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在诊治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方面的差距 被引量:4
1
作者 顾莹 周丽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93-2794,共2页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诊治方面的差距。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0年6月因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入住北京市普仁医院(普仁医院)治疗的61例患者为病例组,按成组匹配原则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住院的12...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诊治方面的差距。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0年6月因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入住北京市普仁医院(普仁医院)治疗的61例患者为病例组,按成组匹配原则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住院的122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肿瘤标记物检测,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胃镜检出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肿瘤标记物检查率、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期间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便隐血阴转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在急诊胃镜检查率、药物治疗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面与三级甲等医院相比均有差距,三级甲等医院患者住院期间便隐血转阴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胃镜检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文正 马玉环 +6 位作者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8
3
作者 张静 张佳莹 +2 位作者 丁士刚 王晔 周丽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2-587,共6页
目的:评价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接受内镜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3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诊断、病变部位... 目的:评价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接受内镜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3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诊断、病变部位、大小及近期出血征象等。病变出血征象采用Forrest分级,对所有患者进行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内镜止血治疗方法包括喷洒药物、注射治疗、热凝治疗、机械止血和联合止血。结果:进行内镜治疗的病变均为Forrest Ia~Ⅱb级,214例患者(96.0%,214/223)首次内镜止血成功,其中34例(15.2%,34/223)发生再出血,首次内镜治疗成功率为80.7%(180/223),因内镜治疗不成功而手术或死亡共17例,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2.4%(206/223)。Rockall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40/50)、95.7%(156/163)和100%(10/10)。注射肾上腺素和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2.6%(137/148)和77.6%(38/49),再出血率分别为14.2%(21/148)和18.4%(9/49)。联合治疗占二次内镜治疗的65.0%(13/20),治疗成功率为61.5%(8/13)。结论:内镜下止血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急救治疗方法;Forrest Ia~Ⅱb级的出血病变应该进行内镜治疗;Rockall低危组通过内镜治疗均可止血,Rockall评分对内镜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止血 内窥镜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佳莹 王晔 +3 位作者 张静 丁士刚 周丽雅 林三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患者内镜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间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并接受内镜治疗的ANVUGIB患者共223例...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患者内镜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间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并接受内镜治疗的ANVUGIB患者共223例,按首次内镜治疗成功与否把患者分为内镜治疗失败组和治疗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状况、临床情况、化验检查、内镜下表现、治疗方法及药物治疗等各变量上的差异。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内镜治疗成功与否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内镜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占19.3%(43/223),两组间比较显示年龄、既往消化道出血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休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开始内镜治疗时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病变直径、内镜下喷射样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消化道出血史(OR2.809,95%CI1.207~6.539)、休克(OR3.058,95%CI1.295~7.221)、PLT<100×109/L(OR0.067,95%CI0.009~0.497)、出血病变直径≥2.0cm(OR7.111,95%CI1.628~31.069)和内镜下喷射样出血(OR10.390,95%CI2.835~38.080)为ANVUGIB内镜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伴随疾病数量>1(OR9.580,95%CI1.383~66.390)和内镜下喷射样出血(OR9.971,95%CI1.820~54.621)是初次内镜治疗失败后需手术治疗或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休克、血小板数量低、出血病变较大和内镜下喷射样出血表现的ANVUGIB患者进行内镜治疗失败的风险较高,伴随疾病数量>1和内镜下喷射样出血表现的ANVUGIB患者内镜治疗失败后需手术治疗或死亡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急性病 胃镜检查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异同的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赵梅莘 丁士刚 +4 位作者 刘琳娜 王晔 张静 张贺军 张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4-875,878,共3页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2009年普外科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且术前于消化科行胃镜活检的患者共14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信息,统计手术前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符合率。...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2009年普外科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且术前于消化科行胃镜活检的患者共14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信息,统计手术前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符合率。结果术前胃镜对胃癌的诊断率达100%,胃镜病理对胃癌病理类型的判断64例与术后病理一致(44.1%),81例不一致(55.9%),术前胃镜与术后病理对胃癌病理类型的判断不一致(Kappa=0.242,P=0.000);对于胃癌分化程度的判断105例与术后病理一致(72.4%),40例不一致(27.6%),胃癌术前胃镜与术后病理对分化程度的判断不一致(Kappa=0.361,P=0.000)。结论胃镜活检对于术前诊断胃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胃癌的全面评估,仍需依据外科术后病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镜 病理学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和黏膜下肿瘤挖除术的治疗对比 被引量:15
