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636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占少华 杨楠 +2 位作者 苑腾 周剑锁 崔丽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3-1022,共10页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1636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提取所有患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并...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1636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提取所有患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并根据性别、年龄和月份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总IgE检测值和sIgE阳性率。结果7919例患者总IgE检测值为92.4(34.8,241.0)kU/L。5495例患者利用ImmunoCAP系统对34种sIgE进行检测,总阳性率为54.23%,按高低排序依次为刺柏(43.78%)、猫皮屑(38.76%)、鸡蛋白(33.38%)、葎草(32.03%)和蒿(31.82%)。10867例患者利用EURO系统对20种sIgE进行检测,总阳性率为35.79%,按高低排序依次为艾蒿(15.86%)、尘螨组合(10.17%)、猫毛(8.32%)、屋尘(4.71%)和树组合(4.04%)。根据性别进行分组,两种检测系统男性患者过敏原阳性率都更高。根据年龄进行分组,鸡蛋白和牛奶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在10~19岁之前逐渐升高,之后逐渐减低。根据月份进行分组,夏秋季艾蒿、树组合、矮豚草、苍耳、藜(鹅毛草)、葎草、梯牧草和杂草类混合是过敏性疾病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结论男性患者过敏原阳性率更高。鸡蛋白和牛奶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在10~19岁最高。夏秋季过敏性疾病高发主要是由于吸入性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总IGE 过敏原特异性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迁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继军 胡凯 +6 位作者 汪整辉 王晶 景红梅 赵伟 刘彦 陈渝萍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31-1035,共5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对病原菌加以分析,研究血液病房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和变迁,探讨临床应对策略。应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对血液科病房1997-2009年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1164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对病原菌加以分析,研究血液病房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和变迁,探讨临床应对策略。应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对血液科病房1997-2009年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1164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3年间感染病原菌总体分布革兰阳性菌有逐渐上升趋势,但近4年增长不明显;革兰阴性菌呈逐渐下降趋势,近4年变化也趋于平稳;真菌呈逐年增加趋势。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感染分别为28.2%、59.8%、12.0%;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占12.1%,铜绿色假单胞菌占9.1%,肠杆菌属占8.4%,肺炎克雷伯氏菌占7.4%,表皮葡萄球菌占6.3%,肠球菌占6.6%。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分布有较明显的变化,但近几年趋于稳定;真菌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这与强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由于多种因素使其细菌培养阳性率低,血液肿瘤医师应研究并掌握病原菌变迁规律;在需要经验性用药时,应结合本院病原学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宁 姚婉贞 +3 位作者 周庆涛 陈亚红 伍蕊 刘振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5年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5年我院呼吸科和RICU分离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其中621株非发酵菌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88株...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5年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5年我院呼吸科和RICU分离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其中621株非发酵菌作体外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288株,其中呼吸科907株,RICU381株。非发酵菌621株,占同期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48.3%。其中呼吸科306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3.7%(306/907),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146株,16.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13.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4株,2.6%)和其他(17株,1.9%)。RICU315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82.7%(315/381),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134株,35.2%),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29.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0株,13.1%)和其他(18株,4.7%)。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1.3%,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低(48.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95.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仅为40.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86.8%,其次为左氧氟沙星(78.9%),头孢他啶(72.7%),对其他抗菌药的敏感率均很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呼吸科和RICU有显著差异,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个病房差异不显著。结论呼吸科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在RICU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流行特点选择用药,避免进一步产生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呼吸监护病房 非发酵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2011年至2013年度血液科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董菲 姚贝 +2 位作者 王晶 景红梅 克晓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9-50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细菌菌种及其耐药性,送检标本来源为血、中段尿、咽拭子、痰等。结果:共培养菌株168株,... 目的: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院内感染患者的细菌菌种及其耐药性,送检标本来源为血、中段尿、咽拭子、痰等。结果:共培养菌株168株,来自痰标本最多,为72株(42.9%),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67.9%),革兰阳性菌54株(32.1%),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0.8%)、大肠埃希菌(18.5%)、金黄色葡萄球菌(17.9%)、肺炎克雷伯菌(9.5%)、表皮葡萄球菌(5.9%),其他细菌占27.4%;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保持极低耐药率。结论:血液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革兰阴性菌依然为主要致病菌,密切关注病原学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控制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交叉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05年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的变迁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庆涛 姚婉贞 +3 位作者 陈亚红 沈宁 伍蕊 刘振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呼吸科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每例患者只收集第1株分离菌。结果共收集分离菌87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葡萄中MRSA达7... 目的研究我院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呼吸科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每例患者只收集第1株分离菌。