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姚瑶 孟庆阳 陆敏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冷球蛋白血症是血循环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常累及肾脏,在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时,临床及血清学检查提供的诊断依据有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协助确诊。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 冷球蛋白血症是血循环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常累及肾脏,在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时,临床及血清学检查提供的诊断依据有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协助确诊。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组织10例,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合常规的光镜检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诊断要点。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大块高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其内见特殊结晶样物质,是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的重要依据。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的光镜特殊染色显示的双轨征、节段性白金耳和微血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球蛋白血症 肾脏疾病 透射电子显微镜 特殊结晶样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
2
作者 郭博达 陆敏 +6 位作者 王国良 张洪宪 刘磊 侯小飞 赵磊 田晓军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4-649,共6页
目的:比较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4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透明细胞癌... 目的:比较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4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透明细胞癌组和非透明细胞癌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术中和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37例患者,中位年龄58岁,男性317例,女性120例,透明细胞癌组366例,非透明细胞癌组71例。非透明细胞癌组包括乳头状肾细胞癌38例(53.5%)、嫌色细胞肾细胞癌2例(2.8%)、未分类肾细胞癌11例(15.5%)、分子定义的肾细胞癌19例(26.8%)和肾集合管癌1例(1.4%)。相较于肾透明细胞癌组,非透明细胞癌组患者发病年龄较早(59岁vs.55岁,P=0.010),肿瘤直径更大(8.4 cm vs.9.5 cm,P=0.025)、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56.8%vs.70.6%,P=0.034)、癌栓分级(P<0.001)和病理分级较晚(P=0.010)、手术时间较长(272 min vs.289 min,P=0.023)、总生存期较短(80个月vs.35个月,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与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为病理类型、远处转移、癌栓分级、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两组在性别、体重指数、肿瘤侧别、远处转移、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手术方式选择、转为开放手术比例、失血量、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肾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非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发病年龄早、疾病侵袭性强、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静脉癌栓 回顾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3重排肾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3
作者 张展奕 陆敏 +8 位作者 孙悦皓 董靖晗 侯小飞 肖春雷 王国良 田晓军 马潞林 张洪宪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0-661,共12页
目的:回顾TFE3重排肾细胞癌(TFE3-rearranged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RCC)合并静脉癌栓(venous tumor thrombus,VT)(TFE3-V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其治疗策略及预后特点,为TFE3-V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3年1月... 目的:回顾TFE3重排肾细胞癌(TFE3-rearranged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RCC)合并静脉癌栓(venous tumor thrombus,VT)(TFE3-V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其治疗策略及预后特点,为TFE3-V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TFE3-VT的患者、诊断为TFE3-RCC但不合并VT(TFE3-non-VT)的患者,以及诊断为非TFE3突变的肾细胞癌且合并VT(non-TFE3-VT)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研究的主要结局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次要结局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1)对TFE3-VT与TFE3-non-VT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中位数(P_(25),P_(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以样本数及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2)对13例TFE3-VT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描述。(3)对TFE3-VT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描述13例TFE3-VT患者的随访情况,并与TFE3-non-VT及non-TFE3-VT进行生存情况比较。在与TFE3-non-VT患者进行比较时,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临床分期Ⅰ~Ⅳ期TFE3-RCC患者、TFE3-VT与TFE3-non-VT患者,以及临床分期Ⅲ期TFE3-VT与TFE3-non-VT亚组患者的PFS及OS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在与non-TFE3-VT患者进行比较时,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两组患者进行配对,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配对后两组患者的PFS及OS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语言(v 4.2.3)进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45例TFE3-RCC患者,其中TFE3-VT患者13例,TFE3-non-VT患者32例,同时纳入non-TFE3-VT患者523例。