6
作者 田雪丽 黄永辉 +2 位作者 姚炜 李渊 陆京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和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和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并行STER治疗(n=28)和ESE治疗(n=14)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结果、治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例病变均顺利完成切除,成功率100%。两组间(STER组vs. ESE组)从性别、年龄、病变大小[1. 5(1. 0~6. 0) cm vs.1. 3(0. 5~2. 0) cm,P=0. 0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TER组的病变切除时间长于ESE组[46. 5 (11. 0~163. 0)min vs. 19. 5(6. 0~56. 0) min,P=0. 007],创面钛夹缝合时间短于ESE组[3. 5(1. 0~11. 0) min vs. 8. 0 (2. 0~33. 0) min,P=0. 0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总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 0(14. 0~167. 0) min vs.31. 5(10. 0~88. 0) min,P=0. 080]。术后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2. 9%vs. 85. 7%)、治疗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10. 7%vs. 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R组术后发生肺炎2例,纵隔气肿1例,保守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ESE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平滑肌瘤28例,间质瘤14例。STER组6例间质瘤均为极低危险度; ESE组4例间质瘤为极低危险度,4例间质瘤为中等危险度[病变大小约1. 0~2. 0 cm,核分裂像(6~8)个/50高倍视野]。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 5个月(24~60个月),中等危险度间质瘤的患者最短随访时间为32个月,均未见肿瘤残留、复发及隧道内种植。结论:STER和ESE均可成为治疗来源于上消化道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的有效、安全的方案选择之一,与STER相比,ESE切除病变时间短,但创面缝合时间长,总的手术时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 内镜 对比研究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中凯 王晔 +3 位作者 刘鑫 俎明 张静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6-421,共6页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因早期胃癌行ESD 213例以及外科手术20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各95例,比较ESD...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因早期胃癌行ESD 213例以及外科手术20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各95例,比较ESD及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结果①原始队列中,ESD组中位随访时间21(10,46)月,外科手术组54(30,85)月(Z=-8.985,P=0.000),ESD组与外科手术组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97.6%vs.96.5%,log-rank χ^(2)=0.772,P=0.380),但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94.8%vs.98.4%,log-rank χ^(2)=4.667,P=0.031)。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ESD组与外科手术组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100%vs.97.4%,log-rankχ2=0.671,P=0.413;98.6%vs.97.7%,log-rank χ^(2)=0.023,P=0.879)。②原始队列中,ESD组手术时间显著小于外科手术组[58(55,90)min vs.270(210,315)min,Z=-15.974,P=0.000],住院日较外科手术组显著缩短[11(9,13)d vs.18(14,22)d,Z=-13.428,P=0.000],术后转入ICU的比例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1.4%(3/213)vs.18.2%(38/209),χ^(2)=33.835,P=0.000],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这些指标2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相当,且ESD手术时间短,术后进ICU比例低,住院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外科手术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5
8
作者 顾芳 吕愈敏 +2 位作者 孟江涛 林三仁 周丽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 5 4例消化道类癌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本组类癌内镜确诊率达 97.8% ,直肠类癌最多见 (6 1.1% )。 16例最大径不超过 1cm消化道类癌行内镜下治疗 ,未见并... 目的 :探讨内镜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 5 4例消化道类癌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本组类癌内镜确诊率达 97.8% ,直肠类癌最多见 (6 1.1% )。 16例最大径不超过 1cm消化道类癌行内镜下治疗 ,未见并发症发生 ,随访 3个月~ 11年 ,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检查为诊断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方法 ,对最大径 <1cm的类癌采用内镜下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诊断 消化系统肿瘤 治疗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宋志强 顾芳 +3 位作者 姚炜 李军 周丽雅 林三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尤其是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0例M2A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电话随访。结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或腹部不适和腹泻患者中,胶囊内镜检查异常病变发现率分别...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尤其是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0例M2A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电话随访。结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或腹部不适和腹泻患者中,胶囊内镜检查异常病变发现率分别为67.6%、42.9%和44.4%,临床确诊率为60.0%、80.0%和72.2%,胶囊内镜检查准确率为75.0%、92.9%和84.6%;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77.3%、87.5%和66.7%,特异性为50.0%、95.0%和90.0%,阳性预测值为94.4%、87.5%和66.7%,阴性预测值为16.7%、95.0%和90.0%。