结果共收集分离菌87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葡萄中MRSA达72.4%,5年中呈增加趋势;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25%~66.7%,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2.2%~27.3%;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株的分离率为33.3%~38.9%,肺炎克雷伯菌为14.3%~19.2%;2005年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在70%以上的药物依次为头孢他啶87%、阿米卡星82.6%、头孢哌酮-舒巴坦78.3%、亚胺培南73.9%、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3.9%和头孢吡肟71.4%。结论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符合国内细菌耐药性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患者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用药史等因素有关,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细菌耐药性 呼吸科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播散和感染患者预后分析(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庆涛 贺蓓 +2 位作者 姚贝 刘振英 张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21,共9页
目的: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调查其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该菌所致医疗相关性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复习病历收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患者的... 目的: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调查其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该菌所致医疗相关性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复习病历收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菌株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研究期间共分离到49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其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为7型,共45株(91.8%)具有同源性。分离到菌株前患者最常见的暴露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和低白蛋白血症,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和脑血管病(10例)。在这49株菌中,定植者28株,导致感染者21株,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为38.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OR=1.7,95%CI1.12.5)。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单药治疗(11/13例,84.6%vs.3/17例,17.6%),尤其是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结论:我院自2007年出现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院内播散,导致播散的危险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病,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疗法 联合 抗药性 交叉感染 电泳 凝胶 脉冲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县级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春燕 李振荣 +2 位作者 崔晓玲 张云峰 雷瑞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76-1779,共4页
2020年4月份起,我国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作为吕梁山区某贫困县县域内唯一一家具备发热门诊的哨点医院,疫情常态化防控任务艰巨。本文总结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我院在患者分诊分流、病房住院患者和家属管理、基... 2020年4月份起,我国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作为吕梁山区某贫困县县域内唯一一家具备发热门诊的哨点医院,疫情常态化防控任务艰巨。本文总结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我院在患者分诊分流、病房住院患者和家属管理、基因扩增(PCR)实验室建设和感染控制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各项常规工作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均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疫情常态化防控 县级医院 二级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雅丽 崔丽艳 +3 位作者 杨硕 周剑锁 张文静 张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激活情况,探讨其对肾脏I/R损伤发挥保护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I/R组、氯喹干预组(I/R+CQ)和雷帕...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自噬激活情况,探讨其对肾脏I/R损伤发挥保护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I/R组、氯喹干预组(I/R+CQ)和雷帕霉素干预组(I/R+Rap)。常规方法建立大鼠肾脏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血和肾脏标本。血标本用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e)含量检测;肾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损伤情况;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eclin-1和Caspase-3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自噬泡的形成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I/R+CQ组BUN和Scre明显升高(P<0.05,P<0.01),肾组织损伤积分增加(P<0.01),TUNEL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Beclin-1蛋白表达减弱(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P<0.01),电镜下自噬泡数量较少(P<0.05);I/R+Rap组BUN和Scre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损伤积分减低(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Beclin-1蛋白表达增强(P<0.01),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P<0.01),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自噬激活在肾脏I/R损伤过程中可通过抑制凋亡而发挥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Beclin-1及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缺血再灌注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17
9
作者 肖秀美 高爽 +2 位作者 段京京 姚贝 张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4-710,共7页
目的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逐年升高的分离率和全球播散已成为极为严重的问题,本研究目的是阐明我院CRAB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使用gyrB多重PCR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分离的327株非重复醋酸钙-鲍曼不动... 目的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逐年升高的分离率和全球播散已成为极为严重的问题,本研究目的是阐明我院CRAB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使用gyrB多重PCR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分离的327株非重复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ABC)鉴定到种,VITEK-2仪器法和E-test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PCR方法检测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ISAba1并测序,Turton 2组多重PCR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327株ABC中有315株鲍曼不动杆菌(ABA)、9株皮特不动杆菌和3株医院不动杆菌,ABA、皮特和医院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1.7%、0和66.7%,耐药株主要分离自急诊科和呼吸ICU。ABA bla_(OXA-23-like)和ISAba1检出率均为91.1%,测序均为bla_(OXA-23),bla_(OXA-51-like)和ISAba1检出率分别为100%和0.3%,测序主要为bla_(OXA-66)和bla_(OXA-69),未检测到其他OXAs型、NDM、IMP、GIM、KPC、SIM、VIM和GES酶基因。Turton分子分型76.8%属于国际克隆Ⅱ型(IC Ⅱ)。