13例TFE3-VT患者中女性9例(69.2%),男性4例(30.8%),平均年龄(37.9±14.4)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2.2±3.5)kg/m^(2),中位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为1.0(0.0,1.0)分,术前平均肌酐为(75.3±15.9)μmol/L;7例(53.8%)患者肿瘤位于左肾,6例(46.2%)位于右肾;6例(46.2%)患者在术前存在远处转移(M1期),7例(53.8%)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合并Mayo 0级VT的患者共7例(53.8%),合并MayoⅠ级及MayoⅣ级VT的患者各1例(7.7%),合并MayoⅡ级及MayoⅢ级VT的患者各2例(15.4%);2例(15.4%)行开放手术,6例(46.1%)行腹腔镜手术,5例(38.5%)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长(273±79)min,平均出血量(722±570)mL;13例患者肿瘤大体标本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0.8±2.4)cm。13例患者均进行了TFE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其中7例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并证实为TFE3-RCC。13例患者在随访中有11例(84.6%)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9例患者(69.2%)死亡,中位PFS为4个月,1年PFS率为31%;中位OS为13个月,1年OS率为54%。在45例TFE3-RCC患者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PFS及OS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FE3-VT患者与TFE3-non-VT患者的PFS及OS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临床Ⅲ期患者的亚组分析中,TFE3-VT患者与TFE3-non-VT患者的PFS及OS曲线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TFE3-VT患者与non-TFE3-VT患者的PFS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曲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TFE3-VT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术前远处转移发生率高;IHC染色TFE3蛋白呈强阳性、FISH检测见红-绿分离信号可明确诊断;TFE3-VT患者与TFE3-non-VT患者相比生存预后较差;TFE3-VT患者较non-TFE3-VT患者更易发生早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TFE3基因 静脉癌栓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与鉴别诊断
4
作者 郑丹枫 李春瑶 +4 位作者 刘向一 郭文阳 孟庆阳 钟延丰 张英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8,共12页
目的 总结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肌肉组织活检证实的22例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患者,最终诊断为先天性杆状体肌病3例(13.64%)、肌萎缩侧索硬... 目的 总结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肌肉组织活检证实的22例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患者,最终诊断为先天性杆状体肌病3例(13.64%)、肌萎缩侧索硬化12例(54.54%)、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例(9.09%),以及结蛋白病、腓骨肌萎缩症、非特异性肌炎、GRN基因变异的额颞叶痴呆、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各1例(4.55%)。改良Gomori三色染色可见肌浆内数量不等的颗粒状、杆状或片状紫红色物质。免疫组化染色肌收缩蛋白和(或)α-肌动蛋白阳性。超微结构观察,部分具有杆状体超微结构特征。先天性杆状体肌病杆状体形态较典型且数量较多,肌收缩蛋白和α-肌动蛋白均免疫阳性;其他疾病除存在杆状体结构外,固有病理改变各有特点,肌萎缩侧索硬化常见神经源性肌萎缩,结蛋白病肌纤维可见结蛋白异常聚集,肌营养不良常见圆形萎缩、多量核内移、间质纤维化,非特异性肌炎常见较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等。因此,杆状体肌病的诊断不能仅依靠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存在NEB基因变异(3例)、CAPN3基因杂合突变(1例)、DYSF基因变异(1例)、SH3TC2基因杂合突变(1例)、GRN基因变异(1例)和DES基因杂合突变(1例)。结论 杆状体结构可见于多种肌肉病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结合临床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诊断杆状体肌病,明确诊断依靠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病 杆状体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5
作者 刘思茹(综述) 贺慧颖(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27-532,共6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认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超过4.0 ng/mL对PCa具有诊断提示价值。然而临床上存在不少的低PSA水平即0~4.0 ng/mL的PCa病例,...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认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超过4.0 ng/mL对PCa具有诊断提示价值。然而临床上存在不少的低PSA水平即0~4.0 ng/mL的PCa病例,可能因PSA低水平而被漏诊,甚至因此延误病情、失去临床最佳诊疗窗口。本综述对PSA水平低于4.0 ng/mL的PC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其基线和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影像学特征、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以及预后因素,旨在提高大家对此类PCa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PSA 前列腺癌 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分子亚型中CD8+T淋巴细胞浸润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柴晓东 孙子文 +5 位作者 李海爽 朱靓怡 刘小旦 刘延涛 裴斐 常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18,共7页
目的:研究CD8+T细胞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各个分子亚型中的浸润特点,分析CD8+T细胞浸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C-X-C基序趋化因子11(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1)的表达及其受体CXCR3在CD8+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 目的:研究CD8+T细胞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各个分子亚型中的浸润特点,分析CD8+T细胞浸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C-X-C基序趋化因子11(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1)的表达及其受体CXCR3在CD8+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索MB中CD8+T细胞浸润可能的调节机制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筛选2012—2019年间来自多所医学中心、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MB患者共48例(4个分子亚型各12例),利用NanoString PanCancer IO360 TM基因表达检测平台对48例MB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对患者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CD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验证各亚型MB中CD8+T细胞数量的差异。