使用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组患者的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明显短于未使用组(15.0minvs30.5min,P=0.019)。结论: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疾病方面是一种无创、安全且有效的检查方法,甲氧氯普胺有助于缩短胶囊内镜的胃通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静 黄凯莉 +3 位作者 丁士刚 王晔 耐特 周丽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154例(共165处病变)我院EUS诊断上消化道SMT,并在我院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最终获...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9月154例(共165处病变)我院EUS诊断上消化道SMT,并在我院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最终获取病理结果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EUS诊断上消化道SMT的阳性预测值为78.8%(130/165)。EUS诊断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和异位胰腺的准确率分别为87.3%(144/165)、91.5%(151/165)、97.6%(161/165)和95.8%(158/165)。EUS诊断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和异位胰腺的敏感性分别为98.0%(48/49)、85.1%(63/74)、100.0%(7/7)和64.3%(9/14),特异性分别为82.8%(96/116)、96.7%(88/91)、97.5%(154/158)和98.7%(149/151)。35处病灶EUS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合,不符合率21.2%(35/165),其中低回声(60.0%,21/35)、病灶起源于第4层(45.7%,16/35)EUS诊断与病理不符合率高,EUS诊断为间质瘤的不符合率高(57.1%,20/35)。结论 EUS可对SMT的类型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丁士刚 张静 +2 位作者 黄永辉 周丽雅 林三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评估经鼻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测定从鼻孔外缘至齿状线的长度。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4月3481例行经鼻胃镜检查及3705例行普通经口胃镜检查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中109例经鼻胃镜检查... 目的评估经鼻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测定从鼻孔外缘至齿状线的长度。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4月3481例行经鼻胃镜检查及3705例行普通经口胃镜检查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中109例经鼻胃镜检查及106例经口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耐受性问卷调查。选择210例经鼻胃镜检查患者,测定鼻孔外缘距齿状线的距离;并选择同期的210例经口胃镜检查的患者,测定门齿距齿状线的距离,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经鼻胃镜检查的患者中,89.9%(98/109)的患者没有或只有轻度的恶心,97.2%(106/109)的患者没有或只有轻度的呕吐,85.5%(53/62)既往接受过经口胃镜检查的患者表示痛苦程度减轻,93.6%(102/109)患者表示如果需要愿意再行经鼻胃镜检查。经鼻胃镜检查中,鼻孔外缘距齿状线的距离为(43.1±2.6)cm,而经口胃镜检查中,门齿距齿状线的距离为(39.7±1.9)c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15.290,P=0.000)。经鼻胃镜与经口胃镜相比,两者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相似。经鼻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有38例在内镜下进行了治疗,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鼻胃镜检查在可行性、耐受性及安全性上优于经口胃镜,能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诊疗。经鼻胃镜检查与经口胃镜检查比较在病变鉴别能力方面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胃镜 经口胃镜 齿状线 上消化道疾病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内镜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静 黄永辉 +3 位作者 顾芳 李军 丁士刚 周丽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深凿活检钳除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49例消化...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深凿活检钳除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49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表现,比较ESD(n=25)、EMR(n=16)和内镜深凿活检钳除(n=8)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内镜随访情况.结果 内镜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59 2%(29/49).ESD组的组织完全切除率76.0%(19/25)明显高于EMR组43.8%(7/16)和深凿活检钳除组3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其中ESD组组织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χ^2=4.374,P=0.036).直径≥1 cm的11例类癌中,4例(36.4%)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的20例中,仅3例术前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的15.0%(3/20);组织学完全切除的29例中,17例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85.0%(17/20).1例ESD治疗后发生出血,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22例(44.9%,22/49)随访1-23个月(平均10.4月),均未复发.结论与EMR相比,ESD在组织完全切除方面更具有优势.超声内镜检查对于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消化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相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3