结论携带bla_(OXA-23)和ISAba1的IC Ⅱ克隆是我院主要的流行克隆株,克隆播散是CRAB感染增加和暴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耐药 OXAs碳青霉烯酶 插入序列 多重PCR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上机时间与持续时间对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丁艳苓 姚婉贞 +2 位作者 周庆涛 陈亚红 宁永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入院后上机时间与通气持续时间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治的COPD有创通气患者的病原学资料。比较入院48h以内上机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入院后上机时间与通气持续时间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治的COPD有创通气患者的病原学资料。比较入院48h以内上机患者(A组)与48h以后上机者(B组)通气〈5d、≥5d下呼吸道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A、B两组下呼吸道主要的病原菌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B组无论通气时间长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敏感率均低于30.00%,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35.71%~53.33%。铜绿假单胞菌在A组通气〈5d分离出的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定的敏感率显著高于通气≥5d及B组通气〈5d者;在A组通气≥5d菌株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妥布霉素的敏感率显著高于B组通气≥5d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两组多为耐甲氧西林菌株(MRSA),无论通气时间长短,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0%,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敏感率不超过15.00%。结论我院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耐药较严重;对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入院48h后上机或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超过5d可使菌株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机械通气 感染 病原菌 药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辅助根管内消毒的灭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黎远皋 王霄 +3 位作者 谢克贤 刘丹 王小林 肖秀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1-823,共3页
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治疗过程中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微生物并进行完善的根管充填[1]。由于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复杂性,侵入牙本质小管、侧副根管和根管峡部的残余感染微生物难以用机械预备的方法彻底清除,需要依靠化学冲洗或者根管... 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治疗过程中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微生物并进行完善的根管充填[1]。由于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复杂性,侵入牙本质小管、侧副根管和根管峡部的残余感染微生物难以用机械预备的方法彻底清除,需要依靠化学冲洗或者根管内封药来清理。临床上常用化学冲洗剂的生物效应大部分依赖于其在根管内停留的时间和大剂量的应用,小剂量、短时间的应用抗菌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固体 根管疗法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经治疗的感染根管预备前后的细菌学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欣 李伟力 +2 位作者 王霄 刘振英 张成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1-27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未经治疗的感染根管在根管预备前的细菌学特点及经预备后根管的细菌学变化。方法:选择32例慢性根尖周炎或牙髓坏死患者共36个感染根管,采用Hero642机用旋转镍钛锉行由冠向下法预备根管,30ml/L过氧化氢液,20g/L氯亚明和52.5... 目的:研究分析未经治疗的感染根管在根管预备前的细菌学特点及经预备后根管的细菌学变化。方法:选择32例慢性根尖周炎或牙髓坏死患者共36个感染根管,采用Hero642机用旋转镍钛锉行由冠向下法预备根管,30ml/L过氧化氢液,20g/L氯亚明和52.5g/L次氯酸钠溶液及170g/L的EDTA溶液交替冲洗10~20min;分别于预备前、预备后根管内取样、接种、培养,检测预备前后根管内菌群的变化。结果:预备前根管内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包括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菌,每个根管内定植2~4种菌株;根管预备后细菌数量及种类均明显降低,与预备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备前根管内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完善的根管预备能有效地抑制或清除根管内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预备 细菌 感染根管 冠向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分子标记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维特 杨硕 +1 位作者 乔蕊 张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62-2064,共3页
富含细胞来源小分子的膜泡自被发现就与细胞碎片问题相关,尤其是细胞碎片是多大的膜泡。细胞分泌膜泡的途径是通过内涵体途径和细胞膜出泡的途径。这些不同大小的膜泡包括外泌体、细胞外颗粒体、微粒、核内体,它们中包含的成分虽然不... 富含细胞来源小分子的膜泡自被发现就与细胞碎片问题相关,尤其是细胞碎片是多大的膜泡。细胞分泌膜泡的途径是通过内涵体途径和细胞膜出泡的途径。这些不同大小的膜泡包括外泌体、细胞外颗粒体、微粒、核内体,它们中包含的成分虽然不同,但是均能够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传递。尤其是近年来发现这些膜泡内含有蛋白和RNA,这些成分可能是引起特殊的细胞间交流方式的原因[1]。本篇综述主要总结外泌体的生物学性质、形成与释放的方式、内含的主要蛋白和核酸,以及作为分子标志物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生物学特性 分子标记 细胞碎片 生物学性质 生物学作用 分子标志物 细胞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例慢性HBV感染者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变异位点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菲 姚贝 +1 位作者 胥婕 徐小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通过对153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逆转录酶区扩增测序,了解目前上市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耐药位点检出情况,并分析是否存在与替诺福韦耐药可能相关的耐药位点。方法 153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78例是未使用过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HB... 目的通过对153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逆转录酶区扩增测序,了解目前上市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耐药位点检出情况,并分析是否存在与替诺福韦耐药可能相关的耐药位点。方法 153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78例是未使用过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HBV携带者,75例是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PCR扩增HBV的逆转录酶(RT)区,进行基因测序分析,了解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位点及替诺福韦相关的耐药位点的检出情况。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未治疗组有7例检出核苷和核苷酸类相关的耐药变异,占该组的8.97%,但并无上述替诺福韦耐药相关的位点。治疗组检出16例耐药变异,占该组的21.33%,其中1例为rtA181T+rtN236T,可能与替诺福韦耐药相关。结论未治疗组中有8.97%的患者检出耐药变异。2组患者中耐药变异的检出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毒基因型均无显著相关。所有患者中仅1例检出rtA181T+rtN236T。提示中国慢性HBV感染者体内预存替诺福韦可能耐药位点的比例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核苷类 核苷酸类 替诺福韦 变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天成 汪整辉 +1 位作者 李国权 王小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1573-1574,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红素(TB)的关系。方法:采用经CT确诊的CVD患者共52例,对照组28例,分别取血测定D二聚体、Hcy、hs-CRP和TB。结果:CVD...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红素(TB)的关系。方法:采用经CT确诊的CVD患者共52例,对照组28例,分别取血测定D二聚体、Hcy、hs-CRP和TB。结果:CVD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CVD组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Hcy和hs-CRP呈正相关,与血清TB呈弱负相关。