通过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CD8+T细胞浸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各种趋化因子在各亚型MB中的表达差异,并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验证MB中CD8+T细胞表面CXCR3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CD8+T细胞浸润至肿瘤内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MB的WNT亚型中的CD8+T细胞特征指数相对较高,提示WNT亚型中的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亚型,这一现象通过CD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及R2在线数据分析平台对美国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进行数据挖掘得到了证实,且CD8+T细胞增多与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数据库分析显示,CXCL11在WNT亚型MB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亚型。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D8+T细胞表面存在CXCL11的受体CXCR3,提示CD8+T细胞可能通过表面受体CXCR3受CXCL11趋化至MB的微环境中。结论:CD8+T细胞在WNT亚型MB中的浸润相对多于其他亚型,其机制可能与CXCL11-CXCR3趋化因子系统的激活相关,且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较多的患者预后较好,此结果可能为MB中CD8+T细胞浸润调节机制提供有益的临床病理依据,为未来MB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肿瘤微环境 CD8阳性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CXCL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分析
7
作者 邵珲 郭红燕 +2 位作者 梁华茂 张坤 刘岩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43-748,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及术后化疗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为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纳入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 目的: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及术后化疗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为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纳入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及病理诊断、辅助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9~59岁,中位年龄24岁,其中小于40岁12例(66.7%)。11例(61.1%)存在性激素异常表现,如高雄激素症状和月经紊乱;6例(33.3%)因急腹症就诊。术前超声检查提示盆腔内单发、非单纯性包块17例,术中探查肿瘤均来源于单侧卵巢,所有小于40岁(12例)患者均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保留了生育功能。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准确性为31.3%(5/16)。18例患者中ⅠA期11例,ⅠC期7例;高分化1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7例;3例有异源性成分。12例术后行辅助化疗。初治后随访时间4~230月,中位随访时间70.5月,除1例异源性成分为高级别肉瘤患者多次复发外,其余均无复发。结论:鉴于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确诊时多数为Ⅰ期,对于年轻患者,可以行患侧附件切除,从而保留生育能力,预后较好。但如果肿瘤存在异源性成分为高级别肉瘤,可能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Sertoli-Leydig细胞瘤 病理诊断 手术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径≤4 cm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风险预测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欣 姚响芸 +3 位作者 梅放 于波 黄九平 宋世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最大径≤4 cm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s,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为FTN患者的术前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F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最大径≤4 cm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s,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为FTN患者的术前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F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组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870例,FTA组745例(85.6%),FTC组125例(14.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数量和位置、结节最大径、结节内部结构和内部血流信号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节回声、边缘、声晕、纵横比和钙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边缘不规则(OR=3.061,95%CI:1.653~5.667,P=0.000)、不等厚声晕(OR=5.868,95%CI:1.258~27.377,P=0.024)和边缘弧形钙化(OR=4.364,95%CI:1.329~14.333,P=0.015)是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结论超声征象对评价FTN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价值,对结节边缘、声晕和钙化的仔细评估,能够促进较小FT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超声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家实验室EBER原位杂交室间质控结果分析
9
作者 蔡晴 郭文阳 +3 位作者 薛晓伟 王德田 王先博 周炜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8-923,共6页
目的 通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组织的原位杂交室间测评活动,分析EBER原位杂交染色中的常见问题及影响染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原位杂交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定已确诊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切片作为... 目的 通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组织的原位杂交室间测评活动,分析EBER原位杂交染色中的常见问题及影响染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原位杂交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定已确诊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切片作为本次测评切片,同时玻片滴加EBER原位杂交液态细胞质控品作为测评对照。问卷收集各实验室染色信息及方法。最后收集染色后切片,由协会病理专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统一评价。