作者 尹志豪 孟灵梅 +2 位作者 薛艳 宋志强 周丽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7-463,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并探讨其他复发预后因素。方法本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5年1月~2022年10月同时接受结肠镜检查、息肉切除及胃...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并探讨其他复发预后因素。方法本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5年1月~2022年10月同时接受结肠镜检查、息肉切除及胃镜检查的808例CRA患者。根据H.pylori感染状态分为3组:持续阴性组(A组,n=626),阳性转阴组(B组,n=141),持续阳性组(C组,n=41)。评估各组复发及高危CRA/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情况,分析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中位随访1.6(1.1,2.4)年,复发率56.4%(456/808),包括高危CRA/CRC 124例(15.3%)[其中CRC 5例(0.6%)],低危CRA 332例(41.1%)。3组复发率分别为55.4%(347/626)、60.3%(85/141)和58.5%(24/41),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0.525,P=0.769)。3组高危CRA/CRC复发率分别为14.9%(93/626)、17.7%(25/141)和14.6%(6/41),3组间差异同样无显著性(log-rankχ2=0.340,P=0.84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HR=1.011,95%CI:1.002~1.021,P=0.020)和基线高危CRA(HR=1.428,95%CI:1.183~1.724,P<0.001)是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未观察到H.pylori感染与CRA切除术后复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年龄增长和基线高危CRA是复发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结直肠腺瘤 息肉切除术 复发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儿童肠镜临床特点及疾病谱12年演变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军 顾芳 +1 位作者 李在玲 吕愈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9-82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2年来进行的儿童肠镜检查资料,探讨北京地区儿童肠道疾病谱及演变情况。方法:病例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不满18岁的接受肠镜检查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将...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2年来进行的儿童肠镜检查资料,探讨北京地区儿童肠道疾病谱及演变情况。方法:病例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不满18岁的接受肠镜检查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0~3岁组,4~6岁组,7~14岁组和15~17岁组,另根据检查时间分为2005—2011年组和2012—2017年组。结果: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共326例患者,其中0~3岁组31例(9.5%),4~6岁组28例(8.6%),7~14岁组96例(29.4%),15~17岁组171例(52.5%)。90.5%(295/326)的患者肠镜能够到达回肠末段,没有穿孔等严重并发症,92.3%(301/326)的患者肠道清洁满意。204例(62.6%)患者肠镜下有阳性发现,非特异性回肠结肠炎最多见(27.0%),其次是炎症性肠病(14.1%)和息肉(12.0%)。比较2005—2011年组和2012—2017年组数据,后者接受检查的婴幼儿(0~3岁组)明显增多(3.0%vs.14.1%,P=0.001),肠镜到达回肠末段者明显增多(85.9%vs.93.7%,P=0.037),但是疾病谱没有明显变化(P=0.850)。结论:儿童进行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结肠炎和末段回肠炎性病变是最常见的诊断,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位于第2位。近12年来儿童结肠镜下发现疾病谱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IBD的发现率没有像中国南方各省一样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镜 诊断 胃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4例报告) 被引量:8
15
作者 常虹 丁士刚 +3 位作者 林香春 周丽雅 吕愈敏 林三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896-897,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5年4月44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4例中直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类癌29例发生率最高65.9%(29/44),结肠4例9.1%(4/44),阑尾1例2.3%(1/44),小肠2例4.5%(...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5年4月44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4例中直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类癌29例发生率最高65.9%(29/44),结肠4例9.1%(4/44),阑尾1例2.3%(1/44),小肠2例4.5%(2/44),十二指肠2例4.5%(2/44),胃5例11.4%(5/44),肝1例2.3%(1/44)。44例中治疗了39(39/44,88.6%),其中手术切除14例,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20例(5例EMR后病理断端残余癌细胞又追加手术局部切除),内镜下直接钳除5例,5例未治疗。直径≤1cm30例占68.2%,26例全部治愈,15例(50%行EMR完全切除,其中20例肠镜随访10~84个月,均无复发,预后好;直径1~2cm4例占9.1%,手术局部切除,1例1年后肝转移;直径>2cm10例占22.7%,均位于直肠外,8例手术,2例未治疗,3例死亡,5例有远处或淋巴结转移,预后差。44例中6例发生远处或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6%。结论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1cm的类癌可在内镜下行EMR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内镜 黏膜下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M6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上皮细胞中PD-L1的作用
16
作者 付玮 宁静 +2 位作者 付伟伟 张静 丁士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2,共8页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含MARVEL结构域的CKLF样因子6(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6,CMTM6)、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变化及CMTM...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含MARVEL结构域的CKLF样因子6(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6,CMTM6)、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变化及CMTM6对PD-L1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微列阵分析探索CMTM6基因敲除前后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mRNA表达差异变化情况。方法:将Hp标准菌株ATCC 26695与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共培养6 h、24 h及48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CMTM6及PD-L1表达水平。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MTM6基因敲除质粒并敲除GES-1细胞的CMTM6基因。将Hp分别与CMTM6基因敲除和野生型GES-1细胞共培养48 h,检测PD-L1转录及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并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CMTM6基因敲除GES-1细胞,检测PD-L1蛋白水平变化。利用Agilent Human ceRNA Microarray 2019对与Hp共培养48 h的CMTM6基因敲除和野生型GES-1细胞进行mRNA微列阵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日本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Hp感染后,GES-1细胞的CMTM6、PD-L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CMTM6 mRNA在感染后48 h上调最明显。CMTM6基因敲除后,Hp感染的GES-1细胞CD274基因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但PD-L1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后PD-L1水平回升。