结论:CVD患者血清TB、Hcy和hs-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D二聚体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阳性球菌的体外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秀美 刘振英 +1 位作者 张晓伟 张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对比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及其他几种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按照NCCLS(CLSI)2007纸片扩散法操作标准测定利奈唑胺与其他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本院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 目的:对比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及其他几种常用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按照NCCLS(CLSI)2007纸片扩散法操作标准测定利奈唑胺与其他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本院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例较高(79.1%),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达到1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比例较MRSA高(88.9%),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活性相当,敏感率均为100%。利奈唑胺对粪肠球菌的活性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相当,对屎肠球菌的活性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80.4%,78.1%),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也表现了优越的抗菌活性。结论:对于MRSA、MRCNS、PRSP、粪肠球菌,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活性相当,均为100%的敏感率;对屎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是治疗多药耐药阳性球菌感染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阳性球菌 多药耐药 敏感性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门诊血流感染154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晓光 胥婕 姚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分析发热门诊血流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为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154例BSI患者病原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4例患者,男80例,女74例... 目的分析发热门诊血流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为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154例BSI患者病原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4例患者,男80例,女74例,平均年龄(57±20)岁。有明确感染灶者68.2%,主要为肺部感染、急性肾盂肾炎、肠道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肝脓肿等。血培养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7株(82.5%),革兰阳性菌27株(17.5%)。检出病原菌第一位是大肠埃希菌(53.3%),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沙门菌属、链球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80%以上,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敏感率在60%-79%,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50%-60%。分析临床经验治疗,病原菌对首选药物89.2%呈现敏感。结论发热门诊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多样,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一位是大肠埃希菌;对多数患者而言,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经验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丁艳苓 姚婉贞 宁永忠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27例患者纳入分析。患者基础疾病评分(Charlson评分)为4.48±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27例患者纳入分析。患者基础疾病评分(Charlson评分)为4.48±2.10;发生血流感染时均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或升高;9例患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9例患者住院死亡。患者血流感染来源于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中心静脉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多重耐药(MDR)菌株感染6例。与非MDR组相比较,MDR组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和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显著升高,入住ICU时间显著延长,入院至血培养阳性前接受2类或2类以上抗菌药物治疗比率显著升高,血培养阳性后的适当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率显著降低;两组Charlson评分、临床表现、抽取血培养时的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住院病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该菌MDR菌株感染患者入院时病情多重于非MDR感染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应积极行病原学检查,尽早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血流感染 多重耐药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沈宁 姚婉贞 刘振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危险因素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由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21例患者入选,病死率33.3%。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发...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危险因素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由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21例患者入选,病死率33.3%。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发生血流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平均14.5×10^9/L(4.77×10^9~36.01×10^9/L)。患者有手术史10例,中心静脉导管14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3例,原发感染灶不明10例(47.6%),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9例(42.9%),中心静脉插管来源的3例,其他感染灶包括外科伤口等2例。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PACHEⅡ评分高,死亡组菌株耐药性高于存活组。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病死率高,且多为耐药菌株感染,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崔丽艳 刘迪 +1 位作者 吴永华 张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331-3333,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评价。方法:监测急诊稳定型心绞痛(SA)和ACS患者共113例,入院后即刻取血测定IMA及CRP,观察其变化。同时选择76例门诊体检者作对照。经受试者工作特征...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评价。方法:监测急诊稳定型心绞痛(SA)和ACS患者共113例,入院后即刻取血测定IMA及CRP,观察其变化。同时选择76例门诊体检者作对照。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SA与ACS最适界值点(cutoff值)。结果:ACS组与对照组、SA组间IMA、CRP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MA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在最适cutoff值为70.5U/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和82.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95.5%和79.2%。CRP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在最适cutoff值为4.905m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6%和87.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78.1%和18.4%。结论: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作出早期诊断,且明显提高对ACS早期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缺血修饰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