结果 共有来自7个省/直辖市的38家单位参评,包括32家医院病理科和6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病理实验室。染色方法有:手工染色(21家),仪器进行的自动化染色(17家)。本次室间质评EBER原位杂交染色的总合格率为94.74%(36/38),优良率为26.32%(10/38),其中自动化染色优良率(41.12%,7/17)显著高于手工染色优良率(14.2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P=0.028)。液态细胞质控品与组织对照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0.909,r=0.944)。结论 本次室间质评数据证实病理实验室EBER原位杂交技术合格,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优良率结果存在差异,推荐自动化染色作为首选染色方法;液态细胞质控品与阳性对照组织在本次质控表现中无差异;个别实验室染色技术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质控 原位杂交染色 EBER 组织阳性对照 液态细胞质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跃林 中间季雄 +5 位作者 于长隆 星野雄一 钟炎丰 刘平 王长军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T002,共4页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个小组 ,每小组 2 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 ,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 :缺血 2小时 ,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 ,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 3小时 ,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 ,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 ,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 ,保护作用显著。缺血 4小时 ,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 ,保护作用不如缺血 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 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 ,再灌注第 3天时病理损伤最重 ,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尤其对缺血 3小时再灌注 3天时保护作用最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止血带 缺血预处理 时间梯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及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雪松 张蕾 +2 位作者 石雪迎 张云莉 吕愈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中48例克罗恩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和内镜、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1987年至1995年共诊断克罗思...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中48例克罗恩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和内镜、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1987年至1995年共诊断克罗思病4例,1995年后诊断44例。克罗恩病高峰发病年龄为17~40岁,占75.0%(36/48);30岁以下发病者占43.8%(21/48)。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伴肠道外表现16例(33.3%),伴有肛周疾病3例(6.3%),肠瘘2例(4.2%)。内镜诊断符合率85.7%(36/42),表现为节段性病变,溃疡形成、肠管狭窄和卵石征。X线诊断符合率为84.2%(32/38),主要表现为龛影、肠管狭窄及卵石征。病理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总检出率为43.2%(19/44)。90%(27/30)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有13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近10年来克罗恩病诊断例数明显增加。内镜+病理+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主要手段。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多次病王毋枪杏晡访右鼬千楗高诊断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韩嵩博 袁慧书 +5 位作者 李敏 柳晨 周新刚 陆敏 邵宏权 马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76-1680,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I及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位...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I及病理学特点。结果病变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1例,胸段1例,腰骶段6例,多发1例;其中累及椎体1例,椎体及附件10例,椎管内2例,椎旁3例。病灶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椎体出现病理性压缩骨折,5例肿瘤内见钙化,无椎间盘受累、骨膜反应及瘤骨形成;CT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及混合性骨质破坏(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伴周围较大实体软组织肿块样改变;MR平扫表现为混杂T1WI、T2WI信号,增强扫描中病变不均匀强化,软组织内有囊变坏死区,血供丰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PNET均出现CD99特征性膜表达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性标记物NSE、Syn、CgA表达。结论脊柱pPNE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及MR能显示肿瘤大小、内部结构、范围毗邻,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脊柱肿瘤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5例肺癌中ALK阳性病例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及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朱翔 李红威 +11 位作者 曹宝山 柳晨 梁莉 王玉湘 由江峰 高菲 马晓龙 刘岩 王华 张燕 陈剑 张波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6-232,共7页
背景与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的产生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对ALK阳性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提高ALK阳性病例的检出率对患者... 背景与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的产生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对ALK阳性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提高ALK阳性病例的检出率对患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ALK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在筛查ALK阳性病例中的意义,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流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IHC方法检测525例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ALK的表达,并对其中34例进行FISH验证。结果肺癌病例中ALK IHC阳性率为5.14%(27/525)。