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肝素涂层人造血管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长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丽红 詹申 +1 位作者 肖光辉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0期701-704,共4页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肝素涂层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行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的患者,按选用血管类型分为即...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肝素涂层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行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的患者,按选用血管类型分为即穿型人造血管组(观察组)及肝素涂层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内瘘首次穿刺时间、通畅率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7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用药情况、相关化验指标及吻合血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短(t=0.682, P<0.001);6个月、12个月原发通畅率低(x^2值分别为6.645, 8.632;P值分别为0.018,0.004);6个月、12个月原发辅助通畅率低(x^2值分别为14.665,10.371;P值分别为<0.001,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6个月,12个月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1.11%,88.89%和100%, 94.67%,,12个月累积通畅率差别无统计学差异(x^2=1.354 P=0.293)。2组间感染、通路相关缺血、假性动脉瘤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例有人造血管分层现象。结论即穿型人造血管允许早期穿刺,但其原发通畅及原发辅助通畅较肝素涂层人造血管低,在临床应用需权衡利弊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人造血管 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规范化操作流程专家共识(第1版)
2
作者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专业组 王玉柱 +4 位作者 刘宗旸 王沛 张丽红 何强 陆明晰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2期881-890,共10页
狭窄、闭塞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该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我国逐渐开展,但目前各医院治疗理念与技术操作不统一,有些医生细节掌握不到位、器材应用欠规范,因此治疗效... 狭窄、闭塞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该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我国逐渐开展,但目前各医院治疗理念与技术操作不统一,有些医生细节掌握不到位、器材应用欠规范,因此治疗效果欠理想,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此同时,尚有很多医院有开展此技术的需求。鉴于此,本专家共识由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专业组组成编写委员会,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希望在本共识指导下,我国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能够进一步普及、规范并提高,造福广大血液透析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预测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丽红 杨涛 +3 位作者 张启蒙 李建民 崔锐 王玉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前瞻性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水平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率,并对比两者TnT、TnI对于ACS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海淀区3个透析中心治疗3月以上的MHD患者22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受... 目的:前瞻性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水平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率,并对比两者TnT、TnI对于ACS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海淀区3个透析中心治疗3月以上的MHD患者22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受试者血清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水平,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随访随后1 000 d ACS发生情况;比较TnT、TnI对于ACS的预测诊断意义。结果:随访期间29例患者发生ACS,发病率约为13.2%(29例/1 000病人年)。220例患者中TnT阳性率15.91%(35/220),TnI阳性率11.4%(25/220),ROC曲线分析显示TnT≥0.09,TnI≥0.05时诊断ACS效能最高,特异度分别为77.7%,67.6%,敏感性分别为82.8%,96.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744,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北京市海淀区MHD患者ACS发生率为13.2%,TnT阳性率高于TnI,两者均可用于预测ACS诊断,诊断效能相当。MHD患者常规开展肌钙蛋白检测有助于发现ACS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肌钙蛋白T 肌钙蛋白I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动静脉内瘘成熟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春丽 杨涛 +1 位作者 张丽红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10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术后3个月时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ESR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组,综合评估后确定手术方案并建立AVF...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术后3个月时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ESR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组,综合评估后确定手术方案并建立AVF。