胶海绵贴敷的操作时间,以及术后2个月功能学和解剖学评分、成功率。结果透明质酸钠组自泪囊第一次完全暴露至明胶海绵贴敷的操作时间比泪道探针组短[(21.3±4.5)min vs.(26.8±5.1)min,t=-4.334,P=0.000],2组术后2个月功能学和解剖学评分、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En-DCR治疗慢性泪囊炎术中,通过上泪点将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入泪囊辅助手术,能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长期术后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泪囊鼻腔吻合术 内镜 慢性泪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及对比敏感度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布娟 杜伟 +3 位作者 梁晨 庞红蕾 林淑芳 王乐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Park术及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中的疗效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在评价眼球震颤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分为有中间带型(40例)和无中间带型(42例)两组。有中间带型眼... 目的研究改良Park术及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中的疗效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在评价眼球震颤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分为有中间带型(40例)和无中间带型(42例)两组。有中间带型眼球震颤患者施行改良的Park术,无中间带型眼球震颤患者施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给予双眼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位均为正位,且眼球转动各方向均不受限。40例有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术后1个月异常头位消失,第一眼位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均提高≥2行;对比敏感度在3周/度(cycle/degree,c·d-1)、6c·d-1、12c·d-1、18c·d-1空间频率下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42例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仅有7例患者双眼视力在术后1个月时提高≥2行(16.7%),但共有38例(90.5%)患者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上均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结论在改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异常头位及视功能方面,改良Park术与眼外肌本体感受器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比敏感度检查可用于客观评价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改良Park术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短程疗法与0.1%氟米龙滴眼液长程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钰 陈跃国 夏英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6-649,共4页
背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传统的用药方法为用质量分数0 1%氟米龙滴眼液连续点眼4个月,有眼压升高的风险,且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短疗程药物和用药方案十分必要. 目的 比较LASEK术后质量分数0 5%氯替... 背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传统的用药方法为用质量分数0 1%氟米龙滴眼液连续点眼4个月,有眼压升高的风险,且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短疗程药物和用药方案十分必要. 目的 比较LASEK术后质量分数0 5%氯替泼诺滴眼液连续点眼5 d+4周的短程疗法与质量分数0.1%氟米龙滴眼液长程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009-2013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LASEK并完成随访的208例轻中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氯替泼诺组104眼,手术当天开始应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每日6次,术后第6天开始每日4次,每周递减1次,共强化应用5d,而后连续用4周;氟米龙组104眼,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0.1%氟米龙滴眼液,每日4次,每月递减1次,连续应用4个月.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摘去角膜接触镜的时间以判断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第5天,2周及1、3、6个月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并进行校正,术后1、3、6个月检查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并按照Cheng的标准进行分级,比较2个组术眼的等效球镜度数. 结果 2个组间术眼基线特征匹配.2个组术后5~7d摘去角膜接触镜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0,P=0.554).术后1、3、6个月,2个组等效球镜绝对值≤0.5 D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28,P=0.304;Z=-0.398,P=0.691;Z=-0.445,P=0.656).术后第5天,氯替泼诺组和氟米龙组的平均校正眼压(中位数)分别为13.52 mmHg(1mmHg=0.133 kPa)和13.1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而术后2周及1、3、6个月2个组矫正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替泼诺组术后校正眼压明显升高(术后-术前≥5 mmHg)者5眼,氟米龙组4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6,P=0.733).术后1个月,氯替泼诺组不同分级角膜haze的眼数与氟米龙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6,P=0.009),而术后3个月、6个月2个组haze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99,P=0.699;x^2=1.154,P=0.562). 结论 0.5%氯替泼诺滴眼液短程疗法与0.1%氟米龙滴眼液长程疗法对LASEK术后的抗炎作用和抑制角膜haze的效果接近,2种药物用药后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作用 抗炎药物/治疗作用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手术 术后并发症/药物疗法 氯替泼诺 氟米龙 滴眼液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