ALK阳性组中年轻患者、女性患者比例高于ALK阴性组(P<0.05);实体型肺腺癌在ALK阳性组中比例明显增高,而腺泡型与贴壁型比例明显降低,与阴性组相比有差异(P<0.05)。34例病例进行FISH验证,IHC与FISH符合率随IHC阳性程度的增加递增。伴或不伴有EGFR突变的ALK IHC阳性病例,都必须进行ALK FISH验证。结论 IHC可以作为可靠的ALK筛查手段,提高ALK的检出率。FISH检测对确诊ALK阳性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ALK EGFR 免疫组化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Keap1蛋白在104例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宇 朱翔 +3 位作者 顾阳春 陈森 梁莉 曹宝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前期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中存在个体差异,其与化疗或表皮生长因子受... 背景与目的前期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中存在个体差异,其与化疗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疗效相关,但Nrf2及Keap1在不同驱动基因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Nrf2、Keap1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关系及其对EGFR-TKIs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4例EGFR结果明确的肺腺癌患者,确定Nrf2、Kea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04例患者中Nrf2阳性率为71.2%,Keap1高表达率为34.6%;Nrf2阳性率与性别、分期和EGFR突变状态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吸烟、分化程度、病理亚型无关(P>0.05);Keap1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病理亚型、肿瘤分化、EGFR突变状态等均无关(P>0.05);EGFR-TKIs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Nrf2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5),但与Keap1表达水平无关(P<0.05)。Nrf2高表达组的中位PFS、OS显著低于低表达/阴性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rf2表达水平是EGFR-TKIs 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Nrf2阳性率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显著相关,Nrf2在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EGFR TKIs疗效显著相关,因此,Nrf2是预测EGFR TKIs疗效的理想指标和潜在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 KEAP1 肺腺癌 EGFR EGFR-TK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冰冻或术后石蜡病理报告T1b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铃福 侯纯升 +5 位作者 郭丽梅 陶立元 凌晓锋 王立新 徐智 修典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或术后石蜡病理报告T1b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42例T1b期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14例为术中冰冻病理,28例为术后石蜡病理。经病理科医师重新复核,26例明确为T1b期胆囊癌,其中2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或术后石蜡病理报告T1b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42例T1b期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14例为术中冰冻病理,28例为术后石蜡病理。经病理科医师重新复核,26例明确为T1b期胆囊癌,其中2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本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14例冰冻病理为T1b期的胆囊癌患者仅2例石蜡病理为T1b期,其余11例为T2期,1例为T3期,冰冻病理误诊率为85.7%,石蜡病理均等于或高于冰冻病理分期;28例石蜡病理为T1b期的胆囊癌患者2例复核为T2期,石蜡病理误诊率为7.1%,复核结果均等于或高于原分期。25例复核明确且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术后病理均未见胆囊脉管内癌栓或神经侵犯,其中14例行根治手术患者送检淋巴结30枚,均未见癌转移。25例患者中11例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余14例追加腹腔镜或开腹根治手术,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仅1例行腹腔镜根治术及胆囊减压的患者发生腹腔种植转移,术后2年因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冰冻病理T1b期胆囊癌应行同期根治手术,术后石蜡病理T1b期胆囊癌应复核其T分期,对复核明确的T1b期胆囊癌需慎重评估追加根治手术的利弊,如果术中有胆囊破损建议积极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肿瘤分期 外科手术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的病理诊断与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熊焰 张波 +4 位作者 聂立功 吴世凯 赵虎 李东 邸吉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1-356,共6页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SMARCA4-UT是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的新类型,各科医生对其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均较为陌生。本...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SMARCA4-UT是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的新类型,各科医生对其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均较为陌生。本次多学科研讨会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胸部SMARCA4-UT为例,集中研讨了该类肿瘤的病理诊断、分子检测、治疗相关分子靶点、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病理学评估等问题。患者为老年男性,有长期吸烟史,以右肺下叶实性肿瘤快速进展入院。病理学检测,肿瘤细胞上皮样,组织结构上无任何分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弥漫阳性,SALL4部分细胞阳性,SMARCA4基因编码的蛋白BRG1表达缺失;二代测序证实,肿瘤存在SMARCA4基因突变(c.2196T>G,p.Y732Ter)。综上,病理诊断符合胸部SMARCA4-UT。术前TNM分期为T1N2M0(ⅢA)。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SP26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为2%。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检测结果为16.3/Mb,微卫星检测结果为微卫星稳定型(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经化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两周后,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病理学评估结果为病理学完全缓解(complete pathologic response,CPR),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分期为ypT0N0M0。术后完成了5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辅助治疗。