术后3个月应用超声复查内瘘,结合物理检查判断AVF成熟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18例患者,观察组AVF成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0%比95.6%,χ2=13.001,P〈0.001);观察组血管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P=0.0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8.426,95%CI 2.270-31.283,P=0.001)和桡动脉内径〈1.5mm(OR 6.257,95%CI 2.020-19.381,P=0.001)影响AVF成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9.086,95%CI 2.302-35.866,P=0.002)和桡动脉内径〈1.5mm(OR 6.789,95%CI 2.022,P=0.002)是AVF不成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和桡动脉内径〈1.5mm影响AVF成熟,是AVF不成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OVENOUS FISTULA DIABETES HEMODI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血栓治疗临床实践建议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玉柱 张丽红 詹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8期545-549,568,共6页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优选的血管通路,但容易并发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功能丧失,并且血栓形成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全因死亡率相关。我国血管通路建立及并发症处理技术近年取得长足进步,但对于动静...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优选的血管通路,但容易并发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功能丧失,并且血栓形成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全因死亡率相关。我国血管通路建立及并发症处理技术近年取得长足进步,但对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处理的手术前评估、适应证把握、方法选择、技术要点掌握、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缺乏系统、规范的认知。鉴于此,北京市海淀医院肾脏内科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本中心大量实践经验起草了本建议,旨在为广大血管通路工作者规范开展血栓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血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98例经颈内静脉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崔锐 郑欣 +3 位作者 杨涛 侯西彬 王玉柱 詹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9年行颈内静脉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病例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包括置管位置,是否用X线,置管失败原因,介入干预情...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9年行颈内静脉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病例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包括置管位置,是否用X线,置管失败原因,介入干预情况,干预失败原因等。研究主要终点是置管成功率和失败原因。结果1598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63.27±11.86)岁,男性659例(41.2%),X线使用率34.7%。总的置管成功率为95.4%(1525/1598),用X线和未用X线的置管成功率为97.8%比94.2%(χ^(2)=11.292,P=0.001)。总体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比经左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高(96.6%比90.1%,χ^(2)=22,375,P<0.001);未用X线时,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经左颈内静脉(χ^(2)=56,871,P<0.001);应用X线后,经右颈内静脉和经左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χ^(2)=1.424,P=0.233)。置管失败原因有导管尖端异位(包括导管尖端血管内异位和血管外异位)、非X线下导丝置入受阻、介入开通中心静脉失败。导管尖端异位病例均未用X线,占未用X线人群的3.3%(34/1043);未用X线,导丝置入受阻置管失败27例;介入干预病例237例,成功置管225例,未开通中心静脉置管失败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左颈内静脉置管(OR=1.700,95%CI:3.203~9.362,P<0.001)和未用X线置管(OR=1.653,95%CI:2.650~10.28,P<0.001)是颈内静脉置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X线的应用可以增加经颈内静脉置入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功率,经左颈内静脉置管与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应用X线获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发展史——血管通路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玉柱 张丽红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8期513-516,共4页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血管通路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动静脉外瘘、动静脉内瘘的出现是血管通路发展史上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动静脉内瘘仍是不可替代的最主要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移植物内瘘为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提供了选择,聚...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血管通路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动静脉外瘘、动静脉内瘘的出现是血管通路发展史上里程碑,到目前为止,动静脉内瘘仍是不可替代的最主要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移植物内瘘为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提供了选择,聚四氟乙烯(polytetrfluroethylene,PTFE)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移植物,生物工程人造血管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中心静脉导管曾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主要作为过渡通路应用广泛,未来需继续改进移植物及导管材质及构型以改善长期通畅性.对于血管通路工作者而言,工作重点需由通路建立转移至早期血管资源的保护,合理的血管通路规划,适时的通路监测及干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诊治体会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丽红 詹申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因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患者中存在静脉流出道瘤样扩张且瘤...