CMTM6基因敲除后,67个基因表达差异达到2倍以上,其中TMEM68、FERMT3、GPR142、ATP6V1FNB、NOV、UBE2S等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下调,PCDHGA6、CAMKMT、PDIA2、NTRK3、SPOCK1等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上调。CMTM6基因敲除后,编码泛素结合酶E2S(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S,UBE2S)的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可能影响蛋白质泛素化降解。CMTM6基因敲除后,编码肾上腺素能受体α1B(adrenoceptor alpha 1B,ADRA1B)、乙酰胆碱毒蕈碱受体M1(cholinergic receptor muscarinic 1,CHRM1)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PTAFR)的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Hp感染上调胃黏膜细胞CMTM6水平,CMTM6发挥稳定PD-L1的作用;CMTM6基因敲除可能影响蛋白质泛素化降解、细胞表面受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上皮细胞 幽门螺杆菌 含MARVEL域蛋白质类(CMTM6) B7-H1抗原(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差异及其与低海拔地区正常人群的比较
17
作者 韩丹 次仁央金 +1 位作者 李秋红 李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583,共6页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与低海拔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20—2022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4组:高海拔对照组(29例)、非腺瘤性息肉组...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并与低海拔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20—2022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4组:高海拔对照组(29例)、非腺瘤性息肉组(12例)、腺瘤组(10例)和结直肠癌组(10例),收集同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且结果正常者17例为低海拔对照组。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前收取受试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DNA提取,对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得到粪便样本的菌群组成,进行物种的多样性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显示,高海拔结直肠癌组样本物种多样性与高海拔非腺瘤性息肉组及低海拔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海拔结直肠癌组样本的物种多样性较其他两组高;但5组间的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水平的差异分析发现,低海拔对照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明显低于高海拔各组,而高海拔结直肠癌组放线菌门丰度明显低于其他3个高海拔组。属水平的差异分析发现,低海拔对照组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梭状芽胞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丰度明显较所有高海拔组高;布鲁菌属(Blautia)、科林斯菌属(Collinsella)在高海拔对照组中丰度最高;低海拔对照组中未检测到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而高海拔各组间乳酸杆菌属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高海拔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高海拔结直肠癌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明显下降,但克里斯滕森氏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丰度明显升高。结论:与高海拔及低海拔对照组相比,高海拔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存在差异,且在门及属水平上的物种丰度也存在差异,表明海拔因素可能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菌群 海拔 结直肠肿瘤 腺瘤 结肠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继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样改变1例报告
18
作者 商伟芳 朱玲玲 +5 位作者 李瑶 侯小艳 刘海静 叶菊香 俎明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2-445,共4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胰腺囊性肿瘤,呈乳头状生长,分泌大量黏液,引起胰管扩张或囊变[1],属于胰腺肿瘤中良性上皮性肿瘤及癌前病变[2],临床表现多样和无特...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胰腺囊性肿瘤,呈乳头状生长,分泌大量黏液,引起胰管扩张或囊变[1],属于胰腺肿瘤中良性上皮性肿瘤及癌前病变[2],临床表现多样和无特异性,需长期监测随访。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以梗阻性黄疸、腹部不适等为主要表现,基于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分为1、2型,1型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MN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性食管镜联合胃镜取出上消化道多发异物1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丽娟 朱丽 +2 位作者 王丽 黄宇童 陆京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6-957,共2页
食管异物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如不及时诊断或治疗方式不正确可引起食管穿孔甚至死亡。2019年4月我们收治1例食管及胃多发异物,报道如下。
关键词 食管异物 临床急症 上消化道 食管穿孔 食管镜 及时诊断 多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取出术——附110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香春 丁士刚 +3 位作者 周丽雅 林三仁 廖振林 康慧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411-412,共2页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取出术的方法及并发症。 方法 总结我院 1984年 1月~ 2 0 0 2年5月胃镜下诊治 110例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内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 87 9% ( 94 10 7) ,并发症发生率 10 6% ( 10 9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取出术的方法及并发症。 方法 总结我院 1984年 1月~ 2 0 0 2年5月胃镜下诊治 110例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内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 87 9% ( 94 10 7) ,并发症发生率 10 6% ( 10 94)。不同种类异物取出成功率 :长形异物 10 0 % ( 2 2 2 2 ) ,圆钝形异物 85 7% ( 3 0 3 5) ,尖锐异物 84 0 % ( 4 2 50 ) ;并发症发生率 :长形异物 4 5% ( 1 2 2 ) ,尖锐形异物 18 0 % ( 9 50 ) ,圆钝形异物 0。不同部位异物取出成功率 :食管 84 8% ( 3 9 46) ,胃 91 8% ( 4 5 49 ) ,十二指肠 90 % ( 9 10 ) ;并发症发生率 :食管 13 0 % ( 6 46) ,胃 8 2 % ( 4 49) ,十二指肠为 0。 结论 内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异物过大、过宽或怀疑有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异物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