随访截止2022年10月,肿瘤无复发、转移,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阴性。目前认为,只要BRG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无论是否检测到SMARCA4基因突变,均可归入SMARCA4缺失性肿瘤,SMARCA4缺失性肿瘤包括多种癌和肉瘤。SMARCA4-UT的诊断,除了BRG1表达缺失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形态,并排除其他伴有BRG1表达缺失的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胸部常见恶性肿瘤。SMARCA4-UT恶性度高、总体预后差,几乎没有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突变,化疗效果差,而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是目前唯一显示疗效的药物。本病例是SMARCA4-UT病理诊断、分子检测和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的一个成功案例,对于所有SMARCA4缺失性肿瘤的诊治都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 肿瘤突变负荷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新辅助治疗 病理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腱鞘巨细胞瘤影像和病理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立华 袁慧书 +3 位作者 杨邵敏 孔令红 姜亮 刘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CT和MRI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对7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脊柱GCTTS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CTTS位于颈椎5例,胸椎2例。CT表现为寰枢外侧关节(n=3)、C_6~7左侧小关节(n=1)、C_5椎体... 目的探讨脊柱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CT和MRI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对7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脊柱GCTTS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CTTS位于颈椎5例,胸椎2例。CT表现为寰枢外侧关节(n=3)、C_6~7左侧小关节(n=1)、C_5椎体及右侧附件(n=1)、胸椎椎体(n=2)呈溶骨性骨破坏;肿瘤压迫、侵蚀性邻近骨质,骨破坏区周围可见硬化边(n=5)。MR示肿瘤呈分叶状,T2WI呈低信号5例,中等信号1例(位于T11),混杂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程度或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脊柱GCTTS以小滑膜关节多见,对邻近骨质压迫侵蚀,周围硬化边较多见;T2WI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以良性多见,若肿瘤内部囊变坏死明显,应警惕恶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巨细胞瘤 腱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CT强化模式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6
18
作者 裴新龙 苏静 刘剑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CT动态增强扫描不同特点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IMCC的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表现,将肿瘤CT强化特点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5例中,22例单发病灶... 目的探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CT动态增强扫描不同特点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IMCC的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表现,将肿瘤CT强化特点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5例中,22例单发病灶,23例多发病灶。动态强化表现为4种模式:①23例呈从周边向内部缓慢渐进性强化,病理上周边区肿瘤细胞丰富,中央区以纤维间质为主;②13例病灶整体均匀或不均匀缓慢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较少,与纤维间质均匀混杂分布;③8例边缘轻度强化,内部不强化或散在灶状轻度强化,病理上周边区肿瘤细胞丰富,内部坏死明显,坏死中散在小灶状肿瘤细胞;④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强化轻度减退,病理上病灶内肿瘤细胞丰富,纤维间质稀少,两者分布均匀。结论 IMCC强化模式多样,强化类型与病理组织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 肝内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标志物选择专家共识 被引量:26
19
作者 贺慧颖 饶秋 +1 位作者 赵明 滕晓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3,共7页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包含肾、膀胱、前列腺、睾丸等主要器官的肿瘤,2016年WHO出版了相关肿瘤的新分类。近年来,该系统的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该系统大部分肿瘤可根据镜下形态结合临床特点做出诊断,但仍有部分肿瘤...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包含肾、膀胱、前列腺、睾丸等主要器官的肿瘤,2016年WHO出版了相关肿瘤的新分类。近年来,该系统的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该系统大部分肿瘤可根据镜下形态结合临床特点做出诊断,但仍有部分肿瘤需进行免疫组化标记以判断具体的组织学类型,并做出正确的诊断。本共识简要总结免疫组化在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和睾丸肿瘤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免疫标志物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胸锁乳突肌间血管内乳头状内皮增生1例
20
作者 肖晓笛 夏有辰 +1 位作者 柳剑英 付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2-1004,共3页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增生(intravascular 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IPEH)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血管内病变^([1]),又被称为马松瘤(Masson tumor)、马松血管瘤、马松血管内血管内皮瘤和反应性乳头状内皮增生等。IPEH与血管肉瘤较为相似...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增生(intravascular 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IPEH)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血管内病变^([1]),又被称为马松瘤(Masson tumor)、马松血管瘤、马松血管内血管内皮瘤和反应性乳头状内皮增生等。IPEH与血管肉瘤较为相似,临床上需要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本研究即对1例病变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且病理提示非典型性改变的IPEH病例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以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激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增生 血管肉瘤 鉴别诊断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