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因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患者中存在静脉流出道瘤样扩张且瘤样扩张直径大于2cm,除外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了解真性动脉瘤特征(位置,直径,是否继发血栓,是否存在狭窄,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及处理方法。结果真性动脉瘤接受治疗者52例,占同期因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2.44%(52/2131),出现时间平均在内瘘建立后24±20个月,动脉瘤平均直径3.12±1.24cm,合并瘤内血栓者18例(34.61%);其中发生在穿刺部位者23例(44.23%),全程瘤样扩张15例(28.85%),吻合口部位14例(26.92%);7例(14.46%)患者因影响美观住院,45例(86.54%)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其中皮肤变薄存在破裂风险最常见占25.0%(13/52),其次分别为静脉高压11.54%(6/52)、高输出量心力衰竭11.54%(6/52)、血流量不足11.54%(6/52)、缺血症状9.62%(5/52)、穿刺部位受限7.69%(4/52)、继发感染5.77%(3/52)、破裂出血3.85%(2/52)。合并穿刺区域静脉狭窄者10例,非穿刺部位静脉流出道狭窄/闭塞2例,中心静脉狭窄/闭塞4例。5例患者予结扎内瘘并切除动脉瘤,30例患者行同侧肢体或对侧肢体内瘘重建或加切除动脉瘤,9例患者存在瘘体部位狭窄、3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予血管成形,5例患者存在内瘘血流量过高予环阻法限流。手术即刻成功率98.08%,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后,真性动脉瘤是相对少见的晚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发生部位结合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采取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真性动脉瘤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条生命线的困境:起搏器和透析导管 被引量:2
9
作者 侯西彬 杨涛 +3 位作者 余阳 詹申 任树风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1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存在起搏器导线的情况下置入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以及两者共存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8月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存在起搏器导线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置入带涤纶... 目的探讨存在起搏器导线的情况下置入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以及两者共存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8月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存在起搏器导线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置入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病例17例,观察术中及术后起搏器电极、导线有无移位,起搏器功能有无异常。随访期间观察透析导管、起搏器导线感染发生率、症状性静脉高压征发生率以及拔除导管时是否发生导管嵌顿。结果17例患者中,15例导管尖端顺利进入右心房中上部,1例球囊扩张上腔静脉狭窄后置入导管,1例导管置入过程中顶在起搏器导线上,经调整方向后导管尖端顺利进入右心房中上部。术中及术后起搏器电极、导线无移位,起搏器功能无异常;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起搏器导线感染及起搏器功能不良。1例在置管1年后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及更换导管后好转,起搏器导线未受到感染。1例出现置管侧上肢轻度肿胀,但不需要临床干预。原位更换导管9例,拔除原导管时均未发生导管嵌顿。结论存在起搏器导线的情况下,如无重度血管狭窄,DSA下置入带涤纶套透析导管成功率高、安全可行,两者共存短期内未见起搏器导线感染及起搏器功能不良,很少出现症状性静脉高压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起搏器导线 带涤纶套透析导管 症状性静脉高压征 导管相关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置管皮下隧道长度判定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西彬 杨涛 +2 位作者 詹申 任树风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判定皮下隧道长度的方法方法 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例为实验组,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鞘,DSA引导下置入血管内造影导管,使导管头端位于右心房中上部,在体... 目的探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判定皮下隧道长度的方法方法 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例为实验组,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鞘,DSA引导下置入血管内造影导管,使导管头端位于右心房中上部,在体外标记造影导管出导管鞘位置,撤出造影导管,测量导管进入体内的长度。根据这个长度确定带CUFF透析导管皮下隧道长度。22例为对照组,粗略根据体表骨性标记物确定带CUFF透析导管皮下隧道长度。结果实验组22例患者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后导管尖端均位于右心房中部或者中上部,皮下隧道无过长或过短情况发生。对照组导管尖端14例位于心房中部或者中上部、7例位于心房下部,1例位于上腔静脉近心房处。所有患者术后当日或者次日透析,血流量均在250ml/min以上。术后6个月内,44例患者当中3例导管尖端明显上移,其中女性2例,男性1例。39例导管尖端轻度上移,2例无明显上移,对照组1例CUFF脱出更换导管。结论 DSA引导下预先置入血管内造影导管测量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左侧颈内静脉置管皮下隧道长度,左侧颈内静脉带CUFF导管置入术后多有管尖轻度上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DSA 左侧颈内静脉置管 皮下隧道 血管内造影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技术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2
11
作者 詹申 张丽红 +2 位作者 杨涛 侯西彬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 目的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1])。结果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P=0.001,t=3.55)。腔内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P=0.290,t=0.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0.370,t=0.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内瘘 闭塞 血栓 超声 腔内治疗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相关肝门静脉气体栓塞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彬 刘音 +2 位作者 刘丽芳 胡普平 杨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2期872-873,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陈某,女,88岁,主因“透析过程中突发腹痛2h”于2019年6月20日收入院。患者7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就诊,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规律血液透析7年,透析方案为每周3次,每次4h,患者日常血压偏低(收缩压波动在90~100mmHg,1mmHg=0.1... 1临床资料患者陈某,女,88岁,主因“透析过程中突发腹痛2h”于2019年6月20日收入院。患者7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就诊,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规律血液透析7年,透析方案为每周3次,每次4h,患者日常血压偏低(收缩压波动在90~100mmHg,1mmHg=0.133kPa)。2小时前在规律血液透析中突发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测血压为85/46mmHg,心率122次/分,终止透析治疗后复测血压92/43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过程 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 透析方案 诊治分析 双下肢水肿 临床资料 MMH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破坏纤维鞘纠正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詹申 杨涛 +2 位作者 张丽红 刘丽芳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处理纤维鞘的新方法以改善透析患者的血流量.方法 6例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有多次多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史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证实存在导管相关纤维鞘.对纤维鞘... 目的 探索一种处理纤维鞘的新方法以改善透析患者的血流量.方法 6例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有多次多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史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证实存在导管相关纤维鞘.对纤维鞘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然后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途径置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应用导管透析,1例患者第2次透析时血流量为220ml/min,其余患者血流量均在250ml/min以上,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及感染.结论球囊破坏纤维鞘可以改善导管的通畅性及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长期导管 纤维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温静 杨涛 +1 位作者 詹申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探究人工血管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统计术后...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探究人工血管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统计术后初级通畅率、初级辅助通畅率、次级通畅率,对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术前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狭窄发生的术前影响因素。结果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1.1%、52.1%,初级辅助通畅率为88.1%、64.2%,次级通畅率为95.7%、91.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R:2.713, 95%CI:1.324~5.56,P=0.006)是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HR:0.242,95%CI:0.102~0.572,P=0.001)是其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次级通畅率。吸烟是人工血管内瘘自体静脉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是内瘘通畅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狭窄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鞘缺损处透析导管置入纠正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詹申 张丽红 +2 位作者 杨涛 侯西彬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索一种处理导管相关纤维鞘的新方法以改善透析患者的导管功能。方法 回顾40例因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存在导管相关纤维鞘,同时纤维鞘存在缺损,造影剂经纤维鞘缺损处流... 目的 探索一种处理导管相关纤维鞘的新方法以改善透析患者的导管功能。方法 回顾40例因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存在导管相关纤维鞘,同时纤维鞘存在缺损,造影剂经纤维鞘缺损处流出,头臂静脉和(或)上腔静脉造影剂显影良好。18例患者应用导丝引导透析导管经纤维鞘缺损处进入中心静脉,以避开原有纤维鞘对导管的包绕,将导管置入右心房。另22例患者应用原位导管更换的方法将导管置入右心房。结果 2组患者均在介入治疗术后次日应用导管透析,透析时血流量为250ml/min,分别随访3个月和6个月,3个月时2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为(241±2.92)ml/min比(240±4.18)ml/min,Kt/V值为(1.3±0.05)比(1.28±0.04),2组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20)。6个月时纤维鞘缺损处透析导管置换组透析流量和Kt/V值均高于原位透析导管更换组,分别为(202±3.74)ml/min比(240±4.47)ml/min(P=0.020)和(1.04±0.04)比(1.28±0.03)(P=0.010),2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纤维鞘缺损处透析导管置入可以纠正导管功能不良,此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透析导管 纤维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穿刺系统置入腹膜透析导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姗姗 付纲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索并完善更加简便、安全穿刺置入腹膜透析管的方法。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4月就诊北京市海淀医院需行腹膜透析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穿刺组和外科手术切开组,每组各15例,分析总结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在半年... 目的探索并完善更加简便、安全穿刺置入腹膜透析管的方法。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4月就诊北京市海淀医院需行腹膜透析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穿刺组和外科手术切开组,每组各15例,分析总结手术方法、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在半年的观察期间均没有因为并发症退出腹膜透析,在术中明显出血、术中脏器损伤、术后3日内血性腹水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307,0.000,0.000;P值分别为0.543,1.000,1.000);2组间在术后1个月内出现渗漏和导管移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外出口感染及6个月内外口感染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034,2.143,1.034,0.000;P值分别为0.309,0.143,0.309,1.000);仅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排气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5.849,-9.102,13.630;P值分别为<0.001,<0.001,0.002)。结论超声引导下微穿刺系统置入腹膜透析导管简便、安全,与传统外科手术置管方法相比手术并发症及导管生存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经皮穿刺 超声引导 微穿刺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温静 詹申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9期630-633,共4页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纠正内瘘狭窄的重要手术方式,且临床中需要反复操作,但操作过程中的疼痛给患者带来了较大困扰,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本文结合文献和作者的经验,综述了临床中常用的几种麻醉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希望给血...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纠正内瘘狭窄的重要手术方式,且临床中需要反复操作,但操作过程中的疼痛给患者带来了较大困扰,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本文结合文献和作者的经验,综述了临床中常用的几种麻醉方式及各自的优缺点,希望给血管通路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缓解疼痛有效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静 詹申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12期830-83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缓解疼痛的有效性,以期指导此类手术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缓解疼痛的有效性,以期指导此类手术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angioplasty,PTA)的190例患者,根据患者PTA过程中针对扩张部位使用的麻醉方式分为3组:对照组(62例),局部浸润麻醉组(72例),选择性神经阻滞组(56例)。手术后使用线性直观模拟标度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血管扩张过程中疼痛的程度,调查患者和手术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手术后每月复查,资料随访截止至2020年12月,以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结果选择性神经阻滞组、局部浸润麻醉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疼痛评分分别为3(0~8)、3(0~10)、7(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656,P<0.001)。3组在患者及手术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42.656,33.859,P均<0.001)。选择性神经阻滞组手术后1、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为98.1%、81.8%、54.5%、32.7%,局部浸润麻醉组的为95.8%、94.4%、69.4%、47.2%,对照组的为98.3%、83.3%、56.7%、25.0%。各组在1个月(χ^(2)=0.907,P=0.736)、3个月(χ^(2)=5.603,P=0.065)、6个月(χ^(2)=3.594,P=0.166)的初级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355,P=0.025)。结论选择性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均可以提供有效安全的镇痛效果,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且短期初级通畅率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 选择性神经阻滞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阻塞相关颅内高压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田鑫 詹申 +1 位作者 张丽红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7期522-524,共3页
中心静脉阻塞(central venous obstruction,CVO)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VO可导致颅内静脉压升高、脑脊液回流和吸收受阻引起颅内高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H)。了解CVO相关IH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中心静脉阻塞(central venous obstruction,CVO)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VO可导致颅内静脉压升高、脑脊液回流和吸收受阻引起颅内高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H)。了解CVO相关IH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有助于及时诊断并处理狭窄的中心静脉,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神经和视觉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阻塞 颅内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血管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与静脉血管条件的关系
20
作者 温静 杨涛 +1 位作者 詹申 王玉柱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1期757-760,共4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吻合口狭窄与静脉血管条件的关系。方法观察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尤其是血管情况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记录内瘘使...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吻合口狭窄与静脉血管条件的关系。方法观察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尤其是血管情况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记录内瘘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对人工血管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并用Cox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因素。结果手术部位以肱动脉-头静脉吻合者居多,占54.35%,其次为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占32.6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HR 0.672,95%CI 0.453~0.995,P 0.047)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需要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短期内狭窄与吻合动脉、静脉直径相关性不大,而与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狭窄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